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煤矿排矸场治理与生态环境恢复
2015-04-08蒋兴奎
蒋兴奎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成都 610072)
花山煤矿位于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西区金沙江畔,为一大型老矿山,隶属省属国有宝鼎矿区。矿山目前有职工3586人,加上家属,矿区共居住约5000余人。花山煤矿所采烟煤具有煤层多、倾角变化大、地质构造复杂等特点。截止2001年底,花山矿区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9004.4万吨,保有资源储量17273.9万吨。花山煤矿核实年采规模120万吨,平硐开采,矿井回采率81.5%,工作面回采率87.6%,回采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对煤炭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花山煤矿经济迅猛发展,现年采煤炭约100万吨,年销售收入实现1.8~2.0亿元,经济效益较好。
1 污染与危害
伴随着花山煤矿30多年的开采历史,矿山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掘进中产生的大量煤矸石随意沿金沙江边堆放,日积月累,堆积如山,破坏了矿区生态环境,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占用土地,破坏地表植被,严重危及生态系统和物质环境的平衡[1];
二是煤矸石长期在空气、水、温度等自然营力作用下风化分解的有害元素和化合物入渗地表及地下水,对其造成污染[1];
三是每遇暴雨,倾巢而出的煤矸石冲入金沙江中,不仅污染了江水,也造成了河道堵塞;
四是煤矸石堆因富含炭质、黄铁矿等可燃物及内部温度过高,在空气中氧化、蓄热直至燃烧,自燃时有发生,所释放出大量一氧化炭(C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等有害、有毒气体,不仅引起了新的环境污染,同时还危及矿区和矿区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2];
五是煤矸石堆在大风季节,煤尘四处飞扬,引发粉尘污染,恶化矿区居住环境,影响居民身心健康。居住在这里的5000余名矿山人,几十年来就这样与废墟作伴。
这种情况,在因矿(钒、钛、磁铁矿)而生的攀枝花市较为普遍,矿山污染成为该市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2004年,攀枝花也因之而赫然“入围”全国空气污染严重城市。市委、市政府也由此十分重视,施猛药下重拳整治,决心对矿山环境进行重点治理[3]。后经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申请立项、国土资源部同意、中央财政首次投资的、我省第一个矿山恢复治理示范工程——花山生态环境恢复工程由此拉开了帷幕。该项工程通过对花山煤矿矸石排放堆积区的整治,变废为宝,植树造林、改善环境,建设矿山公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具有现时代的重大意义,同时由于消除矿山煤矸石污染是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举措,该项工程又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2 治理措施
1)削坡整平工程:由于花山煤矿江边排矸场堆积区,矸石边坡较陡,凸凹不平,处于临界失稳状态,需进行削坡整平。采用人工配合机械、向内削坡5m,并以1∶1.5进行放坡、夯实。整平顶部平台后,用一定厚度的粘性土填平覆盖平台,既可抑制空气进入和流通,阻止矸石再燃,也为植树种草养花铺垫基土。
2)石笼固脚工程:为防止金沙江对矸石堆的冲刷,采用石笼进行护脚。石笼基础埋深 2m,笼体用1m×1m竹条绑扎成笼,内装块石(块石块径>25cm),人工手摆密实,沿江梯形布置。石笼固脚工程共计垂高4.5~5m,宽3m。
3)浆砌片石方格护坡工程:在整平的斜坡上,采用与地面成45°夹角、宽0.4m、间隔2.0m的浆砌片石形成方格护坡。方格护坡工程共计垂高15m。
4)绿化工程:在顶部平台上种植景观树和各类花卉,边坡网格内撒种草籽和种植乔木,既可护坡固台,控制水土流失,又绿化了环境,改善了视野景观,提高了生活质量。
5)辅助工程:辅助工程包括:边坡顶及坡脚宽0.8m的片石条带,边坡宽1m的三级马道,各级马道由石梯相连,三级马道边及坡顶平台边的钢制栏杆。这些辅助工程,既为护坡,也为居民休憩所需。在顶部平台中及三级马道边、石梯间布设了庭院灯、草坪灯及路灯,供居民休闲观景。
3 结语
原本堆积如山的煤矸乱石堆,经过整治,目前已成为草木葱茏、绿茵绿红花,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攀枝花市的又一处集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的休闲场所。在江边拾级而上,或闲庭信步于园区,人可醉于绿茵花香之中;凭栏而依,极目远眺可见滔滔之江水及雄伟之山势,迎面吹来的江风,使人浮想联翩。
花山煤矿江边排矸场通过整治,营造了一个生态屏障,控制了水土流失现象,消除了煤尘污染,避免了矸石滚泄入江,染和堵塞金沙江,解决了煤矸石自燃,体现了党和人民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指导思想,提高了矿山职工生产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改善了攀枝花市整体环境质量。
花山煤矿的再生产、煤矸石堆存与管理仍是花山煤矿面临的紧迫任务,必须优化管理,使其尽量资源化和减量化,要向“无废料、无尾矿、无灾害”发展。既要选择稳定、基础牢固、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新堆渣场地以控制污染,同时要尽量利用煤矸石回填采空区,并加强对煤矸石的资源化开发利用进行研究,如利用煤矸石作沸腾炉燃料,发火、制砖、水泥原料、烧石灰、筑路造地、生产复合化肥等,减少堆存量。
[1] 宋光齐,葛文彬,徐志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价[M].成都:1998,217~231.
[2] 廖育民.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与应急指挥及综合防治[M].哈尔滨:哈尔滨地图出版社. 2003:1533~1537.
[3] 罗会江.把公园搬进矿山[N].四川地矿通讯,20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