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图书馆名人赠书工作探析
——以首都图书馆藏绥中吴氏赠书为例

2015-04-10王玥琳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5年5期
关键词:首都图书馆绥中赠书

王玥琳

(首都图书馆,北京100021)

公共图书馆名人赠书工作探析
——以首都图书馆藏绥中吴氏赠书为例

王玥琳

(首都图书馆,北京100021)

名人赠书是图书馆丰富馆藏的重要途径,其书籍专业性强、系统性强,能够充实图书馆在特定学科领域的文献收藏,促进学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本文以首都图书馆所藏绥中吴氏赠书为例,阐述公共图书馆在名人赠书的价值认识、保护与整理、研究与宣传工作三方面所应承担的角色和任务。

名人赠书 吴晓铃 公共图书馆

私人捐赠是近现代图书馆获得图书、丰富馆藏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中社会各界名人、专家学者的捐赠,因其书籍多为藏书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治学方向专门蒐集而得,一般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系统性,能够充实图书馆在特定学科领域的文献收藏、使读者得窥私家珍藏稀见之书,进而促进学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目前对于图书馆私人赠书问题的研究多集中在高校图书馆方面,以公共图书馆私人赠书、特别是名人赠书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尚不多见。因此,本文将以首都图书馆所藏绥中吴氏赠书为例,论述公共图书馆在名人赠书的价值认识、保护与整理、研究与宣传工作三方面所应承担的角色和任务。

1 公共图书馆应从人文角度提高对名人赠书价值的认识

将私家藏书捐献于公众这种“义举”古已有之,并且为近现代藏书家们发扬光大。从捐书者的角度言,化私为公可使书籍的使用价值最大化,亦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散佚。从接受赠书的图书馆角度言,不仅要关注名人赠书所具有的学术文献价值,更应提高对捐书者贡献社会的高尚人文精神的认识。

北宋皇祐年间,李常在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僧舍读书,擢第后将所藏九千卷书留于僧舍,供后代学子研读,号“李氏山房”。其友苏轼特撰《李氏山房藏书记》,称赞其“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所故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1]881清代学者阮元为推广教思无穷之意,先后于杭州灵隐寺和镇江焦山建立书藏,以身垂范捐献家藏之书,同时号召同道捐献,并制定严格的书藏管理条例。清末大藏书家陆心源以皕宋楼收藏宋本多达二百部而名闻天下,但是鲜为人知的是,陆氏曾将家中专藏普通古籍的守先阁图书悉归公有,供各地学子阅览,还曾将藏书两千四百多卷、所刻丛书三百余卷捐献国子监。

中国现代图书馆制度建立后,社会各界对于公藏单位的支持和捐助更是络绎不绝。以首都图书馆(前身为京师图书分馆和京师通俗图书馆)为例,首图早在民国时期就曾获得鲁迅、梁漱溟、徐树铮、刘承幹、徐佩萱、李宗仁、高师杜等十余批私人捐赠,建国以来更有吴晓铃、马彦祥等知名学者的大宗赠书入藏。这些学者名士的慷慨义举不仅使特定时期的首图缓解了购书经费拮据的困扰,更为首图形成今天的馆藏古籍体系风格贡献良多。而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章当属绥中吴氏藏书的捐赠。

吴晓铃(1914-1995),辽宁绥中人,著名学者、私人藏书家。吴先生一生精研中国古典文学,同时在文献学、语言学、梵文及印度文学等方面也具有深厚造诣。绥中吴氏双棔书屋收藏古籍两千余种,藏书之专之精享誉海内外学界。1995年吴先生逝世后,夫人石素真女士等家属遵照其意愿,于2001年将藏书赠予首都图书馆庋藏。“这批吴氏赠书共有古籍2272部,6362册,另梵文和孟加拉文图书564册。主要包括元杂剧、明清戏曲、小说、子弟书、宝卷、曲谱、诗文集等各类珍籍,其中戏曲、小说和曲艺数量最多,抄本与刻本之比约为三比一,以抄本中珍稀孤本为多。刻本包括明刊本73种,清乾隆以前刊本70余部,清中晚期刻印本1000余部。其余大部分为明清及民国后抄本,也不乏珍稀善本。”[2]3-4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读北大之时,吴先生就开始废寝忘食地访书求书。他曾遍访海王村书肆和厂甸的旧书摊儿,寻访心仪的好书;也曾因为令人咋舌的高昂书价,只能恋恋不舍地翻阅解馋;更曾在酷暑的午后、寒冬的雪夜,一页页校勘研究,乐而不疲。1942年至1946年,吴先生和石女士在印度国际大学讲学,同时研究印度古典戏剧,归国时带回的一批梵文、孟加拉文书籍,从此也成为吴氏藏书中别具特色的一部分。

戏曲研究专家吴书荫先生曾概括说:“吴晓铃的藏书与他的兴趣爱好和学术研究的需要有关,同时也受郑振铎等藏书家的影响,以古典小说、戏曲和曲艺(包括宝卷、子弟书和鼓词)为主,构成‘双棔书屋’藏书的最大特色,颇具文献价值和研究价值。”[3]吴先生曾自言“篋中所藏既不佞宋,也不尊元”[4]230,“自稔非考藏家,故不苛求版本,求其足供研习之需而已”[4]293。吴先生访书藏书与其治学研究密切相关,因此既不佞宋尊元,也不苛求品相精美,这是有别于旧时代鉴赏、考据派藏书家的藏书观,而与郑振铎、傅惜华等现代学者型藏书家旨趣共通。绥中吴氏赠书数量大、专业性强,故而从入藏伊始就成为首图古籍中一个特色鲜明的专藏,并且对首图古籍藏书特点的加强与藏书体系的建构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所谓饮水不忘掘井人,后人在接受先贤馈赠的同时,理应体察其聚书藏书之不易,感佩其化私为公之仁心。故此,公共图书馆应从高尚的人文精神角度看待名人赠书现象。

2 公共图书馆在名人赠书的保护与整理中的角色和任务

私人藏书捐献给图书馆后,捐赠者自然希望图书能够得到妥善保管,同时尽可能为社会大众所利用。不过这些书籍从私人所有转变为图书馆的国家资产,保存和使用都需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因此,公共图书馆作为连接捐赠者与社会大众的中间环节,在接受赠书后,一方面要担负起对捐赠者的承诺,妥善保管书籍,同时积极向社会提供文献服务,使之成为名副其实的学术公器;另一方面也应坚守公共财产守护者的职责,建立完善的保存与借阅制度,不使国家资产损坏缺失。

首先,公共图书馆应对名人赠书采取专库或专架的收藏方式,加强文献保护。如前所述,名人藏书专业性较强,往往能够自成体系;如能单独保管,则既便于文献的日常管理和利用,又有利于日后开展相关专题研究。以首图藏绥中吴氏赠书为例,吴氏藏书以小说、戏曲和曲艺类三者为大宗,不仅每一部分数量众多,自成体系,而且文献价值高,能够代表该类型文献的发展历程与时代特征。特别是吴先生所藏戏曲类书籍,被学界公认为“汇集了元明清三代乃至民国时期的重要曲集和主要作家的戏曲作品,举凡杂剧、南戏、传奇、宫廷大戏、承应戏、皮黄、影戏、曲选、剧目、曲话、曲韵、宫谱、乐谱,以及散曲、诸宫调和俗曲等……犹如一座规模宏伟的古典戏曲文化宝库。品种之多、内容之丰,国内除少数藏曲丰富的国家大型图书馆外,鲜有能媲之者”。[3]因此,吴氏赠书入藏之初,首图就特辟“绥中吴氏赠书”专架庋藏,同时启用“己”字号作为专用索书号段,从排架和典藏两方面杜绝吴氏赠书与其他藏书混淆的可能性,保证了吴氏赠书的独立和完整。同时,首图还对这批赠书进行了低温冷冻除虫,为缺少函套的古籍定制锦套、樟木书箱,对破损文献进行抢救性修复,力求使吴氏赠书得到最为妥善的保护。

其次,公共图书馆应为名人赠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名人赠书除了书籍本身的文献资料属性,还具有名人收藏品的特殊价值属性,尤其是名人在书中留有印鉴、签名、题跋、手迹等标识的藏书,更是与众不同。比如,首图所藏吴氏赠书包含了明清善本、清末民国普通古籍、民国铅印本、影印本,以及梵文、孟加拉文、英文书籍等多种文献类型,但几乎都能见到吴晓铃先生或石素真女士的藏书印、签名、批校题跋,可谓弥足珍贵。因此,针对名人赠书,图书馆应建立比一般书籍更为严格的管理制度。解放后出版物按照图书馆保存本或库本书的标准进行管理,实行闭架阅览,不外借流通;民国及以前的出版物,按照古籍文献的标准进行收藏管理,不仅要存放在温湿度、安防、消防等硬件条件达标的古籍或民国文献书库,更应在阅览制度方面严格管理,确保文献安全。首图对吴氏赠书采取了最为严格的保存和管理制度,不但存放于地下恒湿恒温书库,更一律按照善本古籍的标准,只提供本室阅览,概不外借,且必须当日清点回库。

最后,公共图书馆应尽快刊布赠书目录,为社会研究提供便利。私人捐赠不仅希望其书获得妥善保管,也希望文献价值实现最大利用。因此,在赠书入藏后,图书馆应尽快进行分编整理、刊布目录。特别是在数字化、信息化程度发达的当代,通过图书馆机读目录系统,几乎可以实现全世界范围的信息资源检索和共享,以此达到文献资源利用效果的最大化。诚然,大批量的赠书很难在短时间内编制出完善的书目,但图书馆可根据收藏者的自编目录或接受捐赠时的清单,先整理出一份简目予以公布,日后再逐步完成专业目录的详细编纂。例如,吴氏赠书入藏首图后,工作人员很快在吴先生旧有手写目录的基础上编制出一套“绥中吴氏藏书”专题目录卡片,供到馆读者检索阅览。同时,首图将目录卡片录入馆藏OPAC检索系统,使世界各地读者都能便捷检索。通过这两套目录系统,吴氏赠书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利用,自2001年入藏以来,不仅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的文学、文献学研究者及爱好者络绎不绝,欧美汉学家们也纷纷慕名来馆查阅,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文学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和发展。2014年,首都图书馆正式出版了《首都图书馆藏绥中吴氏赠书目录》,为这一专藏的目录整理工作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3 公共图书馆在名人赠书的研究与宣传工作中所应承担的角色和任务

社会名人、专家学者将私人藏书捐赠给公共图书馆,双方完成赠予和接收的手续,并不意味着赠书工作的完成,而恰恰是公共图书馆一系列研究和宣传工作的开始。

首先,公共图书馆应承担起名人赠书的系统研究工作。对名人赠书的研究涵盖两个层面:第一,对所赠书籍的文献研究,依靠编目、出版、数字化等多种途径实现。公共图书馆作为赠书的保管机构,具有文献研究的天然优势,同时也具有向社会刊布文献资料的责任。在捐赠之前,这些藏书掌握在私人手中,大众难以利用,有些珍贵典籍甚至不为外界所知。一经捐赠,这些藏书化身大众公有,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分类整理,庞杂的文献资料得以系统化、类别化,再通过出版、数字化等形式公布,从而实现全社会共享。因此,图书馆在赠书的文献整理研究工作方面,要具有当仁不让的精神。第二,对捐赠者的研究。毕生珍藏的书籍无疑是捐赠者人生的一个重要方面,尽管有些社会名人、专家学者可能并不以“藏书家”的身份载入历史。通过赠书,研究者可以从多角度丰富对名人生平的认识和理解,从实物角度充实对其学术生涯的考察和探索。比如,首图在获得吴氏赠书后就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陆续出版了《吴晓铃先生珍藏古版画全编》《绥中吴氏藏抄本稿本戏曲丛刊》等汇编文献,同时本馆工作人员还通过实践工作,深入研究吴先生丰富精彩的学术人生,进而形成多篇学术论文。

其次,公共图书馆应承担起名人赠书的社会宣传工作。如前文所述,名人赠书行为在向社会提供了珍贵文献的同时,也向公众作出了化私为公、贡献社会的良好示范。公共图书馆应履行社会教育职能,通过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和宣传途径,将这种无私精神向全社会进行弘扬。通过宣传捐赠者的个人事迹,不仅可使社会大众了解捐赠者和赠书的详细情况,还将促使更多的藏书家继轨前贤、贡献社会。

2001年,首图在初获吴氏赠书后,就举办过一次小型特展,意在弘扬吴先生及其家属的无私之举。2014年是吴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首图联合北京市古籍保护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机构,特别策划了一系列活动以缅怀吴先生。系列活动包括:出版一本书目(《首都图书馆藏绥中吴氏赠书目录》)、召开一场座谈会(“双棔藏心曲——吴晓铃先生诞辰百年纪念座谈会”)和举办一个展览(“双棔藏心曲——吴晓铃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展览”)。

作为纪念展览的主要策划人,笔者在近半年的时间中,从基础调研到精心设计展览细节,力争向读者诠释吴先生不平凡的学者生涯。在调研阶段,笔者广泛搜集和阅读了吴氏自著、后人研究论文专著,重新整理了吴氏家属提供的一批老照片,现场勘察了吴先生在北京宣武门外校场头条的旧居。在展览设计环节,笔者充分挖掘“双棔书屋”斋名内涵、营造书斋氛围,将展览分为“弘文大器志学平生”“校书论曲尽精思”“双棔书屋的朋友们”“绥中吴氏藏书”“化私为公嘉惠学林”五个部分,从不同角度介绍吴先生的生平、治学、交友、藏书和捐赠,将一代学人丰富多彩的人生全面呈现于观者面前。在展品陈列环节,笔者从遗物与藏书两个角度布置,彼此穿插,互为映衬。不仅展出了舒序本《红楼梦》、清初贯华堂本《水浒传》等藏书精品,还展出了吴先生的学生证、课堂笔记、读书札记、校勘手稿等具有重要纪念意义的实物,更首次展出了“晓铃藏书”“双棔书屋藏书印”两方藏书印,以及李苦禅老人1983年所题“双棔书屋”榜书等外人难得一见的珍贵展品。

在系列活动开展的同时,首图还积极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广泛宣传,《中国文化报》《中华读书报》《北京日报》等报刊对座谈会、展览进行了专栏报道,首图网站和微博平台进行了活动预告和实时报道,并提供展览在线浏览。通过这次活动,首图充分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吴先生及绥中吴氏藏书,宣传了吴先生力学求真的学者风范,颂扬了化私为公的高尚品格,取得广泛而良好的社会影响。

4 结语

综上所述,名人赠书是公共图书馆进行馆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图书馆应提高对其人文层面价值的认识,并本着对捐赠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名人赠书的保护与管理、积极开展赠书的文献整理与开发工作、广泛宣传捐赠者贡献社会的高尚品格,为使名人赠书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而不断努力。

〔1〕[宋]苏轼.苏轼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首都图书馆.首都图书馆藏绥中吴氏赠书目录[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4

〔3〕吴书荫.吴晓铃先生和“双棔书屋”藏曲[J].文献,2004(3):4-18

〔4〕吴晓铃.吴晓铃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The Study of Celebrities Donating Books in Public Libraries——Taking Books Donation by Suizhong Wu Shi to Capital Library as the Case

Wang Yuelin

The action of donating books by celebrities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rich library collections. These professional and systematic books can replenish the documents collection in a particular field and improve the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e and science,so i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high value.The article, taking books donation by Suizhong Wu Shi to Capital Library as the case,expounds public library’s role and mission in value understanding,protection and arrangement,as well as study and propagation with regard to books donation by celebrities.

Books donation by celebrities;Wu Xiaoling;Public library

G253.1

A

王玥琳(1980-),女,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博士,副研究馆员。

猜你喜欢

首都图书馆绥中赠书
刘海静水墨作品
绥中地区常用造林技术及管理措施
试论公共图书馆之主题图书馆的建设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公共图书馆 读者满意度评价研究
绥中SBS改性沥青结构与性能影响
严肃 热烈 履责 收获
浅析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段改扩建工程服务区用地规模的确定
《台湾风物图卷》展在首都图书馆开幕
参考咨询工作中的侵权风险规避研究
互动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