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2015-04-07吴双庆
吴双庆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燕山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
浅谈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
吴双庆
(天津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燕山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硕士)
随着建筑高度越来越高,高层建筑底板厚度不断增加,底板由于温度应力产生裂缝在工程实践中屡见不鲜。本文针对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温度裂缝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出控制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 裂缝 温度裂缝
一、混凝土裂缝的种类
混凝土结构物的裂缝分为微观裂缝和宏观裂缝。微观裂缝是指那些肉眼看不见的裂缝。反之,肉眼看得见的裂缝称之为宏观裂缝。宏观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由外部荷载引起的,这是发生裂缝最为普遍的一种情况;二是结构应力引起的裂缝,这是由于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与计算假设模型差异引起的;三是由于变形应力引起的裂缝,这是由不均匀沉降、膨胀、收缩、温度等因素引起的结构变形。
二、混凝土温度裂缝
高层建筑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由于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总量大,水泥在水化过程中释放的大量水化热会使混凝土产生较大温度应力,由此产生的收缩应力是形成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主要原因。这种裂缝有表面裂缝和贯通裂缝两种。表面裂缝是由于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散热条件不同,使得混凝土温度内高外低,产生了温度梯度,使得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产生了压应力,混凝土表面产生拉应力,当表面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设计的抗拉强度时就形成裂缝。贯通裂缝是当大体积混凝土强度发展到一定程度时,混凝土温度逐渐降低,温差引起的变形和混凝土失水造成其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其他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时引起的拉应力,超过混凝土设计抗拉强时所可能产生贯通整个截面的裂缝。这两种类型的裂缝都是有害的,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中均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
三、混凝土温度裂缝的控制方法
第一,降低水泥水化热和凝结硬化后的变形量
选用低水化热或中水化热的水泥品种配置混凝土,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减少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
第二,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差
选择较适宜的气温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尽量避开炎热的天气浇筑混凝土。
第三,加强施工中温度控制
在混凝土浇筑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温保湿养护,缓缓降温,充分发挥混凝土的徐变特性,降低温度应力,夏季应避免暴晒,冬期应采取措施保温覆盖。
第四,改善约束条件,消减温度应力
采取分层或分块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合理设置水平或垂直施工缝,或在适当位置设置施工后浇带,以放松约束程度,减少温度应力。
第五,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强度
选择良好级配的粗骨料,严格控制其含泥量,加强混凝土的振捣,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拉强度。
四、混凝土裂缝的限制
尽管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采取各种各样的防裂缝措施,但是工程实践证明: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在混凝土浇筑不久或施工期间就会出现裂缝,对于要求严格的工程,则必须对裂缝进行补强加固。
根据经验的积累,混凝土裂缝一般采取如下的修补方法:第一,表面修补法,该法用于基础混凝土早期表面浅层裂缝的处理,具有抗渗补漏功能。措施有在裂缝表面涂抹环氧胶泥或涂抹水泥砂浆、粘结橡皮板等高分子卷材防渗层,但处理无法到达裂缝深处。第二,内部修补法,该法用于对基础结构混凝土深层裂缝的修补,主要措施是灌浆法,包括化学灌浆和水泥灌浆。其作用原理是通过压力灌浆注入结构的裂缝、孔隙中,通过浆材的扩散和浸透,对结构进行粘结和加固。第三,结构加固法,该法用于对基础结构承载力、整体结构影响较大的深度裂缝,目的是恢复结构整体性作用,限制裂缝的发展或将贯穿性裂缝封闭。
根据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形成的原因,制定出可行的措施进行控制和减少混凝土有害裂缝的出现,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具体而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的制定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体积混凝土的设计构造要求:包括规范一般要求和应力计算方法。
第二,设计配合比及材料的选用方法。
第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与养护具体措施:包括浇筑方法的选取、水平施工缝的留设、保温方法、表层保温层的计算等。
第四,大体积混凝土冬季施工应该注意的问题:包括混凝土出机温度与浇筑温度的选择、基础与冷缝的预热、原材料的加热、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的保温、浇筑过程中如何减少热量的损失以及保温养护方案等。
五、总结
本文在大量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对施工技术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标准,有利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同时进一步提出对混凝土缺陷的修补和处理措施。
第一,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及配合比。
第二,保证筏板基础钢筋工程及模板的质量。
第三,合理划分施工沉降缝,提高其防水及密闭性。
第四,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振捣,保证混凝上均匀、密实。
第五,及时做好养护、温度监测。此外,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合理的施工方案,严格安排现场施工。确保工程按期完成,不断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TU75
B
1007-6344(2015)04-01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