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管理在企业设备检修中的实践
2015-04-10齐朝晖
齐朝晖
(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公司检修工程部 甘肃嘉峪关)
一、基于项目管理下的设备检修管理模式
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公司经过近60年的发展,设备管理工作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一套完整的设备检修管理模式。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如产能扩大、设备增加、品种和质量大幅度提升等,将项目化管理融入到设备检修管理工作中后,不仅提高了设备检修效率和工作质量,还大幅度降低了企业在人力和资金方面的投入。
(1)借助项目管理规范和完善设备检修管理体制。首先结合设备实际情况,成立单独的设备检修管理机构,并配备专门的设备检修管理人员,通过进一步完善设备检修管理体制,对检修工作进行规划性管理,实现设备检修科学与协调一致。其次,在设备检修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上,确保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能得到有效执行和指导检修工作开展。
(2)设立设备检修管理机构。为确保备检修工作顺利完成,集合设备种类及工况成立检修机构,明确主要职责和参与者的责任。例如,技术人员负责制定点检标准、检修标准和检修进度,控制设备检修成本。管理人员负责制定检修计划,确保检修工作可有组织和有计划开展;定期或结合设备使用情况开展检修等。
(3)人员培训工作。由于冶金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自动化及智能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因此,培训工作应注重结合新的检修技术等进行。例如,对管理人员培训时,按照有关规程进行设备安装、维护及管理作业等综合方面的培训。培训方式采取检修示范、检修业务讲座、检修技术交流及检修合作等,使他们能在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方面得到同步提升。
(4)强化保养管理。为提高设备检修经济效益,降低检修费用投入,需强化检修与保养管理。一是加大设备检修管理力度,缩短设备停机时间,避免检修造成的经济损失。二是减少设备及零部件的外委修理次数,降低检修资金的投入。
二、项目化管理在检修中的应用
1.开展现状
目前所采用的方式是点检定修制和事后维修(即柔性检修)的管理模式,并由此逐步向状态检修过渡。
(1)定期检修模式,也称为预知维修或定期检修。它是以设备运行、使用时间为检修依据,只要设备使用时间达到预定的时间,不论技术状态如何、是否有必要检修,都要进行检修。目的是防止突发事故发生,带有强制性的预防性检修模式。多在生产空隙有计划地进行,对人力、检修工序、备件、组织等需提前准备,能减少停机时间和检修量。
检修依据是根据设备的技术标准或劣化规律而定,关键是掌握设备的检修时机,需广泛搜集相关数据和跟踪设备运行状态。适于故障特征随时间变化而改变的情况。例如,主要征兆是设备磨损且存在一定规律,依据规律可预判故障或通过工具等检测发生时间与范围。优点是能准确掌握实施情况和控制时间点,可提前进行组织和准备,能较好预防故障发生。
(2)事后检修,又称故障检修。是设备发生故障或事故、损坏、造成停机等情况后才进行的检修,是以恢复功能和达到原有水平为目标的检修。不能控制检修的时间,需充分准备人力、工具、备件、物资、安全等检修资源,以便进行高效检修。
2.实施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检修模式,也称预防检修或状态监测检修,是应用广泛和有效的检修方式之一,能有效克服定期检修或故障检修等造成的过修或失修问题,能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不但能提高企业设备管理水平与降低生产成本,也是建设一流钢铁企业、体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最有效方法。
(1)根据状态监视和诊断技术等提供设备状态信息,通过技术标准或方法判断其异常情况,预知设备故障,并在发生前进行检修,如根据设备运行工况与技术参数评估或制定检修计划。状态监测是实施设备状态检修的基础,可通过科学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有效管理和定期分析,确保设备正常运行的状况。
(2)以保证设备安全与稳定运行为第一原则。通过加强设备状态监测,定期分析与评估检测结果,科学合理地调整检修时间间隔、检修项目和工序,同时制定与之相匹配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制度。例如,检修周期调整,需严格按照制度与流程要求进行。凡与规定不相符的,均需报厂级领导或主管部门批准和备案后才可执行。
(3)在总体目标下分阶段和分步骤进行。应先从推行点检定修制和检修作业标准化与规范化入手,全面落实设备管理的责任制,规范与完善检修基础工作,强化检修质量意识,提升设备稳定运行水平,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为全面实施状态检修奠定良好基础。同时,还应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评估情况对整体规划进行必要的调整。
(4)结合设备构成编制总体规划。为使组织、人员、设备及技术得到保证,可先在设备状况较好、人员素质高的专业或部门进行试点,在试验成功后再有计划地扩大试点范围。实施状态检修需配置相关的监测设备及管理软件,如SAP系统等,也可结合现有资源辅助做好相关工作。
3.工作方式选择与规模
实施状态检修时,应使设备分类、设备状态监测、设备状态分析、检修过程管理、检修结果评估等工作形成一个管理闭环,工作方式和开展深度可根据不同设备及类型进行不同的选择。例如,从点到面逐步实施的流程就包括了设备分类(根据设备的特点选择确定相应的检修模式),状态监测(利用检测设备及相关软件进行定期或在线监测),状态分析(综合分析设备的各类信息,提出整改报告和检修建议),检修管理(制定检修决策并实施)和检修结果评价(评价检修结果,审视安排的检修方案是否科学,是否需要重新分类)等内容。它们之间既互相关联,又相互制约,每项工作都会影响到整体质量。
三、实施设备检修项目化管理的建议
(1)以检修计划为龙头,做好检修管理工作。利用收集到的所有设备状态信息,科学确定检修项目。既为进一步明确检修计划,判定检修项目是否合理与科学,又可节省维修费用,避免出现浪费想象。例如,通过设备缺陷进行的维修,若未达到规定的检修周期,就要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梳理,可有效防止欠修和过修现象发生。
(2)建立设备检修管理制度。规范设备检修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设备管理、检修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和完善《设备点检制度》、《设备点检标准》、《设备维修技术标准》和《设备检修技术标准》,并监督和检查各责任主体的执行情况,这是保证设备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随着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化,可极大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3)加强成本管理,有效控制检修费用。主要是控制检修材料及备件费用和劳动力成本,在制定检修计划时,必须树立检修预算费用的概念,将降低成本作为精细化管理的目标,杜绝检修过程中的过修和欠修现象,达到控制检修成本的目的。
(4)优化检修模型,实现效益最大化。钢铁生产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中间的各个环节工作较为复杂,因此在制定检修模型时,需对各环节工作进行严格把关。例如,一是通过生产工艺流程的顺序、特点以及检修的实际情况等,确定好检修模型。二是集中现有的检修资源,如修理人员、检修设备等,能够最大化地满足设备检修的需要,减少外委维修频次,并达到控制外委维修费用的目的。
(5)引进先进的检修、监测设备和检修方法。为提高检修工作效率和检修质量,应以检测设备数据为依据,并成为检修中的有力支持,尽量避免人为因素或经验意识的干扰。特别是对重点设备故障的排除,既要充分讨论和分析产生原因,不断优化和找出既快又好的处理方法,还要制定出避免再次发生的预案。
(6)建立健全设备点检、检修人员的培训机制。为全面提升设备点检等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克服因工作经验不足或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等,导致设备失修或过修问题的发生,需建立点检及检修人员的培训机制。不但为提高检修质量,延长设备运行周期,达到节约维修成本的目的,还可有效杜绝设备事故或故障发生,减少因故障停机而造成的各类损失。
(7)建立设备点检、检修人员的激励机制,设立优秀点检与检修人员人才库,充分发挥在点检、检修时的技术与经验优势,更好的服务于酒钢。目前点检、检修领域流失的人员中,大多为业务上比较成熟的员工,多因激励机制建立得不够科学等而导致,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为此,对于企业领导来说,切不可把企业变成社会的人才培训基地,虽然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员工进行培养,一旦流失不仅导致培训成本的增大和培训工作的失败,更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健康和长远发展。
四、结语
检修业务的项目化管理,是基于准确的检修计划,优化成熟的检修模型,在整个项目化管理过程中要以精细化管理为主要内容,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职责,强调科学管理和效率,注重专业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等工作的开展情况,逐步实现设备状态检修模式,完善设备故障、事故的预防机制和设备主体管理责任制。通过制定科学合理和操作性强的检修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故障监控,充分利用有效资源,一定能在促进设备管理和检修工作水平快速提升,提高整体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确保企业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