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4.0时代”中德互相取经(中国经济新常态)

2015-04-08

环球时报 2015-04-08
关键词:潘安环球时报制造业

本报驻德国特派记者 冯雪珺

美国高调宣称要重返制造业;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要将互联网产业引入国家战略框架,引领新一轮的技术创新;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推出“中国制造2025”,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015年,主要制造业大国都在探索推动各自工业的改造升级。那么,究竟何为“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能从中参考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环球时报》记者专访了德国工业4.0专家、莱比锡商学院(HHL)院长潘安德(AndreasPinkwart)博士,潘安德曾连续5年担任德国北威州经济部长,在这个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负责创新事务。

环球时报:“工业4.0”话题当前备受关注,到底什么是“工业4.0”?这个概念是由德国首次提出的吗?

潘安德:“工业4.0”是指将传统工业生产与网络相连,尤其针对那些需要在生产过程中用到很多数据的企业,即工业、经济的数字化发展。此前,“工业1.0”是通过蒸汽推动机械化,“工业2.0”是由电力推动大规模生产,“工业3.0”是由电子信息技术推动自动化。

“工业4.0”这个概念最早于2013年由德国提出。当初的想法很简单,德国的制造业是全球最好的,但是需要新的能量。因为“德国制造”一直有新的挑战者,尤其是来自中国的挑战(微笑)。要应对这些挑战,德国需要做得更出色。

此外,工业4.0的核心是大数据(BigData),而德国又是全球范围内,对数据安全、数据控制研究最深入的国家。所以,在讨论制造业如何运用大数据、兼顾标准化与安全性问题上,德国有着较为坚实的理论基础。如今,工业4.0已经成为德国政府的高科技战略,由德国联邦教育及研究部、经济和能源部两个部门牵头。

环球时报:与德国的“工业4.0”转型类似,进入经济新常态的中国目前正在推广“中国制造2025”,强调工业制造的创新、智能、环保、节能,计划在2025年,从制造大国进入制造强国。对此,您如何看待?

潘安德:中国的制造业在近10年内发展相当快,这是有目共睹的。我认为,“中国制造2025”是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反映了中国近10年至20年的发展势头——勇于挑战,勇于突破。

建立一个世人皆知并认可的制造业品牌,需要一定的时间。“德国制造”的品牌,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培养。当然,这和德国人的谨慎文化也有部分关系。同样,“made-in-China”品牌的建立,也需要中国的产品从质量、安全、环保等各个方面进行突破。

从2015年到2025年,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进入制造强国行列,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即必须要加强质量标准化管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质量认证体系。“中国制造”需要在这10年里,为自己贴上新的标签。从政府层面到生产企业统一一致的安全生产、环保节能决心及行动,这些是中国制造可以成功的根本。

环球时报:您认为在制造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方面,中国会面临哪些挑战?

潘安德:中国的工业化进度非常快,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数字化发展,也都在飞跃式进步。

中国可能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做好行动前的规划,如何提高网络及数据的安全性,以及如何培养匹配的人才。来自人才培养的挑战也是德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工业4.0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上的变化,还有人力资源上的变化,包括对领导力提出的新要求。制造型企业将不再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而是智能化的企业,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都会有虚拟的对话,不在生产实地的员工会增多,一切都可以通过网络、社交媒体来沟通。领导者如何有效管理员工、激励员工,如何保持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工作的满意度和对公司的忠诚度——在无法经常面对面交流的前提下,这些都将是巨大的挑战,需要企业领导力的革新。

环球时报:德国经济为工业4.0的发展提供较好的基础条件,有哪些经验是值得中国企业借鉴的?中德之间是否可以展开有效合作?

潘安德:德国有一些老牌制造业公司,在一两百年的发展中历久不衰,甚至能够做到在产品不具备价格优势的情况下,仍能在竞争中保有稳固地位,在既盈利又尽到社会责任的同时,持续发展,其中的奥妙值得中国企业探索。

但是到了数字化时代,我个人认为,与其说中国向德国取经,不如说是中德双方互相探讨、彼此借鉴,最终达到双赢的效果。譬如,德国的规划能力、大数据安全及控制方面的经验比较领先,是可以让中国企业借鉴的;中国近些年来则涌现了很多有潜力的互联网初创企业,这些初创企业有着非常丰富的想象力,提供了一种蓬勃发展的新视角,让德国企业突破传统的保守思维,改善发展模式。德国的技术和中国的突破性思维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猜你喜欢

潘安环球时报制造业
《夏天》
《世说新语》:潘安与左思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貌比潘安”从何而来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歌手潘安邦去世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
订《环球时报》 看2010年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