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弥河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工程措施
2015-04-06张瑞祥临朐县弥河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山东临朐262600
张瑞祥(临朐县弥河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临朐 262600)
临朐弥河湿地公园生态恢复工程措施
张瑞祥
(临朐县弥河风景区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临朐 262600)
【摘要】通过分析临朐弥河湿地公园生态状况,阐明了弥河水体和栖息地恢复的原则,结合水系疏通、水源涵养、水质净化及水生植被恢复和动物生境改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
【关键词】弥河;湿地公园;水体修复;栖息地
临朐弥河湿地公园南起冶源水库大坝以下,北至弥河临朐县与青州市交界处,由南向北贯穿县城,以水碧草丰的弥河河道为主体,包括河岸两侧的坑塘、粟山、朐山等部分沿河景观资源。现状湿地面积445.8hm2,湿地类型主要有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
临朐弥河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环境良好,但由于湿地公园穿城而过,周边的企业运营、生活区发展导致了部分湿地的退化,生态系统不稳定,生态脆弱性较为明显,湿地应有的生态功能难以充分发挥。水文、土壤、气候等因素的改变,会直接影响生态系统的变化,特别是水文因素,当受到自然或人为活动干扰时,生态系统稳定性随时会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因而及时对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十分必要。
1 湿地恢复原则
湿地恢复是指通过生态技术和生态工程,对退化或消失的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一方面是指对受损湿地生态系统通过保护使之自然恢复,另一方面是指在湿地生境退化和损失较为严重的区域,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恢复工程,尽可能地使湿地接近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提高和恢复湿地公园生态功能,特别是净化水质能力,使得湿地公园真正成为动植物的天堂。因此,湿地恢复原则是:尊重自然,最小干预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原则;整体恢复,重点实施原则;全面规划,分期建设原则;人工促进恢复为主的原则。
2 湿地恢复措施
2.1湿地水体恢复
水体是湿地公园的灵魂,水体的保护和修复是湿地公园的首要任务,保证湿地水系的连通、水体的流动和水质的安全是湿地水体修复的根本目标。湿地水体恢复工程包括湿地水系恢复、湿地水循环以及水质净化等内容。
1)底泥疏浚。底泥疏浚首先要确定治理方案,对底泥的沉积特征、分布规律、理化性质做深入调查,在测量数据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疏挖深度、测算沉积物总量,对疏挖范围、规模和疏挖方式做出科学合理的安排,其次选择底泥堆放场地和处置工艺,优化处理方案。疏浚深度以达到清除污染源、控制水生植物生长为标准。疏挖形式有2种,一种是将水抽干,然后使用推土机或刮泥机清除表层底泥;另一种使用水上除泥工具(如疏挖作业船)带水作业。底泥处置采用堆存封闭法、污染泥集装化、生物修复法、资源化利用等办法。
2)营造水源涵养林。对湿地公园内利用不充分、适宜营造林的区域进行人工造林,以乡土树种为主,对已有的疏林区进行补植补造,对受干扰的滩涂区让其自然恢复或采用人工辅助自然的方式恢复成湿地,宜林则林、宜湿则湿;对周边农地实施退耕还湿、退耕还林,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
3)水质净化。基于湿地公园周边村庄、社区的生活污水以及工厂工业废水的倾入,水质还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水质进行修复,以确保湿地公园水质安全。结合湿地公园水系建设、植物配置,进行水质净化工程建设。着重于从生物控制、工程措施和水质监测网络3方面进行建设。
一是生物控制。首先控制食物链。利用生态系统食物“网、链”原理和生物的相生相克关系,通过改变水体的生物群落结构来达到改善水质、恢复生态平衡的目的。利用滤食性鱼类不仅滤食浮游动物,有的也能滤食浮游植物的特点,直接进行对浮游植物的生物操纵。其次进行水生植物配置。挺水植物如芦苇、菖蒲、水葱等通过对水流的阻尼和减小风浪扰动使悬浮物质沉降,并通过与其共生的生物群落相互作用,发挥净化水质的功能。浮叶和漂浮植物在吸收移走养分的能力方面要高于挺水植物,凤眼莲、浮萍等植物有很强的耐污能力,特别是对富营养化废水,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二是工程措施。通过对弥河河道水系的沟通和疏浚,使得水深、水容量加大。对驳岸形式的自然生态化改造有利于生物生长栖息和水陆交流,弯曲的水岸线创造不同光照强度的植物生长区域;起伏的河底为水生植物提供差异的水深条件。
三是水质监测网络建设。在湿地主要的入水口和出水口设置取样点,全面掌握湿地出入水的水质情况;在湿地公园内均匀分布水质监测点,通过合理布置水质监测采样点位,全面、准确地获得水质监测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及时掌握湿地水质的动态变化,为湿地水质净化方案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2.2栖息地(生境)恢复
通过对湿地公园范围生物栖息地进行必要的改造和修复,提高河流与库塘的自净能力,改善水禽栖息地的生境复杂性和生物多样性,为其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1)湿地植被恢复工程。一是水土保持林带建设。需要通过水土保持林工程减缓湿地退化的进程,把一些生长状况较差、植被稀疏的湿地保护起来,采用自然恢复为主,人工补充栽种适宜植物为辅的方法,结合一定的生物措施和工程手段进行生态修复,从而有效促进原生态植被和物种恢复,抑制湿地退化。二是水生植被恢复。湿地公园骨干植物种类较为单一,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拟在水域及开阔的水洼地种植水生植物。其中,挺水植物群落包括芦苇群丛、菖蒲群丛、香蒲群丛、莲群落等,挺水植物上部和叶片挺出水面生长,根及根状茎扎生于水底淤泥中;浮水植物群落有漂浮型和浮叶型两类,包括浮萍群落、菱群落等,漂浮植物随水流飘动,组成状况往往不固定;沉水植物的物体完全沉没在水中,代表植物有金鱼藻、苦草、轮叶黑藻等,群落类型包括苦草群落、金鱼藻和狐尾藻群落等。
2)动物生境改善工程。一是退塘(养)还湿。结合退塘还湿、退养还湿、底泥清淤工程,配以植物栽植,恢复河道及两岸浅滩、林地、草滩、水面、灌丛等不同类型生境,满足不同类型生物生长发展需要,恢复湿地生物多样性。二是水禽栖息地恢复。通过地势塑造、植被控制、水位调控等诸多措施的实施,开展水禽栖息地的营造工作,营造出浅滩沼泽、深水区等多种不同的生境,从而为不同类群的鸟类提供栖息地。通过种植鸟类食源植物(如慈姑、泽泻等)等措施以吸引更多的鸟类栖息。三是鱼类生境恢复。河中投放鱼类,以达到保护生态平衡和保持生物多样性的目的。鱼苗投放后,加大监督管理,禁止捕捞,严禁往河道、湖区丢弃垃圾,防止废水的流入,确保鱼苗成活率。四是陆生动物栖息地恢复。可通过采取有效措施恢复陆生动物栖息地,扩大陆生动物种类和种群数量,严禁捕猎,加大对偷猎行为的打击力度。
3 结语
临朐弥河湿地公园水体和栖息地恢复,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生态修复工程,对落实潍坊市委“两河(潍河、弥河)开发”及推进城镇化发展质量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工程实施过程中,只要合理管控,及时找出并分析、评估、化解风险因素,采取有效防范应对措施,就不会对区域景观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相反,随着恢复工程的深入推进,必然能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发展,改善弥河水质,提高弥河景观生态文化氛围,提升临朐弥河景观资源品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责任编辑赵其芬)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5)-04-0062-02
收稿日期:2015-01-26
作者简介:张瑞祥(1973—),男,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