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互联网+”新业态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影响的探索和思考
2015-04-09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市211100周寸飞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市,211100)周寸飞
自媒体时代“互联网+”新业态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影响的探索和思考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市,211100)周寸飞
以互联网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改革,使人们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信息传播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个体信息传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自媒体时代悄然来临。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教育”也为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辅导员应顺应潮流、转变思想、认真研究基于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等问题,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教育内涵。
自媒体;互联网+;辅导员;工作案例
1 背景
21世纪是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现代化。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和应用,人们社交方式和互动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活进入到了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出现和运用,使人们的人际交往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吉尔莫早在2003年1月出版的哥伦比亚新闻评论期刊上,撰写了一篇题为《下一时代的新闻》就大胆预测受众已经迫不及待却又自然而然地用自媒体参与了新闻对话,而成为整个新闻传播流程中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一环,将是未来的主流媒体"。①之后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人联合对“自媒体”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一个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②从最早的QQ、博客、人人、BBS到现在的微博、微信和陌陌等软件不断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吉尔莫一语中的,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多位专家表示,这将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环境、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教育”也必将给高校辅导员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潮流下,广大高校师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方式正以惊人的速度发生着变化。高校辅导员应顺应潮流、转变思想、认真研究基于信息科学技术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等问题,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教育内涵。
2 案例概述
默言(化名)是我选修课中的一位长相普通、学习一般,很不起眼的一名男生,但有一次课堂提问,他结结巴巴闪烁其词的回答让我把记忆拉回到初入交院宿管会面试时的场景。在同组5、6个同学的面试答题中,我对他的印象尤其深刻,当然并不是他的表现有多好,恰恰相反,当我问到过往有什么经历足以胜任新职位时:默言神情紧张、口齿不清,特别是讲到自己中学时曾经担任过班长这一经历时,支支吾吾、声音打颤,眼神闪烁。他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积极有余,经验不足,有点自卑,还不诚实。在面试点评环节,我还旁敲侧击的对不诚信行为进行了态度鲜明的抨击。他可能深刻反思作出调整,感激老师们的良苦用心,也有可能我行我素,对鼓励劝戒不为所动。意料之外的是他能主动选择本人讲授的课程。那次提问之后,从他的同学和室友处了解到,默言通过公开竞选担任班长,平时主动积极、乐于助人、跟同学关系融洽,班级表现一直较好。这引起了我对该学生的密切关注,带着怀疑的态度,很想进一步了解他。
我开始主动找他回答问题、有意指派他担任课堂助理,在课下交流,得知他喜欢玩手机,于是我们互加了QQ好友。看了该学生的空间动态之后,我渐渐意识到了同学口中的那个他是真实的。因此,我开始给他的动态点赞和评论,慢慢地,他开始更加主动的跟我互动,关注我空间里的几乎每一条动态。在此期间,我有意无意关注到他在年级辅导员处的表现,在跟同事交换意见后得到了对他一致的看法:主动积极、踏实可靠,但跟老师交流时稍显不自在。此后的网络交流中,我更加关心他的兴趣爱好和在生活方面的情况。在赢得信任后,我终于了解到了该学生的真实想法:原来他在小学4年级时,因一次直呼老师大名,被当场掌掴,从那以后开始惧怕跟老师正面交流。于是鼓励他多与老师交流,以优异成绩和突出的表现赢得老师信任。渐渐地,默言逐渐的喜欢跟我聊天了,也把对同学对工作的那种热情带到了与老师的交流中。我惊喜地发现,这个原本“不诚信”的老实班长,最近变得自信、成熟了起来。
3 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本案例破解的关键点和难点是深入学生内心,了解“判若两人”的真实原因。我是心理辅导员和任课老师,当面约谈其一是缺少足够站得住脚的理由,其二刚好戳中痛点,可能会适得其反。但如果不能了解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就无法对症下药,解决危机。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提升和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当代90后大学生手机使用普遍,他跟大多数同学一样喜欢玩QQ,恰好为我深入了解赢得了契机。于是,我通过该生空间动态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通过聊天方式与其建立亲密朋友的关系。因为虚拟空间的沟通,反而能使他坦然面对,放下心理包袱,坦露真实的自我。
一开始,他对我与之交流一事还是心存芥蒂,有所顾虑。QQ好友的初期,基本没有互动,直到有一次我空间动态中有一条关于跑步的动态,才开始互动。(事后我才知道该生平时也喜欢慢跑)之后的交流中,逐渐地,他开始主动和我交流一些学习、生活、交友和兼职等方面话题。当然,我也在慢慢了解这个看起来“判若两人”的学生。他喜欢运动、尊敬师长,做事积极、群众基础好。在一次慢跑中,他欣喜地告诉我,我给他提出的关于人际关系的建议帮助他成功的解决了班级女生之间的宿舍纠纷。也正是在那次,我才得知他在小学4年级被老师掌掴一事。这件事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焦虑感和恐惧感,他害怕正面与老师接触。解决该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要帮助学生消除负面情绪、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因此,我在与默言谈心的过程中,一直注重运用系统脱敏法和合理情况疗法助他摆脱不良情绪,通过QQ空间向他展示教师生活的一面、介绍一些有关人际关系的电影和书籍,鼓励他勇敢地打开心门。促使默言对师生关系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4 经验与启示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社交工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愈发深远,从最初的QQ、人人到现在的微博、微信等都改变着人们的社交方式。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现如今用手机上网在高校中显得尤为盛行。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主动占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潜心研究,打造出一个具有个人品牌效应的新媒体平台。让它成为辅导员和学生之间进行思想表达和感情交流的新渠道、新平台。
4.1 强化品牌意识,打造个人名片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跟学生直接接触最多的群体,先天就有吸引关注的优势,自身的言行和举动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发布消息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创性的给学生发布和推送高质量信息,注重利用平台给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等方面服务。消息内容涵盖安全管理、心理健康、公寓文化和党团建设等方面。除此之外,也可以发布一些个人生活、兴趣爱好方面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拉近距离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你是一个“接地气”的老师。比如,个人QQ空间“飞说不可”专栏就能吸引较多学生转发和评论。
4.2 搭建网络平台,力争全面覆盖
尽管学生对微博、人人和陌陌等社交平台的运行、使用并不陌生,但对平台的使用率并不平衡,使用微信、QQ的人数占据绝对优势,特别是QQ。本人现运行有工作QQ、个人微信和微信公众平台帐号各一个,创建或管理14级班主任工作群、14级新生QQ群、14级主要学生干部群、各班级QQ群以及心理健康、新媒体、年级励志菁英等各级各类群组30余个。除工作QQ和个人微信是本人管理和运营,微信公众平台帐号还安排有专门的学生负责管理,这样组成的一个几乎覆盖到所属整个年级每一个同学的新媒体网络。它们之间功能各异又相互关联,既能实现关键信息全面覆盖,又能体现模块内容着重强调,同时也能做到消息互通,同步发布。从年级组建以来,关于军训、考学、活动等通知通告都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发布。
4.3 增进师生互动,实现双向沟通
当前,95后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知识面广、思想独立、个性鲜明,热衷于在网络上发表言论,表达看法,但同时往往存在热情有余、理性不足现象。通过新媒体,我能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实现对大部分学生的实时监管,密切关注年级同学的思想动态。有一次,一个学生就发了一条消息跟我说失恋了,之后我就跟她用QQ交流,尽量让她宣泄,促进该生思考,发现自身的优势与特长(写作),现在这个学生状态不错,生活积极,开朗乐观,还在今年心理健康月征文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4.4 关注个性特征,表达人文关怀
95后的孩子,自主性更强,更有个性,他们都渴望被关注、被关怀,但随着竞争的激烈,许多同学得不到足够多的机会,加上同时又爱攀比,一些先天条件(物质和才艺)不太好的同学缺乏表现欲。借助新媒体,我们可以从细微处放大对特殊学生群体隐性关心的受众面,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工作,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又能充分顾及到每个学生。比如,在15年心理微电影筹备中,就是通过新媒体完成角色选拔的。
4.5 搭建课外平台,促进思想引领
使用新媒体以来,我就比较注重自身可能的影响力,会结合时势原创性发布一些学生关注的内容,也会转发一些人生哲理、寓言故事以及一些生活、医学小常识等,如发布过“组织活动该注意什么”、“公共危机事件该如何处理”等,把这种快捷的工具当成学生的小课堂来利用,在这里分享学习、教育和感悟。
4.6 加强使用管理,维护个人权威
由于申请程序便利,所以也不可避免地会使部分学生沉迷其中,而忽视真实世界中与老师、同学的相处,混淆真实人格和虚拟人格,导致现实沟通能力不足和人格的异化,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当前,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群体正在形成,若缺乏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无法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他们会很容易倾向于通过虚拟的媒体平台获取对外界世界的认知,进而筑起现实人际关系的城墙。如何探索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这是我们正在面对和解决的新课题。
我认为,在自媒体时代,要主动利用“互联网+”新业态给我们带来的技术红利,主动占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宜疏不宜堵”。我们要从思想上纠正偏差,不应视新媒体为洪水猛兽,不分青红皂白严令禁止,应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作为信息的承载体对高校日常管理发挥的积极作用。
[1]Chris Willis,Shayne Bowman.We Media—How audience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M].The Media Center,2003.6.
[2]汤力峰,王学川.自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2、03:10-15
G434
B
1008-0899(2015)10-0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