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菌材树种及用量对甘孜州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的影响

2015-04-07谢学强彭宗杰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环菌甘孜州天麻

谢学强 彭宗杰

摘要:研究不同菌材树种、菌材用量对甘孜州野生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glauca S.Chow)无性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材树种对甘孜州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的产量和箭麻折干率均有极显著影响,刺叶栎类材质紧密树种所培养的天麻的产量和折干率极显著高于白桦类材质疏松树种;菌材用量对甘孜州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但对箭麻折干率无影响。

关键词:菌材树种;菌材用量;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glauca S.Chow);无性繁殖;产量;折干率

中图分类号:S567.23+9;R28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3-0654-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3.037

Effects of Tree Species and Dosage of Rhizomorph Wood on Asexual Reproduction of Gastrodia elata.Bl.f.glauca S.Chow in Ganzi

XIE Xue-qiang,PENG Zong-jie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Life Science, Sichu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Kangding 626001, Sichuan,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the tree species and the dosage of Armillariella mellea rhizomoph wood on asexual reproduction of wild Gastrodia elata Bl.f.glauca S.Chow were studied in Ganzi prefectu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e species had a ver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asexual reproduction yield of wild G. elata Bl.f.glauca S.Chow. The dry discount rate, the yield and the rate of its mature tuber caused by close grained wood such as Quercus spinosa David ex Fr. was ver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caused by coarse grained wood such as Betula platyphylla Suk.. The dosage had a very significant effects on the yield of wild G. elata Bl.f.glauca S.Chow with no influence on the dry discount rate.

Key words: tree species of Armillariella mellea rhizomoph wood; dosage of Armillariella mellea rhizomorph wood;Gastrodia elata Bl.f.glauca S.Chow; asexual reproduction;yield;dry discount rate

天麻既是传统名贵中药材,也是深受现代人青睐的保健食材,既主治高血压、眩晕、头痛、口眼歪斜等病症,也在调理和增强人体机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乌天麻(Gastrodia elata Bl.f.glauca S.Chow)以其麻体形态好、折干率高、品质优秀、野生区域、数量少以及人工栽培少等原因,价格比红天麻、黄天麻高出3~4倍[1]。甘孜州野生乌天麻因天然无污染,国内外需求量大,遭到过度采挖,资源日益枯竭。为了保护甘孜州野生乌天麻资源并满足人们需求,有必要对其进行驯化栽培。天麻栽培中需要菌材,该菌材是着生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l ex Fr.)Karst.]菌索的木材[2],而培养蜜环菌菌材的树种及菌材用量对天麻产量有较大影响[3]。甘孜州适合天麻栽培的菌材树种非常丰富,但甘孜州生态脆弱,自然状态下难以生长。如何高效、持续而环保地发挥这些菌材树种在甘孜州野生乌天麻驯化栽培中的作用,亟待研究。本试验研究不同菌材树种、菌材用量对甘孜州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的影响,以期为野生乌天麻驯化栽培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野生乌天麻种麻

1)康定野生乌天麻有性一代种G1:康定野生乌天麻产于海拔2 800 m的康定县林场,箭麻块茎扁椭圆形,单块重40~275 g,花序节间长,花少,于2012年4月在温室内人工授粉繁殖其有性种子并播种,次年3月底收获的米麻和小白麻作种麻即G1。

2)雨洒坪野生乌天麻有性一代种G2:雨洒坪野生乌天麻产于海拔1 800 m的泸定县雨洒坪林场,箭麻块茎扁椭圆形,单块重120~760 g,花序节间短,花多,按G1同法所得米麻和小白麻即G2。

1.1.2 菌材树种及木段制作 选用2种树木作为菌材树种:一是材质疏松易于腐烂的白桦S1,二是材质紧密不易腐烂的刺叶栎S2。选取2种树木直径5 cm 的枝条,两端斜砍成40 cm长的木段,再每隔10 cm砍1个斜口,深及木质部。

1.1.3 菌材培养

1)蜜环菌母种AmG培养:用康定野生乌天麻附着有菌索的块茎进行组织分离获得。

2)蜜环菌菌枝培养:用毛樱桃枝段(直径1 cm左右,长1~2 cm)装满600 mL棕色瓶,再按每1 000 mL水加20 g玉米粉、20 g白糖、8 g琼脂的比例称取,加水煮溶后灌入瓶里(以淹过枝段为度);121 ℃下高压灭菌1 h,冷却后接种AmG培养。1月下旬开始至2月下旬完成。

3)蜜环菌菌材培养:用AmG毛樱桃菌枝作菌种,在不同土坑中接种,在S1和S2木段上进行2种菌材培养。方法为:挖掘长80 cm、宽40 cm、深30 cm的土坑,坑底铺一层压实后厚约1 cm的白桦落叶,于其上平行铺1层木段,再于木段两端和各斜口处摆1枝菌枝,用基础培养料[白桦锯末3份+干净粗河沙1份(质量比,下同)]填满木段缝隙并盖住木段约0.5 cm厚,依次做3层,最后用基础培养料覆盖5 cm厚并盖上白桦落叶。2月下旬开始至3月底完成。

1.2 试验方法

塑料大棚建在海拔2 800 m的林边山地,土壤类型为褐土,肥力均匀。

种麻2个:G1、G2。菌材树种3个水平:S1(白桦)、S2(刺叶栎)、S3(1/2 S1+1/2 S2)。菌材用量3种:A1-每隔5 cm 1根菌材,A2-每隔10 cm 1根菌材,A3-每隔15 cm 1根菌材。共18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4次重复。小区面积1.00 m2,小区走道30 cm。

播种:采用种麻、菌材“两下窝”播种法[4]。播前选种,使两类种麻等级一致,约为170枚/kg。每小区播1.2 kg,均匀播种一层,播深20 cm,注意使种麻紧挨菌索生长点。播后覆盖基础培养料5 cm厚并盖上白桦落叶,再浇透水。

播后管理及采收:控制棚内温度在18~25 ℃,湿度在65%~70%。2013年4月初播种,2014年3月底采收。

1.3 调查测定项目

产量:收获时,边收边去除泥沙杂质并称重,以小区各级天麻总鲜重为小区产量。

箭麻折干率:箭麻洗净后称鲜重,随后蒸30 min,再转入80 ℃烘箱烘干后称干重,以每小区全部箭麻的干重(kg)占鲜重(kg)的百分率作为小区箭麻折干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产量

方差分析表明,种麻类型、菌材树种和菌材用量3个因素不同组合之间,各单一因素不同水平之间野生乌天麻产量均存在差异;因素间无互作效应。

2.1.1 因素组合效应 甘孜州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产量在不同因素组合中的差异如表1所示。全部18个组合中,以G2-S2-A2的平均产量最高,为9.200 kg/m2,G2-S3-A2的平均产量次之,为9.025 kg/m2,且这2个组合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以G1-S1-A3的平均产量最低,为3.100 kg/m2,G1-S1-A1的平均产量稍高于G1-S1-A3,为3.800 kg/m2,这两个组合平均产量差异极显著。

2.1.2 单一因素效应 不同野生乌天麻种麻,其无性繁殖平均产量差异极显著。雨洒坪野生乌天麻有性一代种G2的平均产量为7.753 kg/m2,康定野生乌天麻有性一代种G1的平均产量为4.819 kg/m2。不同菌材树种,其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平均产量为刺叶栎菌材S2 6.775 kg/m2,刺叶栎菌材与白桦菌材各半S3 6.629 kg/m2,白桦菌材S1 5.454 kg/m2;S2与S3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与S1差异极显著。不同菌材用量下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平均产量为每隔10 cm 1根菌材A2 7.254 kg/m2,每隔5 cm 1根菌材A1 6.192 kg/m2,每隔15 cm 1根菌材A3 5.413 kg/m2,且处理之间差异极显著(表2)。

2.2 折干率

方差分析表明,种麻类型、菌材树种和菌材用量3个因素不同组合之间,种麻类型、菌材树种两个单一因素内不同水平之间,箭麻折干率均存在差异,因素间无互作效应。

2.2.1 因素组合效应 甘孜州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所产箭麻折干率在不同因素组合中差异极显著(表3)。全部18个组合中,以G2-S2-A2的折干率最高,平均为27.78%,G2-S2-A3的次之,平均为27.40%,G2-S2-A1排第三,平均为27.03%,且这3个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以G1-S1-A3的折干率最低,平均为19.80%,G1-S1-A1、G1-S1-A2的也较低,平均为20.20%、20.41%,且这3个组合之间差异不显著。

2.2.2 单一因素效应 不同野生乌天麻种麻无性繁殖所产箭麻折干率差异极显著(表4)。雨洒坪野生乌天麻有性一代种G2所产箭麻平均折干率为25.92%,康定野生乌天麻有性一代种G1所产箭麻平均折干率为21.22%。不同菌材树种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所产箭麻折干率为刺叶栎菌材S2 24.88%,刺叶栎菌材与白桦菌材各半S3 23.57%,白桦菌材S1 22.27%,且各处理间差异极显著。菌材用量不同水平间箭麻折干率差异不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3.1 甘孜州野生乌天麻存在着不同生态型

无论是无性繁殖产量还是箭麻折干率,雨洒坪乌天麻均极显著高于康定乌天麻,说明甘孜州野生乌天麻存在着不同生态型。雨洒坪乌天麻属于低海拔生态型,康定乌天麻属于高海拔生态型。低海拔生态型乌天麻起源于温暖湿润而木材腐烂相对迅速的环境,形成了产量高、折干率高的遗传特性;高海拔生态型乌天麻起源于冷凉干燥而木材腐烂相对缓慢的环境,形成了产量低、折干率低的遗传特性。

3.2 菌材树种对天麻产量和箭麻折干率都有极显著影响

无论是雨洒坪乌天麻还是康定乌天麻,刺叶栎菌材伴播的产量和折干率均极显著高于白桦菌材,说明菌材树种对甘孜州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具有极显著影响。壳斗科的刺叶栎属于材质紧密不易腐烂的树种,而桦木科的白桦则属于材质疏松易于腐烂的树种。在全年大棚温湿度保持合适且稳定的状态下,蜜环菌和天麻的生长发育时间延长,刺叶栎相对于白桦对蜜环菌的营养供应时间也更长,从而延长了对天麻所需养分的供应时间,致使天麻干物质积累更多,天麻产量和箭麻折干率因而更高。容丽华等[3]报道,在仿野生栽培条件下,天麻不同类型的最高产量集中表现在桦木科的亮叶桦而不是壳斗科的白栎伴栽处理中,而且菌材树种对箭麻折干率也无明显影响。在仿野生栽培条件下,材质疏松易于腐烂的木材较之材质紧密不易腐烂的木材,能较快地在温湿度合适的夏季短暂时间内为蜜环菌和天麻提供更多营养;但进入冬季后,环境温湿度降低,蜜环菌和天麻生长发育减弱直至停止,材质紧密的木材虽比材质疏松的木材还剩余更多营养,也不能对蜜环菌和天麻生长发育发挥足够作用。所以,在仿野生栽培条件下,由于合适的温湿度存续的时间短,材质疏松树种比材质紧密树种培养的菌材伴播天麻所得产量更高,而折干率相似;但在大棚温湿度可控状态下,随着合适温湿度存续时间的延长,反而是材质紧密树种比材质疏松树种培养的菌材伴播天麻所得产量更高,且折干率也更高。

3.3 菌材用量只影响天麻产量不影响箭麻折干率

菌材用量对甘孜州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产量有极显著影响。本试验中,相隔10 cm 摆放1根直径5 cm的菌材时,天麻平均产量最高,达到7.254 kg/m2;而缩短5 cm摆放距离以及扩大5 cm摆放距离天麻平均产量均极显著降低。增加菌材用量,相应也减少了天麻生长发育空间,麻体受菌材挤压从而有较多畸形麻产生。减少菌材用量,相应也降低了天麻早期与蜜环菌接合机会,麻体个数较少。因此,只有菌材用量合理时天麻产量才能达到理想状态,过多或过少的菌材都不利于天麻生长发育,其产量会受到极大影响。

在大棚中全年保持合适温湿度状态下,乌天麻箭麻折干率不受菌材用量影响,是因为折干率由干物质积累量决定,而干物质积累量由麻种、菌材树种与蜜环菌菌株的组合决定,这与容丽华等[3]的研究结果一致。在仿野生栽培时,在进入冬季前,材质疏松树种培养的菌材所含养分几乎全部供给天麻了,而材质紧密树种培养的菌材所含养分尚有较多剩余未供给天麻,从而造成前者产量虽高于后者,但箭麻折干率反而无明显差异。

3.4 甘孜州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一是依据不同目的选用种麻。为保护乌天麻野生资源,应将其各种生态型用作种麻进行栽培;为获得高产和高效益,应选用雨洒坪乌天麻作为种麻进行栽培。二是保护性利用树木资源,合理选用菌材树种。甘孜州树木资源非常丰富,适合伴栽天麻的树种也较多,如壳斗科有21种、桦木科19种、胡桃科7种、杨柳科49种、蔷薇科153种、胡秃子科7种等[5]。其中既有乔木,也有灌木,既有野生树种,也有栽培果木,对其进行修剪或择伐[6],用剪下或择伐的枝干培养菌材,可以在有效保护树木资源永续利用、有效保护甘孜州植被而不致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乌天麻生产。此外,应根据乌天麻栽培环境来选用菌材树种,仿野生或田间栽培时,选用桦木、胡桃、杨柳、蔷薇等科的树种;温湿度合适且稳定的大棚中栽培时,选用壳斗科的树种。三是科学确定菌材用量,以提高单位菌材的天麻产量和天麻生产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绍柏.乌天麻栽培技术[J].农家顾问,2005(9):37.

[2] 徐锦堂.中国天麻栽培学[M].第一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3] 容丽华,蔡传涛.不同菌材对天麻产量的影响[J].武汉植物学研究,2010,28(6):761-766.

[4] 谢学强.蜜环菌对甘孜州野生乌天麻无性繁殖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12):29-31.

[5] 贺家仁.甘孜州树木[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6] 谢学强.不同营养源对培养蜜环菌瓶装菌枝的影响[J].农技服务,2009,26(10):84-85.

猜你喜欢

环菌甘孜州天麻
红杆天麻共生蜜环菌筛选初探
甘孜州启动2021年工伤预防项目活动
来一口“超级蘑菇”嘛
你知道食天麻会引起“药驾”吗?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加强甘孜州教育事业以促进藏文化保护的几点思考
HPLC-RID法同时测定天麻丸中3种成分
蜜环菌的活性成分和药用价值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测定乌天麻和红天麻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四川省甘孜州9个不同地理蝗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