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5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要点

2015-04-08

吉林农业 2015年2期
关键词:农产品农业建设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

1.主要指标。正常年景下,全省粮食总产量力争超过680亿斤。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800万亩。

2.落实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力争3月末前落实到位。

3.技术集成。抓好重大增产增效技术示范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服务范围扩大到28个县,保护性耕作面积达到300万亩,稻瘟病、玉米大斑病统防统治航化作业试点各100万亩,引进墨西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示范面积达到3000亩,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625个。

4.现代农业示范区。集中打造前郭、农安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规划启动主导产业发展、设施装备建设、科技推广应用和体制机制创新等四大工程,重点推进12万亩高标准良田建设。

5.防灾减灾。抓好中西部地区抗旱坐水种,加强重大病虫害、植物疫情监测、预报和防控。

二、加快发展园艺特产业

1.主要指标。园艺特产业产值力争实现14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

2.人参产业。抓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品牌打造、质量安全、全产业链开发等关键环节,力争总产值实现550亿元,同比增长30%。推动与恒大集团战略合作,加快人参产业精深开发。

3.食用菌产业。新建扩建食用菌规模化标准化示范园区20个,食用菌产量达到115万吨,同比增长10%。

4.蔬菜产业。新建和改造棚室5万亩。推广摸下滴灌技术、测土施肥、生物防治等先进技术集成应用。新建扩建省级和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园区50个。

5.林蛙产业。抓好种蛙繁育基地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功能性产品开发、骨干龙头企业培育、长白山林蛙地理标志保护和清理规范林蛙油市场,回捕商品林蛙4.9亿只,总产值实现35亿元。

6.特产之乡建设。培育特色高效主导产业,推进区域化布局和专业化生产,加快形成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特产之乡”。

三、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

1.主要指标。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力争实现50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

2.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继续在部分县(市、区)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和玉米储藏设施建设。

3.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强化政策扶持,支持10个省级重点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建设。

4.农业发展基金。研究设立农业发展基金,积极做好前期项目筛选、储备工作,确保基金尽快运行。

5.海外农业。支持企业在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以及非洲有关国家建设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抓好海外农业企业回运农产品。

四、加强农业技术装备建设

1.农机购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向玉米、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补贴品目由35个减少到20个左右,对大马力高性能机械实行普惠制、敞开式补贴。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装备建设。重点武装50个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升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

3.农机融资租赁。围绕大马力拖拉机、大型玉米收获机和烘干机械,与金融、保险部门合作,开展农机购置补贴金融租赁创新试点,拓宽农机购置融资渠道。

4.现代种业。加快推进科研院所与所办种子企业分离和种业企业改组改制。抓好南繁基地和省内育种基地建设,研发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

5.农业科技培训。以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

五、加强市场开发和农业信息化建设

1.市场开发。筹办好第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组织参加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加快推进万良人参市场部省共建。

2.智慧农业示范。开展玉米、水稻、设施蔬菜、人参等物联网技术集成示范,新建产业物联网示范(数据采集)点52个。

3.农业信息服务。整合资源,迁移并完善建设集电话热线、手机短信、农业网站、广播电视、手机客户端等一体化、多功能、全覆盖的全省12316“三农”信息服务平台。

4.农村电子商务。加强与淘宝、京东等国内大型电商企业合作,扶持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电商网店。积极支持农村邮政快递下乡业务发展。

六、加强农业法制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1.农业立法。《吉林省人参条例》争取3月份通过省人大审议。组织开展《吉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立法调研。开展涉农地方性法规清理和修订工作。

2.农业行政审批。对照省政府权力清单目录,对省农委纳入省政务大厅管理的19个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规范审批流程,简化办事程序。

3.农资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专项整治、违法农资案件大检查活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三项活动,维护农资生产经营秩序。

4.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完善涵盖各级政府、农业部门、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体系,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制度。

5.监测督查。开展省级蔬菜、水果、食用菌4次例行监测和地产蔬菜、食用菌、粮油产品等专项抽查,全年定量检测和速测样品分别达到5000和10万个。

6.农业标准化。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个、省级绿色农产品基地20个、绿色农产品发展到600个以上。抓好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探索县域监管模式。

七、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

1.村庄布局规划。继续完善410个重点村村庄整治规划,启动实施新一轮400个新农村建设重点村选点布局工作。

2.重点村建设。继续支持410个重点村开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推进58个新农村样板村群建设。

3.责任落实。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各个部门单位、各类企业和社会能人帮扶新农村工作责任。引导各级财政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项目,集中投向重点村建设。

4.宣传培训。开展新一轮村干部培训,培训人员2000名。加强新农村建设重要成果和发展模式宣传。

5.农垦危房改造。加快垦区危房改造,计划改造6716套。启动317套特困职工公租房建设。

八、加大深化农村改革力度

1.农村综合改革试验。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制定具体工作推进实施方案,量化细化责任分工,排出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2.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认真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国家整省推进试点。启动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两证”发放试点。

3.经营权抵押贷款。组织实施土地承包权、经营权“两证”管理办法和抵押担保贷款办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范围扩大到28个产粮大县。

4.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制定出台我省《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建设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平台,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5.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扩大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担保贷款试点。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7000人。开展龙头企业评审检测,培育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500户。

6.黑土地保护治理。扩大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由上年9个县扩大到15个,新增控肥控药控水、增施商品有机肥、作物秸秆碳化还田等3项试点任务。

7.农业保险。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补贴标准,玉米、水稻等大宗粮食品种力争做到应保尽保。

猜你喜欢

农产品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