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突发事件中更能凸显公民的权利义务
2015-04-09柴俊勇
柴俊勇
在突发事件中更能凸显公民的权利义务
柴俊勇
战争年代,人生的精彩是打仗;和平时期,人生的精彩就是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是我们一个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在市政府担任副秘书长的六年间,协助副市长处理过四大类的突发事件,目前还担任应急专家组的组长,深切体会到,在突发事件中更能凸显公民权利义务。
2013年12月18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从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立为世界城市日。这是我国提出的唯一一个国际性的纪念日,得到联合国全票通过,我们应倍加珍惜和重视。公共安全是指广大社会成员所享有的生命、健康和公私财产的安全,是社会成员从事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社交所必需的安全环境。当今中国正在经历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在这样一个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公共安全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也存在着种种难以预测甚至抵御,却要处处设防的风险和隐患。比如,自然灾害侵袭有日益加剧趋势,所造成的损失严重;各类事故灾害隐患四伏,重大事故时有发生;公共卫生“红灯”频闪,使人感到不安;公共安全风险事件增大等等。
众所周知,我国现在的基本国情是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表现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就有三个鲜明特征:一是“高风险的城市,不设防的农村”,因而各类事故、灾害事故不断发生;二是“严格不起来,落实不下去”,虽然各项规章制度似乎都有,但贯彻落实不到位。三是“集中决策、领导批示”,一旦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后,强大的号召力、动员力迅速显现。这种强大的号召力、动员力可能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城市现代化程度越高,城市面临的风险就越大。现在全国有658个城市,城市人口比例从1978年的17.9%已经攀升到了52.6%。上海整个面积只有6787平方公里,现在我们的常住人口有2400万人。上海的医院年门诊量达到2.4亿人次;轨道交通现在已经有600多公里,每天最高峰值达到938万人;12层以上的高楼有2万多幢,最高的有600多米;水、电、气、油的地下管道设施长达10多万公里,可以绕地球两圈半。上海城市轨道交通、新城的建设、旧区的改造,路、桥、隧道等这些特大型设施对城市的公共安全都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中央定位要求高,要求上海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科学发展先行者,要为全国先行先试作出贡献;第二,对内对外经济社会文化活动多;第三,全社会人员流动性大;第四,突出事件的影响广,任何事情都会呈现出很大的放大效应。因此,上海的应急管理,我们始终本着这么一个精神,就像明朝有一位诗人写的一副对联叫“造福于无形,消祸于未燃;无至名、无勇功,而天下阴受其赐”。应急管理是造福于无形,通过基层基础工作,做好防范工作,消祸于未燃,把一些事故苗头都消除掉;没有看到我们留下的名字,也没有看到我们在前方冲锋陷阵;但是,我们是个平安的城市。
公民只有同祖国相系,才能彰显权利、义务的神圣和尊严。《宪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014年内地居民出入境2.33亿人次,在世界各国的侨民有5000多万,一旦遇到人身安全、卫生安全、信息安全、财产安全等事项,祖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就代表国家想方设法予以保护,使你感受到祖国就在你身边,中国公民就会感到神圣和尊严。随着祖国的繁荣和强大,感受就会越多和越深。
公民只有同时代相联,才体现权利、义务的共享和幸福。公共安全关系你我他,维护公共安全同样需要你我他的协作与互动,人人帮我,我帮人人,才能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时代一起成长进步的机会。公民只有同核心价值观相通,才能增进权利和义务的责任和担当。《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每一位公民都要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享有公民的权利,又要履行公民的义务。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更要充分体现。
城市的主体是人,法律就赋予公民权利和义务,城市发展要有八个防。第一要防城市发展不遵循规律,按长官意识来编制城市发展规划并强行推进;或者主要领导换了就改变,对公共安全造成不可弥补的缺陷。我们国家党代会逢二,逢七召开,人代会逢三、逢八召开,五年规划是逢五编制。执行者和规划制定不配套,经常出现领导换了一个,规划就扔在一边了。第二要防城市发展注重表面建筑的高、大、上,忽视地下公共设施的通、畅、好,经不起稍有异常的大自然考验,致使公共安全成为“残疾人”。第三要防城市发展公共产业的经营者凭借独有的垄断地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公共利益,给城市公共安全埋下不小的隐患。第四要防城市面貌年年变样,工程质量年年走样,造成城市高楼大厦、标志性建筑命薄寿短。第五要防城市发展只追求GDP,形成同质化竞争,对资源保护和环境整改不给力,对城市公共安全带来长期危害。第六要防城市发展成为外国设计者、经营者的试验场。他们不了解我们的国情,任意创造产品,使我们本土文化特色的传承不断流失,使公共安全发生水土不服。第七要防城市发展在公共安全上舍不得投入,到公共安全事件发生以后,才不惜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代价来应急救援,使之经常出现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现象。第八要防城市发展主要放在硬件上面,而忽视城市公共安全管理应急、人才的训练和培养,使不少领导干部在公共安全面前出现恐慌,造成我们系统的脆弱性和应对的鲁莽性。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媒体的时代,我国网民的规模已经达到了6.18亿人,手机网民5亿人,视频网络的网民4.28亿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社区、论坛、博客、微博以及微信等新型的传播形态满足人们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可以说,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从根本上改变原来信息传播的隔绝现象,社会舆论的形态和传播、公众参与的方式在大众麦克风时代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突发事件的媒体应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讲究艺术和水平。我们对新媒体要有新的认识。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体社会化的到来,媒体在社会发展中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官方的语言系统和民间的语言系统在搏弈、在较量,使得媒体传播在应急管理的重要地位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当下互联网环境下,随着微博等自媒体的广泛应用,各种舆论传播速度呈几何级增长,政府的各项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新环境和新挑战。想不想、会不会利用媒体与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已经成为新时期衡量政府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标志。即使在互联网高速发达、传媒十分成熟的美国,几乎也没有成功的范本。在当前高度开放、透明的环境下,对一些突发事件,你不说我们会说,报纸不说网络会说,话语权就成了引导权,先发声才能赢得先机。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工作要作出重要部署,要知道阵地在哪里。只要有群众的地方就应当有党的声音。人在网上,阵地就应该拓展到网上。我们现在所有的媒体,包括《人民日报》,包括我们过去的主流媒体都在网上开设了他们的网站。我们政府要为群众办实事,让老百姓得到实惠,要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建立政府的互信,最重要的基石就是要加强信任的沟通,特别在出现负面事件的时候,任何的推诿或者做官样文章都可能成为阻碍信息分享的祸根。所以,媒体的应对在我们应急管理当中,作用越来越重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时作出重要指示,我们国家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转型、转轨、转变时期,快速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在这个时候突发事件很多,怎么把它管控好,把它的损害降到最低限度,这是我们要积极应对的。过去哪一年没有一些突发事件,自然的、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所以公共安全的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和深远意义。突发事件每时每刻都会发生。过去我在市政府工作的时候,我每天早上8点钟到机关上班,每天晚上11点半离开。当时徐匡迪市长对我说,你是上海第一个守门人,也是最后一道防线。每天晚上,从各方面汇总上来大量的报告和信息,这种情况每一个大城市每天都会发生,像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每天的突发事件、每天的事情是非常多的。针对这样的情况,总书记提出领导干部需要有六种能力:统筹兼顾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应对风险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
(柴俊勇,上海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专家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