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楼设计研究-以苏州市职业大学干将路校区学生宿舍为例
2015-04-10吴玥,周传勇
摘 要: 提高高校学生居住质量和标准,已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苏州市职业大学根据现行的规范和指标,设计了干将路校区宿舍建设方案,以改善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为出发点,把学生宿舍在空间功能上划分为:休息、学习、储藏、卫生清洁、交通五个空间,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人性化,更适合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7931(2015)02-0107-02
收稿日期: 2014-10-23
作者简介: 吴 玥(1977—),女,江苏苏州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工程造价、建筑设计及理论;周传勇(1977—),男,安徽舒城人,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工程造价、建筑设计及理论。
A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 Dormitory Designs: A Case Study of the Student Dormitories in the Ganjiang Campus of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WU Yue, ZHOU Chuan-yong
(Offi ce of General Affairs,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Suzhou 215104, China)
Abstract:It has become an imperative task to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residential qualities and standards. Based on the current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Su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designed the construction plan for the student dormitories in college’s Ganjiang Campus so as to improve students’ daily life. Centering 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the dormitory space is divided functionally into the five sections of rest, study, storage, cleaning and traffic, which provides a humane environment that suits student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Key words:college;student dormitory;space design;function design
学生宿舍是学生休息、生活、学习和交往的重要场所,宿舍集体生活的经历对每个学生的学习、交流、心理发展甚至性格的培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学生宿舍仅仅停留在休息这一浅层面上。 [1]因此,改变传统的学生宿舍格局,必须从方案设计开始,除了要从建筑设计的空间角度出发,更需要从大学生的心理角度考虑。设计合理的宿舍不仅能改善大学生课后的日常生活、学习条件,也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更人性化、更适合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良好环境。本文基于这样的背景展开高校学生宿舍的空间设计研究。
一、高校学生宿舍发展历程及展望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学生宿舍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公寓大部分为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老房子,也有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集体宿舍。多为砖混结构,空间也多以内廊分割为南北宿舍,一般每间面积为14~16m 2,6~8名学生居住,每楼层设有公用卫生间与洗浴间,无热水供应。
第二阶段:“文革”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招生规模有所扩大,新建了一批学生公寓。学生公寓楼层与公寓数量都明显增多,但外形简单,结构单一,配套设施与第一阶段相比基本没变化,仍然只是停留在休息和居住功能的层面上。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一时期学生居住条件大有改善,建筑、生活、学习设施也明显完善。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大学生公寓建设标准问题的若干意见》,规定本科生4人/间,人均建筑面积8m 2。这一规定实施后,各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统筹规划,积极组织,建设现代化的学生公寓,在设计方案时除考虑其住宿功能以外,也关注学生生活空间的多元化组合。此外,在设计学生宿舍时,也注重考虑大学生心理发展和交流沟通的需要。 [2]
二、学生宿舍现状
随着现代化大学校园的建成,学生宿舍设计类型也逐渐多元化,除功能上做更深化的设计外,增加了色彩、空间、造型等方面的设计元素,使宿舍空间不仅具有符合大学生心理需要的美感与个性,又增加休息、交流、学习各方面的附属功能。 [3]
目前,苏州市职业大学干将路校区的宿舍条件与办学要求相差甚远,该校区现有2幢学生宿舍楼分别建于1985年和1991年,总建筑面积8 078m 2,共有200间,可容纳学生1 200人。其中一幢楼是由原先的实验楼改建而成的简易宿舍,房间用轻钢龙骨做隔断,保暖与隔音效果均较差,不利于学生休息。整体为砖混结构,长廊分割南北宿舍,人均建筑面积在4.5m 2左右,高低床,每间住6~8人,每层楼设一个集体卫生间,无热水提供。宿舍内设施十分破旧,已不能满足学生的生活和学习需求。该校区现有的宿舍楼住宿条件简陋,配套设施无法跟上,并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已不能满足办学需求。
考虑到办学需求和改善学生生活和学习等需要,苏州市职业大学决定拆除原有学生宿舍,在原址新建学生公寓楼。新建宿舍不能只满足于居住功能,在方案设计时应从学生角度出发,融合会客、就餐、休息、会议、书吧、健身等多样化的功能,且尽量保持动静分开,既有休息区域,又有学习区域,还增加交流的空间,减少互相干扰。每个宿舍带独立卫生间,保证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的空间。
三、新建学生宿舍方案设计
苏州市职业大学干将路校区新建宿舍楼方案是根据学校办学需求和学生学习、生活的需要,参考《宿舍建筑设计规范》(行业标准)和教育部200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面积指标》进行设计的。设计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出发,参考国内外多个设计方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结合建筑学理论,进行方案设计和调整。为保证方案设计的合理和可取性,学校组织了调查和访谈,充分听取学生、宿舍管理员和学校各方的意见。比如调查学生每间宿舍入住的人数、愿意承担的费用、学习环境、家具、网络以及卫生空间的安排和配置等要求。方案综合考虑了学生和学校的要求,从空间组合入手,把单一的空间安排,布置为多元化组合空间,由局部空间到整体空间,方便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交流。
新建宿舍楼的设计方案包括学生居室、盥洗室、厕所、公共空间和学习空间等,满足行业标准和教育部的要求,约为10m 2/人。新建学生公寓楼共有6层,建筑面积9 986.2m 2,住宿面积比原来增加1 258.2m 2。新建学生公寓含246个房间,其中首层36间,二至六层每层42间。一层设计了一个玻璃幕墙大厅,光线充足通透,是学生会见、聊天的公共区域。最终方案确定新建学生公寓按照4人/间标准化建造,可容纳984人住宿。宿舍内配备4张床位,上面是床铺供休息之用,下面则是组合式学生家具供学习之用。卫生间设有淋浴、盥洗和厕所三种设施,极大方便了学生的生活。宿舍楼安装安全用电管理设备、校园一卡通门禁系统、物业管理系统以及强电、弱电配套设施。既有集中的学习、生活空间,也有相对单独的私密生活空间。
新建宿舍楼基本能够满足住宿学生的需求。学生公寓楼建成后,在校住宿学生将统一集中于此楼,便于管理。
四、结语
改善学生的居住环境也是提高教育水平的体现,是促进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改进学生宿舍设计,提高了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促进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优化学校空间布局,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