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互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5-04-07游毅
游毅
【摘 要】融互动于课堂之中,不仅要求教师深刻了解互动的必要性,更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提升互动有效性的路径。本篇文章即尝试结合笔者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历,浅述笔者开展互动的有关心得。
【关键词】小学数学 互动 必要性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1.003
在教学的过程中,合理使用互动策略是很多教师的共识。但是,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深刻理解融互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必要性,更应该努力提升互动的有效性。有许多教师正是忽略了有效性的相关问题,所以在实际的互动中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简言之,只有兼而顾之,才可以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
一、融互动于课堂的必要性
融互动于课堂无疑有诸多的必要性,笔者主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具体阐释其必要性。
1.从教师的角度而言,将互动策略切实应用于课堂之中,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遇见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教师认为非常简单的知识,反而可能成为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而教师对于重难点知识把握的不准确,直接影响教师每一个知识点讲解时间的分配。所以,想方设法避开这样一种情况是非常关键的。而教师如果想要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好的方式莫过于与学生进行互动。只要教师及时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就可以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在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的知识点上进行再次讲解。
2.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机会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互动,就意味着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实现。首先,学生可能对主体地位这样一个理论本身并没有很清晰的概念,但是学生本身的很多行为都彰显着他们实现主体地位的渴望。比如说,学生在课堂上想要提出问题、想要回答教师的问题等等,都是学生渴望参与到课堂之中,实现主体地位的表现。其次,学生在课堂上有机会跟同学进行互动的话,他们就能够从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学习到同学数学学习上的长处和优势。
3.此外,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于课堂之上,还有益于融洽的课堂氛围的形成。课堂上总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解在说话,学生都是在闷头听的话,课堂氛围难免就略显冷淡。冷淡的氛围中,学生出现跑神发呆等情况都是十分常见的。相反,如果学生有机会与教师进行互动,与同学进行互动的话,课堂氛围自然就活跃很多。活跃的氛围不仅符合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更可以激发出学生更多的学习积极性和思维潜力。
可见,融互动于课堂,不仅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针对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是我们教师努力营建和谐课堂氛围时的必要举措之一。事实上除了以上几点,从小学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出发,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上适时推进互动策略。因为数学知识本身较重理论和公式,因此相对比较枯燥,如果教师不注重互动的话,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就难以稳定地建立起来。而小学时期恰恰是学生建立兴趣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的兴趣不稳定的话,他们就会在以后的求学生涯越来越不喜欢数学这门课程。
二、如何提升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毫无疑问,只有真正提升互动的有效性,互动的诸多优势才能真正展示出来。笔者认为,教师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努力提升课堂互动的有效性。
1.教师要注意科学变换互动的形式和内容。大多数教师在跟学生互动的时候,采取的都是提问题的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问一答进行互动。其实,除了问问题,还有很多的互动方式可供教师选择。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们参加活动的同时,与学生进行积极地互动。再比如说,除了语言上的交流之外,学生一个疑惑的眼神、学生的一些小动作其实都是教师需要把握的互动方面。这需要教师较高的观察力和师生之间一定的默契度,因此,需要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除了互动形式上的多样性之外,教师还可以变换互动的主题和内容。数学课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内容自然与数学知识有关,但是,我们可以不仅仅就当堂的知识点与学生进行互动,之前的知识点,或者说数学知识辐射到的其他学科的知识都是合理的互动内容。一句话,只有在互动的形式和内容上下功夫,我们展开的互动才可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2.教师要合理把握互动的次数和时机。传统的数学课堂上,就是因为缺少互动而缺乏了活力,但是,互动的次数越多,互动的效果就越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合理把握互动的次数是教师提升互动有效性的另一个方面。一般而言,一节四十分钟左右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次数最好不要超过五次,过多的话,容易影响教学任务的及时完成,毕竟互动的课堂模式是比较占用课堂时间的。教学实践证明,互动次数的合理控制不仅不会降低学生们互动的积极性,反而会侧面引导学生更加珍惜每一次与教师互动的机会。除了注意互动次数的问题之外,我们还要思考与互动时机有关的问题。最佳的互动时机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学生们有互动意愿的时候,教师适时推进互动,可以满足学生的愿望、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另一种是知识的难度恰好临界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时候,教师通过提问题的形式与学生互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思考。
3.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在互动中由被动变主动。与任课教师相比,学生的互动意识不是那么强,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总是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比如说,就哪些问题进行互动、采取什么样的互动形式、什么时间进行互动等等一般都是由教师决定的。但是,学生的被动地位是不利于学生互动积极性的激发的,所以,我们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们由被动变主动。一方面,教师可以尝试选择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互动内容,逐渐让学生们喜爱上互动这一形式。另一方面,教师还是需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们对我们有一种信赖。当前,很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互动,就是因为害怕互动的时候出现一些错误,被教师批评、被同学嘲笑。所以,在互动的过程中,不论学生的答案正确与否,只要学生是积极的、勇敢的、主动的,我们都要给予学生一定程度的肯定。最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可以请学生们参与到策划互动的过程之中,在互动中引用学生的一些小点子、小创意以及合理的建议,让我们的互动更加有生机、更加有趣味。
深刻理解融互动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必要性,教师才能静心研究相关的教学难题;准确把握提升互动有效性的路径,教师才可能最终取得良好的互动效果。融互动于数学课堂,不只仅有助于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可以帮助我们教师及时获悉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但是,互动并非越多越好,形式也需要科学变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