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现代学徒制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启示
2015-04-08曾妍
曾 妍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40)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部文件《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其后,教育部鲁昕副部长在全国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进一步表示要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些会议和政策不仅是教育部加快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里程碑,更标志着“学徒制”在我国成为职业教育的新模式。各地迅速掀起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浪潮。
一、国外现代学徒制的主要特征
现代学徒制来源于传统学徒制,是学校教育与工作培训相结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其教育对象为学生或企业员工,教育主体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成,而其最大特点即为就学即就业。随着二战结束,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逐渐完成对传统学徒制的改造,并依仗更加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现代学徒制,实现经济腾飞。一般都将德国1969 年出台的《职业教育法》视作现代学徒制诞生。此后,西方国家纷纷围绕现代学徒制出台立法、政策和改革项目。据2012 年欧盟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27 个欧盟成员国中,24个在中等教育层面开展了现代学徒制,14 个在高等教育层面开展了现代学徒制。
(一)培训方式灵活多样
以职业资格制度最先进的英国为例。该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课程主要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它以不同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为基础,开发出相应的行业岗位标准,是为具体职业而制定的资格体系,几乎覆盖了所有职业的各层次标准——从刚工作的新手到高级管理人员[1]。在这一完整的系统中,每个等级都被规定了与该等级实际工作岗位相应的知识技能。不同层次员工的职业能力要求,包括工作职责、权力范围及工作规范等,都对应着不同学历层次。而以澳大利亚采取的现代学徒制为例,该国采用“灵活教学”和“用户选择”两种方式开展现代学徒制。根据自身实际,主持培训的企业和参与培训的学员均可选择不同种类和不同等级的技能培训,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培训时间、地点、方式及教师。政府则根据实际情况将培训所需经费划拨至学校和企业。参加学徒制的学员,可选择就职前参加培训,完整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知识与技能,以备全职工作所需。也可以在入职后,结合自身实际工作需要,接受再教育,便于半全职工作需要。真正实现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融为一体。不仅使学员的培训时间更为灵活,也极大地方便了其参与培训,缩短了培训时间。
(二)能力与知识相提并重
传统学徒制往往只注重培养技能纯熟的技术工人。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学校正规教育的出现,脱胎于传统学徒制的现代学徒制,在其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的新型产业工人,更强调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潜在能力。英国实行的现代学徒制,结合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适应性,尤其要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对劳动者能力的多变要求。首先是从源头上有效表达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课程开发到教学内容,从培训标准到教学方式,乃至师资力量的配备,无不体现出行业企业的话事权。两手并重的办学理念,使得学校也重视按需培养人才,并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调整招生计划及教学模式。具体到实际操作中, 一般设置4—5 年的学习期限,这期间一年脱产学习,此后进入企业完成整个学徒制剩余的培训计划,经考核后获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有效打通学校与企业间沟通的桥梁。帮助学员实现学校与职场的完美过渡,减少了不必要的岗前培训环节。现代学徒制帮助学员、学校和企业三者之间实现共赢。
(三)国家层面的战略管理
与传统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被许多西方发达国家视为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2]为保障现代学徒制的良性运行,国外很多国家都为之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并设立有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从国家层面对其进行战略管理,以制度的严苛性规范现代学徒制的发展。总的来说,国家机关负责顶层设计和总体指挥,政府以外的独立机构承担具体项目的开发,在地方教育管理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企业与学校承担相应的培训和教学任务。同时,国家层面的战略管理,还包括相关政策的扶持和财政资金的补贴。此外,建立与国家职业资格体系的融通也是国外现代学徒制加强国家层面战略管理的一大法宝。学员们通过参与学校和企业共同举办的培养培训,通过获取由行业普遍认同的国家职业资格认定标准,获得行业认可,具备一定的专业地位或行业影响力,有效地增加了就业砝码。在英国,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员们为拓展更为宽广的就业空间可以参与国家职业资格考试。
二、当前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困境
改革开放30 年,职业教育在我国经历了高速发展、发展回落及当前的发展挑战期。而伴随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的职业教育在我国也逐渐成为发展实体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撑。2014年6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其重要指示中,明确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时代重任、发展方向、支持重点等。李克强总理也就职业教育服务产业升级,职业技能与培养职业精神的深度融合等发表重要讲话。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高度重视和关心的大环境下,正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困境,是探索职业教育大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教育资源严重短缺
综观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不难看出,因为职业教育强调实操性的教学要求,使其需要更多更完善的实习场地和实训设施,其教育成本要远远高于普通高等教育。而受限于国家的政策措施,面对有限的各类资源,国家往往采取优先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政策。这使得职业在经费、师资、生源,乃至整体社会认同等方面,均显弱势。资源的匮乏制约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格局、发展态势和社会形象。缺乏资源供给,扶持政策空白,更没有支持措施。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国职业教育的低成本、低产出运行使得整体职业教育徘徊在低水平、低质量、低层次的窘境中。
(二)教学质量亟需提高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充裕的教育经费投入,而投入不足已严重制约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财政预算内职业教育经费的份额下降,相应的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尚不够完善,各类企业参与办教育的管理保障机制的空白及有关经费的未落实,由此也未能完全调动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积极性。诸多客观因素都造成了职业院校不能像普通高等院校一样,有充足的条件开展各类教育教学及实践活动,其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必然大打折扣。由于职业院校偏重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与就业市场间建立紧密联系,学校的教学内容、专业设置、实训安排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两方面教学内容均未能及时更新。加之专任教师的数量、质量均无法满足职业教育市场的巨大需求。造成我国的职业教育普遍缺乏特色,缺少活力。
(三)行业标准亟待完善
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发布的行业准入标准,对相关职业设置了就业准入制度。早在2003 年,我国就已经对90 多项技术性强、质量要求高、覆盖面广、流动性大的职业设置了就业准入制度。而实际上,相对于4700 多个工种而言,这一覆盖面无异于“杯水车薪”。大量就业者均未接受职业培训即参加工作。尤其是“用工荒”时期,许多从业人员未接受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和实践技能操作,由此也造成了企业用工的不稳定性。以技术工人拥有量为例,发达国家与我国在高级工、中级工及初级工三者拥有量上就有巨大差距。
三、国外现代学徒制对中国职业教育的启示
综观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往往都比较重视保留传统学徒制对提高职业技能的要求,也加大了对理论知识体系构建的力度。如何探寻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三方面着手建立现代学徒制,对破解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大有裨益。
(一)加快制度顶层设计进程,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
所谓顶层设计,就是自上而下地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各类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综合统筹,以全局性视角制定战略、路径。通过借鉴国外加快现代学徒制建设的经验,我国政府首先要通过立法建立健全配套的法律法规。通过立法,明确学校和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的法律地位、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校企合作的管理模式、监督部门和有关法律责任等。[3]此外,现代学徒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各项权益,也需要法律的明晰及保障。同时,国家还积极为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公司或企业减免税费、出台奖励政策等等。随着政府对现代学徒制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其社会管理职能也不断强化。政府在协调管理企业、学校与学生三者间关系时有章可循,也能尽快设置统一的职业培训标准与考核评估标准,提高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
(二)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助推现代学徒制政策落地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的各项资源有限,在教育投入上,国家往往对普通高等教育倾注了更多财力、人力和物力。这一方面促进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得职业院校教育质量水平和就业水平普遍不高等矛盾突出,质量问题业已成为事关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如果职业教育培养不出符合各行各业实践需要的优秀人才,就吸引不了优秀的生源,就改变不了其低端教育的嫌疑,即使再“廉价”的教育也得不到认可。[4]以国外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为例,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部门,在推进现代学徒制的建设过程中,教育主管部门还应该加大财政经费保障力度。教育主管部门应以现代学徒制为抓手,加大对职业院校的资金扶持力度,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尤其是相关实训条件的配置,尽快提高教育质量。通过鼓励、扶持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率先发展、打造优质品牌,改善和丰富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评价。
(三)重视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全方位深度开展校企合作
我国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并无明显区别。尤其是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实训设计等,与普通高等教育均有雷同。虽然我国的职业教育改革使得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和教育方式上有所改观,但依然缺乏理论性、系统性和标准性。学校是践行现代学徒制的主体。首先要从认识上高度重视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必要性。国外推行现代学徒制的经验告诉我们,现代学徒制的最大特点是将职业学校的教育和学生将来所要就业的行业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5]我国的职业教育只有通过建立现代学徒制,全方位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才能使学生通过实习、实训加深对企业的了解,加深对未来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环境的了解。利用工学结合,实现理论知识顺利转化为职业技能。通过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帮助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缓解就业压力,提前适应工作要求。
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面对职业教育改革、教学、就业等方面的困境,只有从制度上加以改革才是治标治本,而建立健全现代学徒制实为当务之急。只有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打造以现代学徒制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重视深化人才培养、优化教育教学环境,构筑科学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才是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的必然之举,而这也正是国外职业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我国的现代职业教育还面临各种困难,但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以实现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一道路不容置疑。
[1]杨敏.简论英国现代学徒制及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8):16-18.
[2]关晶,石伟平.西方现代学徒制的特征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11(31):77-83.
[3]黄泽森,湛艳琳.现代学徒制的困境与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270-271.
[4]张林.政策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困境与出路[J].河南社会科学,2012(5):64-66.
[5]陈德荣,马宏伟.现代学徒制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改革的启示[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1(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