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今生话旗袍
2015-04-07
千百年来,中国历代服装虽然姿态万千,但从总的形制上看只有两种—胡服和汉服。我们已经介绍过汉服,这一次就来详细说说胡服最典型的代表—起源于满人服装的旗袍。时至今日,我们通常只能在舞台演出或者是古装电视剧里见到汉服的踪影,旗袍却还时时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然成为今日中国国服的代表、女装的典范。
旗人之袍:旗袍的前世
旗袍原意为“旗人之袍”,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了满族各部,随后建立了八旗制度,将所有族人都编在其中管理,于是满族人也被称为“旗人”,他们的着装就被称为“旗袍”。满族人建立清朝后,中原的汉族人也渐渐接受了满族的服装发式,从而导致传承几千年的汉服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如图所示,早期的“旗人之袍”可不专属于女性,这是男女通用的衣着呢!受满族原始游牧生活的影响,旗袍一般体现为马蹄袖、宽腰直筒式(有时用腰带束腰),为了便于上下马,袍下摆还四面开衩。其中,男装的马蹄袖和女装的氅(chǎng)衣是满族服饰最突出的代表。
清朝官员向皇帝行礼时,总是非常利索地用左右手互相拍打小臂,把两边手腕上的一截半月形袖头拍放下再跪着喊:“着!”这截袖子形状像马蹄,顾名思义便称“马蹄袖”。马蹄袖平日挽起,出猎作战时放下。既可御寒,又作装饰。向皇帝行礼时,需要先放下马蹄袖,显示袖内没有藏有凶器,同时也是尊重的体现。
和我们平时穿的休闲服一样,满族贵族妇女在日常居家、走亲访友时也爱穿着舒适实用的休闲装,也叫“便服”,氅衣就是最具装饰性的一种女子便服,它圆领、直身、不显露身形、左右开衩到腋下,装饰复杂,在领子、前襟和袖口都有绣花装饰,有的还要镶上18道衣边才算是美;氅衣的袖子都是半袖,而且又宽又大,所以又叫“大挽袖”。
进入20世纪以后,受西方文化影响,男子渐渐不再穿“旗人之袍”了,西装、衬衫、中山装、长衫……成为主流,女子也不再将自己通身裹得严严实实的了,她们要勇敢地展示自己玲珑的美丽,追求自由与平等。于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现代意义上的女装旗袍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