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人视域下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

2015-04-11杨蓉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资助工作贫困生育人

育人视域下对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

杨蓉

(山西医科大学 法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贫困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一直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帮助解决贫困大学生教育费用的同时,其未来发展成为教育者探讨的新课题。目前,高校资助工作重经济扶持,轻育人资助的倾向阻碍了资助工作的长远发展。资助育人要在心理疏导、精神激励、感恩教育、创新能力培养上下功夫。

[关键词]育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

[收稿日期]2015-02-19

[作者简介]杨蓉(1983-),女,山西霍州人,山西医科大学教师,硕士。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05.024

[中图分类号]G647

[收稿日期]2015-01-1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人为本”的教育发展理念成为高校资助工作发展研究的热点问题。为此,笔者从育人的角度出发对高校资助工作进行了思考。

一、高校资助工作育人的含义

当前教育界学者和相关研究者普遍认为,高校资助工作首要问题是解决大学生经济困难,其次是解决大学生发展问题。在资助工作育人研究上主要形成以下三点认识:一是肯定了资助工作育人的功能,二是育人的构成要素多样,三是提出实现高校资助工作育人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学者中界定资助工作育人内涵的不多,笔者从什么是高校资助工作出发,解析高校资助工作育人的含义。“资助”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以财物帮助。高校资助工作是指为了确保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负担高等教育相关费用的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而实施的一项惠生工程。在这项工程当中,贫困生作为受助方,接受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同时还获得了精神上的援助。科学发展观提出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崔帮炎曾指出:“高校资助工作要抓住教育的根本,要把‘育人’这条主线贯穿到资助工作全过程。”贫困生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同样肩负着建设祖国的历史使命,要使贫困生在享有教育公平资源的环境下健康成长,弄清高校资助工作育人含义具有重大意义。

笔者认为,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育人含义应这样理解:资助主体以资助为载体,在对高校弱势群体提供资助时,对他们在全面发展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和作用。资助主体主要包括:国家、社会机构、企业和个人等。弱势群体主要指家庭经济困难的在校大学生。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神上的激励援助,思想上的正确引导,心理上的疏导干预,品格上的整合塑造,情感上的调控激发等。总的来说就是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机会,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高校资助工作育人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人才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财富,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首要资源。大学生是国家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其发展关系到祖国的未来。高校资助工作承载着育人的使命,这就要求资助工作要以“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为原则。资助工作育人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国家人才资源的质量。所以,研究资助工作育人的问题,对完善高校资助工作,培养优秀接班人,实现教育公平都具有显著意义。

三、高校资助工作在育人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助偏物质,骗助现象增多

人们常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贫困生的资助,不光要解决温饱问题,更重要的是让他学会生存,求得发展,最终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笔者在资助工作中发现,由于国家近年来资助支持力度加大,有时会发生一个贫困生在校期间获得的助学金要比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获得的奖学金还多,这就造成了某些学生的依赖心理和懒惰行为。认为只要手持贫困证明,就可以安然享受国家和学校给予的助学金。这无疑会对那些努力勤工助学、辛劳打工的学生产生一种负面示范效应。此外,由于资助工作的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使得一些经济上并不困难的学生为获助学金弄虚作假,这种行为导致部分学生滋生不公平之感。

(二)心理疏导工作相对薄弱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激烈,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抗压能力。如果压力不能及时缓解,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得不到疏通,就会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贫困生的生活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场所,经济拮据再加上自身存在的一些隐性问题,使得贫困生的各种心理问题尤为突出。目前,高校专业辅导心理问题的师资力量相对于庞大的贫困生这个群体来说明显不足。在资助工作中,由于专业人士的缺乏,一些辅导员、班主任不能把握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变化特点,工作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阻碍了资助工作育人的开展。

(三)精神激励教育不显著

学习是大学生的首要任务,对于通过国家统一招考步入高校的大学生而言,影响学习成绩的智力因素相差不大,非智力因素却有着明显的差异。因个体所处的环境和后天的发展条件不同,智力因素就因人而异了,这就决定了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结果影响的重要性。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能动性占有重要地位。从大学生现实状况来看,社会上不良的风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他们不愿再付出辛苦的努力,认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仅靠国家一些资助政策是不能解决自己的落差问题。所以,在资助工作中要注重激励贫困生,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的能力,进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缺乏感恩教育

在实际资助工作过程中,笔者发现,不少大学生认为国家资助只是暂时的,最终还得自己还贷,在这种情况下容易造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人际关系淡漠。所以,教育工作者要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怀,提高他们的人生境界,使他们了解付出、奉献的意义。

四、实现高校资助工作育人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到2020年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要达到近2亿人。高校资助工作中的育人工作是实现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人力保障。

(一)完善高校资助体系是开展育人的首要途径

完善高校资助体系是开展育人的前提,在资助体系中,贫困生认定体系是高校资助工作中最难把握的首要环节。笔者认为,开展高校资助工作,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认定体系,要根据贫困生所处的地区差异分别制定相应的贫困量化体系,要把贫困生的贫困分等论级,贫困线的划分要随着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变化而变化。在贫困认定体系健全的基础上,再把不同等级的资助标准逐渐缩小。例如,目前高校学生资助项目多集中在金秋,大量的资助项目造成了各项资源的浪费,甚至会造成个别学生所受资助金额过多,而相对贫困的学生却得不到任何资助的情况。量化贫困体系就是要综合全面地认定贫困生,这包括其家庭经济情况、人力资源情况等等。有学者把贫困认定分等级,在不同贫困程度标准的基础上考虑学生贷款的目的,确保资助工作育人做到有的放矢。

(二)培育高校资助文化,促进大学生自强自立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特殊群体,不仅需要物质上的帮助,更需要精神上的滋养。高校资助文化是对贫困生精神和心灵上的哺育。笔者认为,高校资助文化应建立在良好的资助政策和机制下,与各地区、各高校的文化相结合,体现出不同地区、不同高校的资助文化特色。比如,政府要统筹协调社会机构与高校资助工作的开展,资助文化工作的宣传不光要在校园中进行,还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在物质方面给予保障。高校里,资助文化应结合大多数贫困生的兴趣爱好开展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动,设定资助文化节,开展助学征文等有现实意义的活动,使贫困生在参与过程中,确立自强、自立的教育管理理念,实现贫困生资助工作文化的育人功能。

(三)拓展高校资助项目,提高大学生诚信与责任意识

目前我国高校资助项目在本专科生阶段主要采用混合资助体系。以助学贷款为例,国家帮助经济困难学生以无息助学贷款的方式完成学业,学生毕业后可在有限时间内无利息还清贷款。这种资助方式不仅仅是在经济方面提供了帮助,同时也有助于确立大学生的责任和诚信理念。为了巩固大学生的诚信与责任意识,除了国家资助项目外,高校的资助工作还应拓宽资助渠道,多渠道促进企业与高校的合作。这样,高校的人力资源可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又可以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优秀的学生不仅在在校期间可以安心的学习,毕业后又有了就业的保障,企业还增加了知名度,学生的合同意识亦日渐浓厚。所以拓展资助项目是育人资助工作多元化的要求,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综上所述,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袁贵仁教育部长在201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现代化的教育是公平的教育。高校资助这项育人工程在今后发展的一段时间仍有许多工作要完善、加强。高校的资助工作无论走向哪里,都要本着“资助育人”的发展理念,抓建设,抓落实,搞创新,求发展,永葆高校资助工作呈现务实为生的良好状态。

[参考文献]

[1] 陈玥.论大学生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重庆:西南大学,2012:13-14.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5版.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804.

[3] 崔邦炎.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回顾与展望[EB/OL].(2010-09-13)http://www.qgzx.cn/contents/6/1458.html.

[4] 姚臻.大学生资助工作视域下育人体系构建探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2):106.

[5] 张耀灿,郑永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26.

[6] 伍冰.高校助困与育人结合的实践探索.中国电力教育,2012(2):121.

[7] 余鸣姣,徐吉鹏.新资助政策体系对高校贫困生教育援助效果的评估研究.高教探索,2012(3):128-131.

[8] 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EB/OL].http://www.gov.cn/zwgk/2007-07/03/content_670790.htm.

[9] 黄燕,王林清,马彦周.参与式资助: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发展的新阶段.思想教育研究,2011(8):99-102.

Considerations of University Subsidiz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ersonnel Cultivation

Yang Rong

(ForensicCollegeofShanxiMedicalUniversity,Taiyuan030001,China)

Abstract[] Poverty-striken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as a special group,has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from our Party, our government and all sectors of society.In the meantime when we help solve the educational costs for the students,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ubsidize has turned out to be a new subject for educators.At present,the fact that universities focus more on financial aid but less on cultivation has already hindered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subsidize.In this situation educators are required to put more efforts in psychological guidance,spiritual encouragement,gratitude educ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creativity.

[Key words] cultivation;universities;impoverished students;subsidize

*2014年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项目(思想政治教育专项)“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完善与创新研究”之成果。

猜你喜欢

资助工作贫困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方法创新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实践与分析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模式探索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
结对"百千万"情暖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