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宜昌—兴神磷矿田北向延伸矿层变化研究

2015-04-11阳传金卢金祥

地质学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磷块岩亚段矿层

何 钦,阳传金,闫 磊,卢金祥,唐 颖

(1.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湖北 宜昌 443100;2.兴山县国土资源局,湖北 宜昌 443700)

0 引言

宜昌—兴神磷矿赋存于晚震旦世陡山沱组下部(刘智宇等,2013),是我国两大重要成磷期之一(东野脉兴,2001),磷矿层总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主要发育在宜昌市夷陵区、兴山县及襄阳市保康县部分区域,以品位高、厚度大的宜昌磷矿而闻名(胡纲,2006)。

2011年至今,随着深部勘查工作的不断验证,原宜昌磷矿田与兴神磷矿田含矿层位相同、矿床成因大致相当,区域上已连成一片,现归并为宜昌—兴神磷矿田,矿田范围南起黄陵背斜北东翼一带,北以阳日断裂为界与保康磷矿田相接,西以新华断裂为界与神农架磷矿田相接,东以通城河断裂为界(谭文清等,2012)。矿田范围的圈定,为今后在该区寻找隐伏矿床指明了方向。

1 区域地质背景

宜昌—兴神磷矿田位于扬子准地台中段北缘,地跨上扬子台坪的黄陵断穹、神农架断穹2个Ⅳ级构造单元,北邻青峰台褶束,西接秭归盆地,东迄远安台褶束,南至长阳—永顺台褶束。

区域地层发育较齐全,出露有新太古代、古元古代、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及志留纪等地层。除黄陵断穹核部分布有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变质岩和岩浆岩、神农架断穹核部分布有震旦纪神农架群浅变质岩以外,总体属沉积岩区。

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以北西向、北北东向、东西向及近南北向断裂为主。北西向以雾渡河断裂为代表,贯穿黄陵断穹核部,对该区地质矿产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该断裂以北的陡山沱组沉积了质优量大的磷矿床,而断裂以南则仅出现小而贫的磷矿;北北东向以新华断裂为代表,纵贯黄陵断穹与神农架断穹的接合部,断距上千米,分割宜昌—兴神磷矿田与神农架磷矿田;东西向以阳日断裂为代表,横切神农架断穹北翼,在该断裂两侧的陡山沱组中赋存了大量优质磷块岩矿床;近南北向以仙女山断裂、远安西部断裂为代表,分别纵贯黄陵断穹的西翼与东翼。后期多次地壳运动对矿床的展布和改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了宜昌—兴神磷矿田的复杂特征(图1)(冉瑞生等,2008)。

2 矿层地质特征

2.1 含矿岩系

图1 研究区构造纲要图Fig.1 Structural outline map of the study area

宜昌—兴神磷矿田以晚震旦世陡山沱组(Z1d)为其含磷岩系,陡山沱组由上而下可分为白果园段(Z1d4)、王丰岗段(Z1d3)、胡集段(Z1d2)、樟村坪段(Z1d1)4个岩性段,各段岩性及分层标志见图2(杨刚忠等,2010)。

2.1.1 白果园段(Z1d4) 深灰色—灰黑色薄—中层状泥粉晶白云岩,典型特征为层面及裂隙面常见紫红色铁质薄膜;偶见黑色燧石扁豆体顺层分布;顶部发育1层砂屑磷块岩(Ph4)。此段厚约3~15 m。

2.1.2 王丰岗段(Z1d3) 灰—浅灰色中层状泥粉晶白云岩夹灰黄色页片状白云质泥岩,泥岩单层厚5~30 mm,可见星点状黄铁矿浸染分布其中;底部常发育1层灰黑色豆粒状、鲕状含磷(Ph3)粉晶白云岩,层位较稳定,厚度薄,品位低,可作为分层标志,一般不具有经济价值。厚约20~40 m。

2.1.3 胡集段(Z1d2) 发育完全时可二分,即上亚段(Z1)和下亚段(Z1),岩性特征如下。

(1)上亚段(Z1):灰黑色薄—中层状含燧石扁豆体泥粉晶白云岩,以灰黑色燧石扁豆体或条带为其特征,扁豆体大小如黄豆;普遍发育星点状黄铁矿。厚约15~30 m。

(2)下亚段(Z1):在区内变化明显,发育完全,可二分,即 Z1(上分层)、Z1(下分层),岩性特征如下。

Z1(上分层):灰白色薄—中层状泥粉晶白云岩,偶夹灰—深灰色(风化色为灰黄色)白云质泥岩;局部可见少量灰黑色细磷条带或磷砂屑。厚约0~10 m。

图2 宜昌磷矿北部含矿岩系柱状图Fig.2 Stratigraphic column of the northern ore-bearing rock series in the Yichang phosphate deposit

Z1(下分层)发育完整时岩性特征:顶部为中磷层二矿层(P),灰黑色泥晶砂屑磷块岩、硅质磷块岩夹条带状白云岩;层位稳定、磷块岩矿石品位较高、厚度大,为主要工业矿层;厚约0~20 m。中部为浅灰色厚层状粉晶白云岩,可见少量灰—灰黑色硅质团块及薄层;厚约0~10 m。下部为中磷层一矿层(P),灰黑色泥晶砂屑磷块岩夹条带状白云岩,厚度、品位变化系数大,多呈透镜状矿体产出;厚约0~3 m。

2.1.4 樟村坪段(Z1d1) 由上而下可分成上亚段、中亚段、下亚段3个分层,特征如下。

(1)上亚段(Z1):浅灰色—灰白色厚层状粉晶白云岩,其间常见灰白色硅质团块及薄层,偶夹砂屑磷块岩条带,俗称“上白云岩”,湖北钟祥地区称为“硅磷质白云岩”(张成信等,2014)。厚度约0~15 m。

(2)中亚段(Z1),发育完整时岩性特征:上部为下磷层三矿层(P),灰黑色泥晶砂屑白云岩条带状磷块岩、泥岩条带状磷块岩,该区普遍发育,为主要工业矿层,厚约0~10 m。中下部为灰黑色(含钾)泥岩,夹少量泥晶、砂屑磷块岩条带,黄铁矿呈星散状、团斑状或沿裂隙普遍发育(不具有工业价值),水平层理发育;局部地段可形成泥岩条带状磷块岩即下磷层二矿层(P)和硅质条带状磷块岩(P),以页岩将其分开,不具工业开采价值。厚3~20 m。

(3)下亚段(Z1),发育完整可2分:① Z1(上分层):浅灰色中厚层状(含锰)粉晶白云岩,俗称“下白云岩”,含星点状黄铁矿,层位稳定,厚约2~5 m。② Z1(下分层):灰白色中厚层状含砾白云岩,砾石成分主要为白云岩、绿泥石片岩、绢云母片麻岩、硅质岩等,白云质胶结。厚度2~5 m(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6)。

2.2 矿层特征

宜昌—兴神磷矿田属扬子成磷区(Ⅰ级)、鄂黔成磷带(Ⅱ级)、鄂西聚磷区(Ⅲ级)、宜昌—保康磷矿带(Ⅳ级)范围(杨刚忠等,2008),由数十大小不等、成群成带的矿区组成。近年来,随着工作的不断推进,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以中磷层Ph2为主要工业矿层的隐伏矿的不断发现,宜昌—兴神磷矿田总体走向为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矿层主要赋存于晚震旦世陡山沱组中,形态以倾角较缓的层状-似层状矿体为主(图3)。

图3 磷矿区分布略图Fig.3 Simplified geological map showing the distribution of phosphate ore districts

矿带总体呈南东—北西向展布,在预测的成矿带上现已发现有深部磷块岩矿层存在,只是矿层的厚度、品位有一定的变化。在兴山县、神农架林区及保康县交界处,磷矿带可能受北北东向新华大断裂影响,目前发现的磷矿区主要为北北东向分布;保康地区地层总体倾向为北东向,因此向北东方向延伸,矿层埋深加大,给今后的找矿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近期工作可从矿带转向区域,如育林、矿洞垭、黄家湾、榛子岭、雄关堡一带寻求找矿突破,矿层埋藏深度相对较浅,亦属于宜昌磷矿主矿带上。

2.3 矿石自然类型

根据磷块岩矿石结构特征和脉石矿物组成,该区磷块岩矿石主要分为以下5类。

(1)致密块状磷块岩:主要由泥晶磷块岩,砂屑磷块岩、砂屑泥晶磷块岩交替重叠组成。此类矿石P2O5品位一般大于30%(图4)。

(2)致密条带状磷块岩:由泥晶磷块岩、砂屑磷块岩、泥晶砂屑磷块岩、亮晶砂屑磷块岩条带或透镜体紧密叠置而成,夹少量泥岩或白云岩条带,磷条带宽度约5~30 mm不等。此类矿石P2O5品位一般大于30%。

图4 致密块状磷块岩Fig.4 Compact and massive phosphate rock

(3)白云质条带状磷块岩:多由泥晶磷块岩、砂砾屑磷块岩条带与白云岩条带(或团块)互层组成,磷条带宽5~20 mm不等,白云岩条带主要为亮晶砂屑结构,宽1~10 cm不等。P2O5品位由磷条带所占比例控制(图5)。

图5 白云质条带状磷块岩Fig.5 Dolomitic banded phosphate rock

(4)泥质条带状磷块岩:多以泥晶磷块岩、砂砾屑磷块岩条带与水云母页岩条带互层组成,磷条带宽3~20 mm不等,页岩条带宽1~5 cm不等(图6)。

(5)硅质条带状磷块岩:多由泥晶磷块岩、砂砾屑磷块岩条带夹硅质薄层组成(图7)。

条带状磷块岩矿石反映沉积物、洋流的脉动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

3 矿层对比

图6 泥质条带状磷块岩Fig.6 Muddy banded phosphate rock

图7 硅质条带状磷块岩Fig.7 Siliceous banded phosphate rock

受收集资料及矿区跨度较大等影响,本次选取由南东至北西3个矿区(在宜昌磷矿带所处位置见图3)共6个典型钻孔,以Ph22为主矿层沿走向进行对比(图8)。

3.1 杨家扁矿区

矿区内发育有2层工业磷矿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3.1.1 中磷层 顶板为中厚层状泥粉晶白云岩夹泥质白云岩,矿层顶板地层可与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胡集段下亚段上分层(Z1)。底板为浅灰色厚层状粉晶白云岩(俗称“上白云岩”),底板地层可与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樟村坪段上亚段(Z1)。区内缺失P和Z1。

根据此矿层顶、底板岩性特征,经与区域对比应为中磷层二矿层(P),在区内普遍发育,分布连续且较稳定,为主要工业磷矿层。矿层厚度约在5~10 m之间,矿层厚度大,层位稳定,开采利用价值较高。

图8 宜昌—兴神磷矿P矿层沿走向矿层柱状对比图Fig.8 Statigraphic column of the Pseam extendingalong the trend in the Yichang-Xingshen phosphate deposits

3.1.2 下磷层 顶板为浅灰绿色白云质泥岩(该矿区标志层,推测为黑色含钾页岩相变为浅灰绿色白云质泥岩,普遍发育星点状、条带状黄铁矿)。底板岩性特征总体与顶板相同,为浅灰绿色白云质泥岩、深灰色白云质泥岩,偶夹磷块岩团块,厚0~2.36 m。经与区域地层对比,矿层顶、底板为陡山沱组樟村坪段中亚段(Z1)。基本岩石组合为:白云质泥岩-磷块岩-白云质泥岩。

3.2 竹园沟—下坪矿区

矿区内发育4层磷矿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

3.2.1 中磷层 矿层1:顶板为中厚层状泥粉晶白云岩,经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胡集段下亚段上分层(Z1)。底板为灰白色细粉晶白云岩,底板地层可与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胡集段下亚段下分层(Z1)。

根据矿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对比,此矿层应为中磷层二矿层(P),在矿区内普遍发育,分布连续且较稳定,为主要工业磷矿层,矿层厚度10~13 m。

矿层2:顶板为灰白色细粉晶白云岩,其上为矿区主要工业磷矿层(P),矿层顶板地层可与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胡集段下亚段下分层(Z1)。底板为浅灰色厚层状粉晶白云岩(俗称“上白云岩”),底板地层可与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樟村坪段上亚段(Z1)。

根据矿层顶、底板岩性特征对比,此矿层应为中磷层一矿层(P),在矿区内部分发育,分布不连续,为次要工业磷矿层,矿层厚度约为1~5 m。

3.2.2 下磷层 矿层3:顶板为浅灰色厚层状粉晶白云岩(俗称“上白云岩”),其上为矿区次要工业磷矿层(P),矿层顶板地层可与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樟村坪段上亚段(Z1)。底板为灰黑色含钾页岩,底板地层可与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樟村坪段中亚段Z1(K1)。

矿层4:顶板为灰黑色含钾页岩,顶板地层可与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樟村坪段中亚段Z1(K1),其上为矿区次要工业磷矿层(P)。底板为灰色中厚层状粉晶白云岩(俗称“下白云岩”),底板地层可与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樟村坪段下亚段上分层(Z1)。

根据该矿层顶、底板岩性特征,经与区域对比,此矿层应为下磷层一矿层(P),在该区不具工业价值,仅作为层位对比。

3.3 保康两河口矿区

矿区内发育3层工业磷矿层,由上至下分述如下(肖长喜等,2014)。

3.3.1 中磷层 顶板为中厚层状含燧石扁豆体泥粉晶白云岩,矿层顶板地层可与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胡集段上亚段 (Z1)。底板为浅灰—灰白色粉晶白云岩,底板地层可与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樟村坪段上亚段 (Z1)。矿区内缺失P和Z1。

根据此矿层顶、底板岩性特征,经与区域对比应为中磷层二矿层(P),在矿区内普遍发育,分布连续且较稳定,为主要工业磷矿层。矿层厚度约为8~15 m,工业价值很高。

3.3.2 下磷层 矿层1:顶板为浅灰—灰白色粉晶白云岩,顶板地层可与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樟村坪段上亚段(Z1),部分钻孔此层可能缺失,使得P与P矿层直接相连。底板为深灰色含钾页岩,底板地层可与区域对比为陡山沱组樟村坪段中亚段Z1(K2)。

矿层2:顶、底板均为深灰色含钾页岩夹少量泥晶磷块岩条带,区域对比为樟村坪段中亚段Z1中的K2与K1。

3个矿区矿层沿走向对比可以发现如下情况:(1)3个矿区主矿层均为P矿层,其次为P矿层及P矿层,局部地区这2个次要矿层可形成透镜体状工业矿体,厚度、品位与P矿层相比变化较大;(2)Z1岩性为浅灰色厚层状粉晶白云岩(俗称“上白云岩”),在3个矿区均有发育,可作为上矿层与下矿层重要的分隔标志层,另外需要注意两河口矿区也存在着Z1尖灭,使得上下磷矿层直接相连;(3)从杨家扁矿区向两河口矿区,总体而言为南东向北西方向,Z1(含钾页岩)厚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当时水体环境逐渐趋于稳定。

为使研究更为详尽,本次另选取某矿区4个钻孔沿倾向进行对比(图9)。

矿层沿倾向对比可以发现如下情况:(1)该矿区的主要工业矿层为P矿层,总体而言较稳定;次要工业矿层为P矿层,沿倾向方向随着矿层埋深的逐渐加大,矿层厚度逐渐变薄、品位降低,稳定性较差;(2)Z1岩性主体为浅灰色厚层状粉晶白云岩,为上下磷矿层的分隔标志,且在矿区可相变为泥质云岩,甚至缺失,使得上下磷矿层直接相连;(3)ZK406钻孔显示矿层发生了急剧变化,矿层陡然变薄,且含矿岩系陡山沱组总体变薄,根据区域资料,此处为沉积相发生变化的区域,另一种可能是此处古地理环境为局部隆起地段,不利于矿床的沉积。

图9 某矿区沿倾向矿层柱状对比图Fig.9 Stratigraphic correlation of the seams extending along the dip in a deposit

4 结论

(1)由南东向北西3个代表矿区的主要工业矿层为中磷层二分层(P),矿层厚度大,品位稳定;次要工业矿层为P矿层及P矿层。成矿带由南至北主要工业矿层由P向逐渐上部P矿层转变,今后可在主矿带空白区域如育林、榛子岭、雄关堡、矿洞垭、黄家湾一带寻求找矿突破,且矿层埋藏深度相对较浅。其次,根据海侵成矿理论,可验证海侵方向大致为南西至北东。

(2)沿杨家扁—竹园沟—保康两河口方向,陡山沱组樟村坪段上亚段(Z1)为上下矿层的分隔标志层,地层厚度逐渐减小,甚至出现尖灭情况,使得中磷层与下磷层直接相连。

(3)从杨家扁矿区向两河口矿区,总体而言,Z1(含钾页岩)厚度有逐渐增加的趋势,说明当时沉积环境趋于较稳定的水体环境。

(4)在保康两河口矿区,磷矿层向深部延伸时,矿层品位降低、厚度变薄,推测此处古地理环境为局部隆起地段或者处于岩相相变区域。

东野脉兴.2001.扬子地块陡山沱期与梅树村期磷矿区域成矿规律[J].化工矿产地质,23(4):193-209.

湖北省地质矿产局.1996.湖北省岩石地层[M].湖北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胡纲.2006.湖北省磷矿采矿权评估现状及价格体系研究[J].中国矿业,15(1):38-41.

刘智宇,肖克炎.2013.湖北樟村坪磷矿矿床三维地质建模及资源量估算[J].地质学刊,37(4):616-620.

冉瑞生,赵小明.2008.湖北宜昌磷矿新工业磷矿层(Ph12)的特征及地质意义[J].地质找矿论丛,23(4):320-324.

谭文清,谭成志,杨刚忠.2012.鄂西地区磷矿资源潜力及找矿方向研究[R].湖北宜昌:湖北省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

肖长喜,何钦,卢金祥,等.2014.湖北省兴神保地区磷铅锌矿整装勘查两河口:花庄勘查区磷矿普查报告[R].湖北宜昌:湖北省地质矿产局第七地质大队.

杨刚忠,廖宗明,李方会,等.2008.宜昌磷矿北部地区中磷层(Ph2)的地质特征及富矿带展布[J].资源环境与工程,22(4):406-411.

杨刚忠,宋银桥,聂开红,等.2010.宜昌磷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模式探析[J].矿物岩石,30(2):50-59.

张成信,唐尧,许云光,等.2014.湖北钟祥莲花山磷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J].地质学刊,38(1):140-146.

猜你喜欢

磷块岩亚段矿层
湖北省张家垭磷矿床磷块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①
贵州省安龙县戈塘镇矿山矿层对比分析与稳定性评价
新疆和田市沉积矿床矿体特征与岩层特征对比研究
河南舞阳铁矿田铁山庙组矿层下盘地质体成因
开采残余矿层存在的风险及防治对策
磷块岩的类型及成因
KL油田沙三下亚段混合沉积特征及演化
歧口凹陷西南缘沙一下亚段碳酸盐岩沉积模式
裂缝储层综合评价方法——以渤南洼陷沙三段下亚段为例
锦州20-2N构造东营组二下亚段浊积体系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