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两宋园林的艺术特色

2015-04-07许大为张雨泽

山西建筑 2015年9期
关键词:山水画时期园林

许大为 张雨泽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谈两宋园林的艺术特色

许大为 张雨泽

(东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在解读山水画作的基础上,对北宋时期与南宋时期的园林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从叠石理水与建筑形式两个角度出发,探讨了两宋园林的艺术特征,指出两宋园林的发展对中国园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园林,艺术,发展

1 宋代园林概述

我国的园林艺术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对世界园林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宋代的园林艺术在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发展上无疑是个重要的转折,在艺术形式和构成要素等方面达到稳定,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高潮阶段。两宋时期其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以及丰厚的文化底蕴皆为园林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上至天子下至官员、文人皆参与造园活动,这使宋代园林的艺术表达和文化内涵皆达到了新的高度。在两宋园林中,北宋园林集中在北方,以东京(今开封)为代表,据记载北宋东京当时的园林景观达到百余处,其中以皇家、私家居多;南宋园林多集中在江浙一带,以临安(今杭州)为代表,西湖周边居多,大小园林遍布城内外,正如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描述了南宋临安西湖边园林精华汇聚的景象。

2 两宋园林的发展与艺术特征

2.1 从山水画作读两宋时期园林发展

山水画与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几乎是同时在宋代达到成熟阶段[1]。山水画也是最能直观全面地体现宋代文人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从隋唐到两宋,受文人墨客写意山水画的影响,以园言志,以景寄情的写意山水园林艺术在宋代园林艺术中逐渐成型。山水画成为最能直观全面地体现宋代文人审美情趣的艺术形式,而深受山水画影响的宋代园林,则将这种审美情趣立体地表达了出来。山水画与山水园林的互溶,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使园林与山水画的关系更加密切。

2.1.1 北宋时期

北宋山水画气势宏大,在空间结构上是“以大观小”的全景山水[2]。北宋的山水大家,如李成、范宽等人的画作多以表现北方壮阔的自然山水为主,全景式布局、朴实厚重、大气磅礴。如李成在《茂林远岫图》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山水的葱郁磅礴之气势;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下笔凝重、色调黑沉且雄浑壮阔。

北宋时期的园林多以服务封建帝王和王室贵族的皇家园林为主[1]。选址多在风景秀丽的湖泊、山林地区,规模宏大。在风格上,虽然恢弘富丽,空间界限分明,但较之于其他朝代还是欠缺了一些皇家园林的气派,因其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影响,在规划方面会接近于私家园林的风格。其中北宋时期形成的园中园、大园套小园的风格成为当时的一大特色。北宋都城最富盛名的园林当属大内御苑——艮岳。艮岳始建于宋徽宗政和七年,于宣和四年建成,历史六年,艮岳的建成是中国园林史上的一大创举,更是中国园林史中的一大转折[1]。它打破了中国传统园林布局的“一池三山”,按宋徽宗构的山水画为蓝本,取天下之珍奇,以情立意创造了一座具有摹写自然、以叠石造山为主的自然山水园风格的园林。

2.1.2 南宋时期

南宋建都于临安(今杭州),画家群体以皇家画院为首多集中于临安进行创作,所以南宋时期的山水画基本反映的都是以临安为主的山水画作。南宋的山水画构图不同于北宋时期的雄浑厚重,而是尤其注重画面构图,以马远和夏圭最为著名,画面留有大片空白,尽管画面中场景小很多,但却能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和意境,以残胜全。这种模式追求含蓄的诗意和精巧的细节,以一种简练洒脱的水墨秀丽风景,清丽淡雅的气质潜移默化影响了南宋时期的造园风格。当时的园林多建在湖边,开阔的空间留白以及空间层次的变化给人无限遐想,这种景致与南宋山水画中的“留白效果”极为相似。

南宋时期,园林审美受江南文化的影响,以西湖景致为典型代表,体现了“柔美和谐,雅俗共赏”的审美特征。以西湖为中心的四周园林,南北两山为环绕,借广阔湖山为背景,融人工美于自然美之中,恰到好处,相得益彰,形成了“花港观鱼”“曲院风荷”“雷峰夕照”“断桥残雪”等著名的“西湖十景”。南宋时期私家园林的营造盛况比北宋的东京、洛阳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无数大小园林分布在西湖、钱塘一带,依山傍水,情景交融,尽显江南山水风情。园林空间变化丰富,建筑灵秀纤巧,淡雅的风格以及江南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南宋园林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个时期的园林作品大量涌现,奠定了此后“江南园林甲天下”的基础。

2.2 两宋园林的艺术特征

2.2.1 从叠石理水看两宋园林

宋人对奇石在园林中的应用,引发了另一种创造性的园林建造手段:叠石为山。北宋时期,南北方在造山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南方因为便利的地理环境所以取石较为方便。而北方则多是筑土为山,或者土石结合,山形平缓,大气恢弘。直至宋朝末年,艮岳始兴,叠石为山方成气候。

直至宋室南渡,江南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大量的太湖石资源,使得南宋园林在叠石为山方面既传承了北宋遗风,又展现了江南特色。在理石方面最显著的特点即“山形有峰”,尤其是“单石为峰”,不仅在空间上顺应园林规模精巧的趋势,更使山之形将瘦、漏、皱、透、丑展现的淋漓尽致。

宋人在造园中尤其注重对水的应用,或将自然水体人为引入园林中,或依山傍水,将自然河流作为园景的一部分,如西湖周边的园林便多是如此。引水入园的方法在北宋的艮岳中体现的最为丰富。艮岳水体形态丰富多变,相互贯通,遍布整个园区。在《艮岳记》中的一段记载很好说明了艮岳水体的多样性:“瀑布下入雁池,池水清泚涟漪……水出石口,喷薄飞注,……濯龙峡、蟠秀、练光……上下设两关。出关,下平地,有大方沼,……沼水西流,……东出为研池……其上流注山间……又支流为山庄,为回溪……”水体与建筑、山石结合在一起,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北宋园林山水风格整体看来体现出大气、疏朗的特征,而南宋园林则因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水体表现更为丰富多样,在咫尺山林中“堆垛峰峦,构置涧壑”,一派山明水秀的江南风景。

2.2.2 从建筑形式看两宋园林

宋代的建筑风格与唐代建筑雄浑、干练的风格形成鲜明对比。其规模较小,建筑形式追求精致细腻,极具艺术效果。北宋的建筑风格可以看做是唐宋之间的过渡形式,形式丰富却大方严谨。南宋时期的建筑则受江南环境影响更富柔美精致的气质。北宋时期建筑屋顶大多为两坡顶、歇山顶、庑殿顶、攒尖顶、硬山顶。而南宋建筑的屋顶形式除了上述几种,还有十字脊顶、悬山顶、卷棚顶、四角、六角、八角攒尖顶等,造型丰富多样,结构富于变化,极大丰富了群体建筑的组合形式。南宋园林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不同于北宋檐角的平直,而是向上卷翘,小木作也更为精致,雕刻彩绘,纤巧飞逸、富于变化。

在建筑布局上,两宋园林也是各有特色。北宋园林在中原一带,地势平缓,在建筑群体的布局上多有轴线,平铺直叙,顺理成章。如金明池,从宴殿到宝津楼、仙桥、水心殿构成明显南北向主轴线,轴线上水心殿位置突出,体量较大,成为了全园的核心,统领

园内所有景点[4]。南宋园林则因为地处江南,丘壑溪沼繁盛,因此在布局上主次分明,灵活多变。利用地形使建筑高低错落,远近呼应的巧妙设计布局,依山而建,或傍水而居,颇有宋代园林山水画层次的精髓。南宋园林与建筑随着园林发展日渐规模,较之于北宋园林更为尽善尽美。

3 结语

两宋园林的发展皆处于城市发展的繁盛时代,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北宋园林景观体现了北方园林的恢弘大气,布局整齐,形式新颖,其景观类型极具特色,其中皇家园林艮岳中的山石文化更是将北宋东京园林的精髓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南宋园林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西子湖畔的精美景致,加之文化昌盛、政治稳定的局面,使得园林尽显柔美委婉,深远幽邃的特点。两宋文化的繁盛将两宋园林景观推向中国古典园林史中登峰造极之境界,使之对后世园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张 慧.从宋代山水画看宋代园林艺术[D].杭州:浙江大学,2013:5-6.

[2] 赵志红.两宋山水画构图的审美趣味比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5(3):28-29.

[3] 刘春迎.北宋东京城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 欧阳勇锋,蒋 颖,张延龙.中国传统文化对宋代园林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17-119.

Discussion on the art characteristics of two Song Dynasty landscape

Xu Dawei Zhang Yuze

(LandscapeArchitectureSchool,NortheastForestryUniversity,Harbin150040,China)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landscape painting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velopment situation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Southern Song Dynasty period, from Lishui and architectural form, discussed the art characteristics of two Song Dynasty landscape, pointed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wo Song Dynasty landscape laid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Garden.

landscape, art, development

2015-01-16

许大为(1962- ),男,博士生导师,教授; 张雨泽(1987- ),女,在读硕士

1009-6825(2015)09-0212-02

TU986.1

A

猜你喜欢

山水画时期园林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清代园林初探
一幅山水画怎么题字?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