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手,成就语文高效课堂

2015-04-11惠州市实验小学李文静

师道(教研) 2015年3期
关键词:呼唤爸爸目标

文/惠州市实验小学 李文静

放手,成就语文高效课堂

文/惠州市实验小学 李文静

高效课堂,就是要充分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著名教育家叶澜教授曾说:“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确实,精彩高效的课堂要用“放手”来成就。

一、目标引路,有的放矢

在我们把学习语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放手不等于放任。当语文课堂从“教会知识”转向“教会学习”,就更加要求作为引导者的教师要强化目标意识,要立足学生、立足文本,以任务型目标引领学生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来。

(一)以简驭繁,合理定位

清晰、可操作的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一次公开课中,一位老师选择了执教《惊弓之鸟》一课。在研读教材后,她将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愈合”“裂开”“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

2.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3.通过多种方法及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抓住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成语比喻意义。

4.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

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实践后,我们发现教学效果不尽人意,我们总是一厢情愿地将知识塞给学生,而没有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立足学情,确定适当、适量、有引导性的目标更为关键。于是,在备课组老师的讨论下对教学目标又进行了调整:

1.通过集体认读、随机读写、联系语境等手段,理解本课中“孤单失群”“愈合”“裂开”等重点词,比较辨析“直”字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

2.通过填空、比较等手段,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理清更羸分析思考的思路,具有初步分析推理的意识。

3.在反复朗读、辨析中感悟体会更羸的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和准确判断。

实践表明,这样的目标更有操作性,更易被学生接受。

(二)分层设立,倡导合作

在“任务型目标”的设计时,老师必须遵循因人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力求做到层次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求知的满足与成功的体验,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

在完成六年级综合性学习中撰写调查报告的学习任务时,我先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每组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基础较好、中等生和较差的学生。在任务分工时,由中等生制作调查表,由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实地调查、数据统计,由优等生负责资料的整合、形成报告。在这个过程中,人人都有任务,人人都能完成任务,这样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他们设定了不同的目标,同学间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活性、趣味性,从而让每个学生都学习着、快乐着。

二、察言观色,进退有度

教师要“察言观色”,对课堂细节有选择地进行处理,对学生的反应敏锐地作出判断,才会构成一个“动态”的、有“生命力”的课堂,才能让语文教学熠熠生辉,迎来“柳岸花明又一村”。

教学《用心灵去倾听》一课,让学生找出小精灵苏珊富有爱心的语句时:

生: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一遍地向我解释。

生:是“一遍遍”,不是“一遍一遍”。

(全班同学顿时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你们将错就错,读读这改写后的句子。

(学生反复对比读后,发现读“一遍一遍”比读“一遍遍”语速慢了,更显亲切了。)

生:老师,当时作者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苏珊的话也应该说得比较慢,“一遍一遍”更能看出她的耐心。

生:“一遍一遍”更能突出苏珊是在用心灵去倾听。

……

师:看来,善待错误也能造就美丽,老师看到了会读书、会思考、会发现的你们,真了不起!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从而睿智地把握细节,带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共同感受课堂的精彩。

三、连环设局,曲径通幽

在教学中,教师不妨给学生“下个套”,让一个个恰到好处的问题成为启迪学生思维的“激素”,成为增强学生理解、记忆的“催化剂”。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课文在描述“我”和妈妈悲痛地接回以身殉职的父亲遗体时,有几句这样的描写:爸爸的嘴微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啊!我听到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

师:爸爸的嘴微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为什么?

(生纷纷举手)

生:我觉得爸爸呼唤的不可能是“和平”。

(全班哗然,学生议论纷纷)

师:那么,你认为爸爸仿佛在呼唤着什么呢?

生:我认为爸爸是在呼唤“我”和妈妈的名字。

(学生纷纷发言,有同学找到了文中写到“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那深情的目光……”)

师:雷利和你们一样爱自己的爸爸,更了解自己的爸爸,可文章为什么写他只听到“和平”两个字呢?

师:爸爸从事的是什么工作?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每个家庭才能幸福、安康?

在一个个问题的带动下,学生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他们遇到的问题也迎刃而解。

学生在课堂的突然发问,往往是课堂的闪光之点,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表现。如果充分利用这些突然的提问,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讨论解决,往往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成为难以忘怀的精彩瞬间。

四、未雨绸缪,余音绕梁

许多老师认为,课堂上解开学生的疑问,力求让学生在结束本堂课后画个句号,这样的教学就是完美的。可他们忘记了“行成于思,思成于惑”的简单事实,忘记了困惑与好奇才是学生特有的财富,才是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与进步的源泉。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将课内阅读向课外延伸,把语文活动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在教完《望庐山瀑布》、《绝句》两首诗后,让学生去收集、背诵描写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诗句,并组织学生举行古诗朗诵会;教完《五彩池》一文,在学生对“五彩池”有一定的了解后,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池里的石粉是哪儿来的?同时向学生推荐《中国名胜经典》等书,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己弄清其中的奥妙,并在下节课进行交流。

让学生带着目标、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不仅让学生有了思考的起点,有了思考的目标,还可能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实现学习的延伸、认识的升华,让他们的思考永不止步。

责任编辑 潘孟良

猜你喜欢

呼唤爸爸目标
无声呼唤
爱的呼唤
三月的呼唤
我和爸爸
爸爸
爸爸冷不冷
可怜的爸爸
穿越时空的呼唤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