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监测基层班组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
2015-04-05程雪涛王海军濮新宏
程雪涛,王海军,濮新宏,于 博,周 杰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18)
节能监测站是油田节能专业技术服务保障单位,主要任务是按照各类专业监测计划,对长庆油田锅炉、加热炉、原油集输、油田注水、油田电力网等5大系统开展专业测试,对各二级单位的能源管理及利用状况进行分析、评价,对耗能设备、设施进行监督和检测,对能源损耗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指导油田各二级单位节能降耗,并协助油田职能部门履行第三方监督职责。监测的指令性强、工作量大、行程长且路况复杂,明确安全工作重点、确保安全生产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
全国油气长输管线,陆上的总里程已经达到了120 000km,而且大部分运行了十几年、二十几年,跑冒滴漏时有发生,安全生产的基础比较薄弱,安全生产保障能力比较低。其在长庆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节能监测站反映出来的状况是:全年派出车辆120台次,总行程192 000km,行车区域主要在山高路远沟深的黄土高原,行车路段包括城市、高速、国道及省道、乡村公路、油田钻前道路,路况构成复杂多样,技术人员深入井场开展监测9 000多台次,全部为带电监测;全年技术人员上线作业时间平均达到200天左右,在路上或在现场开展监测,主要的人、车、仪器设备大部分时间都在现场。从中可以发现,年内大量的时间里,全站的人和车以及主要的仪器设备,全部“在路上”,这就决定了节能监测安全管理的重点有2项,即操作过程安全及车辆运行,突出做好这2项重点工作,也就抓住了全站安全工作最基础、最核心以及比重最大的部分,也是形成和巩固全站安全生产状况的必要条件。
1 基层班组危险因素分析
开展危险因素分析,就是从监测过程中的监测行为和工作环境等主要方面,发现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这是不断提高员工对岗位工作风险认识、认真分析可能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因素,以保证监测过程中的员工人身及设备安全的一项重要手段。
在监测任务实施过程中,节能监测任务“一点两线”的特点非常突出。所谓点,就是开展监测的联合站、供配电室、集输泵房和油气井场,所谓线,指到达监测现场和监测完毕后返回的行车过程。这“一点两线”的安全管理,侧重点不同。参照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险因素可以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以及火灾共20类。这20类危害因素,体现在《节能监测站岗位安全风险HSE现场检查表》中,对输油/注水泵房、配电室、井场、变压器、锅炉及加热炉等5类现场监测,共标记出了车辆、强电、机械伤害、高压刺漏、炉体高温等11个风险因素,其中风险等级为高度危险的主要有车辆伤害、触电、灼烫以及高处坠落4种,具体是:
1)车辆伤害。按照长庆油田公司公布的统计数据,油田公司工作区域横跨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5省区15个市61个县,面积37万km2。节能监测就是面对在这样广大的范围内开展监测,从西安出发,距离最近的采油井场位于西峰油田,从安全角度分析,沿途道路构成分别为:市区道路、高速、省道和乡村道路,陇东、陕北和宁夏的部分油井站点,夹杂有钻前路,遇到雨季,泥泞难行,水毁情况比较常见,同时,秋冬冰雪、天气气温变化也对行车带来安全隐患。所以,由西安出发达到10个采油厂、2个超低渗项目部、5个采气厂、3个输油处以及水电厂等23个二级单位生产区域以及返回任务完成后返回西安这一闭环路线的车辆安全,是全站安站工作的重中之重。
2)触电。节能监测工作要在联合站、天然气处理厂、集油站、集气站、井场、输油泵房、注水泵房、配电室,对抽油机、注水泵、输油泵、循环泵、锅炉、加热炉等6类重点耗能设备以及110kV、35kV供电线路及主、配变压器进行监测,录取的是测试过程中形成的生产同步数据,所以全部的监测都是带电作业,其中抽油机效率测试中,需要手动将电能测试仪的电压钳与抽油机的电动机接线柱相联,工作电压通常为380V;同时110kV、35kV供电线路及主、配变压器监测电测试中,电能测试仪电压钳与电压互感器连接,风险等级为高度危险。
3)灼烫以及高处坠落。在加热炉与锅炉测试中,需要登高测试排烟温度、一氧化碳、氧含量等技术数据,登高作业高度基本为3m左右,在这一高度,需要对部分未预留监测孔烟道部位打孔,进行实时监测,登高测试时间基本上是2h左右,存在坠落风险。同时烟道排烟温度一般达到150~200℃左右,存在灼伤风险。2013年以来,按照股份公司油田节能监测中心《加热炉与注汽锅炉监测及评价技术研究》项目,到“十二五”末实现加热炉平均热效率达到85%的技术管理及节能工作目标,以确保为油田公司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按照油田加热炉提效计划,年监测加热炉工作量为400台左右,锅炉加热炉监测过程中的灼烫以及高处坠落的风险也随之加大,应该引起安全管理工作的进一步重视。
2 控制对策
异地作业安全控制对策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制定安全控制对策,首先要找到出形成安全风险的因素在哪里。根据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可以分为4大类。一是人的因素(hominine factors),指与生产各环节有关的,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二是物的因素(material factors),包括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三是环境因素(environment factors)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四是管理因素(management?factors),指管理上的失误、缺陷和管理责任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在GB/T 13861-2009中,细化了以上4种主要因素所包含的189个子因素,其中人的因素有29个,物的因素95个,环境因素54个,管理因素11个。
2.1 学好,让安全工作理念入脑入心
通过安全知识教育,让安全理念入脑入心,是一项需要厚积薄发长期工作,强调持续性和日常性。这些年来,安全教育已经是基层安全管理最基本的一项内容之一。
目前节能监测工作安全管理岗位应知应会的规定及标准包括4大类,一是节能监测站安全管理实施细则以及岗位安全责任制;二是节能监测站安全操作规程;三是HSE管理手册、HSE作业计划书、HSE作业计划书审批表;四是节能监测站岗位安全预案。客观的讲,这是一个包括岗位责任、工作流程、操作规范、风险识别、安全预案的系统性很强、很细致安全管理体系,大致累计为6万多字。这6万多字在基层工作中要达到的效果,可以简单概括为16个字,叫“熟悉程序,知道危害,照章操作,人人有责”,就是要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让员工最好规定的安全动作,确保安全生产[3-5]。
基层班组的安全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以简单实用的岗位应知、应会作为重点,确定和训练员工的岗位操作方法,解决现场操作不规范、不准确、不到位的问题。目前已有的操作规范、操作行为的标准和考核,内容已经比较多,但相对缺乏岗位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便于员工遵照采用。在工作中,我们依据每个岗位的工序和流程特点,运用模拟现场法、案例教育法、经验分享法,直接告诉员工上岗后必须执行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步骤,让每位员工都知道自己本岗位的工作是什么,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以及不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的干了会有什么后果。
1)模拟现场法。利用每周定期的安全学习、“安全生产月”等机会,由技术人员轮流开展模拟班前安全讲话活动,在讲话中,交代当日工作,明确任务分工,重点是明确当日工作的安全风险点,以及检查班前安全护具穿戴准备情况。
2)经验分享法。针对每年都有配属司机调整的情况,在驾驶人员的管理上,利用工闲时间,组织驾驶人员采取座谈的形式,讲述近期执行配属任务期间所走过的道路,沿途路段行程,路况怎样,山区内的道路岔路口有哪些标志,以此实现驾驶人员经验共享。
3)案例教育法。事故案例在安全生产教育具有独特关键的作用,也是抓好安全工作一味 “苦口良药”,针对员工工作中不重视安全行为的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适当的收集一些事故案例,让员工在活生生的案例中感受违章作业的严重后果及给家人带来的痛苦。在此基础上,引导员工自觉开展“三查、三想、三改”活动,即:查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伤害自己,想一想发生事故对自已和家庭造成的痛苦,改一改自己不安全的行为;查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伤害他人,想一想发生事故对他人和家庭造成的痛苦,改一改自己不规范的行为;查一查他人的行为是否伤害自己,想一想发生事故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的痛苦,督促他人改一改自己不安全的行为,警钟长鸣。
2.2 做好,落实安全规定要知行合一
1)组长履职到位。按照《技术监测中心节能监测站任务管理实施细则》,班组长在执行监测任务期间,负责安排全组监测工作以及衣食住行等责任,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都由班组长组织实施,所以组长必须将“安全工作”放在第一的高度来认识,通过“四要”,做到履职到位。一要发挥带头作用。组长既是负责人,也是监测第一操作工,是党员的更要干在前头。必须在工作中亲力亲为,心无旁骛,集中精力抓好整个监测过程安全生产工作;二要坚决杜绝三违。一旦发生事故,直接受到伤害的就是班组成员。所以,班组长和班组安全员一定要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对工作中潜在的安全风险要有高度清醒的认识,从自身作到杜绝施工中出现“三违”现象;三要维护班组团结。不良情绪是诱发安全事故的隐患之一。班组长在现场工作期间一个重要任务是维护班组的团结。带着感情抓安全,加强安全心理研究,特别是在班组人员分工、思想交流方面一定要做到公正,以正服人,让员工在关爱的温暖中,使职工愉快工作,从而更加重视安全,自觉做到一举一动遵章守制;四要安全提示到位。班组长不但要明确安全风险点,也要注意观察组员的身体和精神状态,在长途出车前,必须要求驾驶人员保证充足的睡眠。在行车与监测过程中,主动肩负起安全监督员的任务,在最关键的时刻进行安全风险提示。
2)员工操作到位。针对监测技术以及驾驶员岗位制定的要求、规定、注意事项或警示,都是从很多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是预防各类事故发生所必须严格执行的作业规范。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是将实际工作中的每一操作和每一动作进行分解,以制度和实践为依据,以安全为目标,规范操作过程中工作成员的行为,形成一种优化作业程序规范操作,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员工的健康和安全。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几个小时的监测时间,从安全的角度来讲,就是对前期所有安全工作效果的检查。一是要要严格执行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制度,确保现场保证人身安全的劳动保护措施和安全措施的执行到位,劳动保护用品穿戴不齐全、不正确的,证牌未挂的,不得上岗;二是必须做到人到、心到、履行责任到位。集中精力进行安全规范的操作,是有效预防车辆安全以及触电安全风险的一道重要保障,也是验证安全培训教育效果的最直接的体现。
3)相互关爱到位。节能监测工作是一项非常艰苦的户外技术工作,平均一个监测周期时长达到10多天 ,工作监测时间长,行程长,在整个监测过程中,监测技术人员与驾驶人员、监测成员之间是一个整体,需要相互依赖,需要相互给力。期间负责人和班组成员要认真肩负相互的监护责任,按照“四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的要求,关心自己,关心同事的安全。对驾驶人员的关爱,要体现在保证驾驶人员的休息时间上。长途行驶中,要落实每2h强制休息制度。在监测期间,要确保驾驶人员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现在互联网络普遍,居住的小宾馆中都开通网络,驾驶人员整晚看电视剧、玩游戏的情况时有发生,睡得比较晚,第二天工作期间显得精力不足。这是一个越来越明显的安全管理环节,所以监测期间班组长在司机休息的问题上要细心观察,对发现的问题要敢于唱黑脸,必须要求驾驶人员保证足够的休息时间,不开疲劳车。站车管干部对这种情况的处理也必须果断。
2.3 管好,用心服务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1)双单管理是加强现场安管的有效措施。2014以来,技术监测中心在《长途行车施令单》基础上,增加了《技术监测中心异地作业安全保证单》,简称为双单管理办法,并明确规定了相应的实施细则。双单的管理办法,从形式上进一步突出了以监测过程和车辆安全为主的安全工作重点,从内容上明确了工作内容、工作地点、工作时间、负责人以及外出人员名单,明确了异地作业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提示以及相应对策与措施、安全管理要求等内容,明确了异地作业人员不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承诺,明确了异地作业期间乘车负责人与驾驶人员的作业、交通安全工作责任。从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来划分,“双单管理”是技术人员及车辆外出前最后一道安全手续,在执行双单管理办法过程中,节能对 《技术监测中心异地作业安全保证单》中“工作风险分析”和“安全管理要求”等管理环节,结合《节能监测站现场安全风险辨识表》,不但明确任务、人员和车辆,还要明确行车路线,对涉及的驾驶员以及操作人员的同时进行安全风险提示,做好人员出发前的“班前安全讲话”。
2)加强统筹是节约人力减少派车的有效办法。在保证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每减少一次派出任务,就是有效的消除了一次安全风险。节能监测是一项计划指令性很强的工作,面对同一油区或同一单位,任务下达时间跨度有时候达到3~4个月,客观上给统筹安排工作带来了的困难。节能监测工作还有一个重要特点,是单次监测行程长,最近的监测点往返也在600km以上。所以,面对这样的困难尽可能的通过提前调研,掌握二级单位的监测需求和项目进展状况,通过汇总分析排序组合,尽量减少人员及车辆外出数量。安全管理人员要配合站生产进度,随时关注现场工作完成情况,收集整理周边其他单位监测工作信息。在《技术监测中心节能监测站任务管理实施细则》“六个一“规定中的其中一个“一”,就是指一次请示,指任务完成返回站部前必须进行请示,得到明确的答复后在驱车返回,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统筹出现的新任务,能顺路完成的就一次型完成,避免二次派车。是节能站车辆管理工作要耐心解决的一个管理课题。
3)严格控速是确保交通安全的重要保障。节能监测站全年派出的120台次车辆以及192 000km左右的总行程,车辆安全管理始终是站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一是有标准,执行中心《长途施令单》4条 “温馨提示”,配属车辆在高速公路上不高于100km/h,一级公路上为70km/h,普通公路,上为50km/h,城镇街道上30km/h,油区柏油道路上为40km/h,非正规公路为20km/h,这个标准是节能站每次技术安全培训必考的一个题目,也始终要求全员按照这个标准把车速控制住;二是慢下来,管住特殊时段的快速行驶现象。这个现象主要出现在下午3~4点前后,从一个进场完毕后赶往另外井场,如若当天测不完,第二天需要继续返回再测,遇到这种情况有的基技术人员为了赶时间,要求驾驶人员快速行驶,对这个情况,要列入“三违”进行处理,不能因小失大;三是停下来,及时做好特殊天气条件下的安全提醒。节能监测工作每年有大量的任务在秋冬季完成,遇到大雾雨雪天,车管人员及时通知所有监测班组停止监测,确保安全。
通过努力和规范的基层班组安全建设,确保了节能监测站始终保持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状态,这也证明,规范现场管理是做好安全管理的重点,加强基层班组安全建设是实现安全管理的关键所在,是单位生产经营和有质量、有效益发展永恒的主题。基层班组安全建设只有不断创新提高,才能适应“建设与西部大庆相匹配的技术监测中心”的发展;只有扎扎实实地加强基层班组安全建设,才是抓住了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
[1]GB 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S].
[2]GB/T 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S].
[3]张明德.加强质量管理 提高企业质量安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4,30(11):58-60.
[4]陆军.赋予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执法主体地位的探讨[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4,30(6):22-24.
[5]苏大超,梁桂海.解读《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程序》[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3,29(7):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