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5所农业大学的实践教学特色与启示
2015-04-10孙京新王宝维王世清
孙京新,冯 婷,王宝维,王世清,李 鹏,雷 敏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实验教学研究
国内5所农业大学的实践教学特色与启示
孙京新,冯 婷,王宝维,王世清,李 鹏,雷 敏
(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9)
通过对国内5所农业大学的考察访问,总结了这些高校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特色,包括:精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密切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争取用人单位主动为大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岗位;采用了灵活的学分制、鼓励在校大学生踊跃参加校外实践训练等。得到的启示是:树立实践育人至上的理念,多渠道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全程安排实践教学,加强过程管理和考核评价,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实践教学;农业大学;实践能力
2013年8月4日至8月11日,笔者随学校暑期“名校建设工程”调研团实地考察了国内5所主要的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调研团认真听取了5所学校关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大学内部治理、高校教师选拔和聘用、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报告,并与对口部门、专业进行了交流与讨论。这5所大学在实践教学方面各具特色,对我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有重要的启示。
1 5所农业大学实践教学体系比较
5所农业大学的毕业生都表现出很强的实践能力,受到企业的欢迎。总体上说,5所大学的实践教学各有特色。
1.1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创建了实验教学中心,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促进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和以院中心实验室为主体的实验室的整合,促进院教学平台的建设,逐步提高实验室设备水平。
该校高度重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建立了6个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130余个校外实习基地,其中农学认知基地和工程训练中心是校内重点建设的基地。工程训练中心配备了一流的设备和设施,能够很好地满足工科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1]。
该校积极推进研究性实践教学,启动了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URP计划)[2],支持学生尽早参加科研实验。参加URP计划的学生须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任务、提交研究报告(论文、总结)等,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成绩合格者可获得相应学分。此外,URP项目可以作为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如果URP项目达到较高水平,可以免做毕业设计(论文),以此鼓励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学校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并在免试推荐研究生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将一些虽然学习成绩差一些、但的确具备特殊专长与潜质、具有代表性成果的学生,直接保送攻读校内外研究生。
中国农业大学实行“两长一短”的三学期制度。春季和秋季学期为长学期,暑期中包括一个夏季短学期。长学期安排理论与实验教学[3];夏季短学期安排学生的社会实践、双学位与辅修专业教学、创新实践、课程设计和集中实习等。
1.2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充分利用科研优势,充分利用学校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着力构建实践创新训练体系。中心拥有的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与共享。经教育部、农业部批准,学校还与校外单位共建了7个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0多个[4]。
学校构建了基础型、综合型和创新型“三层次”实验以及课程实验、专业实习、综合实习与创新训练“四平台”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了“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SRT),近4年安排各类型SRT项目2 069项,学生受益面达60%以上。学校鼓励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或实践教学内容,专门设立了创新型实验实践教学项目。上述措施切实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河北农业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坚持走“太行山道路”[5]办学特色,传承实践育人理念。“太行山道路”通常用3个三结合来概括,即:教育、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科教兴国之路;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教育改革之路;知识分子、青年学生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人才成长之路。建校初期提出的“非实习不能得真谛、非实验不能探精微”的教育思想和“以生为本、知行并重”的实践育人理念,都贯彻在实践教学之中。
该校实施“本科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67]并于2010年启动了以该路线图为基础的实践教学改革,旨在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通过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更加科学、合理、系统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有效集成了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三大能力教学模块,强化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河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五个一”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别具特色。“五个一”是指本科生在4年时间内,要规划一个项目、绘制一套图纸、做好一个预算、监理一项工程、管好一个景区。通过该模式的培养和训练,毕业生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必备的技术和能力,为就业和职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 河南农业大学
河南农业大学构建“三层面三平台”[8]实践能力教学体系。“三层面”即通过课程实验、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3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应用能力;“三平台”即以国家、省、校三级重点学科实验室为依托搭建实践创新平台,以校院两级实验教学中心为基础搭建实验教学平台,以校内外实习基地为依托搭建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积极扩展第二课堂,不断丰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载体和形式,设立了创新创业基金,实施创新学分激励机制,以“核心课程创新计划项目”[9]、“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和“创业园”为载体。学校每年拨款100万元用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体项目;每年举办以学生科技竞赛为主的“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竞赛”;以科技推广为主的推进“携手农合”和“科技富民”行动;开展锤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三下乡”、“科技点播台”、“科技副村长”、“科技‘110’”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完善了具有农业大学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1.5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农业大学构建了模块化实践教学平台。实行学分制改革以来[10],学校以培养“双创”人才为目标,以质量工程为抓手,对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进行了系统的改革,构建了由课程实验、课程实践、专业实践、思政实践和素质拓展5个模块组成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校实施了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一体化学分选修体制。学生在修完理论课程后,必须加修相应的实验课程才能获得这门课程的学分,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实验课程运行机制上,构建了基础实验中心和专业实验中心,分别完成公共基础课程(无机、有机化学实验,基础物理实验等)、学科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等)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并以不同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在实验课程设置上减少验证性实验比例,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学校按照联合共建、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了121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和10余个校内实习基地,如高新技术农业园、农萃园等,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11]。学生在实践基地接触生产实际、参与科技推广,提高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程度,使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手段和方法不断完善,教学效果不断改善。
2 大学生校外实践训练
5所农业大学均与有关用人单位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这些用人单位会根据自身业务和经营规模提供不同层次的实践训练岗位,供大学生进行选择与进行实际锻炼。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实践训练发现和储备所需要的人才,也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学生也乐于去这些用人单位实习,他们通过实践训练获得直接的职业实践经验,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能取得一些收入。因此,对于用人单位和学生来说,这是一件“双赢”的好事情。
5所农业大学的大多数在校学生都会在专业学习阶段、特别是毕业前抽时间去相关单位实践训练。由于这些高校采用了灵活的学分制,学生能在很大程度上自主安排学习进度,实践训练时间累计会达到半年乃至一年。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校外实践训练持认可态度,也会踊跃参加。
3 5所农业大学实践教学的启示
3.1 树立实践育人理念,多渠道开发实践教学资源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实践教学策略,将大学生实训和大学生创业活动结合起来。通过在学校设立大学生实训服务中心,安排学生去企业和社会团体参加实训来促进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也可吸引企业到学校建立实验室。学校的设施设备也可以向社会开放,为社会和企业服务。
通过资源共享、综合利用,不仅可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效能,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教师和学生参与为社会和企业服务,在贴近社会与企业的过程中还可以开发更多的实践教学资源,拓宽实践育人的道路。
农业院校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应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和各种课外活动中;第二,要充分利用暑假和寒假两个长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3.2 加强过程管理,注重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目前,一些高校将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在学生毕业之前,而此时的学生或忙于找工作,或者准备考研,结果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在毕业后实践能力仍然较差,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因此,学校应根据课程的安排,把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计划中,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交替进行。采取科学规范的考核方法,注重实践教学在过程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的实效性。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考核,除了强调要完成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技术活动外,还要重视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过程表现的评价,以确保学生在用人单位的生产性实践取得实效。
(References)
[1]谭豫之,刘为民,白菲.中国农业大学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5(5):44-46.
[2]何志勇.中国农业大学:深化产学研合作创建世界一流农业大学[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6):10-14.
[3]王福军,吴志刚,于少新.加强管理 促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以中国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35-37.
[4]林江辉,李俊龙,胡锋,等.建设品牌与特色专业,切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南京农业大学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J].中国农业教育,2007(3):44-45.
[5]黄金祥,潘秀华,郭丽娟.从河北农业大学早期期刊溯“太行山道路”的起源与发展[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7(4):1-5.
[6]张静,王益民.河北农业大学校园文化特色及建设定位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1):29-32.
[7]张淑云,任士福.浅谈河北农业大学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现状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5(1):14-15.
[8]孔德政,刘艺平.河南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9(9):64-65.
[9]宋安东.校企互动培养创新型人才模式探讨:以河南农业大学为例[J].中国科技信息,2010(3):229-232.
[10]郜红建,常江,方明.基于学分制的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农科专业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9(6):122-125.
[11]刘海涛,徐磊.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研究与实践: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1(2):73-77.
Characteristic in practical teaching of domestic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and its inspiration
Sun Jingxin,Feng Ting,Wang Baowei,Wang Shiqing,Li Peng,Lei Min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 266109,China)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five domestic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ncluding that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s carefully designed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is strengthened;the coopera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er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other communities becomes closer and more practical training jobs are provided actively by the employers to university students;the flexible credit system is adopted and mor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participate in extracurricular practical training,etc.The inspiration is as follows:the concept of the supremacy of practice educ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an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should be developed through more channels,the practical teaching should be arranged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the process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sh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practical teaching;agricultural university;practice ability
TS255.4
A
1002-4956(2015)3-0176-03
2014-08-27
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食品类人才国际合作培养模式与机制的探索与实践”(2013338);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食品‘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2013337);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课程建设项目(XWLSP2013017);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3-10435)
孙京新(1970—),男,博士,教授,主要从事食品科学技术教学与食品质量安全研究.
E-mail:jxsun2000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