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爱无形 上善若水

2015-04-09赵巧娥祝平燕责任编辑老秋

社会与公益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德心理咨询公益

文_本刊记者 赵巧娥 祝平燕 责任编辑_老秋

武汉中德心理研究院成立于2004年3月,登记服务范围:心理研究、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教育。机构成立伊始,就确定了其公益发展的方向。十年来,中德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和支持,在实践、理论、制度创新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公益服务的道路上打出了自己鲜明的旗帜。下面,对武汉中德心理研究院公益创新实践活动做一简要介绍。

一、公益理念

中德发起人是几名临床医生。在救死扶伤的工作中,他们注意到:往往一边是社会和家庭投入巨大的财产奋力抢救希望渺茫的患者,另一边却是原本健康无疾的年轻人因为爱情、婚姻、人际关系等等方面的挫折,悄然放弃了鲜活的生命。透过人们在手臂上刻着、墙上挂着的“忍”字,他们看到,这些人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无奈和痛苦,这种痛苦不是吃药、打针能够解决的。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满足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时,社会的高速发展又带来更多的心理问题。吸毒、豪赌、任性,功成名就并没有给富豪、明星、官员带来更多的幸福感。中德认为,帮助人有两条途径:一是使客观世界满足人的主观需求,二是帮助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趋于一致。大量的慈善工作就是通过物质层面的给予满足了人的主观需求。心理工作帮助当事人自身成长,使其客观、坦然地面对现实生活。大爱无形,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比经济、物质的发展更具有现实意义。中德的服务宗旨就是:“社会组织、专业支持,促进社会心理健康!”。

心理工作是观察社会的最佳窗口。透过这扇窗口,中德曾遇到这样一个来访者:他患有严重的疾病,可这种疾病找不到相应的慈善救助项目。看到患有其它疾病的患者得到了救济,他愤然地说:“自己生个病怎么也不走运呢?要是得个渐冻症也好啊,你看有多少人在关爱他们。”与这个被忽略的例子相反,中德在社区心理工作中遇到不少因简单物质帮助导致的乱象。有的人一边领着救济,一说社会不好;有的人认为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成天到社区胡搅蛮缠。中德人认为:做公益,应该提升人的能力和感受,减少分别之心,使更多的人受益;做公益,要追求效益,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更多的公益服务。心理工作投入是有限的,提供的服务可以是无限的。上善若水,武汉中德心理研究院远程服务平台,就像空气和水,可以做到时间无限(24小时对公众开放)、空间无限(凡电话、网络到达的地方都可以获得心理帮助)为全社会提供公益服务。

二、实践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迫切需要精神帮助。在武汉市,各个社区都挂着“心理驿站、心理空间”的牌子,却缺少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缺少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中德心理专家询问社区干部如何和群众谈心的时候,得到的回答依然是“交心谈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等等违背心理工作原理的说教模式。许多干部对“读心术、攻心术”情有独钟,他们把心理工作理解为揣度群众的心理,控制对方的思想和行为,这种思维方式妨碍了他们建设现代公民社会的能力。心理咨询,作为一门谈话的技术发展至今已经100多年了,值得广大政工干部、指导员学习、借鉴。专业心理咨询是一件私密的事情,至今为止依然在为少数人服务。作为国内心理咨询行业第一家民非组织,中德有责任把心理工作的基本原理传授给更多的人。

十年来,中德深入部队、社区、机关、企业、学校,开展心理工作实践。回顾走过的道路,中德经历了三个阶段:专家道路、专业化道路、心理工作指导计划。

最初,中德和各个单位签订协议,为签约单位提供EAP服务。这样做,基本上是中德心理专家承包了各个单位的心理工作,中德把这种社会上依然普遍运行的服务方式称为“专家道路”。优点是保证了心理工作的专业性;缺点是,由于心理专家下基层的时间有限,每年数次和员工见面无疑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广大政工干部无法参与。后来,中德走上了“专业化道路”:在许多单位开展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活动,帮助政工干部和心理骨干通过劳动部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企图把政工干部培养为心理专家。这样做看上去很好,但由于培训周期长,受训人员缺少实际工作能力,这些人要么没法坚持下去,要么拿到资格证后也不能开展工作。

2009年起,中德提出了“帮助帮助者”的公益理念,创建了“心理工作指导计划”:对政工干部进行简短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心理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工作制度,指导开展心理工作,向广大社会普及心理工作基本原理,提供专业支持。这样做,既提高干部心理工作能力,也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中德创建的《部队心理工作指导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用户好评;《社区心理工作指导计划》得到武汉市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的支持,是武汉市2013年社会组织十优公益项目;《学校心理工作指导计划》在武汉市93学社的支持下,和部分重点中学合作,将打造成学校心理工作的模板。

他们注意到,心理工作基本原理对于解决现实问题也是十分合适的。十年来,中德巡回在各个基层单位,开展座谈或个别访谈,独创了“愉快指数”测评及谈话法,能够迅速澄清问题的本质。和行政工作督导不一样,心理工作督导旨在解决问题,改进当事人的精神世界,不追究责任,不直接影响当事人的现实生活,深受群众欢迎。心理工作访谈是行政督导不可替代的补充,心理工作是促进社会健康发展的灵魂。

三、理论创新

中德是一个开放的专业机构,长期以来中德心理工作者兼收并蓄,对心理咨询的各种经典理论都有涉猎,并没有刻意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用于心理工作实践。社会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土壤。为了帮助广大干部群众理解什么是心理问题,什么是心理工作,中德心理专家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心理问题是主观方面的问题,是人的主观世界脱离了客观实际导致的内心不适和外部冲突。心理工作的目标就是帮助当事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趋于一致,坦然地面对现实生活。通过对主观与客观进行辩证分析,很好地对共情、移情、反移情等等一系列经典理论进行解释,使复杂的心理工作理论和技术通俗易懂,在此基础上,中德创建了《以客观世界为中心的心理咨询理论》。在一次培训中,某基层指导员明确指出,你们提出的这个心理咨询理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在心理工作中的运用。一语破的,醍醐灌顶,中德明确了心理工作实践的发展方向。

做公益强调去政治化、去娱乐化。辩证唯物主义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身并不是政治的产物,是人类先进代表的选择,具有普世价值。中德注意到,凡积极有效的咨询理论和技术,都可以被辩证唯物主义整合。中德对现实工作、思想工作、心理工作做了透彻的解释,很好地解决了政工干部同时开展现实工作、思想工作、心理工作时遇到的身份障碍,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由于广大干部群众都具备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复杂的心理工作理论和方法变得简单明了,大家一学就会。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心理工作实践,有利于促进现代公民社会建设,更能体现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精神。

四、制度创新

针对特定的人群开展心理工作,需要建立一套制度体系和工作规范。《4×4心理健康管理系统》是中德在长期部队心理工作实践中创立的一套心理健康管理体系。在组织机构开展心理工作,有许多特殊性。心理工作遵循保密原则,但服务对象的整体状况如何需要向服务单位汇报,严重问题需要得到单位的支持。如何解决 “保密与汇报”这个难题呢?面对成千上万的服务对象,如何把有限的精力聚焦到重点人身上? 实践中,中德提出了“适时动态,分类管理”的原则,创建了《4×4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国内首创)。该系统将心理工作分为自评、他评、面询、测试4个方面,通过这4方面的工作收集到的心理健康信息,将人群分为正常人群、疑症人群、心理问题、严重问题4个类别,根据不同类别指导进一步4方面的心理工作的开展。如此往复,使心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为心理工作制度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通过授权和分类管理,很好地解决了保密和汇报问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遵循“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从这个角度看,心理工作是一件被动的工作。而在为特定人群服务时,常常需要主动出击。前者中德称为“被动干预”,后者称为“主动干预”。被动干预中,由于当事人有良好的动机,有利于开展心理工作。主动干预则不然,当事人并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工作常常遇到阻抗。怎么办?中德提出“用制度客服阻抗”!在实际工作中建立了预期干预、事后干预、例行干预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在主动干预和被动干预之间走出了一条中间道路:“制度干预”。通过心理工作制度化建设,使心理工作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心理工作不再是解决疾病和健康的事情,有如广播体操,成为一项精神上的健身运动。

五、公益成果

中德的公益活动以专业为基础,不断实践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2005年,中德和媒体报合作,通过电台、电视、报纸,开展科普教育,坚持开展“家庭与孩子”的公益活动。中德提出了“用网络治疗网络成瘾”的解决方案,通过培训网络计算机技术,帮助沉迷于网络的青少年将其兴趣升华为对网络、计算机的学习能力。

2007年,中德为北京奥运会研发了运动员心理测评系统,被国家体育总局采购。

2008年,汶川地震期间,中德为灾区派出了4人心理专家小组,指导灾区心理工作。同时,中德是湖北省消防总局的心理专家组,是武汉市救援部队的随队心理专家。4×4心理健康管理系统得到用户好评,受到国家消防总局的关注,在部队沿用至今。

2009年,中德和企业合作,免费向社会发放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中德心理放松术》CD5万张,为广大群众送去一片好心情。

2013年,《社区心理工作指导计划》被武汉市社会组织促进会评为武汉市社会组织十优公益项目,得到武汉市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资助。这个项目中,中德向全国免费发放《简明心理工作原理》13000册,培训社区工作者5000余人次。

2014年,在武汉市民政局的支持下,中德创建了《困难人群心理扶助计划》,免费为农民工、农民工子女、在校大学生、城市困难人群提供免费专业心理咨询。

去年3月,腾讯服务将中德心理远程服务平台作为首推向全国推荐,广大群众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网络上寻求帮助:为欠薪、为宅基地、为拆迁想自杀、想杀人等等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通过简短的对话化解了群众的矛盾,坦然面对现实问题,中德人看到了心理工作公益活动的意义,感到找到了最好的公益服务平台。中德希望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基金合作,共同打造这个服务平台,为全国人民服务。

猜你喜欢

中德心理咨询公益
公益
公益
公益
鼓乐活动中德艺融合教育的实践探索
法科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研究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发扬中德传统友好 推动两国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写在中德建交45 周年之际
高校心理咨询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花开的声音 身心的交响——“2014中德合唱大师班”培训有感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