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地质条件下小导管注浆施工探讨

2015-04-05

山西水利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洞段隧洞泥岩

裴 云

(水利部山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西太原 030024)

1 简述及目的

某隧洞工程,地质情况分布复杂,围岩多变。主要岩性有砂岩、泥岩、泥灰岩、页岩、灰岩等,局部由紫红色黏土、细砂岩等组成。地表众多河流,地下水较为丰富。主要由地表渗水、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断裂带积水和黏土饱和水、黏土渗水等组成。为了改善围岩性能,减少隧洞开挖过程中的超挖,增加掌子面的稳定性,阻隔地下水的渗透性等,在不同地质地段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

2 围岩变化及不同地质分布

该隧洞工程穿越地层从老到新:太古界吕梁山群古老变质岩;震旦亚届长城系石英砂岩;古生界寒武系及奥陶系灰岩、白云岩及泥灰岩;二叠系及中生届三叠系砂页岩;新生界上第三系、第四系松散层等。

隧洞洞线走向基本与离石大断裂平行,岩体中断裂及褶皱构造发育,岩层总体走向为NE~NW向,倾向为NW~SW向,倾向多为平缓,局部较陡,受褶皱及断裂构造影响,局部发生变化。

桩号18+865~24+720段穿过岩层为背斜,轴部在千河沟附近,走向N5°E,两翼倾角10°~26°;桩号30+515~67+365段岩层穿过两宽缓倾向,其轴部分别位于暖泉和德义河附近,走向近NS向,两翼倾角6°~21°;沿线主要发育有两条较大断层(FD1、FD2),桩号3+675处发育FD1逆断层,桩号30+465处发育FD2正断层;主要发育两组节理裂隙,一组走向为NE,倾向NW或SE;另一组走向为NW,倾向NE或SW,其倾角一般较陡。

洞线地下水主要有:太古界吕梁山群变质岩类裂隙水,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石炭系和三叠系砂岩裂隙水与松散岩类孔隙水等;隧洞洞顶多数处于地下水位以下。

2.1 黏土和细砂岩洞段

地面高程970~1 165 m,洞底埋深60~240 m。 围岩岩性为下统和尚组泥岩夹细粒砂岩。地下水位位于洞顶以上,隧洞穿和尚组泥岩夹细粒砂岩,不能自稳,不稳定,变形破坏严重。

地面高程928~1 026 m,洞底埋深2.8~100.5 m。 围岩岩性为上第三系低液限黏土和卵石混合土,下伏基岩三叠系下统和尚组厚层紫红色泥岩夹砂岩。地下水位高于设计底高程。

地面高程923~1 124 m,洞底埋深0~200 m。隧洞穿过地层岩性为上第三系新统低液限黏土,稍湿、可塑,结构较密实,局部夹卵石混合土,成洞条件差。

2.2 围岩较完整洞段

地面高程1 296~1 359 m,洞底埋深351~414 m,围岩岩性为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中断(Q2s2)灰岩、豹皮灰岩。该洞段岩溶地下水位于洞顶以上。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为Ⅲ类。洞段埋深较大,在地应力作用下,易产生软岩变形。部分洞段存在涌水、突水可能性。洞段局部岩溶较发育,可能遇到溶洞。

地面高程970~1 165 m,洞底埋深45~240 m,围岩岩性为三叠系下统和尚组泥岩夹细粒砂岩。地下水位位于洞顶以上,隧洞穿和尚组泥岩夹细粒砂岩,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为Ⅳ类。围岩不稳定,不能自稳,遇水变形严重。

2.3 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洞段

地面高程1 119~1 390 m,洞底埋深178~456 m。围岩岩性为三叠系中统二马营组上段(T2er2)砂岩与泥岩互层,地下水水位位于洞顶以上,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为Ⅳ类。泥岩段长度占该段隧洞约44%,砂岩段长度占该段隧洞约56%。部分隧洞可能产生涌水、突水。局部洞段埋深较大,在地应力作用下,易产生软岩变形。桩号60+718~69+957地段:地面高程1 140~1 335 m,洞底埋深207~402 m。围岩岩性为三叠系中统二马营组下段(T2er1)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砂质泥岩。地下水水位位于洞顶以上。部分隧洞可能产生涌水、突水。局部洞段埋深较大,在地应力作用下,易产生软岩变形。桩号69+957~79+377.2地段:地面高程945~1 225 m,洞底埋深39~299 m。围岩岩性为三叠系下统和尚沟组(T1h)泥岩夹细粒砂岩。岩层产状为N50°W/SW∠8°。地下水水位位于洞顶以上。围岩工程地质分类为Ⅴ类。局部洞段埋深较大,在地应力作用下,易产生软岩变形。

3 不同的地质洞段采用不同的小导管注浆施工方法

3.1 小导管加工及注浆施工工艺

超前小导管按照要求加工制作,型号为ф42 mm,长度5 m。首先检查小导管材质情况,然后进行制作加工。在距小导管管口8 cm处侧面开孔,加焊接长8 cm长钢管(直径1.8 cm)。小导管端口配套PE塑胶软管,连接处采用软绳绑扎。小导管的另一端,加工成锥形体,便于穿入岩体,同时避免杂物堵塞。小导管管壁周围每隔8 cm至15 cm钻成梅花形喷浆孔,直径6 mm。

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前,首先进行施工准备,检查小导管管材质量情况,小导管加工制作情况,以及检查掌子面是否进行混凝土喷护,喷护厚度是否满足要求等;然后检查小导管注浆液体的配合比拌制、设备维修、注浆部位钻孔、小导管安装等;之后连接管道、密封孔口、检查注浆压力、注浆过程、注浆结束条件及效果检查等。

3.2 不同的围岩地质情况,采用不同的施工方法

根据黏土及细砂岩洞段、围岩较完整洞段及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洞段,具有不同的地质特性,采用不同的小导管注浆施工方法,可得到不同的效果。

3.2.1 黏土洞及细砂岩段注浆方法

编制并确定专项施工方案,采用不大于0.2 MPa的注浆压力,水泥与水的比例为0.4∶1,钻孔仰角10°,单孔注浆时间不少于2 min,注浆结束时间为注浆单管容积的1.1倍,检查注浆管密实情况,检验注浆效果。

3.2.2 围岩较完整洞段注浆方法

依据批复的工艺措施进行施工,采用不大于0.5 MPa的注浆压力,水泥与水的比例为0.3∶1,钻孔仰角8°,单孔注浆时间不少于2.5 min,注浆结束时间为注浆单管容积的1.0倍,注浆管密实度检验,注浆效果检查。

3.2.3 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洞段注浆

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可操作的施工方案并实施,采用不大于0.3至0.5 MPa的注浆压力,水泥与水的比例为0.5∶1,钻孔仰角12°,单孔注浆时间不少于3 min,注浆结束时间为注浆单管容积的1.4倍,检查注浆管是否密实,检查注浆效果是否满足要求。

4 不同的地质洞段注浆效果检查

针对黏土及细砂岩洞段、围岩较完整洞段和岩石节理发育洞段,采用小导管注浆施工;施工结束后,进行注浆效果检查。

4.1 黏土及细砂岩洞段注浆效果检查

①管材检验:每环12根,选取4环,共48根;检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性能试验等;检查结果表明95%符合要求。②小导管与支撑结构连接;选择8环,共10根;进行检查,检查结果97%满足要求。③纵向搭接长度;检查6环72根,搭接长度位于0.8~1.2 m之间,符合要求率达95%以上。④注浆配合比;进行试验,现场试配,满足要求。⑤注浆压力;过程检测,注浆压力为0.5~0.55 MPa。⑥小导管管内密实度;每环抽查6根,抽查4环,检查24根,饱满度为95%。⑦加固岩体强度,改善阻隔渗水,现场测试保证度为94%。

4.2 围岩较完整洞段注浆效果检查

①管材检验:每环15根,选取6环,共90根;检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性能试验等;检查结果表明98%符合要求。②小导管与支撑结构连接;选择10环,共15根;进行检查,检查结果95%符合要求。③纵向搭接长度;检查5环75根,搭接长度位于0.5~1.0 m之间,符合要求率达90%以上。④注浆配合比;进行试验,现场试配,符合要求。⑤注浆压力;过程检测,注浆压力为0.2~0.25 MPa。⑥小导管管内密实度;每环抽查4根,抽查5环,检查20根,饱满度98%。⑦加固黏土强度,改善阻隔渗水,现场测试保证率为90%。

4.3 岩石节理裂隙发育洞段注浆效果检查

①管材检验:每环15跟,选取5环,共75根;检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性能试验等;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表明99%符合要求。②小导管与支撑结构连接;选择12环,共18根;进行检查,检查结果98%符合要求。③纵向搭接长度;检查8环96根,搭接长度位于0.6~1.1 m之间,符合要求率达95%以上。④注浆配合比;进行试验,现场试配,达到要求。⑤注浆压力;过程检测,注浆压力为0.3~0.55 MPa。⑥小导管管内密实度;每环抽查5根,抽查6环,检查30根,饱满度96%。⑦加固破碎岩体强度,改善阻隔渗水,现场测试保证率为98%。

5 结论

根据黏土及细砂岩洞段、围岩较完整洞段和岩石节理裂隙发育较破碎洞段的工程实际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小导管注浆施工工艺和注浆参数,进行科学合理地小导管注浆施工。从原材料检验,钻孔布设、到过程注浆监督,及注浆效果分析等,表明在改善岩体强度,阻隔渗水量、加固掌子面稳定性、减少隧洞开挖过程中超挖等方面,均发挥了良好的效果;特别在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洞段,科学选择小导管注浆施工,效果更佳。进而推论,对类似工程成功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猜你喜欢

洞段隧洞泥岩
某水电站引水隧洞局部洞段衬砌破损处理研究
乌斯通沟水库导流洞偏压洞段埋藏式锚筋桩的应用
滇中引水工程隧洞施工技术研究
隧洞止水带安装质量控制探讨
滇中引水工程大理段首条隧洞顺利贯通
风化泥岩地质断层水疏排工艺探讨
隧洞变形洞段处理方案结构复核分析与研究
高孔低渗泥岩渗流-损伤耦合模型与数值模拟
水平冻结法在疏松砂岩地层隧洞TBM掘进超限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模型正演的深层砂泥岩薄互层地震分辨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