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日本的艺术巫婆 草间弥生
2015-04-10夏丹
夏丹
每天早晨,新宿精神疗养院,一位80岁的老妇人会在助手的搀扶下,缓缓外出。白天,她到附近的工作室“上班”,晚上又回到疗养院。她极少外出,也很少见客人,不逛商店,不会使用电脑和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
这位老人就是当今世界上最有名的女性艺术家草间弥生。
2009年,英国《泰晤士报》公布20世纪最伟大的200名艺术家,毕加索、塞尚名列第一、第二,中国艺术家无人入选,日本有4位艺术家上榜,其中就有草间弥生。“圆点女王”、“日本艺术天后”、“话题女王”、“精神病患者”、“怪婆婆”等诸多标签加在一起,都不足以囊括草间弥生复杂而多变的一生。
她的一生就是个传奇。1929年,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县松本市,她自幼热爱绘画,却被母亲忽视。1955年,26岁的草间弥生在旧书店看到美国女画家乔治亚·欧姬芙的作品,便写信给欧姬芙寻求帮助。1957年,草间弥生拿到了去美国的签证,得以获得日后声名大躁。
草间弥生在美国的十几年,正值波普艺术的兴盛期。那是一个嬉皮士时代,草间弥生很快就意识到这个国家正在流行什么,他们抗议越战,吸食毒品,追逐东方神秘,寻求外来宗教的庇护,崇尚性解放。多年以后,评论家们把草间弥生式的疯狂,归位于复杂的社会环境。
草间弥生的艺术也是在美国成长起来的。她的创作手法包括绘画、软雕塑、行动艺术与装置艺术等,她善用高彩度对比的圆点花纹加上镜子,大量包覆各种物体的表面,如墙壁、地板、画布、家里会出现的物品(还有裸体的助理)。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与作品有很高的同质性,并以短上衣和非常强烈的眼影妆闻名。草间曾说明这些视觉特色都来自于她的幻觉,她认为这些点组成了一面无限大的补捉网(Infinity nets),代表了她的生命。
草间弥生这段经历被人写进了西方波普艺术史。1962年,草间弥生与安迪·沃霍尔等一起参加在绿色画廊的群展。后来,人们说,如果草间弥生不是因为精神疾病离开纽约,她会是安迪·沃霍尔艺术地位的最有力竞争者。
1973年,草间弥生从纽约回到日本之后,便远离了公众视野,很少有人了解她的生活,唯一的线索就是长期接受精神治疗。
1993年,草间弥生独自代表日本参加威尼斯双年展,日本政府专门为她设立主题馆,以此向这位“前卫女王”致敬,草间弥生在本国以及国际上的艺术地位重新得以确立。几十年精神疗养院的生活打磨掉了草间弥生的叛逆,她的作品回归架上绘画和雕塑,布满圆点的南瓜系列作品成为经典。同时,草间弥生还把她的圆点铺到设计类产品上,为兰蔻设计的化妆包和为AU设计的手机都在热卖,昔日纽约轰轰烈烈的“前卫女王”至今依然引领时尚。
国内评论家陆蓉之把草间弥生和小野洋子比作20世纪国际艺坛最闪耀的女明星。小野洋子与列侬的世纪之恋以及与欧美艺坛核心势力的接触,都使得她在流行文化中的知名度远远大于草间弥生。“但就具有标志特性的独特艺术风格以及开创性来说,草间弥生的复活源自她的艺术本身。”陆蓉之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