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路入云端——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建设施工侧记

2015-04-07姚国寿,王彤聿

四川水力发电 2015年4期
关键词:两河口项目部边坡

高路入云端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建设施工侧记

姚 国 寿1,王 彤 聿2

(1.四川水力发电杂志社,四川 成都 610061;2.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21)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建设具有“五高五大两长”的特点和难点。其中的“五高”是指:

高土石坝:大坝为掺砾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295米,大坝高度及坝体挡水高度均为国内外最高的土石坝之一。

高填筑方量:大坝总填筑方量约4 200万立方米,为目前国内已建或在建的填筑方量最大的土石坝之一。

高边坡:坝址为高山峡谷地形,边坡陡峻,300米级及以上的工程高边坡共7个,最高边坡606米,次高边坡585米,为目前世界第三、第四高边坡。

高泄洪流速:洞式溢洪道设计最高流速53.76米每秒,超过已建工程及国内研究成果的最大值。

高海拔:平均海拔3000米,空气稀薄、气候复杂,人工和机械设备降效明显,大坝心墙在雨季和冬季可施工时间短。

最近,记者参加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组织的“记者走基层”采访活动,对在这世界级的高度进行水电建设有了实际感受。

记者走基层:初识世界级高度

2015年7月20日上午,四川水力发电杂志记者和四川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一行从成都乘飞机到达康定飞机场。康定机场建在折多山项上,海拔高程4296米。这时机场正下着小雨、地表温度摄氏5度,从成都的30摄氏度一下降到5摄氏度,还穿着短袖、短裤的旅客纷纷打开行李箱,赶紧将保暖的衣裤穿上。有人已经有了高原反应:头晕、腿足软。

我们一行坐上两河口建设管理局来接站的汽车顺318国道一路下行,经过新都桥,这里是一处山间小平坝,有一条路通往三、四十公里外美丽的塔公草原,草原海拔3417米。作短暂停留后,我们又开始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高尔寺山。318国道被旅游者称为最美国道,一路望去美景不断,远方雪山巍峨,峰峦起伏,云雾缭绕,穿行在山间的318国道象一条银色的飘带在山间左右盘旋。

下午到达雅江,两河口水电站工地就在离雅江县城不远的雅砻江河谷中。

当天下午,雅砻江公司两河口建设管理局局长王金国领着我们到工地参观考察。

我们穿过一条条隧洞,先后到达大坝左右两岸坝顶平台观看工程全景。这里海拔高程2875米,俯看河床上运石碴的大型载重汽车只有火柴盒般大小。两岸山体露出一个个黑色洞口,那里是已经开挖完成的厂房进风洞、主变进风洞、交通洞、泄洪洞、支洞等各种隧洞。还有那些已被削平的江边峭壁,上面钉满无数“铆钉”,如一扇扇城门护卫着大坝主体工程建设的安全。

王金国局长在现场给我们详细介绍工程情况:

两河口水电站是雅砻江中游的控制性龙头电站,位于雅砻江干流与支流鲜水河汇合口下游约2千米处,坝前汇入庆大河,一坝锁三江,下距雅江县城约25千米。最大坝高295米,是目前国内已建或在建的第二高土石坝。水库正常蓄水位2865米,总库容107.56亿立方米每秒,调节库容65.6亿立方米,具有多年调节能力,装机容量300万千瓦,多年平均年发电量为110.00亿千瓦时,总投资约700亿元。

电站建设总目标:计划2015年11月大江截流;2020年8月下闸蓄水,2021年首台机组发电,2023年底工程竣工。实现一次性达标投产,创国家优质金奖工程、环境友好工程、和谐工程,建世界高坝、镶藏区明珠。

经过近10年的筹建,两河口水电站对外对内交通、营地、供电、供水、通讯等“四通一平”建设基本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就绪,为主体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奠定了基础。其中,新修公路121千米,其中隧道65千米,桥梁4座。新建营地3座,总建筑面积17.7万平方米。新建生产生活水厂一座,生产能力为4200立方米每小时。新建220千伏施工供电线路109千米,35千伏供电线路28千米,10千伏供电线路36千米,22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3座,10千伏变电站(开关站)57座,新建2条初期导流洞,形成渣场3座。

介绍完情况,王金国局长领着我们去参观岸边山上的高边坡工程。

仰头望去,数百米高的边坡工程如巨大的城门矗立在半空中,令人目眩。

我们坐着工地的越野汽车,沿着施工便道,向山项开去。汽车一会儿进隧洞,一会儿又出隧洞,沿之字形公路向上盘旋,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望下去是几百米深的雅砻江河谷,使人心惊肉跳,背部发凉。一条云带过来,山谷间下起小雨,我们仿佛置身于云雾之中。我们终于到达最高边坡的顶部,这里海拔高程已是3000多米。此时,记者感慨不已;我们只是来这里看一看,而电建员工们却每天在这道路上攀登,上班下班,风吹日晒,低温严寒,一干就是数月、数年。

王金国局长说,大坝工程、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及泄洪系统三大工程施工将于近日进场。你们现在看到的大坝右岸开挖工程、左岸开挖工程分别由水电十二局、葛洲坝二公司承建。

中国水电十二局:老兵新传敢登攀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二工程局,前身是位于浙江的新安江水电工程局,从1956年建设新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制设备的新安江水电站开始,转战祖国大江南北,攻坚克难,在水电史册上留下了一座座丰碑。改革开放以来,该公司秉承以品牌赢得市场的理念,积极推行“东扩西进出国门”的发展战略,首次进入两河口水电站参予工程建设,说得上是老兵新传了。

2015年2月,临近春节,两河口水电站建设管理局召开2014年度总结表彰大会暨2015年工作计划会。表彰会上,业主对2014年在两河口及移民代建工程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水电十二局两河口施工局荣获诚信履约和安全生产及防汛优秀项目部两项集体荣誉,这是业主给予参建单位的最高荣誉。

在过去的2014年,水电十二局承建的开挖Ⅰ标、10号公路等项目,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务等资源的投入,科学组织、精心施工,全体参建员工精诚团结、顽强拼搏,克服了工程变更大、施工难度大、施工任务重、安全风险大等困难,全面完成了管理局下达年度各项工程管理目标,安全质量整体受控,施工进度满足两河口工程总体目标进度要求。

喜报频传,而作为两河口施工局的领头人,局长应宁坚此时的心里可谓心潮起伏,回想起进入两河口工地以来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一一涌上心头。春节团拜会上,应宁坚逐一向员工敬酒,面对员工们因思念亲人而显现出低落的情绪时,他不禁也泪泛眼眶,虽说在工地上过年对于从事水电建设近三十年的他来说,已经习以为常了,但此时此刻的他心情却十分复杂。进点两河口以来,作为公司“西进”目标的桥头堡,导流洞项目不仅关系到公司的发展,同时也是公司立足西部水电开发市场的试金石,因此,他深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人之常情,可是如何收拢员工的心并鼓起他们的斗志呢?应宁坚知道,如果此时不表明自己的态度,施工局的将来可能会是一盘散沙。他对大家说,两河口电站是世界第三、国内第二高坝的工程,我们要为有幸参与世界级的工程建设而感到自豪,公司把我们派到这里来,说明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但是,完成此项任务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而是我们大家共同的目标,就象“人”字结构需要相互支撑一样,导流洞工程就如同“众”人的事业,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众志成城才能攻坚克难。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导流洞项目一定能够如期实现目标!应宁坚一番掏心窝子的话顿时引起在座员工的共鸣,激起了他们投身工程建设的热情。

水电十二局承担着电站初期导流洞Ⅱ标的施工任务。由于建设才刚刚起步,各种基础设施都不完善,生活和施工用电都靠柴油发电机供给,电压不稳是常事。施工局进点初期,营地是成勘院前期勘探使用过遗留下来的平房,虽然一到晚上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呼噜声,但比起临时搭建起来的大棚,那还是有着天壤之别的,简陋的生活营地既没电视更没网络,喝的是山上的自流水,一个月能洗上一次澡那也是极为奢侈的事。施工局党群办主任章志忠忆起2008年冬季刚刚入驻两河口的情形,感受最深的就是冷。早上起来零下十几度的空气,吸一口气就凝在鼻腔里。住的房子是成勘院留下的砖房,四面透风。挂在屋里的毛巾被寒风吹了一夜,早已冻得硬邦邦的。

两河口水电站是水电十二局离总部最远,环境最为恶劣、条件最为艰苦的项目。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对于老水电人来说并不可怕,而对于青年人来说,却是难以置信的事。常言道,“少不入川,老不离蜀”,说的是四川物阜民丰、生活安逸,唯恐少年人来此消磨了意志。却不知在川西艰险贫瘠的崇山峻岭间,就有一群青年人,他们大学一毕业就远离家人,深入藏区,节假无休,生活工作在雅砻江畔,每日与山石和江水打交道,倘若没有坚忍不拔的心志,难以在此坚持数年。

赵伦,两河口施工局成立以来接收的第一批大学生,一位来自于河南农村的小伙子,说话快言快语,干事雷厉风行,他是这个群体的代表人物,也是施工局成立以来青年人为祖国水电开发事业奋斗不息的缩影。2009年8月,意气风发的他与四名大学生一起分到了两河口施工局,然而,等待他的是整日地与岩石、混凝土打交道,先后从事过质检、技术、施工管理等工作,从不服输的他,硬是坚守了六年,并逐步成长为部门负责人,成为施工局最年轻的正科级干部,而与他一起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已有半数悄然离去。

与赵伦同一年参加工作的宋飞,财务管理专业毕业,清瘦的身材充满着精干的气息。2014年春节,财务部门三位同事都回家过年了,只留他一人留守。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大年初五,他接到家人打来的电话,要他马上赶回去,说是奶奶去世了。噩耗传来,悲痛的心早已飞回家中,然而,岗位不能缺人,回家休假的同事不能即刻返回,他只有强忍悲痛坚守岗位,待同事休完假返回工地后才赶往老家,真可谓是忠孝不能两全啊。

两河口水电站西距成都550公里,沿途需翻越海拔4000米以上的折多山和高尔寺山。高原缺氧,呼吸困难,山路冬季冰雪覆盖,雨季颠簸泥泞,塌方或滑坡时有发生,这使得每一次在家与工地间往返都成为一次疲惫劳神和惊心动魄的旅程,难怪有人说:两河口工地是来了就不想走,走了就不想来的地方。七年来,许多员工早已记不清自己在这条路上往返了多少次,经历过怎样的惊险,只有沿途堵车的长龙和不断修葺的公路向过往的行人诉说着蜀道的艰险和不易。

从2008年12月导流洞项目开工到2012年3月顺利实现过流目标,应宁坚度过了十分艰难的三年时光。艰难不仅来自于恶劣的施工环境、资金周转困难、物价及人工费普遍上涨等,也来自于在藏区施工的各种艰难困苦。

2011年是施工局承建的导流洞工程关键的一年。导流洞出口闸室和尾水明渠浇筑施工期间,正值寒冬腊月,气温最低能达零下20多度,江面上飘浮着串串冰凌,恶劣的气候既不利于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也制约了施工进度。应宁坚十分焦急,每天蹲守在施工现场,与总工、技术人员一道进行技术攻坚。他们从控制温度入手,用内层是阻燃材料、中间层是棉制品的帆布,将整个出口闸室从高程2605米至高程2584米的浇筑范围全部覆盖住,形成一个面积为500平方米的大棚。棚内配置6台T30型暖风机同时供暖,作业面以碘钨灯补温、保证棚内温度在5 ℃以上,满足混凝土浇筑基本的温度要求。

胡培林是一名劳务派遣工,也是施工局唯一一名修理工,负责搅拌车、装载机、钢模台车等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工作,导流洞混凝土衬砌所需的4台搅拌车、2台装载机、1台推土机及4台钢模台车都靠其一人维修保养,由于机械设备陈旧,工作量相当大,2011年1月4日凌晨2点20分,出口闸室开始浇筑混凝土,驾驶员在倒车时不慎将满载混凝土的搅拌车侧翻在江边临时运输通道上。胡培林刚刚从一个维修现场返回宿舍准备休息,就接到综合队队长胡国伟的电话,他二话没说就赶了过去。当天夜晚的气温已达零下15度,漂浮在江面上的白色浮冰在围堰外的回水区打转,夜风刮在脸上刺骨地痛。由于气温太低,如果不及时处理,将导致搅拌车罐体与混凝土冻结,整体报废的结果。他们一点一点将混凝土从罐体中取出,拆除了罐体,最后用吊机将车辆吊正并转移至通道外。等道路恢复通畅,可以继续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已经是早上9点20分了,胡培林和同事们又经历了一个不眠夜。

作为两河口工程2014年度防汛工作的重点项目,开挖标上游挡渣堤的施工进度时刻牵动着施工局上下乃至管理局和监理等单位的心弦,而挡渣堤面板混凝土的浇筑是工程施工的重中之重。工程开工之初,正值隆冬季节,施工道路暗冰遍布,作业场地日照时间不足5小时,气温零下7,8度甚至更低,给填筑施工带来诸多不利,虽然员工们依然坚守岗位,但进展并不理想。施工过程中,由于现场实际地形与原设计施工图纸有较大差异,导致实际填筑及混凝土工程量有了较大的增加,加上面板混凝土、坝前护脚大块石、坝后钢筋石笼等施工难度较大,以及施工干扰的制约,大家都为能否在汛前完成任务捏一把汗。应宁坚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深入基层进行调研,从加强项目班子力量入手,划区分块,分片负责,指定一名局长助理负责各片区之间的协调;同时,哪里需要资源立即予以补充。

两河口电站地处川西高原的高山峡谷,河床两岸山崖陡峭,开挖Ⅰ标最大开挖高度为高程3010米,最大高程450余米,而且右坝肩高程2875以上施工区唯一与外界相连的通道只有602号隧道,各类物资的转运、人员通行也只有这一条通道能到达工作面,由于受场地限制,右坝肩开挖区内无法布置其他道路,因此,要想开辟多个工作面,多点施工,齐头并进,抢回滞后的工期,必须开辟一条新的施工便道,才能扭转不利局面。应宁坚局长带领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地形,经多方论证,决定从602号隧洞出口下游侧高程2875米高程处,沿山坡展线上升至高程2975米高程,并与右坝肩高程2900米、2925米、2950米马道相接。该便道建成后,极大地缓解了右坝肩、开关站和进水口开挖与支护的交通运输矛盾,同时也减少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和施工干扰,直至年底完成高差300余米的开挖支护也未曾发生一起较大以上安全事故。

在开辟出多个工作面后,施工局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并开展了“大干138天,确保实现开挖Ⅰ标年度目标”劳动竞赛活动,统一思想认识,激励攻坚克难斗志,鼓励全体职工为完成年度目标而奋勇前进。通过全体员工的顽强拼搏,开挖Ⅰ标的月产值从9月份完成1856万元、10月份完成2579万元、11月份完成2662万元到12月份完成3500万元,呈持续上升趋势,得到了业主、监理单位的充分好评。

十二局人自豪地说,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具有真正的意义。水电十二局自2008年5月份进入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市场以来,先后承担了两河口水电站初期导流洞施工支洞、初期导流洞Ⅱ标、401号公路、6号公路Ⅱ标、10号公路、碾压试验标、开挖Ⅰ标等7个项目工程。从进点之初的人生地不熟、高原环境不适应、队伍人心不稳、人才难留,到如今结交藏族兄弟与当地藏区社会相互融合,再到施工局组织机构健康良性运行和不断有精英加盟;从刚开始的两河口很多人不知水电十二局来自何方,有什么样的金钢钻来揽两河口的瓷器活?到七年承揽七个项目共13亿合同额、目前已完成六个项目10多亿的合同任务,还先后创下了两河口工程最低、最快、最高三项纪录,最低:比雅砻江最低水位还低20米的导流洞出口工程成功建成;最快:6号公路Ⅱ标比合同工期整体提前近一年完工;最高:右岸高程2875以下高差300余米的高陡险峻边坡开挖支护的安全近期实现,开创了两河口工程建设的最佳成绩!

葛洲坝二公司:水电劲旅显身手

葛洲坝集团第二工程公司是一支老水电施工企业,从参建长江葛洲坝水电工程开始,先后参建了三峡水电工程、二滩水电站、锦屏一级水电站、锦屏二级水电站。一路走来,战功卓著。

2008年以来,葛洲坝二公司先后在两河口承建了导流洞Ⅰ标、低线拌合系统标,后期又承建了普巴绒料场公路Ⅰ标、6号公路Ⅲ标、物资仓库标、瓦支沟泥石流防治等工程。2013年签约开挖工程Ⅱ标,三大主体标将承建泄洪系统标。

葛洲坝二公司雅砻江施工局总工程师张建军告诉记者,开挖工程Ⅱ标,包含6项工程:

一是左岸坝肩2615米高程以上的开挖与支护工程;

二是左岸泄洪建筑物进口边坡、出口2625米高程以上边坡的开挖与支护工程;

三是下游分流挡渣堤工程;

四是左岸枢纽区自然边坡危险源治理工程;

五是泄洪建筑物出口2625米高程以上雾化区边坡处理工程;

六是1101、1102A、1102B公路隧洞靠雅砻江侧出口各约100米段施工。

这个标段工程难度很大,其中开挖、支护工程量大,强度高,如何确保整个施工期开挖和支护强度及防止渣料下江是本标的难点之一。

本标土石方开挖约1028.67万立方米的预应力锚索约1.55万束,锚杆约24.24万根,锚筋束约1.36万束,喷射混凝土约8.61万立方米,挂网钢筋1 869.76吨,混凝土约14.41万立方米,钢筋7 713.4吨。月开挖高峰强度62万立方米,锚杆13 373根,喷混凝土5 672立方米,预应力锚索925束。

为满足施工强度要求,本标共投入1.6~3.0立方米反铲21台,3.0立方米侧卸式装载机2台,20-28吨自卸汽车140辆,CM351高风压钻机5台,液压钻机5台,快速钻95台,锚固钻机32台。

高边坡开挖,高差大、自然边坡陡峻,而且多个隧洞出口在开挖区下方,同时开关站离泄水建筑物进口开挖区近,安全问题是本工程的难点之二。

正确处理开挖与支护之间的关系是施工难点之三。

本工程支护工程量大,根据招标文件要求,Ⅴ类岩石边坡梯段高度一般不超过5~8米,Ⅳ岩石边坡梯段高度一般不超过10~12米,开挖一层后立即进行锚喷支护,然后进行下一个循环作业;永久支护中的预应力锚索与开挖工作面高差不大于15米。支护工程制约开挖进度。故正确处理开挖与支护之间的关系,确保支护施工及时跟上开挖进度,是本合同能否按期完工的关键。

冬季施工环境复杂,是施工难点之四。

两河口水电站坝区地处青藏高原东侧边缘地带,属川西高原气候区,主要受高空西风环流和西南季风影响,干、湿季分明,冬季为干季,期间日照多,湿度小,一月平均气温为1.6摄氏度,正午气温20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5.9摄氏度,昼夜温差大。一日经历春夏秋冬四种气候。设备人员严重降效,许多现场施工人员难以适应如此气候。

为此,项目部门制定了冬季专项施工措施,以确保冬季施工顺利进行。

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是施工难点之五。

左岸边坡沟壑相间,沟谷深切,山高坡陡,前期道路未形成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攀爬垂直高差约500米才能到达施工作业面,上下山的时间就在2~3小时。为满足现场施工,左岸共布置了24条施工便道和3条施工支洞及部分随机便道,便道全部形成之后将超过30千米,主要用于设备材料运输及出渣。高程2875米至泄洪系统顶部更是形成了11道回头弯。

施工区主要表现为三种特殊的地质条件:倾倒变形体、沟谷堆积体、深厚覆盖层。边坡岩体主要位于强卸荷、强风化、碎裂结构,多为Ⅳ、Ⅴ类岩体。

泄洪放空洞进口新增Ⅳ区变形体,与洞式溢洪道进口施工干扰大。

由于泄洪放空洞进口在前期施工时发现了倾倒变形体,进口开口线抬高至高程3345米,开挖高度一度提高到606米。为水电行业罕见。

项目部专门制定了泄洪建筑物进口与洞式溢洪道进口之间防护措施,以确保泄洪建筑物进行顺利施工。张建军说,这里高原缺氧,冬天气候寒冷,对施工有很大影响。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按时完成工程任务,没有发生安全事故。这要归功于我们的员工队伍,是他们坚持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精神,攻坚克难,我们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好成绩。

记者在葛洲坝二公司的先进人物事迹中随意挑选几例,可见这支水电施工队伍的风采。

苏海,葛洲坝两河口开挖Ⅱ标技术部经理。2013年8月,苏海被抽调到两河口开挖Ⅱ标负责工程技术部的工作。高原藏区,环境恶劣、施工技术难度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必须更加勤奋努力才不辜负领导和群众的期望。工程伊始,他认真研究招投标文件,了解现场实际,完善投标中的种种措施,为了完成任务,不影响现场前期准备工作,白天冒着高原强烈的紫外线阳光在没有路的高山上手脚并用地攀爬勘查,夜晚经常通宵达旦地研究资料,刚来两河口时他体重达150斤,是个白胖的小伙,而今他的体重只有130斤,回家探亲被妻子戏称“黑瘦的乡下小老头”。通过艰苦的努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完成,各项施工按期开始。

在场地B场平施工中,苏海通过细致的研究和严谨的论证,决定采用土工格栅加筋土边坡结构形式施工方案,相对传统的支挡结构,这个施工方案具有施工方法简单、施工工期短、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边坡系数大、造价较低等优点,并且在特殊情况下能解决传统支挡结构无法或难以解决的工程问题,为项目节约了大量资金并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坝肩开挖施工中,他着手主体部位的预裂爆破试验前期研究,根据地质情况初步拟定爆破参数,编制爆破设计,则成本较大,只能设置人行便道,而材料运输人工转运极不方便,他多次勘测现场,组织技术小组进行讨论,经过多次加班加点的研究,最后在右岸设置卷扬机牵引装置布置跨江索道使材料运输比人工转运快一倍,进而促进加快危险源施工;通过施打两条探洞,协助设计“短、平、快”地完成泄洪建筑物进口倾倒变形体的地勘工作;泄洪建筑物进口含倾倒变形体的开挖高度约606米,边坡较高,而其他部位同样为了保证安全,必须在边坡开挖后便进行支护,支护后才能进行下层开挖,他又及时组织技术组在总工的带领下设计了悬挑排架,从而保证了浅层支护的施工进度,保障了项目部各项施工满足工期要求,同时也为项目部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同事们说他是冲锋陷阵的突击队员。他在工程一开工便响应业主要求及时进场布置各种临建设施,采取近查远观的方式深入现场,对现场进行勘查,了解现场,根据现场合理布置空压站、变电站、水池等临建设施,根据实际地形布置施工道路,为主体边坡开挖夯实基础。那时,他每周至少四次去现场拍工程进度照片,顶着寒风和烈日,踩着锋利的碎石,爬陡峭的山坡弯着腰脸都可以贴在地面上了,都不敢往背后看,而且越是往上空气越稀薄,都喘不过气来,即便是这样的气候条件他也从未退缩过,始终坚持着到现场摄取第一手的资料,自己亲自研究、琢磨资料,为工程前期施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提供了诸多有用的资料和建议,为坝肩的顺利开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后来,随着边界条件的逐渐明确,各部位施工条件逐渐明朗,于是他多方面搜集资料、寻找类似工程、大胆创新思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编制、修改、完善加快施工措施,经公司及业主多次审核后成稿进行报送,最终得以批复实施。苏海被评为葛洲坝集团“十大优秀共产党员”,葛洲坝二公司“创新能手”及“优秀合理化建议参与者”、“创新示范岗管理者”等荣誉称号。

王泽光,现任葛洲坝二公司两河口水电站开挖工程Ⅱ标施工项目部常务副总经理。2013年,两河口水电站主体开挖工程开工。因高原缺氧、藏区严寒、施工环境恶劣以及当地藏族村民的干扰等原因造成项目部工作进展困难。开工第二年,王泽光临难受命,被抽调到两河口水电站开挖标项目部主持工作,一到项目部,王泽光就一连数天蹲守在施工现场勘查,高原强烈的紫外线阳光把他脸上的皮都晒脱了。在仔细梳理施工各个环节,找出了问题症结后,通过加强制度建设狠抓项目管理,及时调整项目部现场管理力量,整合外协作业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进程。王泽光以身作则带领项目部领导班子日夜轮流在施工现场值班,短短几个月时间,迅速改变了项目部工作的不利局面。工程进度、安全、质量、环保等各项工作迅猛推进,2015年两河口开挖Ⅱ标项目部被业主单位授予“履约考评第一名”、“安全考评第一名”、“质量考评第一名”,“2014年终考评综合第一名”等多项殊荣,王泽光本人也多次获得业主单位授予的“先进个人”、“先进管理工作者”称号,为葛洲坝人在雅砻江流域水电建设行业赢得了口碑,为公司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王泽光从参加工作就长期坚守在施工一线项目部,16年来累计回家探亲不超过8个月,和已经读小学的儿子呆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半年。有一年春节,父母亲和妻子因思念他,千里奔波到工地看他,可他却因为工期太紧,整个春节都没有完整地陪过家人。家人离开工地时,面对家人责怪的眼光,他满怀愧疚地低下头……。

林景峰,现任葛洲坝开挖Ⅱ标项目生产部副经理。

2013年8月,两河口水电站开挖Ⅱ标项目部刚成立。为抢赶工期,业主要求项目部立即展开施工,大量的施工民工迅速进场。“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为进场的施工民工提供生活营地成为项目部迫在眉睫的首要任务。经业主同意,项目部决定在雅砻江旁的一个边坡上修建施工民工的生活营地。时间紧、任务重,项目部领导班子经过反复研究,将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林景峰。林景峰深知这是关系到工程能否顺利开展施工的大事,直接影响到工程进度。接到任务的他,立即带领施工技术人员在陡峭的山坡进行实地勘察,亲自参与施工方案的制定,并迅速组织施工。施工过程中,无论是骄阳似火、酷暑难耐还是寒风凛冽、风沙蔽日,他始终坚守在施工现场督促、指导施工。由于他在现场坚守,许多施工方案在施工现场就得到了及时优化,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也在现场得到了立即解决,从而使施工进度迅猛提高。那段时期的他,明显瘦了几斤,脸上晒脱了几次皮。在他和施工人员的辛勤努力下,能容纳二千施工民工的14 000平米生活营地于2014年4月一次性通过验收,保障了主体工程施工的顺利开展。

朱向阳,葛洲坝两河口水电站开挖Ⅱ标施工项目部副总经理。2013年,朱向阳被葛洲坝二公司抽调到开挖Ⅱ标负责施工生产。初到两河口的朱向阳,为了尽早完成开挖施工前期准备工作,白天带领项目部施工技术部门的同事,项着藏区高原强烈的紫外线阳光,在没有道路、陡峭的高山上手脚并用地攀爬勘查,以选择最佳施工方案。夜晚经常通宵达旦地研究资料,并反复和技术部门的同事论论验证。两个月竟然穿破了三双坚厚的翻毛皮鞋,原本瘦削的身材显得更加单薄。同事们都担心他的身体吃不消,劝他休息几天,但每个清晨最早等候在去前方的交通车旁的仍然是他。受他的感染,本想提出休假的同事悄悄打消了请假的念头,咬牙和他一起坚持着。通过他和同事们的艰苦努力和奋力拼搏,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完成,各项施工按期开始。

开挖Ⅱ标施工区域点多、面广、山势陡峭、地形复杂,施工环境恶劣、施工难度大。面对困难,一些经验不足的员工有畏难思想,工程进展一度出现不理想的局面。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形象和工程质量顺利履约,坚定顽强的朱向阳再一次展现出雷厉风行、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不分白天和昼夜,无论是寒风凛冽的清晨还是骄阳似火的正午,哪里的施工最繁忙、最艰苦,他就出现在哪里,哪里的施工出现了问题,他第一时间就会出现在哪里。他积极组织技术部门优化施工方案,见缝插针地给经验不足的员工传授经验体会。对讲机里他嘶哑的声音不停地安排着、询问着,陡峭的施工交通梯上他不停地上下攀爬着。他的司机知道,只要道路略有不畅他就会弃车徒步攀爬抄近路,节约时间迅速赶到工作面。每天必开的调度会上,他的细致安排和耐心讲解让很多员工发至内心地认识到自己工作的不足,从而自觉地加以改进。几个月后,他的床底又多了五六双穿破的翻毛皮鞋,但一个个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被及时解决,员工的施工经验也日渐丰富,施工秩序愈发井然,工程进度明显加快,工程质量进一步提高。项目部也多次被两河口建设管理局评为“季度履约第一名”。

正是这些一个又一个平凡的员工汇集成了这支水电施工劲旅。

(责任编辑:卓政昌)

猜你喜欢

两河口项目部边坡
四川省: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投产
雅砻江两河口水电站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房建施工项目部安全管理问题及其对策
陡帮强化开采边坡立体式在线监测技术研究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两河口水电站征地移民安置寺庙迁建规划设计及实施管理探讨
二维极限平衡法在高边坡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两河口电站进水口稳定性分析
建设单位矩阵组织结构下的项目部质量管理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高边坡的治理与加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