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S管理在工程训练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2015-04-08吴新良曾海泉刘建春
吴新良,曾海泉,刘建春
(厦门理工学院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福建 厦门 351024)
7S管理在工程训练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吴新良,曾海泉,刘建春
(厦门理工学院 现代工程训练中心,福建 厦门 351024)
介绍了7S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在工程训练中应用7S管理的必要性,提出7S管理在工程训练管理与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通过研究和实践,认为开展7S管理能有效改善工程训练环境面貌、有助于保障工程训练教学顺利进行,并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相关研究与实践为工程训练管理与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7S管理;工程训练;实践教学;研究
工程训练中心作为高等院校学生在校主要的实践平台之一,是进行工程训练教学的主要场所。做好工程训练中心的人员、设备和场地的管理,营造一个良好且接近企业管理实际的实践环境,对于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和保障工程训练教学顺利进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工程训练的管理与教学中应用7S管理进行探讨和实践,为相关管理和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7S管理来源于5S,开始是指企业进行“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方面的管理活动[1]。通过7S管理能消除生产中各种不利因素和不良行为,提高生产安全性、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降低生产成本。7S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特别是制造业普遍应用的一种有效管理手段[1- 2]。近年来,7S相关管理在高职院校实训中心或高校实验室中也进行了应用,有效改善了实验室环境,提高了学生培养质量[3-6]。
1 工程训练应用7S管理的必要性
工程训练教学是开展工程教育的重要具体形式[7],其教学目标不能只注重培养学生工艺知识或专业技能等技术类素质,也应培养非技术类素质,包括培养“安全、经济、环保和管理”等方面的工程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工程训练教学来源于传统的金工实习,大多以机电工程实践为背景,训练场所天然上亲近于制造业环境,十分适合也有必要引入“7S”管理。
(1)开展7S管理是提高工程训练教学质量的需要。传统的金工实习教学类似“师傅带徒弟”模式侧重于传授工艺知识和技能本身,不注重营造接近现代企业管理实际的实训环境,结果车间给人大多是“脏乱差”的印象,不仅学生不知道现代化的车间管理应当是什么样子的,也打击了学生学习和从事相关行业的积极性。而7S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特别是制造业普遍应用的一个种有效管理手段,在工程训练中心开展7S管理能营造一个整洁、有序、安全、文明的实习环境,消除实习过程的“破窗效应”,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此外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构建学习环境对学习效果的重要性[8-9],事实上良好的环境示范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效果要比单纯的说教要好得多。开展7S管理能构建一个接近现代企业管理实际的实训环境,使得学生潜移默化接受企业管理文化的教育,并培养学生“安全、认真、规范、节约”等意识,因此有利于培养学生非技术类素质并使得学生更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2)开展7S管理是保障工程训练教学顺利进行的需要。工程训练教学涉及大量危险设备,以及众多人员对象,不仅耗材消耗较大,而且安全管理压力也大。通过持续的7S的安全管理活动,有利于不断消除安全隐患,保障实习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从而有利于保证相关教学顺利进行。并且通过7S的节约管理活动,有利于节约不必要的消耗,节省教学成本,保障在有限的成本下能进行工程训练教学内容的不断丰富,从而保障工程训练教学良性循环。
2 工程训练应用7S管理的具体实施方法
2.1 开展7S管理的基础工作
开展“7S“管理应是一个长期坚持,且不断提高和改善的过程,可开展的前期基础工作有:
1)成立“7S“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宣传教育。强有力的领导小组是推行7S管理的保证;规章制度明确了各成员工作内容要求、责任和奖罚措施等,是开展7S管理的依据。对广大教职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对参加实习的学生进行宣传是推行7S管理顺利进行的基础。
2)对工程训练实习区域进行适当的二次装修和添置必要的工具。(1)应在实训室车间地面刷上地坪漆并用颜色划分出工作区、机器区和过道、物品放置区等并明确标识。(2)补充和完善相关实习所用工具柜、储物柜和实习工具,不仅使实习现场的物品如学生水壶与书包、工量具等能有合适的储存方法,而且每个工作台上学生实习常用必需品工具齐全,避免实习过程不同实习工位互借常见的必需工具。
3)建立必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进一步规范了业务流程,有效地提高了管理效率,是工程训练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建立仓库信息化管理系统,能有效监控耗材使用情况,分析耗材使用效率提高使用质量,促进节约。建立实验室视频监控系统,可有效监控课内实习和课外实验室开放的师生行为,提高工程训练教学安全性。必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开展好7S管理的有力保障。
2.2 工程训练实施7S管理的具体做法
1)“整理”活动将实训室中实习用品根据使用频率进行分类,对于现场使用频率较高的物品如常用工量具则将其放置在工作台;对偶尔使用的物品,将其放置工作台附近公共区域,例如“非常用量具少量放置在公共工具柜中、数控拆刀台放置在实训室公共区”;对多余物品或废品则定期坚决将其清出实训现场,例如报废的刀具具、铁屑、电工实习的废旧元件等。
2)“整顿”活动可通过“定品目、定数量、定位”[1]的方法,使得工作场所整洁明了,一目了然,减少取放物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并保持井井有条的工作秩序区。“定品目”是确定各区域摆放的物品,并让使用者知道有什么。“定量”是指确定物品摆放数量和体积,并让使用者知道有多少。在工程训练教学中进行“定品”与“定量”整顿的关键在于配足、配齐工程训练所需的工具,并加以分类合理放置并明确标识。而“定位”是指所有的物品都应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为了改善学生工程训练过程乱放工具行为,可采用形迹管理[1]的方法。例如,在工作台上做一些与工量具形状相似的凹槽靠模,方便学生实习过程有序摆放物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3)“清扫”活动主要是在每天实习结束时做好实训室卫生工作,对工量具点检以及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清洁和保养。做好清扫活动使得工程训练实训室能日常性保持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
4)“清洁”是对前述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清洁活动的目的是使整理、整顿和清扫成为一种惯例和制度,是一个形成工程训练车间文化的开始。做好清洁活动主要是建立各工种各区域的清洁标准和相应的评价等级,并对教工明确相关责任和奖罚措施,对学生应应将清洁活动表现计入相关成绩。
5)“素养”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在工程训练中具备良好行为和习惯,是“7S”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可通过几个方面来开展相关工作:(1)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工程训练过程行为,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进行教育并计入最终成绩。(2)应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实训教学过程,教师起到模范作用,实习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身应该先做到,例如,“着装工作服、工作认真、文明礼貌”等。(3)在工程训练中融入职业道德教育,教师结合自身经历和工种特点把职业道德和做事之道作融入工程训练教学之中,向学生输送“安全、认真、规范”这从事工程所必须秉持的精神。(4)要注意环境的提醒作用,在各位置充分设置一些提醒标志如“工具摆放示例图片”“安全节约宣传语”等,以及配备辅助设备如“工量具定位放置靠模”,有助于规范学生实习行为和培养良好习惯。
6)坚持开展安全管理活动。工程训练教学不可避免地涉及机床操作以及强电操作,存在一定的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相关教学不仅要保证学生人身安全,而且也要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基本安全技能。
开展7S管理的安全活动可通过:
(1)营造安全的实习环境,并鼓励广大教工和学生提出和改进安全工作,如定期开展安全月活动。应在实习场所和设备上贴上必要的安全标识和宣传语,且针对有一定危险性的实习设备、工具等不断进行安全改造以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例如车床上安装T形扳手保护装置,使得只有在装夹工件完毕后取下“T”形扳手放到指定位置触动开关才能接通机床电源,可避免装夹时开机造成扳手甩出的意外。
(2)学生实习前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做好实习动员教育、车间安全教育与操作安全教育以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并要让学生经基本操作考核合格后才允许独立操作。
(3)加强现场实习教师的管理。实习教师是实习过程现场安全工作的主要监控者,应时刻在场监控学生按规定操作,禁止教师擅自离开岗位。可在现场安装视频监控以进一步加强对教工坚守岗位的督导。
(4)在各不同时长的工程训练教学内容中,可安排半天时间专门进行用电安全常识讲座以及利用模拟假人进行心肺复苏急救技能的培训,以培养学生急救技能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7)工程训练中节约管理活动不仅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而且更要让学生在实习过程接受节约教育,并培养学生经济和环保意识。(1)应合理设计工程训练的作品,使得作品能承载教学需要且具有经济性。工程训练作品的规格不仅要合理设计,而且尽量采用多个训练项目作品应用同个毛坯的方法,以有效节约材料。例如,车工作品训练可以从外圆到锥面,外圆到螺纹,内圆到内螺纹的顺序进行;学生在钳工的训练作品也可以回收给电焊工种作连接焊接训练原料,车工的作品可以作为磨工的训练毛坯等,便可实现在一个毛坯进行多个项目训练或不同工种的训练,能使得在满足教学需要的前提下有效节省耗材。
(2)加强对易耗品的管理,通过仓库管理,做到“领用有登记,每年有盘点,报废有手续”,定期监控库存情况和各工种领用情况,对比消耗情况,分析背后原因和提出改善措施。
(3)在教学中增设“经济与环保”意识教育环节,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训练作品进行经济成本分析以及耗用相应资源产生的污染物排放折算,并和学生探讨批量生产下更经济的工艺和管理方法。例如,给定直径Ф20和Ф30钢棒分别利用车工和铣工设计制作锤子柄和锤子头并最终装配成小锤子。在总结环节对作品进行成本分析,并探讨批量生产降低成本和减少资源耗用的方法,让学生比较深刻地体验工程中节约对环保和提高经济性的重要性。
3 工程训练应用7S管理的效果
工程训练中心各车间试行7S管理一年来,在改善环境面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节约方面效果明显。
3.1 改善了工训中心车间形象
通过试行7S管理,改变了过去车间杂物堆放、学生实习用品随意放置,卫生状况不稳定的现象,使得现场实习用品放置规范、卫生整洁、实习秩序井然,有效改善了车间形象。工训中心作为各界领导和专家来校频繁参观和考察的一个点,相关管理能满足随时迎接参观考察的环境面貌需要。
3.2 提高了教学质量
7S管理一方面规范了学生实习行为,减少学生寻找工具的时间和操作上的失误,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丰富车间管理知识。对比试行7S管理以前,实习过程操作失误和损坏工具现象有所降低,且工程训练教学的学生作品完成率和作品质量,以及问卷调查的学生实习满意度均有明显的提高。
3.3 有效避免浪费
在分析、监控和预测实习耗材使用情况的基础上,通过7S节约活动使得在保证教学需要的情况下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能有效减少车间工量具和耗材领取随意甚至丢失的现象,避免实习耗材规格设计不合理,使得各工种学生实习作品数量均有丰富的情况下,耗材使用经费并无明显增加。
4 结束语
在工程训练教学与管理中分析了应用7S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应用方法并进行了相关实践。开展7S管理不仅有助于营造一个整洁、有序、安全、文明并接近于企业管理的训练环境,而且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保障工程训练教学顺利进行。通过7S管理活动,能规范学生工程训练行为、培养良好惯,有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7S管理应当成为工程训练管理与教学的必要管理手段之一。
[1]吴发明,文箐华. 7S 推行操作手册[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2]陈海孚,刘野. 浅谈6 S管理在装备制造企业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2(12):189-190.
[3]寇艳玲,邹丽. 在实验教学中心推行"5S"管理成效的比较分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8, 27(2):159-161.
[4]汤发俊,江文. 5S企业化管理机制在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中研究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8(12):172-174.
[5]章方军. 7S管理方法在实训教学中的运用[J]. 考试周刊,2013(68):175.
[6]刘全兰,明恒磊,史振平,等. 6S管理法在生物学实验室中的推行应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3):179-181.
[7]孙康宁,傅水根,梁延德,等. 浅论工程实践教育中的问题、对策及通识教育属性[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9):17-20.
[8]朱旗,李才华,郝广震. 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工程实践教学[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 24(8):104-106.
[9]Slavin R. 教育心理学[M]. 中文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7S Management Applied in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and Its Practice
WU Xinliang, ZENG Haiquan, LIU Jianchun
(Modern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men 361024, 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ent of 7S management, and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applying 7S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train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Then its detailed pract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in engineering train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were put forward.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result shows that applying 7s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training can improve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environment, helps to let teaching activity run more smooth, to improve students study effect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provides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the engineering training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7S management; engineering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research
2014-08-11;修改日期: 2014-10-16
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金资助项目(FJJK CG13-169);厦门理工学院教研教改基金资助项目(JGY201346,JGZ201102)。
吴新良(1981-),男,硕士,实验师,主要从事工程训练教学与管理工作。
G482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5.0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