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启示录
2015-04-08张云图片提供灵思传奇
文/张云 图片提供/灵思传奇
《大圣归来》启示录
文/张云 图片提供/灵思传奇
7月12日,朝阳区一家国际影城,举办了一场众筹观影,300名观众自发出资,共计募集1万多元,包场看《大圣归来》。此时,《大圣归来》已上映两日,不少观众已不是首次观影。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现场展现出疯狂的激情,从观影后不断欢呼、尖叫到追逐主创合影、签名、索求纪念品,其热烈程度丝毫不亚于任何一个高人气偶像的粉丝群体。
7月13日-7月19日这一周,《大圣归来》更与《捉妖记》、《煎饼侠》三分票房天下,创造了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历史单周票房最高纪录。
这是中国国产动画难得一见的战绩,辉煌之后,静心回想,通过主创的讲述,我们希望从《大圣归来》中整理出对中国动画真正有效力的养分。
师徒四人原设老版
启示录一:创作者的个人素养直接决定影片质量
1975年生人的导演田晓鹏个性腼腆,面对12日那样热捧场面显得有些无措,尽可能满足合影和提问需求后,就匆匆离开影院。但他自始至终都是《大圣归来》的灵魂。如他自己所言,一部纯本土制作的中国动画,“关键环节里的关键人物所起的作用可能是非常决定性的”。毕竟,中国动画制作还未发展到好莱坞的成熟工业范式,创作者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将直接决定影片的品质。
说起来,导演田晓鹏跟“西游记”题材很有渊源。1997年,大学刚毕业的他就参与到央视52集大型动画片《西游记》的创作,并独立负责了其中四集的制作。此后的他一直致力于三维动画创作,为很多电影、游戏、动画影片做过宣传短片,在国内动画圈小有名气。萌生制作动画长片的想法后,田晓鹏锁定的素材就是西游记,这其中有借力的因素——考虑到国产动画市场并不繁荣,耳熟能详的经典更易赢得较高接受度。
所以,田晓鹏首先想到的是致敬经典作品。《大圣归来》的片头,江流儿听齐天大圣的传说,此时的画面就是1964版中国动画《大闹天宫》的再现。除此之外,因为对民乐的偏好,田晓鹏特地找了电影《功夫》中的招牌插曲《闯将令》和《小刀会序曲》作为电影配乐。这两首曲子经常出现在邵氏武侠和周星驰的电影,包括电影《西游降魔篇》中。
《大圣归来》曾经试图寻找过国外的作曲家,但未能成行。机缘巧合地联系上《功夫》的作曲黄英华。作为获得过香港金像奖的知名配乐人,黄英华在有限的时间内非常认真地为全片完成了音乐部分的作曲、编曲、配乐等环节。
启示录二:要做就做中国素材
“学习日本、好莱坞成功方式和手段,这是现在国产动画发展不可少的一个阶段。但是现在该过了那个阶段了,我们应该做点国人自己的东西了。”
《大圣归来》的大方向很明确:探索用东方特色讲故事。追溯世界动画的发展可知,中国动画曾有过辉煌时期,不少优秀动画片还启迪了很多动画大师的创作,像《铁臂阿童木》的创作者手冢治虫等。遗憾的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动画的发展迟缓下来。直到近十年,《魁拔》《龙之谷》等动画电影才展现出较高水准——但在它们身上都能看到明显的外国基因。
具体到场景和角色的设计,主创的共识是:“一定要看着像中国的。”为了实现从容、充分的场面调度,全部宏大场景的场景都精细搭建,同时每一场戏都像实拍一样,有完善、精确的站位、走位图,考虑所有人物关系、运动关系以及所有细节的合理性。
片中花费精力最大的角色莫过于孙悟空。美术总监齐帅已经记不清原图画过多少稿,“哪一版都很好看”。如果算较大幅度的调整,孙悟空的原画大约有五版。最初设计是身着布斗篷的沙弥,由于担心后面的环节的技术问题会给后面环节的压力太大,最后只好放弃。别看最后确定的孙悟空面孔非常简洁——事实上,按照绘画的规律,越简单的东西设计过程越复杂。“光是那些微妙的表情,就画了太多。”齐帅说。根据田晓鹏的想法,孙悟空在中国的文化概念中更像类似令狐冲、乔峰的大侠,这些“东方的英雄有点悲情的色彩,有侠客的感觉,不像钢铁侠这类国外的英雄人物,非常硬派,总是大团圆结局。”于是,孙悟空被设计成一个成年人的样貌,有性格、有故事,性格上并没有那么完美。
团队为孙悟空花的精力远超过片中让人惊艳的白龙。虽然飞龙的情节还没在影片展开,但它的出场同样煞费苦心。塑造形象时,设计者参考了很多中国龙的素材,包括浮雕九龙壁、西汉前的图腾龙等。他们认为,“抽象”是中国龙的动人之处。但同时,这也是难以用动画技术实现的地方。陈征称,具体操作时,光是让龙须动一下,他们就得花费一天时间。
片中采用很多透视畸变的手法,目的是为实现东方侠义精神的暴力美学。设计武打动作时,团队借鉴了包括“李小龙”、“袁和平”、“《骇客帝国》”中的不少动作范式,也创造了一些更符合悟空形象和个性的招式。比如在五行山的山洞中的孙悟空,尽管手被铁链束缚,但一样要打得飞扬,从体操动作“托马斯全旋”中抽离出一套动作,才有最终呈现出的诗意的打法。
“东方的美往往是夸张抽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抽象’可能更接近我们想象中真实的古代东方世界,比如营造‘长安城’,需要有层层叠叠的房子,那个是做假的,因为从透视来讲,不可能看到那么多房子,我们在三维世界里造了假,就是为了追求那种古镇的美感,有点类似国画的透视。”田晓鹏称。
此外,受到部分观众诟病的反派角色设计,其实并不是对《千与千寻》的抄袭,相反,它们的原型依据来源于《山海经》中的各种动物。
启示录三:“死磕”技术关,必然出精品
酝酿4年、制作4年,曾吸引到国内最优秀的动画师加盟——高峰时这个数量达到60名——再加上所有工种,大概600人参与过《大圣归来》的创作。但最终能够经受住导演田晓鹏和监制金大勇一次次挑剔,愿意反复修改制作,一直坚持到影片公映的人,只有田晓鹏、金大勇所在的十月数码公司的核心员工,不超过10人。
美术总监齐帅说,考虑到人员成本,即便是他,也并没有贯穿《大圣归来》的整个制作过程。包括他在内的一些核心成员,在影片筹备的第一阶段——剧本设置和角色场景建构中,共同完成讨论、绘图、建模、绑定等工作后,也就暂时离开《大圣归来》的制作。
“经费有限,不可能有特别充裕的人力,很多东西得自己一点点去磨。比如剧本,我们并没有请到特别专业的编剧老师,很多都是靠自己和员工之间反复去侃,去修改。另外,在国内,想找做动画电影这个级别的动画师是很难的,但我们对动画的要求特别高,所以真正能做的人很少,战线就会拉得很长。”田晓鹏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这也是《大圣归来》为何酝酿4年才得以开机的原因。在电影制作后期,还因资金缺口不得不向家长发起众筹。公映字幕中,《大圣归来》出现了10余人的制片人组,并对参与众筹的家长儿童给予鸣谢。
通常做动画只需要在正常的定格背景上完成固定镜头,一旦镜头晃动,动画的调节量和镜头渲染量都会成倍增加。《大圣归来》的严苛要求,使得制作过程与之截然相反:后做镜头,模拟真实摄影机运动,甚至是多机位的素材渲染,再重新剪辑。
《大圣归来》公映前几易档期,一遍遍地推翻定好的上映计划,不是为避开竞争对手,而是总觉得“片子还不够好”。7月10日上映前,导演和监制还在商量,能否再挤出点时间再修改修改。“80、90后一直希望能出现一个能满足自己情怀和回忆的国产动画,这个时候有了《大圣归来》,终于让话语权弱的中国动画得到年轻人认可,能给整个行业一个信心。”金大勇说得很中肯。
启示录四:只有高投入才能有好动画
《大圣归来》最初的制作计划是2年内完成。但是,对一个完全没有制作过动画长片的团队来说心理是完全没有底的。导演田晓鹏和监制金大勇经常一起交流,还是要做出一部自己满意的、对得起观众和投资方的作品。
好的动画制作,一定是用钱砸出来的。这是监制金大勇参与《大圣归来》最大的体会。高品质动画需要付出的人力、时间成本及技术要求,都离不开高成本投入。以最后一场孙悟空大战山妖的戏为例,一共动用了不下10个特效团队,按照戏的重要程度,分工制作。
断断续续做了4年,金大勇也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来量化团队的付出。按他的意思,坊间传说的6000万只多不少。2015年上海电影节看过影片的好莱坞制作人安德鲁·梅森(曾制作过《骇客帝国》、《寂静岭》等)说:“好莱坞要做成这样儿至少得一亿美金吧?”
戏台反打场景原画设定
戏台正打场景原画设定
铁匠铺场景原画设定
托塔李天王原画
巨蟹精(秘密武器)原画
四大天王原画
二郎神原画
除了运用实拍电影镜头追求真实以外,拍摄过程中尝试“失真”。动画设计者认为,“抽象”可能更接近我们想象中真实的古代东方世界,这种三维世界的美感,有点类似国画的透视。
终极决战中出现了大妖王混沌的老巢。日全食之战,异常激烈的打斗场景让人惊叹。颇具中国风的取景,灵感缘于山西大同一座真正的悬空寺。
据导演田晓鹏透露,十多人的概念设计团队从4、5年前开始做原画设定,角色和场景画了一年左右。后来在制作动画阶段按需陆续补画了很多概念美术图,尤其是场景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