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

2015-04-10吕士杰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年10期
关键词:成员实验教学实验

李 妍, 罗 军, 张 巍, 吕士杰

(吉林医药学院 基础医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进行合作学习的研究

李 妍, 罗 军, 张 巍, 吕士杰

(吉林医药学院 基础医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为有效培养创新性实践型医药学人才,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及科研教学中开展了合作学习。阐述了实施该教学方法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要点。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激发了学生实验及科研学习的主动性及创造性,提高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合作学习; 创新实践; 人才培养

1 合作学习的概况

1.1 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一般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学生与学生之间,彼此通过协调的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主要奖励依据的一种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1]。合作学习将个人的学习任务融入集体的学习任务中,强调学生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而进行合作[2-3]。

1.2 国内外合作学习的发展过程

在国外,合作学习模式很久以前就被实践应用,最早可溯源到古罗马,其昆体良学派学者曾指出,“学生可以在相互学习中受益。”。大约在18世纪初,英国学者兰凯斯特和贝尔曾尝试广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合作学习体系真正建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得以迅速发展。皮亚杰学派的许多人倡议在学校中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他们指出学生在学习任务方面的相互合作将导致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学习内容、解决认知冲突、阐明不充分的推理而最终达到对知识的理解。现在,合作学习已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瑞典、荷兰等国的大中小学教育中广泛开展[4-5]。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教育研究领域也得到了充分的重视。2001年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强调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随着对实践性及创新型人才需要量的不断增加,我国高校近年来也逐渐重视了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应用。目前,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等高校均在本科生教学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合作教学的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6-8]。

1.3 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意义

在合作学习理论中,首先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入到一个学习小组,小组共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以小组中每个个体学习目标的实现为基础,因而区别于个体竞争之间的对抗性,小组内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有效改善,由竞争关系扭转为合作关系[9]。在合作小组内,个体之间必须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才能确保每个个体完成学习任务,最终实现共同学习目标。由此可见,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形成合作意识非常重要。随着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面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复杂性的增加,要求人类必须共同合作,发挥集体智慧。因而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加强了各级教育过程中个体合作能力的培养。同时,合作学习还能加强学生的交往和沟通能力。

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此过程可有效促进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10]。此外,合作学习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相互交流等多种形式,学生之间互相启发,互相提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11-12]。

2 合作学习的实践应用

实验教学及科研活动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有利时机。在实验教学及科研活动中,尤其是较为复杂的实验及科研活动,有时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相互启发、依靠集体的智慧共同实践和完成[13]。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性实践型高素质医药学人才,我们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本科生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此外,为了鼓励大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我校设立了大学生科研基金,鼓励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进行课题申报和研究,科研合作小组的成员一般为4~6名,由1~2名教师作为主要指导教师,合作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科研项目的全过程。

2.1 夯实基础,促进合作小组实验基本功训练

当学生刚接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时,我们主要侧重于要求其对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原理的掌握,实验类型也选择了较为简单的理论验证型实验,如“脲酶Km值测定”,“血浆胆固醇含量测定”,“血浆蛋白质电泳”等实验。

在实验开展前,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合作小组,每个合作小组包括2~3名学生。分组时注意按学生学习成绩及学习主动性的不同平均分组,即一个实验小组中含有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教师提前布置实验内容,让小组成员进行充分的预习及准备,主要是自学实验原理、搜集相关实验资料、明确实验的难点及注意事项。同时鼓励小组成员认真思考、提出问题,并力争小组内解决问题。此时合作小组的任务也比较简单,即共同完成实验项目的操作与结果分析。合作小组中各个成员在实验过程中要进行合理分工及协作,互相指导及监督小组内成员在基本实验操作上是否规范,实验过程是否正确。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各个小组的实验情况,鼓励自信心不足的团队成员,使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能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我们发现,为了确保小组实验的成功,在小组合作的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实验积极性、能动性明显提高,少数平时不爱动手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帮助和带动下,在团队精神的感召下,主动参与实验的各个环节,学习能力大大提高。

实验结束后,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各个小组认真分析在本次实验过程中及在团队合作过程中的经验与体会,教师最后对各个合作小组的实验过程进行点评,对配合较好的实验小组提出表扬,对配合较差的实验小组根据具体情况提出整改方案。此外,教师对下次实验提前布置,让大家在本次实验的基础上充分预习,并进行小组讨论,使各个实验能够前后衔接,进入良好循环的状态。

2.2 提高要求,进一步加强小组综合实践能力

在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实验操作后,我们设置了难度较大的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合作小组的任务也相应增加,在实验前不仅要合作完成实验原理的学习,同时要进行实验方法的选择及实验过程的确定,并在实验后对实验结果及各种实验方法的优缺点进行讨论。如在进行“组织蛋白质的提取及含量测定”实验时,首先合作小组对组织蛋白的提取方法(物理法、化学法)及蛋白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双缩脲法、Lowry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考马斯亮蓝法、BCA法等)进行比较,最终决定选择哪种方法,并制定完整的实验方案,之后各实验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试剂的配制,进行实验操作。在讨论阶段,各小组进行组内和组间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出不同意见,通过大家的讨论总结,小组成员对相关实验的认识更加深刻。

自2004年开展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小组合作学习以来,我们发现,与学生单独进行实验操作相比,合作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团队意识,增进学生的团结与合作,并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取长补短、认识及改正不足,相互学习,避免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意识。同时,我们也发现小组合作的实验效果也明显优于学生单独实验,这主要是因为小组成员之间能够相互监督、相互提醒、共同讨论,有效减少或避免了实验过程中的各种错误或误差,提高了实验效率,确保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3 科研启蒙,组建大学生创新实践小组

前已述及,我校在2004年开始就启动了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鼓励大学生组建科研合作小组,开展各种科研创新项目。本科生进行科研实践活动与研究生承担科研课题有一定的不同,本科生日常课程较为繁重,课余时间少,没有大块的时间进行科研创新实践。而且本科生的科研基础比较薄弱,一个人独立完成实验项目的困难较大。因此,针对进入本实验室进行科研活动的学生,教研组专门研究讨论,制定及提出了适合本科生科研实践活动的规章制度及建议。经过几轮大学生科研项目的带教及指导,相应的规章制度逐渐成熟及完善。

对于有意进行科研实践活动的学生,我们建议他们在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之间组建科研合作小组。科研合作小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广泛查阅文献,之后召开小组讨论会,共同讨论科研思路的可行性,确定创新项目研究方向及技术路线等内容。课题经审批通过后,小组根据组内成员的课余时间,每周开一次协调会,进行一周的实验安排,共同完成各项实验指标。当实验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时,合作小组共同讨论,出谋划策,或一起向带教教师或其他实验小组请教。通过上述科研活动,合作小组的每位成员都经历了从查阅文献—选题—申报—项目实施—总结全过程的锻炼,对科研实践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通过亲身经历进一步了解了团队合作在科研中的重要性。

3 结束语

作为吉林省精品课程及优秀教学团队,以及吉林省卫生厅、教育厅重点实验室,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及科研实践过程中,通过实施合作学习,能够较好地活跃及改善课堂内、外学生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实验及科研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创新性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增进学生团队意识、自省意识及表达意识等非认知品质的发展。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无疑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日常实验教学及科研活动过程中加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与探索,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References)

[1] 庞国斌,王冬凌.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2] 杨倩. 浅谈合作学习[J]. 学周刊,2012,32(11):108.

[3] 赵玉生.合作学习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14,10(5):16-17.

[4] 李振华. 以中澳合作项目课程为载体探索国际化合作互动教学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141-143.

[5] 黄莉. 国外合作学习环境下教师监控研究及对我国大学英语的启示[J].知识经济,2013,16(1):156-157.

[6] 史静寰,文雯.清华大学本科教育学情调查报告2010[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2,33(1):4-16.

[7] 厉旭云,梅汝焕,王梦令,等. 对高校实验教学在人才、能力、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的剖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5):32-37.

[8] 刘晓玲,杨高云.一种基于网络的同伴写作评改方法[J].中国外语,2008,5(2):54-58.

[9] 王蓓.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及其应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51(9):56-57.

[10] 王斌,蔡兴旺.合作学习法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1):126-127.

[11] 卢惠民,李迅,徐晓红,等.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学科竞赛中的应用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3):80-82.

[12] 胥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先学后教[J]. 教育教学论坛,2014,21(5):201-202.

[13] 谢韶旺,何川,雷志辉.实践教学中“团队合作学习”模型的研究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9):131-137.

Study on teaching method with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based on training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alents

Li Yan, Luo Jun, Zhang Wei, Lü Shijie

(Department of Basic Medicine,Jilin Medical College, Jilin 132013 ,China)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mode are adopted in experi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with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 to train innovative and practical talents. The necessary steps and key factors in the practice of this teaching method are expatiated on. By the reform of this teaching method,the practical capability of the students is reinforced,the activeness and originality are stimulated, and the main body of study of the students is improved as well.

cooperative learning; innovative practic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2015- 03- 08 修改日期:2015- 04- 28

吉林省教育科学“一二五”规划课题(GH13283);吉林省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吉林医药学院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jyjg1417y)

李妍(1974—),女,黑龙江密山,博士,副教授,教研室副主任,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及实验教学.

E-mail:liyan511700@163.com

G642.0

A

1002-4956(2015)10- 0022- 03

猜你喜欢

成员实验教学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做个怪怪长实验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