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十年回眸

2015-04-11吴耀持

上海医药 2015年20期
关键词:上海市中医药基层

*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专病)建设项目(09J1X1L416B123),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医药现代化专项”(09 dZ1971800),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10G007A和2005S001A)

**作者简介:吴耀持,男,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针推伤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主要从事脊柱病研究及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工作。

摘 要 中医药适宜技术以其“简、便、验、廉、效”的特点,不仅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也特别符合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它对社区慢性病防治、降低社区居民医疗费用及减轻社区居民就医负担等均有益处。上海在这10年间集中推出24项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积聚和整合了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资源与精华,在广大社区的推广与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20-0003-04

Review of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community for ten years

WU Yaochi

(The Sixth Peopl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 China)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implicity, convenience, testability, low expense and high effectiveness” is welcomed by the majority of the patients and also accords with th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t has the benefits of the chronic disease control, and reduction of the medical expenses of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their medical service burden. During the past ten years, Shanghai focu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24 items of the Shanghai grassroots TCM appropriate technology, which accumulated and integrated the resources and the essence of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TCM in Shanghai and their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in the broad communities have achieved the remarkable results and will continue to play an unique role.

KEY WORDS appropriate technolog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munity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ten years review

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工作开展至今已走过10年历程。2005年起,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计委)、上海市中医药发展办公室等部门组织专家进行研究讨论,从众多上报的中医药诊疗技术中最终确定了“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电针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穴位注射治疗原发性痛经”、“推拿治疗落枕”、“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传统康复运动处方”、“董氏指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温针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施氏十二字养生功防治颈椎病”、“推拿功法易筋经防治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耳背静脉针刀割刺治疗面部扁平疣”、“穴位敷贴防治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棍棒操防治肩关节障碍”、“督脉灸联合耳穴贴法治疗失眠”、“五行健骨操”、“六步奶结疏通法治疗积乳症”、“中药肠痹方结合推拿手法及龙形六式操治疗慢性便秘”、“艾灸治疗膝骨关节炎”、“项八针防治颈椎病”、“阳明法防治老年咳喘病”、“电针浅刺法治疗面瘫”、“腕踝针”以及“中药足疗对糖尿病

·专家讲座·

足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干预”等24项经临床长期使用、疗效确切、独具中医特色又适宜在基层开展的临床技术成果作为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进行推广与应用的项目

中医药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具有“简、便、验、廉、效”的优势,在防治某些危害人们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疑难重病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特色

1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优势

1.1 简便价廉,疗效卓越

24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针对社区居民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不仅安全系数高,临床疗效确切,而且操作简单,易学易用。加之均次费用低廉,有很高的卫生经济效价比,符合国家有关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的系列政策,因此在社区的推广与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深受百姓欢迎。

1.2 临诊特色,独特经验

24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均为推广负责单位的特色诊疗技术,为长期临床经验所得,其疗效不仅得到政府职能部门确认、行业同行公认,而且在居民百姓中也早已有了良好的口碑。

1.3 专家组团,教授领衔

24项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绝大部分均由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上海中医药大学)、研究所(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和三级甲等医院或专科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龙华医院、曙光医院、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和上海市皮肤病性病医院)的专家教授领衔,其中2位还是相关领域的973首席科学家。其推广团队的组成成员几乎都具有高级职称或硕、博士学位。因此,在社区推广与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过程中,无论是临床、科研,还是教学、管理,都能为基层提供全方位的帮助与指导。

1.4 科研精品,成果丰硕

24项基层中医药技术不仅临床疗效显著,且科技含量高。绝大部分项目都具有省部级乃至国家级的在研课题或已鉴定的课题,有的曾获各类科技进步奖和临床成果奖,有的还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推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比如“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就是把古今文献记载的治疗腰腿痛的32个有效穴位归纳总结出来,通过临床分组筛选比较并按照循证医学模式,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以及对电针操作技术规范化(包括电针频率、幅度、宽度、波形选择、刺激时间等参数)的临床研究。通过10年探索,最终筛选优化成4个基本穴和4个配穴(按照中医分型),用于治疗各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提出了“补肾化瘀”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基本治则之观点,总有效率达88%。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发现电针疗法可对环氧合酶(Cox)-2 mRNA及蛋白表达进行选择性抑制,而对Cox-1 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电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但无明显不良反应的主要机制之一。进一步研究还发现,电针疗法能通过调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GEF)mRNA及蛋白表达影响椎间盘的营养供应途径,同时通过有效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及蛋白表达阻断椎间盘组织,抑制受压神经根及其周围的炎症反应。此外,研究还发现电针疗法可显著抑制模型大鼠神经根组织内前列腺素E 2的表达水平 [4],能有效降低受压神经根组织的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和IL-2的高表达,从而改善神经纤维内膜水肿和脱髓鞘病变等。电针能改善模型鼠受损神经根所支配的力量-位移状态,改善肌肉电生理状态,恢复受压神经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诱发电位波幅 [5]。这些研究成果先后通过成果鉴定,并获中华中医药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和上海市中医药科技成果奖。同样,由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973首席科学家吴焕淦教授领衔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隔药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6],更是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2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成果

迄今为止,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工作已普及至全市17个区、县的245家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并且还拓展到湖北、云南、北京、江苏、浙江、山东、甘肃、福建、江西等地,受益人群突破万人次;所成立的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专家讲师团和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专家指导小组,定期进行讲课培训,

·专家讲座·

迄今已举办了40期国家级继续教育I类学分学习班(包括医务星空卫星直播网络学习班)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学习班(每月1~2次,各区、县轮流),学员多达40 000人次,且所有的学习班都是公益性质的;全市每年因推广应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而从中得益的社区居民人数近千万;并且拍摄制作完成了《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教学光盘;撰编出版了《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指南》、《五行健骨操》以及《赵春英六步通奶结》等专著和科普书籍;建立了“1+17+245”中医药适宜技术视频网络平台;举办了上海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经验交流会暨技能大比武以及上海市基层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竞赛;并且还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联手举办了“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走进社区”《名医坐堂》的特别直播节目;与《大众医学》及《上海中医药报》合作进行了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各个项目专题介绍,以扩大这些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影响力。

此外,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推广与应用总基地还多次组织专家对推广技术的标准和操作进行专门修订,旨在使这些扎根基层的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从已有的效果评价研究分析来看,患者对所接受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82.11%。其中,对医务人员服务态度、沟通技巧、技术水平和治疗效果满意度均在90.00%以上。同时开展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从业人员调查,95.60%的被访者也都认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有利于调动中医药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3 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感受与体会

回顾10年来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推广与应用的工作,使我们对如下问题有了长足的思考与认识。

3.1 何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我们认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就是指那些能提高职业医师临床诊疗水平,保障临床诊疗技术质量,适宜社区卫生机构临床应用的成熟、安全、有效、经济的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具备先进性、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易行性和可持续性,而且还具有临床基础性和广泛性等特点 [8]。

3.2 为何要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能够让社区居民享受到价廉物美的医疗服务,并缓解长久以来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广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能让更多的基层中医工作者特别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在较短时间内,熟悉和掌握一些行之有效又易学能用的中医药治疗方法,从而为广大社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这样既方便了居民群众,解决了他们就医难的问题,又减轻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国家和个人节省不少的医疗开支。

由于历史原因,社区中医卫生资源配置和技术队伍水平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社区中医卫生服务领域偏小且有逐步萎缩的趋势,出现了诸如优势特色淡化,诊疗量下降及病种减少等现象,客观上制约了社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导致社区居民尽管对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式认可,但利用率却不高的现象。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提高和增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服务能力,将安全、有效、便捷、易学又经济实用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至社区,并应用于我们的居民百姓。

3.3 如何在基层推广和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

首先是政策保障,领导重视。只有各级领导重视,上级职能部门发挥牵头作用,各级领导相互支持,加之各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与积极参与,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的推广与应用工作才能比较顺利地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其次是拓宽推广渠道,即充分利用推广单位中医特色明显、影响较广的优势,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到集团或联合体下属有关医院,或经市区、县卫计委以及相关专业的协会或医学会,到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所属卫生站点,进一步通过宣传和结对等形式将本市选优的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辐射推广至外省市的相关地区。当前,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领衔的市级中医药适宜技术基地,联合各区、县中医药适宜技术分基地,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各项工作的网格化平台已经形成,这为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社区推广与应用工作向更高目标发展提供了极佳的平台。

再则,不断丰富推广与应用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形式也愈显重要,诸如举办学习班、临床带教、实地交流、业务培训、技能比赛、统一诊疗常规疗效标准及评分以及成果共享等,都不失为开展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普及与应用的好方法。而通过电视、电台、报纸、杂志以及各种宣传资料等各种渠道进行宣传,让患者认识、

·专家讲座·

了解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更可以扩大和提高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在百姓中的知晓度。

最后,足够的中医医疗设施的配备和经费投入,也是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能在社区更好进行推广与应用的重要保证。试想如果我们把医生的技术比喻作枪,那么治疗所需的仪器或耗材显然就是子弹,两者缺一不可。

祖国医学肇自岐黄,千年以降,源远流长,历代医家上下求索,承先启后,推陈出新,使中医学术与经验益趋昌盛

猜你喜欢

上海市中医药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上海市风华初级中学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基层在线
上海市房地产学校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腾势400 用在上海市区的来回穿梭克服里程焦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