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滑油常用添加剂种类及作用

2015-04-08广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5年11期
关键词:极压磷酸酯基础油

敖 广

(一轻研究所 北京)

一、润滑油添加剂

1.含硫添加剂

齿轮油最常用的含硫添加剂为硫化异丁烯,其硫含量高、活性硫多、效果好、颜色浅,作为极压抗磨添加剂在各类齿轮油和切削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他硫系添加剂有硫代酯(黄原酸乙二醇酯)、多硫化物(二苄基二硫化物和有机多硫化物)、硫化动植物油脂和磺酸盐等。目前在工业齿轮润滑油中应用最多的是硫化异丁烯、硫磷酸酯、硫化棉籽油和硫化烯烃棉籽油等。这些极性含硫化合物均能在金属表面形成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膜,从而起减摩抗磨作用。随着摩擦副接触表面温度的升高,添加剂分子中的S-S键断裂并同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硫醇铁膜起减摩抗磨作用。在极压条件下,添加剂分子中的C-S键断裂,释放出来的活性硫原子同铁反应生成硫化铁膜,从而起极压抗磨作用;由于硫化铁的分解温度超过750℃,因此含硫添加剂可以在高温条件下使用。由于硫系添加剂在金属表面形成的物理吸附膜和硫醇铁膜具有良好的抗磨作用,因此可以认为,二硫化物和多硫化物分子中的S-S键越容易断裂,其抗磨性能越好且烷基直链碳链越长,其抗磨性能越好。最近有研究表明,硫化烯烃在中等载荷条件下可与金属表面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生成高分子聚合物膜,从而起到抗磨减摩作用。与此同时,硫系添加剂的承载能力取决于硫化铁膜形成的难易程度,亦即添加剂分子中C-S键断裂释放出活性硫元素的难易程度。因此,C-S键的键能越小,则添加剂的承载能力越高。此外,硫化物作为极压抗磨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不仅取决于添加剂本身的分子结构,还同环境中的氧密切相关。当润滑油中溶解氧含量较低时,硫化物几乎无极压作用。

2.含磷添加剂

齿轮油常用的磷系添加剂为磷酸酯和亚磷酸酯。就磷酸酯添加剂的作用机理而言,主要学说包括生成混合磷酸盐学说、腐蚀磨损—摩擦聚合理论、化学抛光学说、小平台理论、表面钝化理论等。目前一般认为磷酸酯通过在摩擦副接触表面生成FePO4而起到减摩抗磨作用。有人利用XPS分析证实,磷酸三甲酚酯(tri cresyl phosphate,TCP)和三正辛基磷酸酯(tri octyl phosphate,TOP)添加剂在摩擦表面生成FePO4而不是磷化铁。但同样也有专家发现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金属磨损表面形成了磷化铁。研究表明,磷酸酯或亚磷酸酯添加剂在边界润滑条件下能起到良好的抗磨作用。其中中性磷酸酯的活性较弱,不易在摩擦表面形成化学保护膜;酸性磷酸酯的活性较强,承载能力优于中性磷酸酯,但在重负荷条件下易导致化学腐蚀磨损。将磷酸酯类添加剂的抗磨作用机理概括为:首先添加剂分子在金属表面吸附,随后吸附的添加剂分子经水解生成酸性磷酸酯,并与金属反应形成有机金属磷酸盐,最后,有机金属磷酸盐在极压条件下进一步水解,生成无机亚磷酸铁薄膜,从而起极压抗磨作用。

含磷添加剂是一种保护齿轮齿面的重要添加剂。研究表明,通过MIL-L-2105C规格试验的车用齿轮油配方中均含有磷系添加剂。而合理利用硫系和磷系添加剂的复配可以满足齿轮在不同工况条件下的减摩、抗磨和极压承载需要。换言之,硫系添加剂在高速冲击条件下可在金属磨损表面形成具有优良极压性能的硫化物表面膜,但其在低速高扭矩条件下无效;而磷系添加剂在金属磨损表面形成的表面膜在低速高扭矩条件下具有优良的极压性能,但其在高速冲击条件下几乎无极压承载作用。合理利用硫-磷复合可以解决上述矛盾,使得齿轮同时在高速冲击和低速高扭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3.含硼添加剂

含硼添加剂具有优良的抗磨减摩性能、良好的防腐防锈性能及热氧化安定性,而且无毒无臭,作为极压抗磨添加剂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人们针对硼酸酯添加剂的作用机理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沉积成膜和渗硼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通常认为,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具有化学惰性,其在摩擦表面既不是以硼酸盐形式存在,也不是以硼酸和硼的氧化物形式存在,而是以硼的间隙化合物FexB形式存在;这种间隙化合物能溶解游离态的硼,进而形成固溶体,从而在摩擦表面形成复杂的渗透层,起到减摩抗磨作用。有专家研究了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的极压抗磨作用机理,认为摩擦副接触表面在摩擦过程中产生电荷,使添加剂胶体的带电微粒向摩擦表面移动并沉积于表面,形成沉积膜。研究多种有机及无机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特性后,发现含硼添加剂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和减摩性能;硼酸酯润滑油添加剂在酸性介质中可转变为硼酸,后者在摩擦过程中转变为低熔点的B2O3,从而起到抗磨减摩作用。总体而言,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在摩擦表面通过沉积成膜而起承载、抗磨和减摩作用。迄今关于含硼化物添加剂同摩擦表面相互作用及其抗磨机制的认识尚存在争议。

此外,杂环化合物具有紧凑的分子结构、良好的热稳定性,分子结构中兼具不同官能团和不同活性元素,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此相适应,各种杂环类添加剂的研制开发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长足进展。而各种稀土类添加剂、有机钼添加剂的摩擦学研究亦引起了润滑科技工作者的注意。

4.含氯添加剂

最常用的含氯添加剂为氯化石蜡。氯化石蜡反应活性高、极压性能好、价格低廉,因此在设备润滑和切削加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按碳链的长短可以将氯化石蜡划分为短链(10~13个碳)、中链(10~17个碳)和长链(18~30个碳)等3大类。应当注意的是,氯化物易水解而生成氯化氢,在高温和潮湿环境下分解失效,并可导致金属腐蚀,故在高湿度或水环境条件下不宜使用氯化石蜡作为添加剂。氯化石蜡之所以具有极压抗磨作用,原因在于C-CL键在载荷和摩擦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分解放出的氯与金属反应形成具有减摩抗磨作用的氯化铁保护膜:RCLn+Fe→FeCL2+RCLn-2。氯化铁具有类似石墨和二硫化钼的层状结构,剪切强度低,具有减摩作用。但氯化铁熔点较低,在350℃下失效,因此含氯添加剂不宜在高温条件下使用。

近年来,由于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日益重视,氯化石蜡对健康和环保的危害受到了高度关注。研究表明,短链氯化石蜡具有致癌作用,并可导致水生生物中毒。1985年国际病毒组织针对含12个碳、氯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0%以及含23个碳、氯含量为43%的氯化石蜡进行了毒性试验,发现C12氯化石蜡具有明显的致癌作用,而C23氯化石蜡无致癌作用。此后,短链氯化石蜡作为极压抗磨剂的使用受到了严格限制。

5.磷-氮型极压抗磨剂

虽然酸性磷酸酯具有很好的极压抗磨性能,但其活性较高,磷消耗较快,易导致腐蚀磨损。为了扬长避短,采用胺中和酸性磷酸酯可以得到活性相对较低的磷-氮型复合添加剂;磷-氮型复合极压抗磨剂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生产工艺简单,工业3废少,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复合型极压抗磨添加剂;其主要代表为酸性磷酸酯胺盐及磷酸酯胺盐。该类复合添加剂一般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防腐蚀、防锈及抗氧化性能;其中烷基链较长的胺中和酸性磷酸酯形成的复合添加剂具有很好的油溶性。而伯胺中和酸性磷酸酯得到的复合添加剂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性能,伯胺的空间位阻较小,容易竞争吸附于摩擦副接触表面。

6.硫-磷-氮型极压抗磨剂

硫-磷-氮(S-P-N)及磷-氮(P-N)型复合极压抗磨剂的性能均优于P型单剂。由于引入胺可以降低磷酸酯的酸值,抑制铜腐蚀,因此S-P-N型极压抗磨剂具有较好的抗磨、抗氧化和防锈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协同减摩、抗磨和极压承载作用。

为提高含磷添加剂的配伍性、多效性和承载能力,研制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复酯胺盐、二烷基二硫代磷酸胺盐等硫代磷酸酯的含氮衍生物。具有优良的极压抗磨性能、良好的热安定性及抗腐蚀性能,在极压工业齿轮油中得到广泛应用。

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的衍生物作为抗氧剂、金属钝化剂、极压和抗磨剂的研究和应用历史超过40年。其中,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DTC)作为润滑油脂添加剂具有优良的减摩、抗磨、抗擦伤、抗氧化和抗极压性能。原因在于,在摩擦过程中MoDTC可在金属表面形成含MoS2、MoO3、FeS及摩擦聚合物的复合保护膜。

7.硫-磷型极压抗磨剂

硫-磷型极压抗磨添加剂的典型代表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盐(ZDDP)。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抗腐蚀和抗磨性能,并具有中等极压性能、较好的热稳定型、低毒性,是发动机油的主要添加剂之一。

影响二烷基二代磷酸金属盐极压抗磨性能的因素很多,如取代基的结构、金属离子的半径、摩擦副接触表面应力水平、摩擦副运动方式、滑动速度、温度、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基础油、添加剂浓度、摩擦副材料特性以及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金属盐同其他添加剂的配伍性等。正因为如此,不同研究者针对其减摩抗磨作用机理所得到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

研究表明,ZDDP类添加剂及其基础油对机件表面钝化膜的还原中和效应具有差异;基础油可加速钝化膜的还原,而ZDDP调配的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存在差异。就ZDDP的抗磨作用机理而言,一般认为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在边界摩擦(发热)过程中发生热分解和聚合,生成的聚合物状沉淀,并沉积于金属磨损表面形成润滑膜,从而起到减摩抗磨作用。反应顺序为分子吸附→摩擦热分解→聚合并生成聚合物沉淀→同金属表面反应形成极压化学润滑膜。反应过程在摩擦和表面金属活化及电子激发作用下,可在几千分之一秒内迅速完成。

8.硼-磷-氮型极压抗磨剂

研究表明,在抗磨剂分子中引入硼元素可以显著改善添加剂的油溶性、抗腐蚀性及极压抗磨性能。其中硼化磷酸酯胺盐作为优良的极压剂在金属切削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S-P-N-B复合剂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热氧化安定性,是性能较全面的一种国产含磷剂。利用复合剂与其他多种添加剂复配研制的LAN4202复合剂在GL-5型重负荷车辆齿轮油中得到了应用,相应的重负荷车辆齿轮油的性能相当于或略优于进口同类产油品。

9.油性剂

油性剂只能在较低的载荷、温度和滑动速度条件下起减摩抗磨作用。一般认为油性剂是含极性基团(-COOH、-OH、-OR、-NH2)的长链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脂肪酸类、脂肪酸酯类和高级脂肪醇类等。油性剂通过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而在金属表面形成厚约30 nm的定向吸附层,从而阻止金属间的直接接触,起减摩抗磨作用。

添加剂是化学复合物质,可以改善很多润滑油的性能,加强已有的、抑制不想要的性能,产生变化的发生速率,同时可以加入基础油新的有用的性能。添加剂最初在19世纪20年代开始使用后,由于显现出许多优异性能,使用量迅速的增加。现今每一种润滑油几乎都至少含一种添加剂在内,有些含多种不同种类的添加剂,其含量可由几百分之一至30%。添加剂虽然对油的性能表现有所助益,但如用量过多或添加剂间会彼此反应,也是有害的。所以均衡的添加剂配方并经测试,确认无不良的副作用是很重要的,一旦达成有效的均衡配方后,使用者额外添加外来补充品通常是不需要的。

二、添加剂的作用及分类

1.润滑油添加剂的主要作用

改善润滑材料的性能,降低油的凝固点,迅速消除油中的泡味、改善黏温、黏滑特性、增加油膜强度等。保护油脂不氧化变质,延长油脂的使用寿命,提高抗氧化能力,提高抗腐能力,提高抗乳化性能。保护金属不受腐蚀,提高油的防腐性,钝化金属提高防锈能力。增强润滑油脂在恶劣工作条件下的工作能力,增强极压抗磨性,提高机件的抗擦能力,提高机件的磨损自修复能力。

2.润滑油添加剂分类

添加剂可以按功能分成2大类,一是按影响基础油的物理与化学性能分,物理性能如黏温特性、解乳化性、低温特性等化学性能如氧化稳定性。二是按影响与金属表面的物理化学性分,如减少摩擦、增加极压表现、防磨损与抗腐蚀等。添加剂虽然对於润滑油有很大的影响,但有些性能是不受影响的,如挥发性、热稳定性、热传导性、消泡性、被压缩性与沸点等,优良品质的基础油加上均衡与极佳化的添加剂组合,才能调配出高性能的润滑油。也因此,现今有使用氢裂解与高度氢处理的高精炼基础油,及酯类与PAO的合成基础油越来越多。按作用可分得更细。

(1)清净分散剂,吸附氧化产物,将其分散在油中。由浮游性组分抗氧化、抗腐蚀、组合、合成。主要产品有:低碱值合成烷基苯磺酸钙、高碱值线型烷基苯合成磺酸钙、长链线型烷基苯高碱值合成磺酸钙、高碱值合成二烷基苯磺酸钙、长链线型烷基苯高碱值合成磺酸镁、高碱值硫化烷基酚钙、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硼化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硼化高分子量聚异丁烯基丁二酰亚胺。

(2)抗氧抗腐剂。提高油品氧化安定性--防止金属氧化、催化陈旧延缓油品氧化速度隔绝酸性物与金属接触生成保护膜具有抗磨性。主要产品有:硫磷丁辛伯烷基锌盐、硫磷双辛伯烷基锌盐、碱式硫磷双辛伯烷基锌盐、硫磷丙辛仲伯烷基锌盐、硫磷伯仲烷基锌盐。

(3)极压抗磨剂。在摩擦面的高温部分能与金属反应生成融点低的物质,节省油耗和振动噪声。极压剂:大部分都是硫化物、氯化物、磷化物,在高温下能与金属反应生成润滑性的物质,在苛刻条件下提供润滑。主要产品有:硫化异丁烯,噻二唑衍生物(TH561)

(4)油性剂都是带有极性分子的活性物质,能在金属表面形成牢固的吸附膜,在边界润滑的条件下,可以防止金属摩擦面的直接接触。

(5)抗氧防胶剂。用作汽油、润滑油。石蜡等产品抗氧、防胶剂,橡胶塑料的防老剂。

(6)增黏剂。又称增稠剂,主要是聚俣型有极高分子化合物,增粘剂不仅可以增加油品的粘度,并可改善油品的粘温性能。

(7)防锈剂是一些极性化合物,对金属有很强的吸附力,能在金属和油的界面上形成紧密的吸附膜以隔绝水分、潮气和酸性物质的侵蚀;防锈剂还能阻止氧化、防止酸性氧化物的生成,从而起到防锈的作用。

(8)降凝剂降低油品的凝固点,改善油品低温流动性。

(9)抗泡剂,使气泡能迅速地溢出油面,失去稳定性并易于破裂,从而缩短了气泡存在的时间。

(10)破乳剂,对油品有很高的降解性能及水萃取性。

三、润滑油添加剂工作机理与主要品牌

1.润滑油添加剂工作机理

由于润滑油中加入了高效添加剂,而绝大多数添加剂是极性物质,这些极性物质与金属表面发生反应,形成化学吸附膜,代替了后来润滑膜,使膜更加牢靠,润滑性能更好。另外,摩擦副在局部高温度压下,添加剂分解出硫、磷等极性物质,这些极性物质与金属反应,也会生成反应物,防止了胶合的发生。同时,由于添加剂的存在增加了接触面积,降低了接触应力;使表面逐渐趋于光滑,从而大大地改善了润滑状态。

2.润滑油主要品牌

目前国内生产润滑油的厂家比较多,就生产润滑油的基础油来说,全亚洲最好的基础油要属大庆油田产的加氢异构脱腊基础油,由其生产出的润滑油质量也是最上乘,再配以复合添加剂,生产出的润滑油就是首选。比较有实力的一线品牌:杜邦、老鹰、长城、昆仑、统一等厂家;大庆油田的主要品牌:大庆产的昆仑、大庆润源等。国外生产润滑油的一线品牌:美孚、BP、三和、嘉实多、胜牌、德国FUOKO等。相比之下国外品牌的产品质量占有一定优势,国内品牌的产品价格占有优势,但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内一些知名品牌的产品创新和自主研发,已经逐渐缩小了与国际品牌的差距,不少品牌已经打入国际市场。

3.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商

目前美国是世界上添加剂工业发展较快且水平较高的国家,Vanderbilt、Exxon、chevron、Lubrzol、Elco、Dover和 Shell等公司是主要的润滑油添加剂生产商。

目前以工业为主的润滑油添加剂在国内较有名气企业有:中国石化国际事业锦州公司,辽宁天合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南方添加剂厂,锦州石化添加剂,锦州德亿燃油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淄博惠华化工有限公司,四介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深圳市超美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等。

4.润滑油添加剂作用

清净分散性添加剂重要意义,一是指润滑油能将其氧化后生成的胶状物、积炭等不溶物或悬浮在油中,形成稳定的胶体状态而不易沉积在部件上。二是指将已沉积在发动机部件上的胶状物、积炭等,通过润滑油洗涤作用于洗涤下来。清净分散剂是一种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能吸附油中的固体颗粒污染物,并使污染物悬浮于油的表面,以确保参加润滑循环的 油是清净的,以减少高温与漆膜的形成。分散剂则能将低温油泥分散于油中,以便在润滑油循环中将其滤掉。清净分散添加剂是它们的总称,它同时还具有洗涤、抗氧化 及防腐等功能。因此,也称其为多效添加剂。从一定意义上说,润滑油质量的高低,主要区别在抵抗高、低温沉积物和漆膜形成的性能上,也可以说表现在润滑油内清净分散剂的性能及加入量上,可见清净分散剂对润滑油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加入抗氧剂和抗氧抗腐剂的原因,用燃料油、煤油、汽油、天然气或人造气体、液化气等作为燃料的发动机必须使用润滑剂(如石蜡基润滑油)来润滑其运动部件。润滑油在使用中要与空气接触,各种机械设备也会产生热量,使运转中的摩擦部位温度升高,另外,设备中的各种金属材料,如铜、铁等均会起催化作用加速油品的氧化变质,最终是润滑油粘度增加,生成酸性物质腐蚀金属材料,也会生成各种炭状或沥青状沉淀物质如漆膜等堵塞管路。所有这些变化均对油品的继续使用和设备正常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因此要求油品有较好的抗氧和抗腐作用。在油品中加入抗氧和抗腐添加剂,目的是抑制油品的氧化过程,钝化金属对氧化的催化作用,起到延长油品使用和保护机器的目的。

经过一定精致的基础油,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但是不能满足近代及其的跟中苛刻要求,必须加入抗氧抗腐添加剂。添加量仅次于清净分散剂和黏度指数改进剂,居第三位。

降凝剂机理,降凝剂是一种化学合成的聚合物或缩合物,在其分子中一般含有极性基团(或芳香核)和与石蜡烃结构类似的烷基链。降凝剂不能阻止石蜡在低温下结晶析出,即油品的浊点不变,它是通过在蜡结晶表面的吸附或与蜡共晶来改变蜡晶的形状和尺寸,防止蜡形成三维网状结构,使之仍然保持油在低温下的流动能力。要强调的是,降凝剂只在含有少量蜡的油品中才能起降凝作用,油品中不含蜡或含蜡太多都无降凝效果。最常用的降凝剂有二甲基丙烯酸甲酯

防锈防腐剂机理,防锈剂是一种极性很强的化合物,其极性基团对金属表面有很强的吸附力,在金属表面形成紧密的单分子或多分子保护层,阻止腐蚀介质与金属接触,起到防锈作用。另外,溶解防锈剂的基础油,可在防锈剂吸附少的地方进行吸附,深入到防锈添加剂分子之间,借助范德华力与添加剂分子共同作用,使吸附膜更加牢固;另外,由于基础油的作用,使添加剂对金属表面的吸附更加牢固不易脱离,油还可以与添加剂形成浓缩物,从而使吸附膜更加紧密。总之,基础油的这些作用,有利于保护吸附分子,保持油膜厚度,起到一定的防锈作用。最常用的防腐蚀剂如:磺酸钡、磺酸钙、改性磺酸钙、硼酸胺、羧酸胺。

油性剂,主要是指润滑剂减少摩擦的性能。以提高这种性能的目的而使用的添加剂称为油性剂(Oilness agents),有时也称为减摩剂(Friction reducer)或摩擦改进剂,用作油性剂的是某些表面活性物质,如动植物油脂、脂肪酸、酯、胺等。

抗磨剂,是指润滑剂在轻负荷和中等负荷条件下能在摩擦表面形成薄膜,防止磨损的能力。如:硫化油脂、磷酸酯、二硫代磷酸金属盐。

极压剂,是指润滑剂在低速高负荷或高速冲击负荷摩擦条件下,即在所谓的极压条件下防止摩擦面发生烧结、擦伤的能力。极压剂多含有硫 磷 氯等活性物质,极压剂在摩擦面上和金属起化学反应,生成剪切力和熔点都比原金属低的化合物,构成极压固体润滑膜,防止烧结。最常用的极压剂如:硫化猪油、磷酸酯、氮化物、氯化石蜡。

抗泡剂,润滑油使用中,常会受到震荡、搅动等影响,使空气进入润滑油中,以至于形成气泡,则将影响润滑油的润滑性能,加速氧化速度,导致油品损失,而且会阻碍油品的传送,使供油中断,妨碍润滑,对液压油影响其压力的传递。抗泡剂作用主要是抑制泡沫的产生,提高消除泡沫的速度,以免形成安定的泡沫。它能吸附在泡沫上,形成不安定的膜,从而达到破坏泡沫的目的。最常用的抗泡剂是甲基硅油抗泡剂

抗氧剂,防止油品老化的重要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油品的使用寿命。

5.市场上常用的固体添加剂

市场中有众多宣称能提高机油保护功能的添加剂,而且不同品牌以不同的作用机理进行宣传。

(1)石墨、二硫化钼类固体悬浮型 主要起减摩抗磨作用,但只能应用于固体润滑和低速大负荷设备,当发动机转数超过1000 r/min时,没有任何作用。另外,它在润滑油中的状态不稳定,在一定的时间及温度条件下会发生析出现象。析出物会造成油路的堵塞,并加速油泥的形成。

(2)特氟龙树脂微粒型作为抗磨剂曾在美国应用广泛,但由于其在低温下会沉积在油道、油泵集滤器上造成堵塞,以及沉积在活塞环槽内使其失去活性,并加速油泥的形成,在美国很少推荐使用。

(3)含铜、铅等重金属微粒的镀膜类 能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膜,起抗磨及抗极压作用,但是必须使用滤芯孔径略大的机油滤清器,否则会被被过滤出来,堵塞机油泵及油路。再有,长时间使用会在活塞及缸体表面形成膜状物,造成两者粘结,易出现粘环等现象。

(4)磁性油精类是一种表面金属磁化剂,主要起减摩、抗磨作用。该类产品有效作用时间太短,需不断添加,费用较高,而且会干扰汽车上的电子元件的正常工作。

(5)无铅、无氟、无氯的化学成膜剂类能同时表现出抗极压性、抗氧化性及一定的抗磨性。由于它在金属表面形成的化学反应膜作用持久,因而能有效延长润滑油和金属机件寿命。

6.用途

润滑油添加剂是指按一定比例及调合技术进行混合并能满足一定质量等级要求的几种单剂的混合物。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调合润滑油的添加剂原料基本上都是单剂,即根据所调油品的质量要求,选择一定性质的基础油并加入一些可以改进某一油品特性的添加剂单剂。由于润滑油质量档次较低,油品性能评定要求也比较简单,所以广泛使用了单剂原料的调合技术。但近十几年来,进口汽车及引进技术生产的汽车大幅度增加,对内燃机油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采用单剂原料技术调合油品不仅在工艺上麻烦,而且在配方评定方面的困难也很大,大多数润滑油调合厂难以做到。所以,一些厂家在台架评定的基础上生产复合添加剂,这种复合剂具有成品油要求的多种功能,只要在指定性质的基础油中加入适当的剂量,就可以生产某一质量级别的油品。以复合剂为原料调合润滑油的生产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生产周期短,经济性好。

猜你喜欢

极压磷酸酯基础油
近期亚洲基础油市场情况
供应过剩致润滑油基础油利润下滑
基础油中芳烃对冷冻机油抗磨损性能的影响
基础油国际市场“三分天下”
钻井液用极压润滑剂JM-1的制备与应用
Kline公司认为未来基础油中Ⅲ类油需求增长最快
大米淀粉磷酸酯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硫酸锌电解液中二(2-乙基己基)磷酸酯的测定
基于Ni2+氧化性和磷酸酯缓蚀性制备水性铝颜料
加速溶剂萃取-气相色谱测定纺织品中磷酸酯类增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