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市县地震科普宣传能力

2015-04-08宴金旭叶肇恒梁厚朗

四川地震 2015年3期
关键词:防震市县减灾

宴金旭,叶肇恒,梁厚朗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 成都 610200)

提升市县地震科普宣传能力

宴金旭,叶肇恒,梁厚朗

(四川省地震局,四川 成都 610200)

民众灾害意识和防灾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会防灾减灾能力的高低。科普宣传活动就是提高社会公众灾害意识和防灾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可以有效地利用地震科普宣传以提升民众的防震减灾能力,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市县地震科普宣传作为地震科普宣传的前沿阵地,在地震科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市县地震科普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加强市县地震科普工作的建议。

市县地震科普;特点;存在问题;建议

中国东部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西南地处亚欧板块及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导致中国成为地震多发区。近年来,随着四川、甘肃、云南等地破坏性地震的频发,震情形势比较严峻。众所周知地震预报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以现在的技术手段还不能准确预报出地震的发生,且我国人均经济水平较低,在抗震设防上的投入受限,常常使得突如其来的破坏性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在那些对防震减灾工作比较重视的地区,同样的地震,灾情却相对轻一些;而掌握了一定地震知识的人,相对于其他的人,也往往能捕捉到死里逃生的机会[1]。比如汶川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在地震发生后短短1分36秒左右的时间里,桑枣中学的2 200名学生和上百名老师,全部安全地转移到安全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的高效转移,主要源自桑枣中学日常开展的地震科普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因此,在目前的防震减灾工作中,平日里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将会有巨大的帮助。市县级地区作为地震科普宣传的前沿阵地,其相对于省级行政区科普力量来讲,市县级地区的力量比较弱,但相对于一般乡镇又有较多的地震科普资源。所以市县级地区是个承上启下的地震科普纽带,这也说明其在地震科普中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因此,针对市县地震科普工作展开研究,总结其在地震科普过程中的特点及存在的不足,然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将会有利于地震科普工作的有效开展。

1 市县地震科普工作特点

1.1 宣传对象处于基层

市县作为连接基层的纽带距基层比较近,对基层群众的地震科普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感受和认识,也是最直接响应基层民众科普需求的主体。市县在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时,可以深入乡镇基层,具有能够了解基层民众地震科普知识需求的优势,正因为市县的这种特殊的层级位置及优势,才使得市县科普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1.2 宣传对象比较分散

市县地震科普具有宣传对象比较分散的特点,其科普对象除了城区所在地的居民,还包括所属乡镇村庄的人们。城区居民相对比较聚集便于集中宣传,乡镇村庄的人们比较分散且流动性强,不易集中宣传,宣传效率相对来讲要低些。市县人群分布不均的特点要求市县级地区在进行地震科普宣传时,既要采取集中科普宣传也要进行分散宣传。

1.3 宣传对象素质高低不一

市县级所在地具有人员素质高低不一的特点。人员学历上可至研究生、博士生学历,下可到小学甚至文盲,不同层次的学历人员,对地震科普的形式需求不一。高学历的人员偏向于接受更现代的科普形式,而低学历的人员则偏向于基础、传统的地震科普宣传方式,此特点也要求市县在进行地震科普宣传时要量体裁衣,针对不同人群对地震科普形式的需求不同,采取不同的地震科普形式。

1.4 宣传对象流动性较强

市县工作接近基层,日常工作比较繁琐,所接触人群流动性比较强。市县在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时,有时要根据民众的聚集时间来确定地震科普的时间。如市县有时会利用民众比较集中的节假日前后开展地震科普宣传,也有时会在市县相关部门非工作日的闲暇时间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所以宣传工作缺乏固定性,导致相关部门在制定地震科普宣传计划时也具有随机性。如此随机性的地震科普方式往往不容易引起民众的重视,会影响市县地震科普工作的宣传效果。

2 市县地震科普力量存在的不足

2.1 专业宣传力量较匮乏

市县级除了专门的防震减灾部门外,其他部门很少有专业的地震科普人员,同时市县级防震减灾部门的力量及人员配置相对又比较薄弱。一般的市县级防震减灾部门仅有十几个甚至几个工作人员,这些工作人员不但要承担日常的防震减灾工作,还要参与地震科普宣传,在面对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时往往捉襟见肘。目前,多数市县地震专业人员力量都难以满足市县地震科普宣传的需求。

2.2 对于地震科普的重视程度不够

地震虽经常发生,但地震灾害仍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同一地区破坏性地震连续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二是很多地震是发生在海洋或较深的地下,甚至有些是发生在无人区;三是有些地震由于震级较小不会产生地震灾害。地震灾害的小概率性以及市县相关防震减灾部门地震科普经费的不足、专业科普人员的缺乏,使得市县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警觉性不够高,往往造成市县地震科普宣传工作被忽视。

2.3 宣传的针对性不强

资料显示,不同人群对防震减灾知识的需求是不同的。在袁海良、高进等人关于公众防震减灾意识的研究中提到,不同的公众对防震减灾各方面知识的需求也不同[2]。目前,很多市县在进行地震科普宣传的过程中仍采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把大量的地震相关知识一起普及给受众,缺乏针对性,这样不但不能引起受众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兴趣,还会导致科普宣传的效果不够理想。

2.4 常规宣传模式较陈旧

市县是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的前沿阵地,但很多市县在地震科普宣传时采用的宣传方式依然比较陈旧,很多还停留在纸介质宣传资料的分发、宣传展板的展示、集中观看防震减灾视频节目的形式上,借助网络和其他多媒体的新型宣传方式比较少。陈旧的宣传模式会降低地震科普宣传的效果,市县地震科普需借助新型宣传媒介来提高地震科普宣传的效果。

2.5 地震科普宣传阵地少

市县地震科普宣传阵地在地震科普宣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宣传阵地可以有效地提高地震科普宣传的效果。比如,建有地震科普场馆的地区可以利用这些场馆为民众提供直观的地震知识和感受地震的平台,让民众从视觉、听觉和感觉上了解地震,以会增强民众对地震的认识,地震科普的效果也会得到提高。但市县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缺少地震科普的阵地,这也影响了其地震科普宣传工作。

3 提升市县地震科普能力的建议

3.1 加强专业人员力量培训

市县地震科普宣传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这就要求地震科普人员既要具有地震专业知识还要懂得如何进行科普宣传。市县级地震科普工作人员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缺少相关的专业培训。但随着近几年汶川、玉树、芦山、鲁甸等破坏性地震的发生,很多省市级政府部门建立了专门的地震科普宣教平台和地震科普宣教中心。市县可以有效地利用以上资源,加强对地震科普人员的专业培训,以提升和拓展市县级地震科普人员的素质及数量。

3.2 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升防震减灾意识

市县地震灾害是小概率事件,往往不能引起民众的重视,市县可通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加强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由于市县民众居住相对比较分散,市县在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时需选择人员比较聚集的地区,例如学校、医院、商场、集市等地方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以便影响更多的民众,为更好地提高民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市县开展的地震应急演练应常态化和制度化。

3.3 加强宣传的针对性

市县地震宣传内容要有针对性。地震科普宣传主要内容包括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自救互救等知识,内容涉及范围广。若在地震科普宣传时缺少针对性,会降低地震科普宣传的效果,所以在地震科普宣传的过程中要选择科普对象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例如,什么样的房子抗震性能好,地震来了该怎么办,什么样的地方比较适合做避难场所、震后该如何自救互救、如何识别地震谣言等,以此激起科普宣传对象的兴趣,提高地震科普的效果。地震宣传对象要有针对性。不同的宣传对象对地震科普宣传内容的需求不一,如学生求知欲比较强,可能偏向于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等基础性的知识;企业可能更偏向于工程抗震,他们会更多考虑建设什么样的厂房最安全,乡镇领导可能更偏向于地震后如何进行应急处置等。为满足不同人群对地震科普知识的需求,市县在进行地震科普时还需明确宣传的对象。

3.4 拓宽宣传模式

市县在进行地震科普宣传时主要采用纸介质、DVD光盘等媒介,利用现代化的宣传手段较少。随着电子信息和网络时代的不断加速发展,基于互联网产生的微博、博客、QQ交友、门户网站等平台更是在社会上被广泛使用。此类交流平台的人群比较集中、易于传播[3],这也为地震科普宣传提供了平台。市县级防震减灾相关部门可以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进行防震减灾知识的科普宣传,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宣传的成本,还能提高宣传的灵活性。

3.5 市县加强与上级防震减灾部门的合作

市县相关防震减灾部门相比上级防震减灾部门,其地震科普宣传的力量、手段相对不足。市县可加强与上级防震减灾部门的合作,联合开展地震科普宣传。例如,利用防震减灾日、地震纪念日等特殊的日子,邀请上级防震减灾部门到市县级或乡镇级地区联合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不仅可以解决市县级防震减灾部门科普人员人手不足的问题,还可以借助上级防震减灾部门各项地震科普宣传的手段和设备,提高地震科普宣传的质量。

3.6 市县加强与企业单位的合作

市县地震科普宣传不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经费问题。随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与地震形势的越发严峻,国内诞生了很多生产地震专业救援设备的企业。市县级防震减灾部门可以加强与这些企业单位的合作,联合进行地震科普宣传,不但有助于地震知识的普及,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对于救援设备相关知识的普及也很有帮助,同时对企业也是一种宣传,可实现互利双赢。

3.7 利用中小学校开展宣传

市县中小学是人口较多的聚集地,也是社会联系家庭的重要地方。在中小学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可以有效地利用学校资源和学生力量。学生相对于其他社会团体及个人,具有受教时间稳定、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在市县中小学开展地震科普宣传,通过向学生开展地震科普,使之影响学生家庭,达到“科普一名学生,影响一个家庭”的目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地震科普宣传效果。

3.8 加强防震减灾科普场馆建设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县经济水平相比以前有大幅度提高,政府对民众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断加强,很多市县级建有了自己的文化科普场馆。市县可以以此为契机加强地震科普场馆的建设,经济能力比较强的可以修建专门的防震减灾科普场馆,为防震减灾提供长久的科普阵地。若经济能力有限,可利用已有的科普场馆,在其中加入防震减灾的元素,充分利用已有的阵地资源开展地震科普宣传。

[1] 单修政,高文长.论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在防震减灾事业中的意义[J].高原地震,2013(1):53-58.

[2] 袁海良,高进,徐水森,等.成都市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调查[J].四川地震, 2013(2):7-10.

[3] 程奕.利用互联网做好防震减灾科普宣传[J].四川地震,2013(3):34-37.

[4] 王章豹,岳静.加强地震科普工作,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来自汶川大地震和日本的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09(8):100-104.

[5] 韩渭滨.初涉地震科普宣传的几点体会[J].国际地震动态,2008(11):169.

[6] http://www.cctv.com/program/qqzxb/20080601/102410.shtml

Lifting the propagating ability of the popularization of seismological science within the city and county

Yan Jinxu, Ye Zhaoheng, Liang Houlang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 of Sichuan Province, Sichuan Chengdu 610200, China)

The awareness degree of the earthquake disastrous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anti-disaster level of the community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capabilities within cities and counties level. Seismological propagation campaign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public awareness and prevention qualities of disaster. Therefore, the propagation work of earthquake disaster reduction can be effectively used to enhance people’s anti-disaster capacity and reduce earthquake damag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arose from cities and counties. Then we propose some suggestion to strengthen the earthquake science propagation within cities and counties.

cities and counties level; earthquake science; propagation feature; problems; proposition

2015-06-11;

2015-07-13

宴金旭(1989-),男,安徽省毫州市人,助理工程师.

G322

B

1001-8115(2015)03-0034-04

10.13716/j.cnki.1001-8115.2015.03.009

猜你喜欢

防震市县减灾
防震演练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单导线防震锤复位装置方案设计
家庭防震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
市县动态
市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