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塑造下学风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08黄洁
黄 洁
(商洛学院 陕西 商洛 726000)
学风是学习者在求知目的、治学态度、认识方法上长期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指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风是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最高理想和信念的体现,是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动力源泉。
一、现实严峻,加强学风建设势在必行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条件、办学规模较之以往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一些民营高校也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这些,都给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们带来了更多机会。从发展国民教育的这个层面看,此举好处甚多,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使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大大提高。但是,高校扩招、办学规模的扩大也引发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生源质量良莠不齐,从整体上呈下降趋势。扩招让更多的学子读上了大学,但是门槛低了,选择度也变窄了。10 选1 和5 选1、3 选1 肯定是有差距的,高考已经经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独木桥了。我们在肯定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普遍深入推广所取得的成果时,也开始不可回避地面对一个事实,生源质量从总体上呈下滑趋势。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优势,使这些学生通过管理更加科学、条件更为完善的大学学习生活,保证人才培育的质量,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就业前景,这是当前高校教育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新思想新观念的融汇难度大大增强。随着90 后年轻一代的崛起,在改革开放新的形势下,一些新思想新观念已经不由自主地左右和冲击着传统文化的道德底线。这一代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之女,他们的成长历程始终伴随着“小皇帝、小太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类的词汇。他们独享着来自父母亲朋的宠爱,因此,我们也不禁为这些温室里的花朵多了一层忧虑。毕竟,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同时,我们传统观念所提倡的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报效社会之类能否与现代青年张扬个性、标榜自我、追求时尚的新观念相互调合、融汇互补,确实给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教育教学工作面临诸多的实际问题。高校规模的扩大,不仅给校园基础设施、师资配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给后勤服务等各个方面造成比较大的困难。有些问题通过努力可能会很快解决,而有些则需要一段时间和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我们还要表现出大度理解的胸怀,采取谅解、协商的态度,本着积极建设的精神提出意见。毕竟我们的办学条件、办学环境正在不断完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搞好学校发展建设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校的一切。
二、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举措
(一)正确引导,转变观念。学风涣散,基本源在于思想上放松了对知识及其重要性的理解和渴求。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促使学生转变观念,提高对知识及其重要性的认识。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青年成才的基础,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才能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对社会有所贡献。一个人智力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新时期,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日趋激烈,知识在竞争中所占的份量也越来越重。现代社会对人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要掌握精湛牢固的专业知识,又要具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同时还要学习和掌握反映最新科技成果的动态前沿知识。作为大学生,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不可能在竞争中获取主动。如何获取知识?实践证明,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学习,所以,勤奋学习是获得知识并使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和前提。
(二)强化纪律,科学管理。很多学生认为,大学应该是自由的,纪律约束太多就不像大学生。其实这是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生活的过度美化,也与高中时代的艰苦努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同学们对大学生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实际上,在大学里,学习仍然是每个学生的首要任务,只不过是由感性学习状态向理性学习状态升华。成绩依然是衡量大学生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经过高中阶段勤奋苦读的部分同学,觉得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就应该好好放松一下,这种松懈心理是导致学风散漫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对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引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制定完备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
(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相对于中学时代那种排得满满的课程表,大学里的课余时间就显得相当充裕,同时还专门安排了自习课,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有所选择地去涉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然而,很多同学对自习课的认识模糊,把自习课也变成了自由支配的时间,睡觉、上网、逛街等,更不用说合理利用课余时间了。这些白白浪费的时间,集中体现了当前浮躁的学风。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不仅要求大家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情操,博大的人格。因此,指导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习和课余时间,对提高学生思维层次,拓宽知识面都有着重要作用。
(四)开展学术科研竞赛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高等教育既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又要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这就要求高等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各种学术科研活动和专家学者的论坛,讲座,可以激发同学们的参与意识和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学会能动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五)树立正确的学风导向,教育广大教师、科研人员以身作则。中国自古就有“师以德而立”的学术伦理传统,它要求人们在学术上要以德为先,自我约束,先做人后做文。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力戒浮躁,潜心钻研”,要“注重学术职累”,“要厚积薄发,出精品,出上品”的道德观、价值观是做好的基础。一个学风不正的人很难有学术。因此,学术自律是做学问的第一步,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形成学术自觉、自律的好风气。另外,还要采取多种政策,激发教师投身教学的积极性,大胆改革,锐意创新。实行真正的学分制,认真研究核心课程的设置,对悉心教学、学生普遍反映好的教师树标兵,破格提拔,对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要给予惩罚,以示警告。此外还应该注意利用退休教师帮助指导年青教师。进一步增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设施、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和环境。
总之,学风建设需要我们广大师生建言献策,齐抓共管,常抓不懈,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加强学风建设,从而推动校风进一步好转,塑造能代表当代大学文化积淀的大学精神,是我们共同的心声,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Z].
[2]吴紫彦.教育蓝图—区域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
[3]房剑森.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与中国的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
[4]周宏等.学校教育科研热点研究全书[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9.
[5]兰刚.大学生教育艺术新论[M].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