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形而上学在建筑中的二元对立命题‐解构主义
2015-04-09卞永杰
卞永杰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浅析形而上学在建筑中的二元对立命题‐解构主义
卞永杰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辽宁 鞍山 114051)
形而上学及时科学又是哲学,而哲学又被人们常划到玄学范畴,玄学即非科学,而正是如此解构主义被赋予双重的姿态,成为双重科学,双重命题的二元命题解构主义的论调即使肯定又是否定,即使破换又是重塑。
解构主义 双重科学 打破重塑 疑问关怀
引言:众说周知,形而上学是一种古老的哲学,自古《周易》便在《系辞》里著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唯心二元论,既可知论。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飞速进展中“形而上学”的论断在这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局限于人文,艺术,科学,文化,而延伸到各个领域的中心哲学,他是统帅辑思维的基础也是改变人们思想行为习惯的重要意识形态。
西方自古以来的统治所崇仰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被解构主义反叛并且颠覆,这使那些对当时社会现状不甚满意又匮乏解决方法的建筑的艺术家与批评家们得到了极大的鼓舞和激励。无政府主义的自由精神在解构主义对当代言论现象进行的任意评说和反击中得以体现。建筑师们视乎在寻找着一种新的可行性或非可行性的方式,这种方式解决了当代建筑中理性代办缺乏变化的一成不变逻辑,使晚期的资本主义从空壳局限,具象化管理中解救出来,把所有的社会性从一层不变的联系中解脱出来。解构主义正是对建筑美的思考上升到一种新的领域,对已理解和未理解的事物的颠覆和批判。
简单来说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军师一样的存在在建筑领域的美学又作为文化的一种理念和策略。同时也作用于美学的范畴。无言的对抗和无差别拒绝在解构主义的领导下蜕变成一种新型的创作源泉。突出表现了语言文字在内的任何事物任何传达信息介质的无可定性,借而坚信只有打破和重塑才是王道和可持续发展的形而上学。这就使解构本身在破坏的同时又重新的融合重组,当解构主义作为一种反外形,反文化,反建筑,反论断的意识形态出现的同时,也以同样的形式展现了全新的一种美的法则意识。如此这种被称为解构主义的艺术文化也被同时赋予形而上学的新兴意识作为双重意义的二元对立状态呈现出来。
建筑中的解构主义主要在西方地区产生的影响,最主要的是一种非常态的非理性非逻辑的审美意识被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挺近了长久以来受到理性的统治意识范围。解构主义甚至是让建筑本身都被受到了的质疑,一切的一切都受到了怀疑,文化价值,人类自身的存在本身也遭到了疑问。建筑师库尔哈斯说过的观点:对于人类对于我们都真正的剩下了什么呢?难以相信解构主义的出现会与人类的文明背道而驰,但可能不是,解构主义的真正意义正是通过这种方式重新的对待社会和我们的人生,那是另一种名为批判的表达方式。其实,所有的否定都是对新事物的一种新的审视和定义,把一切打破打乱并不是建筑师与解构主义的理论家的目的所在。
尽管解构主义晦涩难懂但这并不会阻挡全世界的大师追寻其深层次理念的脚步,一种几乎狂热的冲击力与巨大思潮的迸发点燃了长期沉睡在理性主义统治下的西方国度,掀起了一风掀三尺浪的思想革命。在哲学这个高度之上,建筑界被从洗牌从新的界定,真或谬,理性或狂野,中间带或裙带,虚幻或真实,外在和内心,外框和细节,图像与景致等传统意义上的界定以及两者之间微妙的关系被给出新的揭示。
解构主义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表现虚无,彼得·埃森曼是此派别的代表一个否定的论断者也是杰出的理论家和实践者,P•艾曼森(PeterEisenman)是一位现代的伟大是美国建筑师,他无论是作品还是思想都极具影响力。在他的代表作韦克斯纳艺术中心中用砖石砌体代表了二战期间恐怖的具象化军火库老城堡这个特征。
只是此建筑不是被修砌在过去的基础上,大小也不太一样,最大的特点,军火库的形象被这样简单处理后变得歪曲,支离破碎,整体与圆弧的形态被撕开成层层的口子。 “后来被文丘说成是歪曲和高效的模仿”这明显不是要对历史有所唤醒。而不得不说的是他的好友德里达就是一位资深的解构主义大哲学家,他的思想受到深深的感染和影响。
代表作之二就是辛辛那提大学DAAP学院,DAAP学院至建成历经10年,是一个改建工程,位置在于原来馆体的北侧,一路沿着山坡大体构成。外观上独具其魅力特色,依附当时还是很鲜为大众所用的计算机设计其柱网的每个点都在不断变换位置,富有层次的错开变化,已建成部分作为中庭而存在。根据本来就不规则的建筑空间充分发挥,沿着中庭的以北一侧所设计的单跑梯成曲线弧状,有着微妙的坡度及有趣的宽度变化。与横在一边的中庭上方的天桥组合成共享空间。而层次的变化综合的扭曲,空间穿梭交错。就这样的一种迷离扑朔的形态确实在建筑设计中有领域上的突破。主口的交叉结构图由三色组成被后人称为“建筑的交响曲之地震篇”。
而彼得本身的建筑一直对所谓的历史主义表达着疑问:“如果人们过去只是许多不连贯的片段来表达的信息,历史样式又有何用?”而这种思想就在在他的后期作品里都有体现是一种对历史学家专业思想的打破,它们通过对解构主义表现了历史的不可解读性,这也从另一方面衬托了后现代主义的所谓“复古”只是一场来去匆匆的闹剧罢了,仅仅是还念对怀念旧事美好生活的梦幻般的朝花夕拾。
解构主义就这样对传统对理念的现在运动那些现代派有准则和规范的观念给出了重磅的“质疑”。这种“疑问”反应了解构主义建筑的中心思想有别于以往种种思想的本质。它并不否定原来的种种,而是在其上画上了一个问号,这就是所谓的非排他性,而质疑本身又是再次的肯定。而这种矛盾点又形成反差,反对和质疑是有差别的不管他们对现代或者后现代主义是爱还是恨,只一点本质之一种关怀和一种呐喊,质疑一切即使是疑问也是关怀一切的表现,而固有的东西确实在这种质疑声中得到了浓缩和升华,这种升华本身也是解构主义的升华,极端的东西不一定是错是或对的,而解构主义建筑存在的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它对形式和思想的过于追求使得其建筑还是在沿袭现在主义的风格,这种实验性的前后矛盾本事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建筑的社会活动性,使得建筑在追求形式的同时淡化的外观追随功能的基本理念使得建筑花费了,消耗了太多不必要的资金和精力财力。这就不得不提起现代的土豪经济,它毕将会是富人的诡异追求,而不会被归为大众。精明商家们看出了其中的端倪,此类建筑毕竟无法大规模市场化,这也就揭示了解构热降温的缘由。或许今后的解构主义只能在建筑的表现元素中出现,这也许是建构主义要走的未来发展之路。
[1]【美】洛菲尔.莫内欧Moneo, Rafael《哈佛大学建筑系的八堂课》 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
[2]乔军.《解构主义现代建筑的影响》武汉艺术传媒 2009
[3]王玉.《打破镜像重塑自我——解读解构主义者托尼·莫里森》 山东外语教学,2004(3).
[4]《非理性、反传统与表现虚无》 中国建设报 2004
TU75
B
1007-6344(2015)05-0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