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实践
2015-04-08刘林霞郑治斌
刘林霞,郑治斌,邱 燕
(湖北省气象学会,武汉 430074)
湖北省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实践
刘林霞,郑治斌,邱 燕
(湖北省气象学会,武汉 430074)
总结了湖北省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主要经验,分析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若干对策建议。
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经验;对策
开展科普教育、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是党和国家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是实施科技兴国的重要内容。加强气象科普工作,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对提高社会公众抗避气象灾害能力乃至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两年来,湖北省气象部门充分发挥自身科技优势,整合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创建了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的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本文系统地研究和总结了湖北省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主要经验,分析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存在的若干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的若干对策建议。
1 实践经验
1.1 注重发展规划的落实
科学的发展规划是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基础和前提,而如何使规划落实则是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关键所在。2012年湖北省气象部门仅有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4个。2013年7月,根据第四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要求,湖北省气象局制定了 《湖北省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年)》。为了落实发展规划,湖北省气象局建立健全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各地创建各级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时间表,每年创建5~6个省级以上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并在年初给有关单位下目标。通过目标考核和时间进度督查,截至2015年6月,湖北省共创建省级以上气象科普教育基地21个,其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个、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8个、湖北省科普教育基地12个,全省12个市、省直管市 (区)气象局被授于为省级以上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覆盖面达到了70%。
1.2 加强基础设施的改善
改善基础设施,是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必要条件。近几年来,湖北省气象局在改善气象科普馆硬件设施上下了功夫。2014年湖北省气象局投入100万元,对湖北省气象科普馆进行了维修和改造,增加了模拟人工降雨触摸一体机、气象灾害知识查询台、世界气象灾害触摸一体机等互动性设施。天门市气象科普馆以 “茶圣故里
楚天名城 风云变幻 气象万千”为主题,形成了由8个图文展区、2个气象科技模型展区、1个气象仪器展区、1个多媒体展区和1个图书音像展区组成的气象科普馆。浠水县气象科普馆购置了龙卷风模型、地球仪、仿真雷电、小型气象站、电动三球仪、插入式测温仪、37高炮模型等,进行实物模拟展,参观者在气象科普馆就可 “观台风”、“遥控雷电”。黄冈市气象科普馆配置了长征火箭、气象卫星、光电模拟仪器等。
1.3 坚持业务和科普的融合
湖北省气象局始终坚持气象业务与气象科普深度融合,牢固树立气象业务场所与气象科普场所密切关联的理念,要求各地在进行气象业务建设时,同步进行气象科普场馆建设。因此,气象台站一般都在气象综合业务平台、气象观测站、气象影视制作室放置诸如气象灾害预警平台、气候预测平台、雨量器、百叶箱、风向风速仪等标示牌。这样既不影响业务工作,又可对参观者进行气象科普宣传。咸宁市气象局建成集黑山国家观测站、咸宁市气象台、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暴雨外场试验基地、气象科普长廊为一体的综合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潜江市气象局和浠水县气象局在通往观测场道路上刻制了农历24节气图。
1.4 注重整合申报
湖北省气象局注重将各类气象科普活动与各类气象科普教育场所设施进行整合,丰富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内涵,申报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将气象科普馆、气象综合业务平台、观测站等有机结合起来,并辅以收集整理的 “3·23”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和气象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等气象科普教育宣传系列活动的资料和照片。潜江市气象局将气象科普馆,校园气象站基地、社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虾稻连作气象科普基地、气象大院科普教育基地等 “一馆四基地”进行了整合;武汉市气象局将武汉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武汉农业气象试验站(鄂东农业气象分中心)、涂长望陈列馆和武汉气象科普公园进行了整合。武汉市气象局和潜江市气象局均于2015年1月被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 “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综合类”。
1.5 利用社会资源,促进气象科普向校园、社区延伸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或率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edian,IQR)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近年来,湖北省气象局以 “红领巾气象站”等形式建设示范校园气象站,在有条件的中小学建成气象观测站和气象科普知识画廊,创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先后在武汉市洪山区南望山小学、东西湖区实验小学建成六要素自动气象站,同时还配有人工观测项目,成立红领巾气象兴趣小组,进行气象观测记录,模拟制作校园天气预报。通过气象观测活动,使学生们掌握了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树立关注气象、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2015年1月,两所小学均被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命名为 “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示范校园气象站”。
近年来,湖北省气象局主动与社区联系,利用社区空阔地,从居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入手,建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先后在仙桃市张沟镇联潭村社区、武汉市百步亭社区和南湖中央花园社区建设了六要素的社区自动气象站和天气预报电子显示屏,并制作了气象科普长廊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翻板。社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成为气象部门服务社会、服务市民的新窗口,也是气象防灾减灾进社区的新形式之一。2015年1月,武汉市武昌区南湖街中央花园社区、仙桃市张沟镇联潭村社区被中国气象局和中国气象学会被授予 “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基层防灾减灾社区(乡镇)”。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科普场馆规划不到位,经费不足
部分气象台站在业务建设规划时没有预留气象科普场馆,没有专门的建馆、维持与设施更新经费。
2.2 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对外开放不够,资源浪费明显
部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自建成以来,对外开放采取定期和预约相结合的方式,除了在 “世界气象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重要节日或活动期间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外,还接待中小学预约参观,但全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关闭或半关闭状态,造成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资源的浪费。
具有品牌优势的气象科普活动较少,围绕各个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特色进行特色科普活动的策划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升,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科普工作思路,提高活动质量,从公众的需求出发来开展科普活动,以达到预期目的。
2.4 运行机制不够合理科学
目前,湖北省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实行免费参观,运行成本较高,部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内部运行机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没有常设工作机构,不少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没有配备专职科普工作人员,遇到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开放日或来人参观,往往临时召集相关人员参与接待和讲解,因此讲解简单、不到位,不能满足参观者的需求。同时缺乏必要的激励机制,致使兼职人员对科普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良性发展。
3 几点建议
3.1 业务建设与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度融合
在气象台站建设时,应将气象科普馆建设纳入规划。在规划自动气象站网布局时,在不影响观测数据准确性的情况下,将自动气象站尽量建在社区、学校和公园,兼顾气象观测和气象科普工作。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经费和维持经费纳入业务建设预算,保证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正常运行。
3.2 广泛联系相关部门对接科普教育基地资源,打造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品牌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共同用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如与教育局、有关学校形成长期的合作教育机制,增加组织学生参观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频次,充分利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科普资源,组织开展校外气象科技知识普及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广泛开展与社区、农村 “结对子”,采取联创共建的方式,引导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深入基层,扩大影响。与相关科普教育基地联合,编印《科普教育基地巡礼》、《教育教育基地旅游地图》等宣传册,将每个基地的基本情况、服务特色、预约方式等,图文并茂收入其中,多渠道发放至中小学校、社区、农村,吸引更多公众到基地参观。
利用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活动平台,依托自身资源特色,不断调整气象科普形式和内容,创造性推出公众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特色品牌,满足社会多元化气象科普需求,让更多的公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走进气象科普教育基地。
3.3 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
争取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工作纳入本单位的年度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机构,配备必要的专(兼)职人员,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气象工作者对气象科普工作的积极性,确保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正常运行和开放。完善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网络体系,充分利用气象科普资源,进一步完善科普教育基地资源的共享、整合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公众接待量,更好地发挥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
3.4 培养志愿者队伍,开展培训工作
气象科普讲解是向公众传播气象科技知识的重要途径,应重视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讲解人员的培训工作,可邀请有关专家和资深专业导游,采取讲座、座谈、交流和实地参观考察的方式分别对气象科普教育基地讲解员、志愿者进行气象专业学科知识、解说技巧培训,培养出一批同时具备气象科普知识和解说技巧的高素质管理与讲解队伍,进一步提高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接待质量和科普效果,保障气象科普教育基地持续发展。
P49
:C
刘林霞,郑治斌,邱燕.湖北省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实践[J].陕西气象,2015(5):54-56.
1006-4354(2015)05-0054-03
2015-04-14
刘林霞(1965—),女,湖北房县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气象科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