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电子卖场谋转型
2015-04-10陈芬
陈芬
日前,“七个博士竟然没搞定一个商户”的报道十分引人关注。事情的起由是这样的,在读博士李先生在中关村鼎好电子商城内某商家处花6400元购买了某品牌的笔记本电脑,可回家一查发现该款电脑在网上的报价竟然只有3199元。第二天,他和6名博士好友一起找商家理论,要求退货,但商家只同意退回4900元,被扣的1000多元是店家要求的折旧费和损失费。
这篇报道要表达的,大约是,在中关村这种地方,即便是博士也无法“全胜而归”。打开某搜索平台,输入“中关村防骗”几个字,“中关村买电脑防骗指南”、“中关村防骗自救全攻略”、“经典中关村防骗手册”等映入眼帘,有多达九百万条的搜索结果。
与此条报道相伴的,是另一有关中关村e世界的报道。不久前有消息称,北京中关村e世界商城贴出公告:由于e世界统一经营业主签约工作已正式开始,市场决定停止自有铺位招商及租赁。中关村e世界的一纸“关门书”,引起了外界哗然。
那条街叫“中关村”
当年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中国最大的电子产品销售中心,也是中关村的一张特殊“名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伴随改革开放的号角,科研人员走出实验室,开始抱团“下海”,中关村旋即成为他们热情拥抱市场的阵地。此时,四通、信通、京海、科海等民营科技公司在中关村聚集,涌现出大量电子产品零售店铺。在这里,科研人员扎堆上阵,电子产品不仅拥有最高端的配置、也有着最繁多齐全的品类,迅速发展成为中国电子产品的风向标。在鼎盛时期,这是北京乃至全国著名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
1999年,太平洋、海龙等电脑商城入驻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淘汰了以往零散的电子市场。之后,中关村三大电子卖场鼎好、海龙、e世界齐聚这里,形成“金三角”。
九十年代是中关村电子市场的黄金阶段,那时候电子商务还不发达,品牌机的渗透率也不是很高,组装电脑生意很是火爆,也带动了一波搞配件生意和组装、维修电脑的创业者。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科技产品的普及, 第一批科研人员陆续离开,而像四通、信通、京海、科海等民营科技公司也是陆续关闭。2006年后,中关村电子硬件交易开始走下坡路。由于竞争关系,装机利润迅速下滑,装一套机器由之前能挣500元下滑到挣100元—200元,价格也日趋透明。为了求得利润,销售人员开始了拉客、依次充好、坑骗客户,由于缺乏监管,坑骗猖獗,“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慢慢成为人们口中的“骗子一条街”。
e世界“关门”始末
1月中旬,中关村e世界贴出一张“关门”公告:由于e世界统一经营业主签约工作已经正式开始,市场决定停止自有铺位招商及租赁和办理商户入驻市场等相关手续工作,并从2月10号开始放假,开市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中国经济信息》记者在中关村看到,目前中关村e世界一层的空置率达到100%,二层也超过50%。从2013年开始,就陆续有商户撤离,一层空置状态已维持一年多。剩下强撑着的商户多为大厦业主,有商铺产权。
e世界有六成左右的面积是销售给业主的,但这几年生意一直不景气,甚至有一年多的时间,一层都是100%空置的。于是,e世界有意将负一层到四层承租给其他企业做统一经营,目前正在征集拥有商铺产权的业主的意见。
目前,e世界成立了统一经营协调小组,负责问询所有业主的意见。如果业主都同意这个安排,将整体租给有意向的那家企业,今后业主只需要收房租就可以了。据悉,目前有三分之二的业主都支持统一经营,因为商铺大量空置,业主也赚不到钱。但实行统一经营,业主也担心自己的权益受损。
除了中关村e世界,中关村还有鼎好、海龙等多个电子城。这些昔日熙熙攘攘的中关村电子大卖场,如今处处冷清。
对于e世界的未来向哪里走,曾有e世界市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确实面临调整,而今后不会卖电子产品,未来e世界的初步定位是中关村科技金融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委会副主任阎秀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后中关村将会以鼓励发展高科技产业为主要目标。
早在2009年7月,中关村业态调整就正式拉开序幕。海淀区政府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中关村西区业态调整的通告》中明确表示“不鼓励电子卖场、商场(店)、购物中心、餐饮等业态在本区域内发展”,研发中心类、创新类、科技金融类等业态成为鼓励的对象。
由此, 2010年开始,以海龙、鼎好为首的西区电子卖场响应调整,先后引入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底,它们的写字间已基本完成高新技术企业的入驻,这也是2010年电子卖场转型迈出的重要一步。
互联网:致命一击?
说起来,预言过中关村电子市场终将末路的人很多,包括专家学者、媒体、商户和受骗的买家们都曾谈论中关村的没落。
e世界,甚或是中关村电子卖场的末路究竟是个案,还是趋势?人们的说法不一而足。一说是因为电子商务和大环境的影响。一说是因为其以次充好、不诚信和售后服务差的经营态度。
2014年,销售易创始人史彦泽也在其自制节目《销售彦论》第三期里预言了中关村的硬件买卖市场的末路,他认为,出售硬件获取利润的中关村辉煌时代终将一去不返。史彦泽解释说,上个世纪IT业界大都采用分销的模式,惠普和IBM全都是自己不卖产品,而依靠代理商面对终端消费者。因为早期IT产品利润很高,所以大品牌可以让自己的产品一层层压到渠道里。那个时候渠道很多,总代、分销商、一级渠道、二级渠道等等一直沉到底下。可中关村卖货柜台大多是三级渠道,上面可能有北京区总代理,总代上面还有类似神州数码、佳杰的总代。有些产品甚至能有七级代理,这在今天都是难以想象的。因为早期电脑单价很高,即使代理层层盘剥仍然能够保证惠普和IBM厂家的利益。每一层大的渠道都有利润,渠道铺货就非常快。史彦泽认为,IT业界的分销模式在早期养了一大批人,这让以硬件销售为主的中关村人头攒动,红红火火。
互联网浪潮的到来加速了中关村的没落。互联网时代,糊弄客户越来越不可能,倒买倒卖的生意也走到尽头了。互联网信息的透明化,让客户可以随时随地比价。产品功能上的问题,也有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专家帮客户解答支招。回到e世界,在互联网的大潮下它的淡出也就成了迟早的事。
如何转型
有人说,中关村商圈的崛起、辉煌代表的是一个时代。从其繁盛程度来说,中关村在电子卖场的发展史上留下的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刘强东的经历也是这个时代变迁最好写照:他的第一桶金就是在中关村买刻录机、攒电脑时赚下的。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刘强东很早就发现了中关村的颓势,即时杀入互联网大潮,创立了京东,成为一方的霸主。
有业内人士建议,中关村未来转型可能有几个方向。第一,创新类高端产业的入驻,这将使传统的电子卖场转型为高端写字楼。以鼎好为例,目前大厦7到8层为清华科技园,9到10层为创新工场,11到20层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这些大型创新企业的进驻保证了大厦的租金收入。
第二个方向,中关村作为传统电子产品交易市场,将零散的柜台转型为电子产品大型旗舰店,也是一大方向。有人认为,变电脑城为现代卖场才能有立足之地。
第三个方向,是发展围绕IT产业的配套服务业。比如,在中关村海龙电子卖场对面的中科贸,早在2006年就将2万平方米的摊位改做“中关村科贸服装商品城”。而2007年,e中芯数码城彻底退出电子卖场竞争,改为写字楼,同时引入上品折扣销售服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