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英九,理想主义者的败局

2015-04-10胡石青

领导文萃 2015年8期
关键词:军公教马英九两岸关系

胡石青

从2008年高票当选的政治明星到现在的“过街老马,人人喊打”,仅仅只用了6年时间。这是马英九屡屡失误的6年,也是马英九性格悲剧不断发酵的6年。

自认“君子不党”,实际上离心离德

1950年马英九出生于香港,父亲马鹤凌是国民党高官,有着浓厚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色彩。有这样一个父亲,马英九从小就受到完整的传统教育。儒家讲究做人“内圣外王”,内在的个人操守要完美无瑕,外在的人生目标是报效国家。这套观念,在马英九报考大学时,第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时,台湾经济还很落后,高中生普遍的志向是“科学报国”,马英九也不例外,想学理工科。马鹤凌得知后,和他长谈一番,说近代中国之所以落后,根源是制度落后。自诩为“士大夫”的马英九立即改变志向,报考文科,入读台湾大学法律系。

1974年,马英九前往美国留学,7年间相继获得纽约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在这里,他接受了另一套知识体系。从美国学来的现代法学和从家庭继承的儒家传统在他身上融合、调适。

当时,国民党高层也在反思从大陆溃败的教训,“模范生”马英九在他们看来就是未来的希望。1981年,马英九学成归台后,顺利进入“总统府”,当了蒋经国的英文秘书,从此开启了他的仕途之路。

到2007年,马英九已经被国民党视为“中兴少主”,来年为国民党夺回台湾执政权,非他不可。马英九也不负所望,以绝对优势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2008年5月,当他宣誓就职时,声望达到了顶峰。

困难很快来临。竞选时马英九强调要“超越党派”,做“全民团结的象征”。当选后,他又声称“一定虚心地努力争取民进党的合作”。按理,这对政客来说,无非是客套话,马英九却一定要付诸实践——他对陈水扁时期的事务官照用不误,任命死硬“台独”分子许世楷为驻日代表,留用支持“台独”、自诩为两岸关系“刹车皮”的赖幸媛出任“大陆委员会主任委员”。这两道任命一出,舆论哗然。其实,对马英九的做法,民进党里不会有人领情,国民党里却有人真心反感。马英九自认“君子不党”,实际上离心离德。

空负理想,流失“深蓝”铁票

经济界历来有“美国打喷嚏,台湾就感冒”的说法。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深陷泥潭,高度依赖国际市场的台湾经济受到了严重冲击。幸而两岸关系回暖,依靠两岸经贸往来,台湾经济勉强没有瘫痪,但想实现马英九竞选时提出的“年经济增长率达到6%,失业率降到3%以下,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的“六三三承诺”已经不可能。

面对困局,马英九手下有人想到了“奇招”——按照人头发放名为“消费券”的购物券。台湾经济主管部门甚至算出了由此可以拉动经济增长多少个百分点。经过一番周折,发放“消费券”的对象不断扩大,连新生婴儿都成了发放对象,但实际刺激效果几乎为零,当年台湾经济仍以暴跌收场。此后,马英九制订了无数振兴经济的方案,但台湾经济仍然在低谷徘徊。其根本原因是美欧经济陷入低迷,加上台湾企业在技术上缺乏突破与革新,只能在新兴国家的不断追赶中失去发展空间。

这边经济增长乏力,那边马英九却大幅扩充高等教育,一个台湾岛就有100多所大学,录取率近乎100%,出现了“总分10分就能上大学”的怪现象。结果,大批揣着大学文凭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

马英九的理想主义人格,使他立志要“给历史一个交代”,因此,他一上台就想改革台湾的积弊。他的“政治洁癖”又决定了他选择从自己人开始改革,以示不怀私心。然而,“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台湾逐渐建立起一套社会福利体系。随着经济低速增长,人口老化,社会福利支出逐渐成为难以承担的施政包袱。

社会福利体系非改不可,马英九的目光投向了军公教群体。军人、公务员、教师被视作广义上的台湾“公职人员”,他们的收入免税。马英九上台后,立即启动了相关工作,取消军公教人员的免税政策,将新征收来的税用于改善军公教人员的待遇。第二任期开始后,马英九着手推动军公教退休金享受高利率的改革。与此同时,他还陆续叫停了发放军公教退休人员的年底慰问金。

此外,岛内其他的社会保险制度,如劳工保险、公务员保险等也都有巨大的财务赤字。按照估计,这些保险都将在今后十几年内面临破产。马英九近两年陆续提出了改革方案,这种触动每家每户利益的改革,必然得罪大多数人。

好牌也打坏了

马英九能在2008年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两岸关系回暖是一项重要的利好因素。事实也证明,马英九当选后,两岸关系发展得不错,各种岛内民调都显示,两岸关系是马英九最受民众肯定的事。

然而,如此好牌,却被马英九硬生生打坏了。他试图以“中庸之道”来处理两岸关系,一只脚前进,一只脚就要后退。他对大陆的政治制度品头论足;他对两岸关系打着“不统、不独、不武”的旗帜;他一直回避两岸政治谈判的议题;即使对开启两岸政治性对话,也是三缄其口,致使两岸互信无法再深入下去。

马英九在台湾有个著名的绰号:“不粘锅”。如今来看,他在个人操守上与丑闻“不粘锅”,依旧是那个不贪财、不好色、除了上班就是回家的“透明人”。但“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过分的理想主义往往会脱离实际,以致在实践中寸步难行。

马英九的失败也能从中找到答案:对一个政治人物来说,理想主义不能算作褒义词,至多是个中性词。不懂得寻求理想和现实的契合点,使他脱离了现实;当遭遇现实的压力时,过分执着于理想,又导致他优柔寡断,决策失误;一心想事事求得完美,反而成了“既忙且盲”、无力大局;儒家的教养固然有益,可是不识变通,就变成了“笨”和“迂”;即便是最引以为傲的个人操守,如果没有相匹配的施政能力,也不过是“平庸的好人”。

(摘自《环球人物》)

猜你喜欢

军公教马英九两岸关系
蔡英文遭百万人“宁静革命”
台军公教退休人员爆发“求职潮”
卖水果
不够用
政治话语:两岸关系认知框架的一种新诠释
新形势下破解两岸关系症结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文化交流 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上万猪农扔粪抗议马英九
马英九接种 甲流疫苗
一九五八年炮击金门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