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血通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2015-04-07祝立梅张晓琳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4期
关键词:控制率传导有效率

祝立梅 张晓琳

(山东省诸城中医医院,26220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60%~70%,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肢端麻木、发凉、疼痛和感觉障碍,给病人带来严重的不适和痛苦。笔者2012年8月~2014年2月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DPN 40例,疗效明显,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①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2型糖尿病。②DPN诊断符合1993年全国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专题会议有关DPN的标准。

选取符合上述标准的DPN患者80例,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中西药结合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两组资料治疗前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s)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糖尿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2500μg,肌注,每日1次。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溶于0.9%氯化钠溶液250mL中,静滴,每日1次,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症状:把疼痛、麻木等主观症状按无、轻、中、重分级,将明显改善定为提高3级(临床控制),中度改善定为提高2级(显效),轻度改善定为提高1级(有效),无改善为无效。②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测定肢体优势侧正中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传导速度。

疗效比较:治疗组40例,临床控制17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4例;对照组40例,临床控制6例,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12例。治疗组临床控制率42.5%,总有效率90.0%;对照组临床控制率15.0%,总有效率7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传导速度均明显提高(P<0.01);治疗组治疗后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提高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s,m/s)

表2 治疗前后正中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s,m/s)

讨论

DPN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西医学认为可能与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和组织缺氧、自身免疫以及神经营养因子减少有关,其中微血管病变所致的神经缺血、缺氧是DPN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1,2]。微循环障碍、血流动力学异常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3]。

DPN从中医来看,应属于“痹证”范畴,多数医家从血瘀论治。由于消渴日久,气阴亏耗,血行凝滞,脉道瘀阻,阳气不能达于四末所致。疏血通主要成分为水蛭、地龙。水蛭、地龙均为虫类药,性善走行,能活血化瘀通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两药具有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小板黏附率、抑制静脉血栓形成、增加动脉特别是微动脉血流量的作用,能够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改善微循环,纠正神经缺血缺氧状态,恢复神经细胞的正常功能。

本研究通过应用疏血通联合维生素B12治疗DNP,并与单用维生素B12相比,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因此,中西药联合应用不仅能改善微循环,防止血栓形成,还能使神经细胞供氧增加,改善神经生理功能,达到防治DNP的目的。但DNP仍是糖尿病患者一种难治性并发症,尚需探讨更好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质量。

[1]邓尚平.临床糖尿病学[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87-288.

[2]廖二元,超楚生.内分泌学(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564.

[3]张蜀平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生机制研究的若干进展[J].国外医学·内分泌分册,1996,16(4):184.

猜你喜欢

控制率传导有效率
无锡茶园不同修剪模式对茶小绿叶蝉发生量的影响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控制率的影响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郑州市某三甲医院职工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及急性并发症调查
东北农村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