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传播与推广路径创新研究

2015-04-11吴筱珍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安徽安徽省

吴筱珍

(阜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传播与推广路径创新研究

吴筱珍

(阜阳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为促进我国农村武术文化的传播与推广,以安徽省农村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存在农民关注度不高、政府支持不够、受现代体育冲击明显等问题.要促进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的发展,需要通过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宣传引导、加快社团建设、加大政府投入等方面入手,统筹安排,创新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路径.

城乡一体化;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传播与推广;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人关注社会的发展,不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尤其是对于农村而言,文化的发展不仅能够丰富农民生活,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创新意识,也是改变其传统观念的重要手段.文化的内涵丰富,包含了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体育文化就是我国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内容,近些年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国务院、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一系列文件,要求不断推进体育文化建设,提高人民体质,丰富人民生活.其中,对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武术文化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应该看到,中国武术文化起源于民间,但当前的发展主要在城市,农村武术文化逐渐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很多传统的武术拳种正濒临失传,农村武术习练人数急剧减少,这些都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长此以往,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消失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当前加强对农村武术文化传播与推广路径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课题组以安徽省农村为研究对象,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能为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 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的特点

要创新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传播与推广路径,必须了解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的特点,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从整体上看,具有地域性、多样性与统一性三大特性.

从地域性看,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具有三大体系:一是皖北武术文化体系,二是徽州武术文化体系和江淮武术文化体系.皖北武术文化体系主要包括阜阳、亳州、淮北、宿县、蚌埠等区域,受区域整体文化特征的影响,这一区域的武术文化更接近中原文化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不仅重视攻击防卫等基本特点,而且更加重视武德等传统的文化内涵.徽州武术文化体系主要以黄山为核心,向北辐射至长江以南,具有明显的徽州文化的特征.而江淮武术文化体系则指淮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区域武术文化,以合肥为核心,辐射至滁州等地.

从多样性看,安徽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战争不断,各地为了自身的安全,纷纷强兵习武,形成了不同的武术文化和武术流派,例如皖北亳州地区,将自身中医药技术与武术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武术养生文化,华佗的“五禽戏”即是其中典型的代表.徽州地区自古多山,交通不便,为了保护自身的安全,形成了家族式的武术文化,门派特征异常明显,就在现在,在不同的村落里,所存在的武术门派也是非常多的,关于这一点,黄山学院贾磊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江淮地区也是一样,借助丰富的节令活动,形成了“庙会”、“社火”等独具特色的武术文化.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安徽农村武术文化受到各种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武术文化.

从统一性我们可以看出,安徽武术文化虽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多样性,但依然具有统一性的特点.第一,从根本属性看,“强身健体”和“防身自卫”是两大根本特点,虽然也有很多村民认为武术具有推动人际交流和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但以上两点根本属性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第二就是武术在安徽农村和我国其它地方一样,认可度较高,都认为武术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应当继承发展.第三就是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的价值与功能不是一个单独存在,而是和其它地方武术文化一样,具有丰富的价值和功能,在农村社会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1].

2 安徽农村武术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

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已经被明确提出是我国未来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对于农村而言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经济建设;二是文化建设;三是社会发展.在当前的条件下,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着比城市复杂的多的矛盾,以体育文化为例,城市中有大量的场地设施和专业技术人才,而这些都是体育文化发展所必需的条件,而农村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雪炭工程”等项目,使体育场地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对广大的受用人群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是解决不了现实需求的,这时传统武术文化的优越性就显露无疑.

武术文化内容丰富,既包括物质层面也包括精神层面,传统的技击方法、技击理论属于武术文化,而武德以及由武术活动而引发的精神活动也属于武术文化的范畴.从发展条件看,第一,传统武术活动不需要专门的场地,田间、地头、道路,甚至随便一块空地,都可以成为习练的场所;其次,不需要专门的体育设施,中国传统武术的习练随便通过树木等自然条件就可以练习,无需购买专门器材设施,这与农村经济水平较低正好吻合;三是农村有大量的武术人才.现代体育发展需要有大量的体育人才,这是农村所不具备的,但中国传统武术起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武术人才也大都汇聚民间,这就为农村武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所以,当前我国农村武术文化的发展遇上一个好时代,对于安徽省这样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方更是如此.

3 安徽农村武术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的发展也存在着很多挑战.第一是农村武术文化的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农民心中越来越低.从时间节点看,新中国成立以后直至改革开放,中国传统武术在农村都受到了特别高的重视,那时为了保家卫国,几乎村村都有习武之人,在个别农村,习武之风甚至非常普及,上至老人,下至孩童,无不以习武为乐[2].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安徽作为我国中部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对包括武术文化在内的其它文化的发展则越来越不重视,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以后基本所有的村落,习武人数的比例近年来都呈下降趋势,尤其是随着计划生育的推行,孩子数量减少,人们对孩子更加娇生惯养,家长都不愿孩子吃苦,导致了习武人数的剧减.

第二是农村空巢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安徽是农业大省,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群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壮年为了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纷纷离开农村,走进城市,导致了农村空巢现象的出现,目前农村剩余人口中大部分是老人和孩子,而作为习练武术的主要人群——中青年人群,则基本不存在,没有主力习练人群,武术习练者的比例怎么不下降?

第三是现代体育文化的冲击.建国以后,新中国百废待兴,虽然意识到体育的巨大功用,但是各级政府也不可能拿出巨资修建一系列的体育场地,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人民身体素质的重任就落到了中国传统武术身上,因为上面我们说过,中国传统武术既不需要正规的场地,也不需要昂贵的器材.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从农村学校到农村基层,都把武术作为主要的体育活动形式,甚至在一些地方就是唯一的体育活动形式,武术运动在农村得到了蓬勃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安徽省各级政府和其它地方政府一样财力逐渐提高,这样就使得在农村修建体育场地成为可能,尤其是近些年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雪炭工程”,农村的体育场地得到了很大发展.也正是随着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的不断发展,现代体育项目在安徽农村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开始成为农村主流的体育项目,很多地方农村不再把武术作为主要的体育运动,这在无形之中限制了武术文化在安徽农村的传播和推广.

第四是政府支持力度不够.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喊着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国家体育总局近几年更是逐渐加大了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宣传与推广,但是具体到地方,尤其对于武术文化在农村的宣传推广是不够的.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武术文化研究中心专项委托课题“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传播与推广创新研究”曾对安徽省近60个村落做过调研,政府介入进行武术文化宣传推广的几乎一个没有,武术文化在安徽农村的传播推广全部依靠自生自灭.在“农民健身工程”和“雪炭工程”所提供的体育器材中,基本不包含传统武术器械,大都是篮球、乒乓球等项目设施器材.政府的缺位使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确乏足够的财力和动力.

第五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门派观.中国传统武术历来重视师承,甚至有传男不传女的传统,尤其是一些秘密功法和所谓的绝招,在传承人看来,是不能随便外传的.而在实际的调查中,中青年年龄阶层的人习武目的大都是自卫及防身,不能得到武术的技击精髓,无疑会降低广大农民的热情[3].应该说近年来随着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推进,这一问题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对一些颇有影响的武术流派,门派观念还是很重的,很多农民在跟随所谓的“师父”习练一段时间后,发现收获不多,所以一般很难坚持下去.课题组曾对涡阳县曹市镇大石村的“石氏大洪拳”进行调查,在19世纪80年代,全村和邻近村子近千人习得该拳种,但由于传承人过于保守,习练者逐渐减少,到如今只有石氏大洪拳的几个直系传人还在习练,而其他人基本都已不再练习.

4 安徽农村武术文化传播与推广路径探寻

从安徽武术文化的特点看,安徽武术文化既有统一性,又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地域性;从影响安徽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看,既有社会层面,经济层面,也有政府层面的,所以要创新安徽武术文化传播与推广路径,必须系统考虑这些因素,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创新宣传模式,促进安徽农村武术文化的普及.我们要改变那种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宣传的模式,打造一个志愿者+政府+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宣传模式.从政府来看,借助传统的媒体优势,进行客观层面的引导;志愿者要深入基层农村,根据农村文化的具体特点,采取灵活的宣传方式,从微观层面做好农民的宣传工作;而社会组织要利用其丰富的组织网络,创造有利于武术文化发展的社会氛围,共同推进武术文化在安徽农村的传播和推广.

二是加快武术社团在安徽农村的成立,完善安徽农村武术文化传播和推广的载体.农村武术文化要快速传播和推广,必须依靠合适的载体,从国内外武术发展经验以及我国其它体育项目的发展经验看,成立武术社团是最佳方案.成立武术社团,一方面能吸引广大农民加入其中,真正了解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 ,体验到中国武术巨大的价值和功能;另一方面武术社团的组成人员又可以成为对武术文化进行宣传和推广的主力军,不断扩大武术文化在安徽省广大农村地区的影响.首先要不断扩大安徽省农村地区武术社团的数量,降低准入范围,先从上数量上进行发展,然后再逐步进行规范化建设,最终符合体育社团的要求.根据安徽省农村武术发展的现状,当前以行政村为基础成立武术社团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先以乡镇为核心,辐射到周围的村子,成立符合地方文化特色的武术社团,然后逐步发展,循序渐进,并最终实现武术社团在安徽农村的快速发展.

三是政府要从物质资助逐步向技术资助转变.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应该说各级政府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包括体育文化在内,也是如此.但不得不承认,当前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一般都是表现在物质投入方面,在其它方面关注很少.对于武术文化而言,一定的物资投入是必须的,但是由于武术活动本身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但对于人才的要求是非常高的,由于农村武术当前门派观念仍然很重,所以要促进武术文化在农村的传播推广,各级政府一定要从物质资助向技术资助转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才资助.政府要通过政策支持,宣传引导等方式,把城市的武术人才带到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技能和理论指导,一方面使广大农民了解中国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学习一些必须的武术技能,提高广大农民的武术意识,促进安徽农村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以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为契机,做好以点带面工作.近年来我国体育管理部门推动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对挖掘、保护、整理优秀的传统体育文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要利用这一契机,对一些优秀的民间武术拳种加大挖掘和推广力度,不仅从经济投入上给予资助,还要从宣传等方面进行综合支持,不断提高武术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改变传统的门派观念,为武术文化在农村的传播和推广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这些成为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拳种,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推进安徽武术文化在农村的传播与推广.

安徽农村武术文化结构复杂,要促进其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能够实现的,但应该看到,武术文化对于农村社会整合和整体发展的巨大作用,所以要通过政府、社会的共同努力,从宣传引导、加快社团建设、加大政府投入等方面入手,统筹安排,创新安徽省农村武术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路径,为安徽省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增砖添瓦.

[1]谭兆风,伍天慧.农村武术文化生态特征调查与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4):55-57.

[2]高帅.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农村居民对农村社会环境认知调查——以周口项城市付集村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4):62.

[3]李吉远,谢业雷.“文化生态”视阈下传统武术的传承与保护[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190.

[责任编辑:徐明忠]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rural Wushu 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promotion path in Anhui province

WU Xiaozhe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Fuyang Normal College,Fuyang 236037,China)

Anhui rural Wushu culture structure complex, with regional, diversity and unit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o promote its development, is not an overnight Kung Fu can be achieved.We should, through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government, society, from the publicity and guidance, accelerate th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increase government investment and other aspects, to co-ordinate arrangements, innovation in rural areas of Anhui province Wushu culture dissemination and promotion path,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Culture in rural areas of Anhui.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rural areas of Anhui province;martial arts culture;communication and promotion; innovation

2015-06-24;

2015-09-08

2013年度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No.SK2013B368);2011年度阜阳师范学院安徽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委托课题(No.2011wsyjzx01ZD)

吴筱珍 (1978-),女,江西瑞昌人,阜阳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社会学的研究.

G852

A

1672-3600(2015)12-0106-04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安徽安徽省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