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错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机构需求”与“高校培养”
——基于郑州市的研究

2015-04-10栗志强

社会工作与管理 2015年6期
关键词:错位专业人才社工

栗志强

(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错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机构需求”与“高校培养”
——基于郑州市的研究

栗志强

(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河南 郑州,450001)

我国社会工作机构需求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错位,主要表现为“机构需求”与高校学生就业取向的错位,机构对专业人才类型及专业方向需求与培养的错位,机构对专业人才能力、素质需求与培养的错位。建议从高校人才培养、机构、政府三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高校方面应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机构方面应增强社工职业吸引力,政府方面应规范社工职业的相关制度。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机构需求;高校人才培养;错位

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支持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治理,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1]这无疑是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社会组织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社会工作机构数量和规模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同时,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也越来越多,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也有了较大提升。但是,多数学者认为,由于我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源于高校的推动,导致了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断裂与错位。[2]在新形势下,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究竟存在何种错位?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国内学术界对于社会工作人才需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多从供需矛盾等方面展开分析,缺乏从“机构需求”的视角入手的调查研究。针对这一不足,2015年5月笔者组织郑州轻工业学院2013级学生对郑州市14家机构的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在此基础上结合郑州市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现状进行分析。

一、机构需求与高校培养之间的错位

在当前政府大力推动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工作人才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无疑将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瓶颈之一。本文认为,我国当前社会工作机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培养之间存在三方面的错位。

国家《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提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2015年要达到50万,2020年要达到145万。[3]但是,截止到2014年,全国持证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只有15.9万人,各方面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量仅40万人[4],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据《河南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河南全省社会工作人才到2015年要达到3.5万人,2020年要达到10万人。[5]对郑州市14家社工机构的调查表明,这些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紧缺的问题。在14名社会工作机构负责人中,有5人认为本单位社会工作人才缺口为1~3人,4人认为本单位社会工作人才的缺口为4~6人,3人认为本单位社工人才的缺口为9人以上,分别占总数的35.7%、28.6%、21.4%。①对深圳彩虹社工服务中心、深圳慈善公益网等南方多家单位的访谈也表明,深圳的社会工作机构也大量需求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社工专业毕业生总体上呈供不应求之势。

一方面是社会的大量需求,另一方面却是高校毕业生较低的从业率。据调查,国内一些985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微乎其微。复旦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赵老师称,目前该校毕业生毕业后几乎全部转行从事别的行业。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负责人雷老师也承认,该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社工专业的极少。对河南省四所高校的调查表明,郑州轻工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从事社工专业的比例较高,2013年、2014年应届毕业生从事本专业的比例分别达到33%和40%,但大多数学生仍然流入了企业、事业单位等非社工机构就职。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师范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负责人均表示,本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每年读研深造的接近40%,进入社工机构从事社工职业的不足20%。②因此,一方面是机构对社工专业人才的较大需求,另一方面是高校社工专业毕业生对机构的冷漠应对,这反映了高校社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取向上与社会工作岗位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对专业人才类型及专业方向需求与高校培养的错位

随着政府对社会工作的大力推动,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大量涌现,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现阶段,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脱节主要表现为一种结构性错位。即高校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培养方向、类型上与机构的需求之间存在某种不匹配。在郑州市的调查中发现,14位机构负责人中有11人认为自己单位缺乏督导人才,占受访者的78.6%;认为缺少一线社工的有6人,占42.9%。③可见,内地社工机构的督导人才十分紧缺。据《深圳晚报》2014年3月15日报道:深圳社工督导人才已成内地“香饽饽”。[6]在访谈中发现,很多社工机构没有自己的专业督导,主要依靠与深圳的机构合作,通过网络视频、定期派出督导人员前来督导等方式接受督导服务。可见,督导人才是当前社工机构,尤其是内地社工机构急需的紧缺人才。但是,目前高校并不能培养专业的督导人才。

此外,目前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主要还是一种“通才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厚基础、宽口径”,注重社会工作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力图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承担多种任务、满足多种社会需求的“万金油”。[7]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往往缺乏特色,不能满足社会工作机构的实际需求,往往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实习期”才能够慢慢适应岗位的需求。这就无形中增加了社工机构的用人成本。在对郑州市社工机构的访谈中发现,多数机构都苦于招不到专业方向合适的社工专业人才。从郑州市几所高校的情况来看,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在课程设置上以基础课和专业课两个平台为主,其中专业课平台中仍然以《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课程为主,缺乏明确的专业方向课程,在培养上缺乏明确的方向。从实践教学环节来看,这些高校在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学生实习岗位选择上也缺乏明确的方向性,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因此,高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上的“通才教育”与社工机构对人才的类型及专业方向的需求形成了错位。

(三)对专业人才能力、素质的需求与高校培养的错位

众所周知,社会工作是一个实务性极强的专业,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由于我国社会工作“教育先行”,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教师多从社会学、哲学、历史学、思想政治教育等相关专业转行而来,缺少真正的社会工作实务经验。[7]在我国高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仍然普遍存在,学生的实务能力仍然是最短板。在受访的14位社工机构负责人中,有11人认为“不注重实务能力”是目前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之一,占受访者的78.6%。可见,目前高校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工作机构对人才实务能力的需求。除了实务能力,14位受访社工机构负责人中认为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应该具备“沟通能力”的有14人,具备”分析能力”的有8人,分别占受访者的100%和57%。然而,有10人认为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普遍缺乏沟通、分析能力”。④深圳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李小亮认为,当前社工机构最缺乏的人才是“有反思能力的实践者”,即具备反思能力、实务能力的社会工作骨干人才。郑州星光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何智勇认为,单位最缺乏的是能够合理调适岗位需求与用人单位行政需求的社工,能力最重要。

从我国的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来看,多数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往往死记硬背专业知识,缺乏对专业知识的灵活运用,缺乏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从郑州市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本科院校来看,实践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普遍较低。以郑州轻工业学院为例,该校的社会工作机构实习也只有8周,集中在大学三年级的后半学期,而理论课的教学则占据了绝对优势。⑤这无疑大大减少了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不利于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流行性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type B)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 JEV)引起的一种虫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1]。人和多种动物均可感染本病,以猪群感染最为普遍[1]。病猪多引起非化脓性脑炎,病人最主要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害而出现意识障碍、惊厥等神经症状[2]。本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需要重点控制的传染病。

二、解决社会工作机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错位问题的对策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专业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和慈善事业”[1],这说明专业社会工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已经得到政府的认可和支持,未来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必将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要求,社会工作机构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之间的错位必须得到弥合。要使得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毕业生满足社会工作机构的需求,需要从高校人才培养、机构措施和政府政策三个方面入手。

(一)高校方面应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1.高校应多方面重视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培养

前述研究表明,当前社会工作机构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与高校学生就业取向之间存在错位。而这种错位的原因主要在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往往缺乏专业认同感。研究表明,社会工作的专业认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刘晓甜认为“工资水平较低”“较低的职业声望和社会认同度”“对角色的自我认同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是导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专业认同较低的主要原因。[8]李国珍等认为,“个人兴趣”是制约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主要因素。[9]尽管如此,高校人才培养方式对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业认同的影响仍然不可忽视。本文对郑州轻工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2009级、2010级、2011级三届本科生的就业去向的调查表明,有过在深圳社工机构实习经历的学生(48人)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比例较高,达到(38人)79%;而在本地实习或自主实习的学生(61人)毕业后从事社会工作专业的比例较低,只有(23人)38%。⑥有过在深圳社工机构实习经历的毕业生的流向主要是深圳的实习机构,少量流向广州和东莞的社工机构。可见,学生在深圳社工机构的实习期间,通过社工实践活动建立了较好的专业认同感。因此,社会工作专业认同与高校的培养方式,尤其是学校组织的实习实践活动有着较为显著的关联性。

鉴于此,本文认为高校的人才培养也是培育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重要途径。高校在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面要做到五点。第一,在大一阶段开设代表性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第二,在大一阶段使用最优秀的教师来引导学生建立对专业的热爱和认同。第三,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由导师随时关注学生对专业的思想动向并加以引导。第四,利用学生社团、实习等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社会工作专业的趣味性和价值,体会到社会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第五,在香港、深圳、广州等社会工作发展较先进的地区建立实习基地,通过规范的实践环节教学引导学生全方位认识社工专业,感受社会工作职业的魅力和价值。

2.高校应以社会工作机构的需求为导向来制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显然,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工作机构需求在人才类型及专业方向上的错位主要是源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不合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当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对当地社会发展所需的社工专业人才以及社会工作机构所需的人才类型有所了解;以需求为导向,制定和调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自身的学科优势,尽可能地向社会和机构的需求靠拢,形成自己的特色和方向。这样,就可以尽可能地避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弥合机构需求和高校培养之间的错位。

3.高校应扩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实务和能力的培养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传统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务”“重考试轻能力”的倾向。这导致我国社工机构需求与高校培养在人才能力和素质上的错位。虽然对于强化实务及能力在社会工作教育界已有共识,但真正实施却并非易事。要做到学生实务和能力的提高,高校不仅要设法扩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也必须创新教学方法。具体来讲,要从三点入手。首先,进一步加大实务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机构从事实际工作,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其次,重视教师实务能力和督导能力的提高,通过教师到机构兼职等方式提高教师的实务经验,让教师在学生的实习中真正发挥作用。最后,改变考核方式,对一些实务性的课程采用实际能力考查的方式来进行考核。

(二)机构方面应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增强社工职业的吸引力

如前所述,“工资水平”被认为是导致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据调查,目前深圳社工的薪资水平约为4 200元/月,扣除五险一金后约为3 500~3 700元/月,郑州市社工的薪资水平约为3 000~3 500/月,扣除五险一金后约为2 500~3 000元/月。⑦社工的薪资待遇较低且上升空间较小,这无疑成为影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专业认同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一步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增加社工职业的吸引力是学生建立专业认同并积极从事该职业的关键措施。

(三)政府方面应规范社工职业的相关制度

政府方面应规范社工职业的薪酬福利制度、职称晋升制度,规范社工岗位设置和运行。从目前郑州市的情况来看,社会工作者缺乏相应的职称晋升机制,一线社工除了通过考试取得中级社工师职业资格之外,很难获得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上的晋升。此外,社工岗位的设置和运行并不规范,有些社工岗位在实践中沦为了政府的办事员,失去了社工的应有职能。这种现状很难激发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只有通过政府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规范社工薪酬待遇、职称晋升、岗位设置和运行,才能够提升社会工作职业的吸引力,提高职业声望,强化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该职业未来的信心,进而建立起专业认同。

注释

①③④2015年5月笔者组织郑州轻工业学院2013级学生在郑州市对14家社工机构进行的社会调查所得资料。

②⑤2015年9月笔者对6所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进行访谈所得资料。

⑥2015年9月笔者在郑州市对郑州轻工业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所作的统计。

⑦2015年9月笔者在郑州市对深圳彩虹社工服务中心总干事李小亮和郑州星光社工服务中心何智勇访谈所得资料。

[1]国务院.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实录)[R/OL][2015-03-05].http://lianghui.people.com.cn/2015npc/n/2015/0305/c394298-26642056.html.

[2]侯利文.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社会需求的视角[J].学理论,2013(8):84—85.

[3]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EB/OL]. [2012-04-26]. http://www.mca.gov.cn/article/zwgk/fvfg/shgz/201204/20120400302330.shtml.

[4]中国社会工作协会.社会工作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大发展[N].公益时报,2015-03-18.

[5]河南省民政厅.河南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EB/OL]. (2012-09-20).http://www.henanmz.gov.cn/system/2012/09/20/010334260.shtml.

[6]陈章琦.深圳社工督导人才已成内地“香饽饽”[N].深圳晚报,2014-03-15.

[7]张乐.服务导向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社会工作,2014(5):66—73.

[8]刘晓甜.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生的专业认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S大学为例[D].济南:山东大学,2013:34—35.

[9]李国珍,徐乃斌,雷明珠.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对本专业认同感的状况调查——以武汉市为例[J].社会工作,2008(12):48—51.

(文字编辑:徐朝科 责任校对:王香丽)

2015-10-22

栗志强(1974—),男,汉族,博士,副教授,社会工作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社会工作教育,农村青少年问题。

栗志强.错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机构需求”与“高校培养”——基于郑州市的研究[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5,15(6):66—70.

C916

A

1671-623X(2015)06-0066-05

■ 基金课题:2013年度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河南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研究”(030302);郑州轻工业学院第十批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河南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综合改革研究”(141)。

猜你喜欢

错位专业人才社工
青春社工
有趣的错位摄影
高校应用型经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编辑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避免“错位相减,一用就错”的锦囊妙计
此“社工”非彼“社工”——对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工作者概念的澄清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新时期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如何打造工程咨询业需要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