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区域产业结构趋同研究综述——基于产业维度视角
2015-04-09王筱春宁奉菊
吴 珂,王筱春,宁奉菊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趋同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学者们采用多种方法、多层次对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国内几大经济圈的产业结构趋同问题进行了相当丰富的实证研究①汪本强:《国内区域性产业同构问题研究综述》,《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第8期。。但对于我国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较少,研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随着我国一系列国家级新区不断获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国家级新区在承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打造产业集聚区过程中出现了产业同构的现象,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①。为此,本文将主要针对产业结构趋同研究的产业维度方面对国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对于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级新区主导产业定位、产业集聚、产业转移过程中存在的产业趋同问题,进一步推动国家级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他正在规划中的新区主导产业定位、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产业结构趋同的概念
产业结构趋同,在一些相关的研究中也称为产业结构同构、产业结构相似,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学术概念,随着学者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概念也在不断地丰富。最早对产业结构趋同内涵进行总结的是塞 风、朱春明,他们认为产业结构趋同是指不同区域的产业结构在演进过程中的一种共同倾向、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即区域之间产业结构差异性不断降低②塞 风,朱春明:《试论区域产业结构趋同问题》,《中国工业经济》1990年第4期。。翁计传认为产业结构趋同是产业内部各行业结构上趋同现象③翁计传:《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趋同性研究》,《世界地理研究》2006年第3期。。韦智兰,陈 君,封永梅将产业结构趋同动态过程总结为三个层次:首先是区际结构差异表现为缩小的趋势,产业的地域特点表现不甚明显;其次是各地区产业门类逐渐发展齐全,逐步演变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最后是主要行业和产品生产表现出空间分布均衡化,集中度下降等特点④韦智兰,陈君,封永梅:《我国产业结构趋同成因分析综述》,《改革与战略》2006年第3期。。
二、产业结构趋同研究的产业维度
我国学术界在对产业结构趋同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对象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细化、全面的趋势。主要表现为有初期研究三次产业层面,到逐步深入到行业层面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的研究等方面。
在三次产业层面,甘泗群从三次产业层面出发,对我国六盘水山片区的产业结构趋同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区域内产业结构趋同现象较为严重,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⑤甘泗群:《我国西部六盘山片区产业结构趋同度比较研究》,《冰川冻土》2014年第5期。。李俊杰,刘松对我国乌蒙山片区涉及区域的省级之间以及省域内部县市在三次产业结构层面的产业结构趋同进行了测量,发现整体上产业结构趋同较为明显⑥李俊杰,刘 松:《乌蒙山片区产业结构趋同度比较研究》,《黑龙江民族丛刊》2013年第5期。。刘杰对山东省西部地区在三次产业结构层面的趋同情况进行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趋同较为明显且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是由于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因素①刘 杰:《山东省西部产业结构趋同研究》,《经济地理》2013年第9期。。
在细分行业层面,韦素琼,陈艳华,耿静嬛②韦素琼,陈艳华,耿静嬛:《基于相似系数和R/S分析方法的闽台产业同构性》,《地理研究》2010年第3期。和李娜③李 娜:《江苏沿江地区制造业同构状况及合意性评判》,《人文地理》2009年3期。对不同区域的制造业层面的产业结构趋同进行研究,发现制造业在总体上呈现相似性加强的趋势,但深入到微观层次,产业相似性减小。韦素琼等从三次产业结构、制造业层面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等三个方面对福建和台湾的产业结构趋同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两地之间产业结构趋同较为明显且总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三次产业层面和第三产业内部⑦。李娜通过对江苏沿江21个县市地区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趋同进行测度,发现该地区产业分工呈现同构-分工-同构-分工的变化,并对各地区的绝对优势行业进行了分析⑧。彭飞,韩增林对我国渤海地区制造业中的21个行业的产业结构趋同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该区域产业结构趋同表现为由严重逐步转化为分工明确、趋同度下降④彭 飞,韩增林:《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环渤海地区制造业产业同构性分析》,《世界地理研究》2012年第1期。。蒋金荷具体针对我国东、中、西以及部分省份高技术产业为例进行研究,发现1995-2002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趋同性在减弱,专业化在加强⑤蒋金荷:《我国高技术产业同构性与集聚的实证分析》,《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第12期。。王永锋、周一欣分别从三次产业结构、工业结构内部以及主要工业产品等层次对产业结构趋同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在省级层面相似系数较高,但在工业内部以及主要的工业产品层面相似系数较小⑥王永锋,华怡婷:《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研究》,《经济与管理》2008年第2期。⑦周一欣:《西北地区工业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研究》,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2年。。孙根紧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工业内部行业层面的产业结构趋同进行分析,发现相对于三次产业结构层面的趋同度有较大程度的下降⑧孙根紧:《我国西南地区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第1期。。
在农业产业层面,王丙毅和徐鹏杰⑨王丙毅,徐鹏杰:《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的负效应与政策建议——基于山东省农业产值数据的分析》,《农村经济》2008年第2期。、何有良和张 翼[10]何有良,张 翼:《广西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的实证分析》,《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第14期。、宋瑞敏和刘文谦[11]宋瑞敏,刘文谦,汪彬雯:《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第6期。分别对山东省、广西省、河南省农业产业趋同进行研究,基于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计算的产业结构趋同较为严重。陆建飞、宋奇从区域农业结构出发,分析其非合意性趋同的原因为农民作为农业结构调整主体的局限性、地方政府行为的局限性、市场信息导向的局限性,认为区域农业结构非合意性趋同会导致部分地区农产品生产能力过剩、影响农业区域分工协作、阻碍特色农业的形成与发展、不利于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出区域农业结构趋同是客观存在的,应该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主体作用、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市场的决定性作用[12]陆建飞,宋 奇,陈 品:《区域农业结构非合意性趋同的成因、危害与长期性》,《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年第1期。。
三、总结与述评
近年来,产业结构趋同引起愈来愈多学者的关注,对其概念、测度方法、空间维度、产业维度、原因、影响及其对策都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着眼于产业维度方面,现在还没有整体性的理论支撑体系、研究方法体系等对其进行研究分析,还需要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一)内涵研究
学术界针对产业结构趋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有必要进一步加深理论和实证研究,丰富其内涵。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对其内涵进行深入探究,特别是对于区域间在行业、产品和主导产业趋同的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其合意性与非合意性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
(二)研究内容
现有研究大多针对长三角和珠三角等较发达经济区域的制造业层次,在研究区域上,缺乏对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群、国家级新区、产业集聚区产业趋同问题的研究;在研究产业对象上,对于农业和服务业,特别是农业内部行业的研究较欠缺;在研究深度上,对于产业结构趋同的主要原因、对策机制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三)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态势,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也将产生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承担着产业集聚、承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国家级新区不断获批。新常态下出现的国家级新区主导产业定位相似、产业集聚区及其内部次一级区域间产业趋同、产业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重复建设等问题,都有待于对现有研究成果进一步深入,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