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价值认同视域下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2015-04-11刘玉琴黄晓俊郭德法司有志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观价值体育

刘玉琴,黄晓俊 * ,郭德法,司有志

(1.安徽农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6;2.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51;3.中国科技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26)

价值认同视域下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刘玉琴1,黄晓俊1 *,郭德法2,司有志3

(1.安徽农业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6;2.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51;3.中国科技大学 体育部,安徽 合肥 230026)

价值认同是整合多元价值观,确立社会核心价值观,引导社会稳定、有序、健康、持续发展的社会共同理想与价值取向.文化的内核与灵魂是价值观,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在于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新时期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并存与冲突,要求我国体育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面临着迫切的文化转型和价值重建,培育与践行体育文化价值观,促进体育文化价值认同,是新时期我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具体实践,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

价值认同;核心价值观;体育文化建设;培育与践行

多元价值观并存与冲突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典型特征,并构成了当代中国价值认同的真正困境.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价值观,确立价值认同,建立社会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我国社会思想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1].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先导,文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文化的繁荣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尺[2].作为依附和依赖于社会主流文化的中国体育文化,长期以来,更多的被赋予是计划经济时代的集体主义的政治诉求,主要起着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扩大国际影响力和提升国家形象地位的社会价值功能.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推进,我国不可避免的面临着传统与现代,计划与市场、民族与外域的多元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冲突与融合,我国体育文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面临着迫切的文化转型和价值重建.因此,在价值认同的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下,培育与践行体育文化价值观,加强我国体育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时代使命与战略目标,是新时期我国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具体实践,同时也是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

1 价值认同的概念、内涵与时代使命

1.1 价值认同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价值认同是人类文化演进,国内外社会变迁,以及东西方文明冲突中的一个备受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在社会活动中,价值观体现了人对善恶、对错与好坏判断和选择所坚持的标准,引导和塑造着人的文化观念、态度和行为选择,并反映在哲学、宗教、艺术、伦理、道德等意识形态方面并成为人们自觉遵守或共享的规范准则,从而形成价值认同[3].价值认同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某一或某类价值的认可和共享,或以某种共同的理想、信念、尺度、原则为追求目标,实现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并形成核心的价值观,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及服从[4].历史发展规律表明,无论任何社会发展阶段,总有某种价值观成为核心的价值观,并逐渐被人们所认同,这些核心价值观反映着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内在要求与趋势以及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 又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核心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形成价值认同.简言之, 从概念到内涵,从特征到功能,价值认同在本质内容上也是社会核心文化的认同,是社会特有的文化、文明的精神实质和显著标志,并始终体现了社会文化的时代精神,反映了社会文化的时代要求,引领着社会发展方向[5].

1.2 价值认同的时代使命

价值认同是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特定社会共同体中各社会阶层的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并持有的价值观,具有普遍性、结构性、稳定性等特征, 具有凝聚功能、导向功能和规约功能[6].新时期我国社会面临着计划向市场、传统向现代、封闭向开放的社会变迁过程,这种社会变迁过程导致了人们思想意识出现分层、分化的社会多元价值观并存与冲突的价值观嬗变,并构成了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认同的真正的困境,以致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和文化模式的改变与混乱,甚至出现道德滑波、理想失落和行为失范、社会失控等社会客观现实问题,使得核心价值认同成为社会焦点性问题之一.新时期社会价值观的嬗变与异化,引起了国家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十八大更是明确、具体凝炼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新时期,我国社会价值认同的时代使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目标一致,共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因此,整合多元价值观,积极构建适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价值观,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价值认同,确立我国社会共同为之努力奋斗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理想,才能引导社会稳定、有序、健康、持续的发展.

2 价值认同视域下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化建设的意义

体育文化的发展史是一部纵向代际之间的传承与创新史,也是一部横向圈际之间的传播与交流史,文化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决定着体育文化在各个时期发挥着其它社会文化所无法比拟和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7].在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体育文化建设体现我国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建设我国文化强国的具体实践,也是建设我国体育强国的具体内容.

2.1 建设文化强国的具体实践

在文化创造活动中,不同的历史时代的社会价值观有很大区别,而在同一时代也由于生活环境,文化氛围与教育程度等的不同,其价值观也不尽相同.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价值观,价值观的多元化也必然产生多元文化的冲突与社会的高度分化,如果听任负面文化效应的恣意发展, 最终必定与社会团结稳定的发展初衷相背离.因此,社会文化也要确立一个在法律、道德、伦理等方面被认可、遵守或共享的社会核心文化,即文化的价值认同,才能保障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在我国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中,国家和社会充分认识到文化发展重要性,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将文化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进一步凸显文化发展的重要社会意义.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体育文化是人类本身需求的特殊反映,它是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社会文化组成部分,体育文化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与途径,而且是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发展社会先进文化重要内容[8].因此,在多元化文化价值观并存与冲突的新时期,积极培育与践行体育文化,加强我国体育文化建设,促进体育文化的价值认同,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要求,也是建设文化强国,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我国社会发展目标规划的具体实践.

2.2 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

虽然“举国体制”创造了我国竞技体育的辉煌,但竞技体育的辉煌却掩盖不了我国基础大项和集体球类项目的羸弱,也掩盖不了我国群众体育的薄弱与体育文化的滞后.新时期,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变,人们对于体育文化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改变,金牌体育的政治作用下降,健身娱乐及市场化等群众体育文化的诉求上升,从一个体育大国建设成为一个世界体育强国已成为彰显我国综合实力、满足人们体育文化需求的新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共同价值取向.而体育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并引导体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因此,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是推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建设我国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走向巅峰后,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逐渐被肯定与认同,体育文化建设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09年8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体育文化与经济论坛”,让人们不仅接受了“体育文化”的概念,并开始用“体育文化”重新审视体育大国的崛起和认真思索体育强国的建设.2011年4月,《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加强体育文化建设”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项基本原则;2011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体育文化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建设体育强国要构建自己的现代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将与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一起构成我国未来体育发展全新体系,四大领域要协调发展,形成合力,共推体育强国建设”[8].总之,体育文化集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文化传播力、社会亲和力于一体,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国家软实力,符合我国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任务[9].

3 价值认同视域下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化的建设

文化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在于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10].作为社会文化组成部分的体育文化建设的重点也在于体育核心文化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新时期我国多元化体育价值观并存与冲突的矛盾日渐凸显,体育文化既陷入“计划与市场、传统与现代的”的困境、也表现出“物质与精神、普及与提高”等多元价值观的纷争.因此,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积极培育与践行体育文化价值观,促进体育文化社会认同,才能在意识形态上引领我国体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3.1 价值认同视域下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化价值观的培育

3.1.1 立足社会性,推进群众体育的发展

文化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任何文化都离不开广大群众.体育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体育生活或者体育实践中创造形成的,群众体育是一切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石与源泉,是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11],因此,立足社会性要求我国体育文化发展要重视群众体育的发展,要大力加强群众体育文化建设,立足于社会,扎根于群众,我国体育文化才能有深厚、坚实的发展根基,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才能被广泛的认同.

基于国情,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体育主要以竞技体育的发展为主,体育为政治服务,致使群众体育发展严重滞后,体育文化也长期得不到重视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步从繁重的体力劳作中解放,人们余暇时间的增多,人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与频次也增多,并且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提高,体育文化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逐步得到认同.因此,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应顺应时代要求,立足社会,以人民群众为根基,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目标,提供广大群众需要的体育基础设施和服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运动,促进人们从思想上、观念上认同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使体育文化成为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享受体育文化发展带来的健康和快乐,从而达到提高国民素质、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3.1.2 弘扬民族性, 扩大民族体育的影响力

民族性是民族文化与生俱来的固有属性, 没有民族的存在即没有民族文化的产生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道德风气和价值取向,积淀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承载和延续着民族的精神和情感,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也是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12].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发展,我国的民族体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华武术”、“舞龙舞狮”、“龙舟竞渡”、“健身气功”等无不集中地体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团结、奋进、健康、和谐的精神意志和价值取向,更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中华文化特有的文化基因.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长期自给自足的自然农业经济导致我国体育文化具有很大程度的封闭性和内向性,并形成了含蓄保守、因循守旧的体育思想[13],造成我国体育文化价值得不到认同,我国优秀的体育文化得不到很好的继承与发扬,甚至导致部分古代体育文化(蹴鞠、掷壶、马球等)的消逝.而且随着以奥林匹克文化为核心的西方体育文化的渗透与挤压,我国民族体育文化更是面临着诸多困境与危机,民族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正被逐步压缩,民族体育的价值得不到体现,其社会影响力也逐步下降.新时期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在我国文化大发展与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下,不但要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优秀的民族体育文化,凝聚和鼓舞全国各族人民;而且要采取有效途径在积极宣传我国民族体育文化,扩大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向世界宣传与推广我国优秀民族体育文化.

3.1.3 增强包容性,促进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

文化本身具有共性与个性的两重性,在任何条件下,全球文化的共性与民族文化的个性都是共生的,互为前提,彼此联系的.由于多元个性文化的互动,才促进了文化共性的形成与增强,而文化共性的增强又促进了多元文化自身的丰富和发展[14].作为文化一部分的体育文化也存在着共性与个性的两重性,从一定程度上讲,中国与西方体育文化都是世界体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财富,具有体育文化的共性.但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体育文化和以勇敢、竞争、自由、平等为核心价值观的西方体育文化的基本存在方式[13],体现了各自民族性质与精神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反映了中西体育文化价值观的显著差异性.

文化是发展的,而不是僵死的.伴随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的体育文化交流与渗透更加广泛和深入,在深入理解掌握文化的共性与个性发展规律中,我国的体育文化发展应该增强包容性,不断开展跨文化交流,走出文化的对抗, 超越自身的缺陷, 实现文化的互补.尤其是在针对西方体育文化强劲的渗透下,我国体育文化应该理性看待中外体育文化的优缺利弊,积极吸取西方体育文化精华,去其糟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做到求同存异,做到传承与创新,使我国体育文化朝着科学化、国际化、民族化的方向可持续发展[15],从而促进我国乃至世界体育健康持续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便是我国体育文化包容性发展的良好证明,北京奥运会既展示与宣传了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同时也积极汲取与发展了西方奥林匹克文化,北京奥运会不但是中国人的智慧和中华文化精华的大展示,同时也是中西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3.2 价值认同视域下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化价值观的践行

3.2.1 提高体育文化自觉,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均衡发展

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16].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 是整个社会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17].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国家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16].

在全球化与现代化发展的今天, 我们不仅要对世界各种体育文化形态进行客观地评价和认知, 更要对本民族体育文化有“自知之明”.中国体育文化应在西方竞技体育、奥运会体系主宰的体育文化里深知自己的发展历程与发展规律,并看清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去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18].长期以来,受政治经济环境影响,中国体育文化长期以来有着重“物”轻“人”的思想,诚然,“举国体制”造就中国竞技体育发展速度惊人,成绩斐然,但是,群众体育、传统体育、体育产业等却相对滞后,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令人担忧,传统体育得不到发展,职业化体育有待健全,体育产业还需完善,同时,物欲上升,精神下跌的竞技体育赛场上缺乏人文精神的支撑,黑哨、假球、暴力、兴奋剂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进一步损害基础脆弱的体育事业的形象.因此,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均衡发展必须提高文化自觉,将体育思想和行为上升到文化发展范畴,从思想上到行为上不断觉醒与反省,在制度与方法上不断进行创新,以更高的文化自觉推进体育文化发展,推动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从而促进我国体育文化事业均衡发展.

3.2.2 增强体育文化自信,构建中国特色体育文化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使其呈现历久弥坚的同化力、融合力和凝聚力[19].纵观我国100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一部文化自卑到文化自信的发展历史,自闭关锁国的清朝时代起,我国近代社会就是一部被欺凌、被侵占的屈辱史,中国文化也失去自主活力而陷入自卑境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综合国力的增强,开放包容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地位得到提升,国际上的“中华文化热”、“孔子热”、“汉语热”等中国元素的增多与传播,显示了中国文化正逐步走向自信.

我国体育文化的传承、开放与超越的体育文化发展过程是一个体育文化自信的过程.体育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体育文化也与社会核心文化同步经历了一个自卑到自信的过程,1932 年刘长春悲情演绎“一个人的奥运”;1936 年中国足球队通过表演赛筹集路费才参加柏林奥运会;1948 年伦敦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住不起奥运村,国人被蔑贬为“东亚病夫”等等事件,不但反映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严重落后,也反映了国家的全方位落后.新中国的建立,为充分发挥国家有限资源,提高民族自信心、自豪感,“举国体制”的体育制度在短时间内发挥出巨大的效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市场经济的推进,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为确立体育大国,建设体育强国,彰显我国的综合国力,扩大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我国成功地举办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国不但取得金牌第一的好成绩,而且从体育场馆设计到体育公共服务等软硬件上全方位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极大的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大是我国国民建立自信的基础前提,因此,不断增强体育自信,是构建适合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信心来源.

3.2.3 实现体育文化自强,实现体育强国梦想

文化自强实质上是文化的一个好的状态问题,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最终目的是为了文化自强.文化自强就是一切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依靠自己的努力,表现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发挥文化具有的融合力、吸引力、创造力、影响力和竞争力[20].当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表现出强大的力量时,当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时,国家文化软实力才能得以提高,这个国家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21].实现文化自强就是充分实现文化的多元社会功能,彰显文化的社会价值.

体育文化自强就是在体育文化自觉与自信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与提炼、繁荣和发展中国体育文化,促进我国体育文化发挥出强大的凝聚力、生命力与竞争力,从而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需要,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实现文化体育自强,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体育文化意识,促进人们从思想上、观念上了解并尊重体育文化的社会价值;其次,要在实践中促进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均衡发展,推进体育产业、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大我国体育文化事业的影响力.再次,充分发挥体育文化特殊的社会凝聚功能,可以使多元、分散的社会利益能够凝聚为民族整体的政治意志和政治向心力[22].因此,只有创建具有先进性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体育文化,真正实现体育文化自强,我国的体育事业才能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体育强国甚至文化强国之梦.

4 结 论

多元价值观并存与冲突成的价值观嬗变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典型特征,并构成了当代中国价值认同的真正困境.多元价值观并存与冲突成的社会价值观嬗变要求我国社会在思想意识形态上树立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化价值认同,引导社会健康、有序、和谐、持续发展.这种价值观嬗变的社会发展环境也对我国体育文化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培育与践行体育文化价值观,促进体育文化价值认同是建设我国体育文化的重点与关键,其中立足社会性、弘扬民族性与增强包容性是我国体育文化价值观培育的重点内容,而提高文化自觉、增强体育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是我国体育文化价值观践行的主要路径.培育与践行我国体育文化价值观,加强我国体育文化建设是新时期我国体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实践,也是建设我国体育强国,提高我国软实力的社会发展共同理想及价值取向.

[1]郝立新.文化建设的价值维度[N].光明日报,2014.02(13).

[2]冯霞.当代体育价值观的文化哲学阐释[J].体育文化导刊,2008(4):33-34.

[3]龚天平.文化建设的伦理维度[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 26(1):21-27.

[4]刘怀光,刘雅琪.主流价值认同的现代价值困境[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61-64.

[5][6]刘正球.论社会共同价值观[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3,23(2):49-56.

[7]张建华,陈青,等.体育文化力的内涵与特征[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6):50-52.

[8]滕军伟,岳东兴.体育强国必须构建自己的现代体育文化[EB/OL].http//sports.sina.com.cn/2011-11-23.

[9]刘鹏.大力加强体育文化建设[J].求是,2012(4):28-30.

[10]于今玺.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地位[J].理论界,2013(4):23-24.

[11]王强.我国体育文化发展战略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2(9):4-7.

[12]朱泳,黄滨.论民族体育文化自持[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2):44-46.

[13]郑国华,傅雪松,等.中西体育文化价值选择上的差异[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4):314-317.

[14]徐强.论当代世界先进文化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共性个性与互动性[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4(3):28-30.

[15]黄迎乒,孙文.体育文化对体育强国建设助推作用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3):9-12.

[16]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红旗文稿,2012(15):4-8.

[17]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

[18]王冬冬,李泽群.全球化时代中国体育文化自觉[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8,22(2):20-23.

[19]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中)[J].红旗文稿,2012(16):4-8.

[20]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下)[J].红旗文稿,2012(16):4-8.

[21]朱滢.文化与自我[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2]甘阳.走向政治民族[J].读书,2003(4):15-18.

[责任编辑:徐明忠]

Study on the Chinese sport culture 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identity in the period

LIU Yuqin1,HUANG Xiaojun1*,GUO Defa2,SI Youzhi3

(1.Department of P.E,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2.Department of P.E ,Anhui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ial And Economy, Hefei 230051; 3.Department of P.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Hefei 23026,China)

Value identity is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values and establishment of the core values of society, And it is a social common ideal and value orientation that guide the social stability ,orderly,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 core and soul of culture is the values, the priorities and key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is 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core cultural values.In the new period,The coexistence and conflict of the pluralistic social values, also required Chinese sports culture faced with urgent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and value reconstruction in depth and breadth.To cultivate and practice the values of sports culture, and promote value identity of sports culture, that is the concrete practice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core values in the new period, Is also the times request of China’s cultural development.

value identity; core value; sports culture construction;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2015-07-21

2013年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SK2013B169);2014年安徽农业大学学科骨干培育项目

刘玉琴(1977-),女,安徽来安人,安徽农业大学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的研究. 黄晓俊(1977-),男,安徽农业大学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经济学的研究.

G80-05

A

1672-3600(2015)12-0101-05

猜你喜欢

价值观价值体育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一粒米的价值
2016体育年
“给”的价值
我们的“体育梦”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