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近”了
2015-04-09冯华琳
冯华琳
“今天上午9点播放山野菜栽培技术,有这方面需求的村民请准时来收看啊!”这是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红土甸村远程教育站点操作员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发出的通知。十几分钟后,20多位乡亲陆续来到村部党员活动室,收看通过远程教育平台播放的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节目。其间,大家还针对山野菜种植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疑难问题相互交流经验,展现了农村党员群众学用远程教育节目的生动一幕。
以通为先,和基层的距离拉近了。从2005年起,经过10年的不断探索,本溪县逐步建成了覆盖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远程教育网络,开通终端站点134个。远程教育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素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夯实党执政根基的基础工程、造福党员群众的富民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工程。党员群众形象地说,远程教育是“直通车”,是“连心桥”,是“加油站”,和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贴近了。为保证远程教育设施更先进、运行更稳定,近年来,本溪县委以“示范站点建设”“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建设”为契机,采取县乡财政补助、党建经费补助、包扶单位帮扶的办法,不断更新基层站点设备,为部分基层站点升级了电脑、投影仪、高清电视机、照相机等,实现了站点建设由“基本型”向“拓展型”的转变。终端站点成为党在基层的重要阵地,中央声音直达基层,高端培训一贯到底。自2013年下半年以来,本溪县远程教育站点开通率、学习使用率一直保持100%。
以用为本,学习培训的形式靠近了。本溪县委注重结合基层特点设计学习模式和活动载体,使学用活动形式更靠近党员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逐步形成了具有本溪县特色的远程教育管理“三化”模式,即教学形式差别化、教育内容区域化、教学效果产业化。教学形式差别化就是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开展分类教学,对村“两委”干部重点播放优秀党员干部事迹片,不断提升村干部学习先进、为民服务的意识和带头致富、带领致富能力;对普通党员,重点播放“学科技、用科技”的科教片,增强其致富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对村民代表和村民小组长,在学习优秀党员干部事迹、科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播放市场信息,帮其扩大视野,更新观念。教学内容“区域化”就是根据基层站点所处地理位置、生产和生活差异等,进行“分类施治”,对城镇站点、经济发达站点重点开展创业技能、就业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对农村站点、农牧场站点,重点开展经济作物种植、山野菜培育等农村劳动技能的培训,对偏远农村则重点开展科学种田、养殖、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教学效果“产业化”就是立足全县各类经济合作社、专业协会蓬勃发展的实际,将远程教育站点的教学资源优势与协会的管理、技术、资金优势有机结合,采取“站点牵头,协会组织”的方式,定期开展相关技术培训,切实增强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满足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
注重实效,党群干群的关系亲近了。广大党员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学理论,学政策,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学知识,学技术,提高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学方法,学服务,提高了工作水平。城沟村党支部书记王国武说:“远程教育就像办在家门口的免费大学,是不用‘管饭的老师,通过它,我们足不出村就能学知识、学技术、学政策,真是特别方便。”南甸镇把产业基地办成远程教育的延伸课堂,充分利用远教站点丰富的教学资源优势和稳定可靠的教育平台,对广大农户和农村党员开展农业特色产业、农村实用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为当地发展无公害农业产业提供了技术和人才保障,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当地群众形象地说:“别看电视荧屏小,致富作用可不小。”
各乡镇还通过组织农村党员干部群众收看远程教育文化节目,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使党群关系更近了。(作者单位:本溪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