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2015-04-08谢仁宁
谢仁宁
在2000年9月的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各国代表通过了著名的《千年宣言》,承诺帮助全世界的贫穷人群在2015年前改善生存和发展条件,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在全球,尤其是在发展中地区的实施,给全世界贫困人口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改变。2015年是千年发展目标到期的一年,通过审视全球和中国实施目标的进展情况,我们对世界和中国的贫困问题都将有更清晰的认识。
全球千年发展目标进展
近十几年来,随着贫困问题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们对贫困的认知有了新的变化,衡量贫困的标准也不断改进。以前,贫困只是关于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如今,贫困的含义增加了新的内容,比如旨在解决贫困问题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就另外涉及到健康、教育、性别差距、环境等。具体来看,千年发展目标的8项目标分别是:消灭极端贫穷和饥饿;普及初等教育;促进两性平等和赋予妇女权利;降低儿童死亡率;改善孕产妇保健;与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做斗争;确保环境的可持续性;全球合作促进发展。
2014年7月7日,联合国发布了《2014年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以下简称联合国报告)。联合国报告以1990年为基准年份,根据截至2014年6月的数据(通常是截至2012年或2013年的数据),通过21个具体目标和60个官方指标,来评估全球和各地区的8项千年发展目标的最新进展。
从全球来看,8项千年发展目标都已取得重要进展,其中一些具体目标已早于2015年得以提前实现:全球的日生活费不足1.25美元的极度贫困人口比例已减半,由1990年的36%降至2010年的18%;水源无法获得改善的人口比例也已减半,且比计划提前5年实现;所有的发展中地区都已实现或接近实现小学教育的性别均等。但仍有一些具体目标进展缓慢:2012年全世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比1990年降低几近一半,但与将该死亡率降低三分之二的指标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13年孕产妇死亡率比1990年降低不到一半,若按照此趋势,很难完成在2015年将孕产妇死亡率降低四分之三的目标;全球仍有太多的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病例,未能遏制并开始扭转艾滋病的蔓延;在改善基本卫生设施方面,仍有10亿人露天便溺。最近十几年来,环保问题备受全球关注,而这方面的情况也是喜忧参半。联合国报告指出,全球基本消除了消耗臭氧物质;虽然受保护的地区在增加,但是许多物种都因种群的数量和分布的范围在缩小而濒临灭绝;每年全球仍有上百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继续呈上升趋势;可再生水资源越来越稀缺。
从地区层次来看,各发展中地区所取得的进展很不平衡,东亚地区的目标完成情况最佳,而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东亚地区几乎在每项目标上都取得很大进展,在《千年发展目标:2014年进度表》中的16个有明确数字规定的具体目标中,有13个具体目标已经实现或将在2015年实现。其中,2011~2013年营养不足人口的比例降至11%,比2015年目标中确定的15.5%还低。2012年5岁以下儿童体重轻度或严重不达标的比例已降至3%,该比例在所有发展中地区中是最低的。值得一提的是,东亚地区在减少早育方面的表现甚至超过发达地区,2011年东亚地区每千名分娩女性中只有6个15~19岁的女性,而发达地区每千名分娩女性中就有21个15~19岁的女性。
在《千年发展目标:2014年进度表》中的16个有明确数字规定的具体目标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在15个具体目标上的进展不足以实现2015年的目标,尤其是在减少极端贫困人口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极端贫穷率仍高达48%,按世界银行的预测该地区不可能在2015年完成减贫目标。在降低儿童死亡率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都面临巨大的挑战。2012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32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约占全球儿童死亡总数的一半,该地区每10个儿童中就有一个没有活过5岁。2012年,印度有14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因此,降低这两个地区的儿童死亡人数至关重要。在改善孕产妇保健方面,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的表现最为糟糕。2013年,大多数的孕产妇死亡发生在撒哈拉以南非洲(62%)和南亚(24%)地区,其中,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最高,每10万活产婴儿有510例孕产妇死亡,随后是南亚,该地区每10万活产婴儿有190例孕产妇死亡。
面对如此严峻的全球贫困现状和地区间发展不平衡问题,联合国呼吁全球合作促进发展,尤其是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然而,这方面的进展不容乐观。联合国报告显示,最不发达国家得到的援助呈下降趋势。近几年,仅有三分之一的援助总额流入最不发达国家;2012年,发展援助委员会捐助国对最不发达国家的援助额为国民总收入之和的0.09%,为2008年以来的最低比率;而对于集中了34个最不发达国家的非洲,2013年它得到的双边援助净额下降了5.6%。此外,南北合作没有明显推进。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出口的关键产品征收的平均关税下降幅度不大;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也没有进一步下降。
贫困问题之源
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千年发展目标的进展情况,可以发现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亚地区的贫困问题尤为严重。造成发展中地区贫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点。首先是经济因素。一些国家经济落后,政府在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方面进展缓慢。像非洲的很多极不发达国家,极其糟糕的经济状况使政府无力应对严重的粮食危机,很多民众的基本生存依赖于国际社会的粮食援助,更谈不上政府投入很多资金去提高教育水平和改善医疗条件了。
其次是社会因素。收入分配多寡悬殊造成贫困恶性循环。与富人子女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相比,极端贫困家庭的子女则很少能完成整个周期的中学教育,而教育水平又往往决定收入水平,于是,受教育程度低的年轻人就陷入了再贫困循环。在一些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不公平的社会政策也使穷人难以摆脱贫困。掌握财富的少数人往往控制着资源的分配及政策的制定,穷人很难从中获益,这进一步加剧了相对贫困,即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越来越穷。
最后是安全因素。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军事冲突不仅严重损毁大量的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更直接降低了民众的生活水平,同时还威胁着当地民众的生命安全,使很多民众流离失所。中东地区频频爆发的武装冲突产生了大量的难民,根据联合国的统计,巴勒斯坦难民达500万。此外,接管难民也加剧了难民流入国的贫困问题,因为有很多接管国家本身也非常贫穷,而难民流入所导致的一系列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则更加重了这些国家的负担。
中国的“成绩单”与启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与社会建设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全面发展。得益于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国解决贫困问题获得了强有力的保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中国政府与联合国驻华系统联合颁布了2013年版《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进展情况报告》,通过分析截至2012年的数据评估了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的最新进展。从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在此方面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在明确规定的15 个子目标中,已经提前实现的有7个,尚未实现的有8个;而在尚未实现的8个当中,7个子目标若保持现有趋势,将极有可能在2015年得以实现。
中国在消除贫困和饥饿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中国绝大部分极端贫困人口分布在农村,而中国政府一向高度重视农村问题,以巨额财政资金优先支持农村农业发展,推行大规模的扶贫开发项目,不但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将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由2.5 亿人减少到3200 万人,还进一步改善了几亿农民的生活水平。中国大规模减贫不仅使其成为第一个提前实现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也为全球的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根据相关数据,从1990~2005年,中国贫困人口减少的数量占同期全世界贫困人口减少总数的76.09%。另外,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能提前实现初等教育的普及相当不易,而这傲人的成就也备受国际社会称赞。早在2000年底,全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并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此后,中国政府继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从2006年开始逐步推行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有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8%,提前完成了到2015年前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
根据报告,中国在以下目标没有取得很大进展:让所有人包括妇女和年轻人实现充分的生产性就业,获得体面工作、人人享有生殖保健、遏制艾滋病的蔓延和确保环境可持续性。当然,中国政府在这些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尽管面临一些挑战,这些目标的实现还是有可能的。但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城市空气质量问题。2012年的监测结果表明,依据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仅为40.9%,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达标比例也仅为23.9%。在全国各省市中,河北省和山西省的空气质量严重不达标的城市数量最多。
总的来说,中国在8项千年发展目标上都取得了傲人的进展,并推动了千年发展目标在全球的实现,这体现在两方面:首先,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实施目标的进展情况对全世界的总体进展水平有着直接且巨大的影响,因此,中国自身情况的极大改善便是对世界的突出贡献;其次,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致力于实现本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同时,还通过700多个各类援外工程项目帮助了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还加大了对最不发达国家和其他低收入国家的援助力度,为这些国家实施千年发展目标的进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责任编辑】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