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山西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建议

2015-04-06

山西交通科技 2015年4期
关键词:山西运输铁路

王 丽

(山西省交通运输厅发展规划研究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6)

近十余年来,是山西省交通运输领域投资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能力增加最多的时期。但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交通运输发展还面临需求快速增长、资源瓶颈制约等各方面的挑战。如何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 山西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现状

1.1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近年来,山西省综合交通线网规模不断增长,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2006—2014年,山西省公路线路里程年均增长2.76%,其中高速公路年均增幅达14%。以南北同蒲铁路、大秦铁路、大西客专、石太客专和高速公路为骨架的陆路大容量通道和太原武宿国际机场为中心,运城、长治、大同、吕梁机场为支点,联通全国、通达世界的空中快速走廊,共同构筑起山西陆空立体化综合交通网络。

1.2 技术装备水平整体提升

铁路装备技术研发和制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大秦集控中心投入使用。公路运输装备趋于专业化、标准化。截至2014年,全省共有营运客车14 223辆,其中中高级客车的比重为60%,营运货车52万辆,其中重型货车比重达到44%。大力推进全省船型标准化工作,实现货运船舶标准化和专业化,客运船舶快速化、舒适化。

1.3 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2014年,山西省客运总量达3.5亿人次,其中铁路、公路客运量分别为0.7亿人次和2.7亿人次,水运和民航完成的货运量较小;实现旅客总周转量384亿人公里,铁路、公路客运周转量分别为202亿人公里和182亿人公里。总体上呈现民航旅客迅猛增长、铁路旅客稳步增长、公路旅客略有下降的趋势,但旅客周转量均保持增长态势。完成货运总量16.5亿t,其中铁路、公路货运量分别为7.6亿t、8.8亿t,水运和民航完成的货运量较小;实现货物总周转量3 711亿吨公里,其中铁路、公路货运周转量分别为2 348亿吨公里和1 363亿吨公里。总体上铁路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公路货运量基本保持稳定,但周转量实现了较快增长。

2 存在的问题

由上可见,山西综合交通网络初具规模,已能够提供一定的运输能力,满足一定规模的运输需求,综合运输体系已步入多式联运和一体化运输发展阶段,将主要解决综合交通运输通道的构建、综合运输节点和枢纽的布局、多式联运政策的完善、运输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等核心问题。

2.1 从规模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主要矛盾从供给数量的矛盾转变为供给的结构性矛盾

当前,山西省综合交通网络超过14万km,建成机场5个,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得到大大提升,交通供给数量的矛盾基本得到缓解。与中部其他五省相比,山西公路网密度略低于河南、湖北、湖南、安徽等平原省份,与江西省基本相当,这主要受山西“凹”形地形特征和人口分布的影响;但是从人口密度看,山西处于中部六省前列,特别是高速公路的人口密度和面积密度均处于前列。

2.2 从通道看,东出、西进综合运输大通道趋于完善,北上、南下综合运输大通道仍显不足

山西是联系京津冀与西北的重要枢纽,全省上下长期致力于东出、西进综合运输大通道的建设,目前已基本趋于完善。在东出通道方面有京昆高速、荣乌高速、青银高速和青兰高速和石太客运专线等,通达京津冀、山东半岛;在西进通道方面除了京昆、荣乌等国家高速公路,还有太中银铁路、太西高铁连接西安、银川等城市,通过兰新铁路连通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西成客专连通成渝经济区。在北上通道方面,虽已建成G55二广高速、京包铁路,但缺乏与乌兰察布、张家口之间的快速铁路连接。在南下通道方面,有二广高速和太焦铁路连接,同样缺乏快速铁路连接,随着山西经济的转型升级,急需通过完善高铁基础设施,促进旅游等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助推全省经济转型发展。

2.3 从区域看,“一核一圈三群”城镇群内部交通一体化发展滞后,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按照“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化发展布局,未来在全省范围内将形成四大城市集群,根据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等发展经验,区域内部交通一体化是促进城镇群发展的先决条件。城市群交通要求达到高效、便捷的目标,通常由高速公路、快速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将内部各城市串联,实现城市群内部公交化出行。目前,山西已经勾勒出四大城市群的雏形,但是城市群内部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城际铁路、快速路等尚未建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区域一体化进程。

2.4 从运输服务看,综合交通运输的发展普遍存在重基础设施建设、轻运输服务的现象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手段,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是根本目标,但是山西综合运输的发展普遍存在重建设、轻服务的现象,突出表现在:一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根据规划山西将建设太原、大同、运城、临汾、长治和吕梁6个综合交通枢纽,但目前仅有太原南站等个别综合枢纽场站建成外,大部分综合交通枢纽尚未建成,导致了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不畅。二是运输服务的覆盖面和服务水平还不高,突出表现为城乡间普遍客运服务不足,主要旅游景区尚未实现公交化服务。三是运输装备和技术整体水平仍然不高[1]。

3 推进山西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建议

3.1 转变发展理念,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将综合运输体系规划建设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

综合运输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的因素多,逻辑关系复杂,体系结构的能动性强,需要各部门、各级政府的通力合作。因此需要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建立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积极探索和创新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建立常态化的联系渠道和工作机制。以综合运输规划及相关标准制定为重要抓手,以煤炭公铁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为切入点,争取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加强公路、铁路主管部门的协调与合作,促进民航、铁路与公路、水路协调发展[2]。

3.2 不断探索创新,拓展资金来源,形成科学的财政补助资金引导机制

继续坚持“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政策,完善现有交通融资平台,增强资本金筹措能力;加强银政、银企合作,充分运用各类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完善多元化资金来源渠道,在积极争取中央对公路、铁路、支线机场以及水运设施建设给予资金支持的同时,综合运用贷款、信托、债券、股票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进一步放开交通运输投资领域,对预期收益好、民间资金参与积极的交通运输项目,大胆吸引民间资金投资建设,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允许参与者以技术、管理、资产置换等方式入股参与设施建设。

3.3 继续深化改革,加快形成更加全面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健全综合运输体系制度建设

未来,在国家层面继续深化铁路运输内部管理体制、运营机制改革,加快形成涵盖各种运输方式的交通“大部制”的管理体制的同时,山西省要积极推进综合运输“大交通”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按照综合运输体系的内在要求,积极探索创新,建立统一、高效的综合交通管理体制,形成城际交通与城市交通、区域间交通融合对接的体制机制,为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提供有利的制度保障。在不断推进综合运输体制改革的同时,要从明确综合运输管理职责、综合运输服务系统的制度、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考核制度和责任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健全综合运输体系的制度建设。

3.4 科技创新,人才引领,推动山西综合运输可持续发展

进一步深化对交通运输科技创新规律的认识,加大对交通科技创新的投入,修订完善交通运输技术政策,深化交流合作,提升交通运输科技对外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创造“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适其位、位得其人”的环境。重点是加强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视科技人才梯队建设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完善各类教育培训制度。

猜你喜欢

山西运输铁路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山西叹五更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受阻——快递运输“快”不起来
比甩挂更高效,交换箱渐成运输“新宠”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