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融资的P2P模式探析
2015-04-10李俊,张运书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17(2015)03-0332-05
DOI:10.13888/j.cnki.jsie(ss).2015.03.011
收稿日期:2015-06-08
基金项目:司法部课题(14SFB20038);安徽财经大学社科重大项目(ACKY1503ZDA)
作者简介:李 俊(1990-),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
民营经济是依照市场规则和商业原则运作的一种宏观经济组织形式。以赢利为目标、产权关系明晰、内部机制灵活是民营经济的主要特征。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据统计,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创造了全国60%以上的GDP,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税收,提供了70%的就业岗位。民营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作用主要体现在满足市场需求、增加人们的就业、使市场经济更加繁荣、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我国经济制度的变迁等方面。民营经济有它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民营经济是以民为根本的经济,是天然的市场经济不是国家的计划产物,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活跃力量。民营经济的产权结构和天然的逐利特征,使得它与市场经济天然联系在一起,民营经济与市场经济相辅相成 [1]。董辅乃教授指出,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发展民营经济,只有发展民营经济才能发展市场经济。民营经济拥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势头,是因为它的内在机制符合社会主义生产力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民营经济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它是社会生产力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一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来,民营经济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随着时代的不同,民营经济的模式不断改变,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作用显著。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民营经济自身制度的缺陷、内源融资比重过高、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放贷意愿低等原因造成民营经济融资瓶颈。
一、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企业融资的理论主要是莫迪利亚尼和米勒(F.Modigliani &M.H.Miller)的M—M理论 [2],它起源于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目前“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已经在代理成本、非对称性信息分布、财产控制权等不同方向和层面的研究中获得了明显的进展,相应形成了企业融资的代理理论(激励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和控制权理论 [3]”。关于企业融资代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詹森和麦克林模型(Jensen &Meckling) [4]。他们认为,契约关系是企业的本质,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和贷款人存在契约关系,而且团队成员之间也存在契约关系。一般来说,所有的组织和合作中都存在代理关系。如果委托人和代理人都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目标,那么代理人就不会总是依据委托人的利益采取行动。信息不对称往往会致使市场上出现逆向选择,阿柯尔洛夫(George Akerlof)、斯宾塞(A.Michael Spence)和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这三位学者对不对称信息经济理论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阿洪和博尔顿(Aghion &Bolton) [5]提出了一种关于财产控制权的资本结论理论,这种理论建立在交易费用和契约不完备的基础上。
对民营经济的融资问题我国学者也做了很多研究,林毅夫、李永军 [6]认为,信息不对称是被公认为造成中小企业融资供给约束的主要原因。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改造,衍生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的金融体制虽然己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融资体系的制度框架,但是由于融资意识的落后、制度内部的框架不协调,致使我国目前的融资体系不能很好适应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融资体系的缺陷主要为资源不能达到有效配置、融资制度的市场化尚未形成、金融功能不能得到很好发挥。经济发展与融资制度安排只能处于一种低效率均衡状态。
本文通过对民营经济融资难的现状及原因进行分析,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是其应对复杂市场环境的必要工具 [7],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今天,P2P融资模式缓解了民营经济借贷信息不对称、借贷门槛高、资金运用效率低的融资困境,使民营经济得到更好发展。
二、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分析
在我国创业初期,民营经济是在困境中逐步发展的,当时市场体制不完善,经营风险大,民营经济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在民营企业迅速发展之后,很多问题凸显出来了。融资难是民营经济的突出问题,民营经济融资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内源融资比重太高、民营经济自身制度的缺陷。
1.内源融资比重过高
内源融资是指将企业长期积存的资金或家族中亲戚朋友对企业发展支持的资金运用到企业运营中的过程。据以往调查显示,民营经济内源融资比重达到90%以上,可见内源融资模式对于大中小型企业都是重要的融资模式。从民营经济发展初期至今,内源融资是大多数民营企业的选择,其成本低,需要承担的风险小。随着企业的发展,民营经济只靠内源融资满足企业发展是远远不够的。由于长期以来民营经济依赖于内源融资,关起门来做生意,严重影响外源融资的拓展。外源融资是民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和规模后的必然选择,民营经济由于自身制度的限制,在信贷上不受接纳、信任。民营经济在信贷过程中手续复杂,受到很多限制。有些民营经济想通过非正式融资来改变融资困境的局面,但国家在这些层面的控制一直很严格。目前,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是内源融资,但是内源融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在外源融资方面,民营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的贷款主要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贷款很少,在资本市场不健全的条件下,从股票、债券市场获得融资对于民营经济来说就更加困难。
2.民营经济自身制度的缺陷
长期存在的民营经济融资困境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民营经济自身制度的缺陷是其关键因素之一。我国民营经济从发展初期到现在,主要是以家族制的形式存在,也就是家人和家族里面的人聚到一起创业发展。随着企业的发展,创业者自身利益问题逐渐突显出来,家族制民营经济的产权模糊、不明确,当利益摆在面前,这些家族创业成员就会各为其身,甚至反目成仇,自然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的管理者大多是家族里的人或亲戚朋友。这种管理制度会造成管理层的断层,当管理者缺失,不能立即有新的人选替代,会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决策权的单一性,也影响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科技创新、经营理念等这些重要决定只由高层管理者或一人决定,这样的管理决定是盲目、不健全的。信用是任何经济体制的立身之本,诚信缺失是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重大阻力。民营经济的诚信度不高,是由于民营经济把赢利放在首位,对诚信经营意识淡薄造成的。民营经济的诚信等级过低加剧了民营经济的融资难度。
3.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
我国商业银行以存款为主要负债业务、贷款为主要资产业务,信贷是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的主要途径。我国商业银行对借贷企业长期以来采用的都是抵押、质押、担保的贷款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信贷风险,但是无形中提高了企业贷款的门槛,而且将信用好与坏的企业同等对待,造成了整个社会信用资源的浪费。首先,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民营经济融资相应比较困难。民营企业大都很难找到可靠的抵押、质押和担保,即使找到了抵押物、担保物,对于抵押物、担保物的评估也需要很长时间。许多民营企业从申请贷款到真正拿到贷款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半载,使得贷款效率大大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这种传统借贷方式阻碍了民营经济的融资,很容易将其扼杀在摇篮中。其次,我国商业银行对所有贷款都采用抵押、质押、担保的贷款方式,这是一种将“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的懒汉行为。将信用好与坏的企业一样对待造成了整个社会信用资源的浪费,打击了民营企业积累信用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经济环境恶化。
4.商业银行放贷意愿低
交易成本高、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使商业银行不愿向民营经济发放贷款。首先,交易成本是指在金融交易的过程中所消耗的时间、金钱。向民营经济发放贷款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民营经济每笔贷款数额不大但是必须的发放程序、经办环节均不可少,使得银行贷款的单位经营、监督成本增加,交易成本较高,因此商业银行一般不愿向民营经济发放贷款。其次,在交易发生之前和在交易发生之后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出现。我国民营经济数量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且发展状况好坏不一,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对民营经济的放贷利率高且条件苛刻,甚至不愿提供贷款。
三、P2P模式与民营经济融资的契合性
融资难是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民营经济融资需求的特点是“短、小、急、频”,会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带来规模不经济、交易成本高的不良影响。近年来国家颁布一系列政策法规,进行宏观调控解决民营经济融资难的问题,但是效果不明显。基于这样的市场空白,专注于民营经济、植根于互联网平台来提供融资服务的P2P融资模式应运而生。P2P(Peer to Peer)点对点信贷,也称个人对个人信贷。P2P金融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信贷模式,它是指拥有闲置资金的放贷人通过第三方平台在收取一定利息的前提下,向有资金需求的借款人提供小额贷款的一种金融模式。P2P借贷基本前提是,需要借贷的人能够通过网站平台寻找到有出借能力并且愿意基于一定条件出借的人。借贷的条款和必需的法律文本是由网络借贷中介来确定。
(1)需求创造市场。传统的融资模式很难满足民营经济的需求,P2P融资模式的出现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缓解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使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出现转机。面对民营经济融资难的困境,P2P融资模式这种更为灵活的借贷方式应运而生,它是一种以网络为平台的民间借贷新模式,贷款利率一般在20%左右,较高的利息吸引更多有闲置资金的人来投资,增强了原本在社会上闲置不动资金的流动性,缓解了民营经济融资慢、贵、难的困境。
(2)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必备条件。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速度惊人。P2P融资业务主要通过网络平台完成,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P2P融资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安全技术能够保证金融部门和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推动P2P融资的健康发展。金融业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行业发展迅猛,P2P融资模式植根于互联网平台拥有强大的互联网数据。P2P融资模式在放贷前的审核及放贷后的监管有效运用大数据,效率将明显提高而且管理更灵活便捷。因此,P2P融资模式对有融资需求的民营经济是莫大的福泽。
(3)双向动力的推波助澜。P2P融资模式具有发展的动力,民间的投资热情和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是P2P这种借贷模式发展的双向动力。加之在“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下,它的融资优势显而易见。将互联网与金融借贷服务有机结合的P2P融资模式,弥补了商业银行借贷门槛高、个性服务等方面的不足,缓解了借款人与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难题,拓宽了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因此,P2P融资模式是民营经济融资的救星。
四、具体路径分析
众所周知,民营经济是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根本,民营经济融资困难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融资平台在我国逐渐得到运用,2014年上半年,中国P2P网贷行业成交量为818.37亿元,网贷贷款余额476.61亿元,平均综合利率为20.17%,平均期限为4.75个月。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上半年,我国有1184家P2P网贷平台,借款人为18.9万人,投资人44.36万人(数据来源《2014中国网络借贷行业上半年报》),可见P2P网贷的投资规模和成交量都有着飞跃性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P2P融资模式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有以下优势:没有地域、金额限制;对借款人的审核比较贴近行业实情,而且对借款人的门槛也降低了;投资人的收益较高;资金的配置效率更高;控制力强。
1.融资渠道广,资金运用效率高
首先,拓宽融资渠道是解决制约民营经济融资“瓶颈”的关键。我国民营经济融资渠道单一、狭窄,主要依靠内源融资,外源融资所占比重很小。P2P融资模式丰富了民营经济的融资选择方式,不再拘泥于内源融资、银行贷款、非金融机构借款等方式。其次,P2P平台能够有效地运用资金。P2P平台的网络借贷流程,与民间小额借贷很相似。一个贷款人可把资金分散给若干个借款人,让资金投资风险降低到最低。P2P平台是全日制开放,可以随时进入平台观察信息,贷款人可以随时看到借款人的信息流程。这样的借贷流程让更多的人放心,把自己闲置的资金流动起来,从而起到有效运用资金的作用。
2.P2P平台融资模式门槛较低
与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的抵押、质押、担保的贷款方式相比,P2P平台融资模式门槛较低。借贷方在P2P平台,发出借贷信息,P2P平台通过数据记录信息综合对借贷方信用评价,自动完成借贷交易,此交易过程无需作任何担保。P2P平台借贷资金没有下限,任何企业和个体都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资金融入或贷出。大多数银行都愿做大额借贷来获取更多利益,不愿受理小额借贷,但在P2P平台,只要借贷人有款所需,在网上发布借贷信息,就可以很有效地得到资金所需。而传统的融资模式门槛比较高,民营经济想通过其来融资几乎不可能。
3.降低交易成本、解决借贷信息的不对称
首先,P2P平台融资模式具备专业技术、庞大规模,能够实现规模经济(即随着借贷规模的增大,平摊在每一元上的成本随之降低),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其次,P2P融资模式平台全程通过网络交易,无纸质版签字记录。企业借贷信息,交易记录在每次借贷完成后,在P2P平台生成保存。当借贷双方达成共识,进行资金借贷,双方均可在P2P平台发布和搜集对方信息和交易记录,以更准确了解彼此信用。能够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减少借贷风险。这与传统的融资模式相比,能够很好的缓解民营经济融资的困境。
从P2P平台的这些优点可以看出,P2P融资模式在我国的运用,能够客观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让民营企业更迅速地发展。在P2P平台不需要担保,不需要人工审核、调查等一切人工服务。如前所述,所有会员信息、交易记录在信息平台内都有记录,当借款人在网络平台发布借款信息,这种金融模式会自动判断借贷人的信用状况,此后的借贷流程在网络平台自动生成。大大提高融资效率,对于民营企业资金的及时投入是关键。这种P2P金融模式,也有效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难题,在传统的借贷交易中,由于信息不准确,对民营经济的融资是很大的阻碍,信息的准确更能让外部接受民营经济。
P2P这一新型融资模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民营经济的融资困境,但是P2P本身不可能是完美的,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和弊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P2P制度,更好地为民营企业的融资服务,促进民营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