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奶牛蹄病发生原因及保健

2015-04-05陈凤梅程光民胡士林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61李艳慧潍坊合力牧业有限公司山东潍坊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11期
关键词:修蹄蹄病牛蹄

陈凤梅 程光民 胡士林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李艳慧 (潍坊合力牧业有限公司 山东 潍坊)

奶牛蹄病发生原因及保健

陈凤梅 程光民 胡士林*(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 山东 潍坊 261061)李艳慧 (潍坊合力牧业有限公司 山东 潍坊)

奶牛蹄病是现代规模化奶牛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疾病,预防不到位或治疗不及时都会影响奶牛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本文从蹄病的产生及发生原因、蹄的保健措施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奶牛蹄病的相关情况,旨在为奶牛的健康生产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蹄是奶牛重要的支柱器官。有3部分组成,包括蹄壳、真皮和骨及相关结构。由于蹄具有坚实的角质壳,因此具有保护知觉部、支持体重、抗震、推动体躯和血液回流的功能。奶牛肢蹄的健康,是高产的保证,是奶牛现代规模化生产高效的一种重要措施。

1. 蹄病的发生

1.1 症状及流行情况 奶牛蹄病是奶牛三大疾病(乳房炎、蹄病、生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是引起奶牛四肢和蹄部病变的一系列疾患的总称。患牛表现疼痛、跋行、四肢姿势异常,或严重蹄变形、蹄关节化脓,导致奶牛日渐消瘦、采食量下降、产奶量大幅度减少、出现繁殖障碍,久治不愈,最后倒地不起或并发其它疾病而死亡。随着乳产量的提高,近年来在生产中发现,奶牛蹄病发生增多。生产中常见并且危害性较大的肢蹄病有蹄叶炎、蹄底脓肿或溃疡、白线裂和腐蹄病等,这些病变又会引起蹄变形。为了具体掌握蹄病的流行,有人曾对北京年产7500kg以上的牛场的临床肢蹄病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影响奶牛蹄健康的主要疾病是蹄变形、指(趾)间皮肤赘生、关节炎和腐蹄病等,其中以蹄变形发生最高。北京地区11746头成年母牛3年发病统计,蹄病占总发病率高代24.3%,曾对9头公牛859头女儿蹄形调查,蹄变形牛272头,变形率占31.7%。

1.2 临床表现及危害 (1)蹄病指蹄已发生了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蹄变形指蹄的形状发生改变,不同于正常牛蹄的形状,是由于各种不良因素的作用,致使蹄角质异常生长,又称变形蹄。两者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联系。蹄变形是蹄病的基础,即由于蹄变形,负重不均,促使炎症(无败性)的发生,临床表现出蹄病,当蹄病发生后,炎症蔓延到球关节、冠关节时,由于关节肿胀、增生,又可促使蹄形状发生改变,引起蹄变形。(2)经统计,蹄病淘汰率占总淘汰率的15%~23%,这些淘汰牛中,有的是一些高产牛,因此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育种上都造成一定损失,故为奶牛的一种危害性较大的疾病。仅在英国,每年因肢蹄病所支出的费用估计超过300万美元,是造成奶牛淘汰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估测患病牛少产奶1.12L/头·d,一个泌乳期产奶量减少可高达350L。了解蹄病的发生,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予以防制,已成为规模化奶牛场所普遍重视的实际问题。

2 蹄病发生的原因分析

引起蹄病的因素有很多,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日粮营养水平是奶牛生产中注意的重点。另外,奶牛日常活动的运动场和牛舍等场所,即直接跟牛蹄接触的地面因素也颇为重要。除此之外,奶牛品种遗传的选育和一些奶牛肢蹄病的预防方法也是进一步控制蹄病产生的重要方面。

2.1 蹄病与日粮结构及营养的关系

在集约化饲养条件下,日粮中营养水平及日粮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蹄病的发生。同时,蹄病的发生又常常与瘤胃酸中毒、霉败饲料中毒、胎衣停滞、子宫炎、乳房浮肿、乳房炎和酮病有关。(1)日粮蛋白质水平决定蹄甲的生长速度。低蛋白质水平降低了生长速度,过高时,蛋白质代谢的有毒副产物对蹄部微细血管的通透性产生影响,增加蹄病发生率。(2)日粮的钙磷比例直接影响钙磷的吸收。钙比例升高会影响磷的吸收,而磷的比例升高又影响钙的吸收。由于钙磷对于牛的骨质、角质都有着无法替代的原料作用,所以钙磷比例失调是肢蹄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3)锌是许多金属酶类和激素的组成部分,与皮肤的健康有关,而蹄是皮肤角质的衍生物。日粮中缺锌,影响蹄角化过程,易发生腐蹄病。(4)铜能参与血红蛋白中卟啉的形成,提供胶原来维持成骨细胞的功能。奶牛日粮中缺乏铜有可能引起蹄裂、蹄底溃疡和蹄底脓肿。(5)维生素A能促进上皮组织的发育,对维持蹄甲的完整性具有重要影响。维生素E具有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若奶牛缺乏维生素A和E,能导致奶牛跛行。维生素D主要生理功能为调节钙、磷代谢,不足或活性下降时引起钙、磷代谢障碍,从而会引发奶牛肢蹄病。(6)日粮结构不合理主要问题凸显在日粮中精饲料尤其是碳水化合物过多,即精粗比例失调。精料饲喂过多容易引起瘤胃内容物中的乳酸生成过多,从而导致乳酸中毒,瘤胃中的酸碱度过低,革兰氏阴性菌大量死亡,释放大量内毒素,产生组织胺并作用于蹄部真皮组织上的毛细血管,使蹄小叶的血管收缩和扩张收到影响,引起蹄叶炎等蹄部疾病。由此可见,日粮结构的不合理,也是肢蹄病发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2.2 蹄病与圈舍环境的关系

圈舍卫生条件、湿度、地面硬度、圈舍大小等都可直接影响牛蹄的健康状况。奶牛所处环境不良是引起奶牛蹄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夏秋季节,雨水较多,气候炎热,牛圈泥泞,圈内粪尿堆积、发酵,卫生条件极差,牛蹄长期受污物浸渍,角质变软,抵抗力降低,易促使蹄病发生。圈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氨气集聚,在氨的作用下,蹄角质蛋白分解变性成为死角质,特别是蹄底部变质呈粉末状,故在临床上出现“粉蹄”。水泥地面与蹄病有关。蹄长期站立于水泥地面,可促使软化的角质过度磨损,引起蹄底发生严重的挫伤。当蹄部损伤产生疼痛时,牛喜欢在软地、泥水中站立,一可增加蹄角质软化,二使蹄部发生开放性损伤,病牛的创口受到严重的污染,使病情加重。小圈舍饲喂对奶牛前蹄影响较大,易使前蹄内侧指角质过度形成,出现过长指和蹄裂。饲槽过低,奶牛在采食时,呈前倾姿势伸向食槽,两前肢叉开,使其内侧指比后肢外侧趾负重多,必然引起该指的角质过多形成而变形。由于在采食和运动过程中内侧指受到来自地面较大的反压力,使其蒙受挫伤的机会多于外侧指,造成蹄病增多。

2.3 蹄病与管理的关系

在奶牛集中饲养的环境中,由于圈舍、运动场地不清扫,不消毒,致使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和传播,常常会引起蹄病的出现。最为常见的传染病,如口蹄疫、坏死杆菌病、牛病毒性腹泻,寄生虫病,如锥虫病牛四肢下部的水肿也可波及蹄部,引起蹄病的发生。在现代集约化管理条件下,运动场及牛舍的载畜量很大,奶牛活动范围小,运动量不足,蹄角质得不到应有的磨损,角质生长旺盛,发生变形,使负重不均匀,这样就增加了蹄病的发病率。

2.4 蹄病与遗传育种的关系

蹄病的遗传性已愈来愈多地被人们所重视。品种不同,蹄病易感性各异。研究表明:荷兰黑白花奶牛发病最多,红白花奶牛次之,美国-加拿大黑白花奶牛发病最少。在生产实践中,奶牛场可通过淘汰有明显肢蹄缺陷,特别是淘汰那些蹄变形严重,经常发生跛行的奶牛及其后代,可以使牛群的肢蹄状况得到改善。

2.5 其它因素

奶牛特别是高产奶牛,全身各脏器都要超负荷地运转,因此奶牛很易患病,如产后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乳房炎、酮病等造成体弱,起卧较困难,肢蹄损伤,继发肢蹄疾病。此外,高产奶牛在发生应激、产后护理不当等情况下,抵抗力下降,使蹄病发生率增加。也有研究表明,蹄损伤发生率存在季节和年度差别,通常冬季舍饲期之后较高,放牧期或放牧期刚结束时较低。

3 蹄的保健

3.1 修蹄

修蹄是指利用刀、剪、锯、锉或修蹄器等器械,以外科手术方法使蹄的形状及其生理功能得到恢复的一种技术,为现代奶牛场保护肢蹄健康的一种极其重要的技术措施。修蹄的主要目的是使蹄形美观正常,保持蹄最佳生理功能。能够矫正蹄形,防止蹄变形程度加剧而导致肢势的改变。同时,对已发生蹄病的奶牛有治疗之功,提高奶产量和奶牛的利用年限。不定期或不及时予以修理平正,可促使其异常生长。修蹄及时、合理,能缓解异常角质的生长。

3.1.1 修蹄种类 修蹄由于在临床上使用的阶段和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预防性修蹄和功能性修蹄两类。(1)预防性修蹄:即指蹄形无异常、无跛行出现而进行的经常性的修蹄。其作用是减少蹄挫伤的发生和变形角质的形成,阻止蹄病向深层发展,预防蹄过度负重而引起的蹄叶炎的发生,减少跛行牛只。(2)功能性修蹄:是指蹄已发生变形,或因蹄病出现跛行,通过对蹄进行的切削修整,使蹄形正常,跛行减轻至消失,蹄功能恢复健康的修蹄。因其具有治疗之功,故也称为“治疗性修蹄”。由于功能性修蹄可解除过度负重引起的知觉部挫伤,缓解或预防再度受到挫伤,因此修蹄时可将患指(趾)削低,除去松脱的角质,削薄角质边缘。实质上,预防性和功能性修蹄并无绝对的区别,功能是相互一致、统一的,如奶牛刚发生跛行就采取修蹄,因受挫伤的真皮还未形成开放性病灶,此时修蹄简单、效果好,功能性修蹄本身就可奏效。由于修蹄早,故能防止蹄病向深部发展,临床上起到了预防性修蹄的作用。在发生跛行之前的更早阶段对奶牛每年两次的定期修蹄,使预防性修蹄产生了治疗蹄病的作用。

3.1.2 修蹄方法 (1)术前准备:器械:蹄刀、剪、锯、锉或修蹄机、绳等,药品:消毒棉、来苏儿、硫酸铜、10%碘酊、松馏油、高锰酸钾及绷带等。(2)保定:在二柱栏、四柱栏或修蹄架内,站立保定。(3)具体术式:将牛保定后,术者站立于所要修蹄的外侧,根据蹄变形及蹄病的不同,分别进行修整。

3.1.3 修蹄时间 (1)很多大型奶牛场蹄保健的措施是全场统一修蹄,于春、秋两季进行。但应随时观察个体牛的具体情况,如突然出现跛行、蹄部疼痛、变形等,应对患牛保定,并抬起患肢,对蹄进行检查、修整,发现患区,此时修蹄,有治疗作用。(2)对蹄角质生长过度的牛只,应及时修去过长角质。因为角质过长不仅使行动不便,还会导致蹄底溃疡等其他许多严重的蹄损伤发生。(3)干奶期和泌乳后期修蹄。产犊期,很多牛易发生跛行,为了保持蹄适宜的形状,减少产后奶牛跛行出现,干奶期时应进行修蹄。同样,在一个泌乳期内,由于长期泌乳,蹄角质会发生变化,在泌乳末期时也可进行修蹄。

3.1.4 修蹄注意事项 (1)修蹄前,要做好蹄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长度、形状和趾高。判断蹄形的标准是:正常牛前蹄指长为7.5~8.5cm,后蹄趾长为8~9cm,蹄底厚度为5~7mm。(2)无论修整何种变形蹄,都应根据各个蹄形的具体情况,决定修去角质的程度。当趾长度正常时,蹄底部稍加切削即可,不要将蹄底削得太薄,否则易伤及知觉部。对变形十分严重者,修蹄时应倍加小心,因其趾的内部形状发生了变化,防止过削出血。(3)为了保证蹄的稳定性和好的功能,尽量少削内侧趾。使内侧趾尽量高,使两趾等高。在奶牛站立时,新的蹄负面要和跖骨的长轴有合适的角度。(4)要注意蹄底的倾斜度。蹄底应向轴侧倾斜,即轴侧较为凹陷,在趾的后半部,越靠近趾间隙,倾斜度也应越大。保留一定倾斜度的目的在于减少蹄底溃疡和裂隙的发生,减少来自地面对蹄底病变部位的反压力,能使蹄在负重时两侧趾分开,蹄趾不易存留污物、粪草。(5)对跛行病牛,修蹄时应先修患蹄,再修健蹄。由于一肢跛行,健肢的外侧趾必然过度负重,因患肢常减负或免负体重,健肢的过度负重将会持续。为保证健肢的良好功能,应对其进行功能性修蹄。如跛行严重,健肢提起,置病牛于干净、干燥、松软地面的良好舍饲环境,加速病愈;跛行减轻,再尽快给健肢修蹄。通常情况下,跛行病例经修蹄治疗很快会好转。当经修蹄后数日或1周后,跛行仍无明显改善甚至加剧,此时应对有关趾再进行详细检查。(6)修蹄时间可安排在土地翻浆之后雨季到来前。过早修整、气温低,蹄角质坚硬,修蹄困难;过晚修蹄,天热雨水多,修后不易护理,易于感染。(7)凡因蹄病而经修整处治后的病牛,应置于干净、干燥的圈舍内饲喂,保持蹄部清洁,减少感染机会。

3.2 蹄浴

(1)蹄浴即浴蹄,指用一定浓度的消毒药液处理牛蹄,借以达到预防、改善或治疗蹄病的一种经常性的卫生措施。蹄浴所用的药物以福尔马林最佳,其浓度为3%~5%。新近研究指出,4%硫酸铜溶液对奶牛浴蹄效果良好。其优点是:①该溶液能有效地杀灭牛场中环境微生物及牛蹄部的多种病原菌。②能增强牛蹄角质硬度,故可提高蹄部皮肤的抵抗力。③溶液无挥发性,无异常气味,刺激性小,长期使用不会对皮肤造成损害。④省工,省力,价格低廉,方便实用。因为药液和指(趾)间皮肤接触充分,所以蹄浴对腐蹄病、蹄部角质糜烂和其他蹄病都有预防效果。(2)蹄浴不仅适用于舍饲奶牛,也适用于放牧的牛群。在夏季对舍饲奶牛蹄浴,极易做到,放牧季节实行蹄浴最为适合,因此时牛蹄比较清洁,不黏附大量的粪块。(3)蹄浴可减少感染机会,再加上每年进行1~2次的清圈消毒,蹄病发病率将会大大降低。在当今集约化奶牛生产过程中,蹄浴已被普遍认为是护蹄的一种较好的卫生保健措施。

3.2.1 蹄浴方法 根据蹄浴的形式和所采取的方法不同,将蹄浴分为喷洒浴蹄和浸泡浴蹄两种。(1)喷洒浴蹄:将药液直接喷于牛蹄的方法称喷洒浴蹄。用清水充分洗净蹄部的泥土、粪尿等脏物,将药液向蹄上直接喷洒。(2)浸泡浴蹄:将奶牛置于盛有药液的池内,使牛蹄在药液内浸泡的方法称浸泡浴蹄。常用药液为3%~5%福尔马林溶液。一般此种蹄浴可进行6~8周,必要时,可长期使用。

3.2.2 蹄浴注意事项 (1)为使吸附于蹄部皮肤上的福尔马林发挥作用,在浴蹄后应将奶牛置于干燥场地,使蹄保持干燥30~60min。(2)为保证药效,池内药液每周更换1~2次。(3)药液温度在15℃以下时,药效下降,故应用热水配制溶液。或用4%的硫酸铜溶液也可。(4)浴蹄中,当牛蹄皮肤受刺激而表现踢腿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浴蹄,约经2周后,蹄恢复正常再进行蹄浴。(5)患有指(趾)间蜂窝织炎的病牛,不要蹄浴。

3.3 护蹄

护蹄即蹄的护理。为保证肢蹄健康,护蹄应是奶牛场的一项经常性措施。在护蹄过程中,由于时间、阶段和采取的措施不同,以及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可分为经常性护蹄和修蹄后护蹄。(1)经常性护蹄:指在蹄无变形、无病理过程、临床无蹄病时,长年坚持不懈所采取的保护肢蹄的措施。其主要目的是,防止蹄变形和蹄病的发生。(2)修蹄后护蹄:指在蹄发生变形和蹄病后,经过修蹄后所采取的对肢蹄的保护措施。广义修蹄的本身也是护蹄,而且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护蹄措施。通过修蹄,使指(趾)各部及其负重得到较为合理的分配,健康的知觉部负重较多,患部能得到适当的休息。由于除去了压迫真皮的角质及病理性分泌物,故可促使病指(趾)康复。(3)修蹄后的护理及方法:应根据奶牛蹄病的程度、有无跛行等灵活掌握。对无跛行而仅表现出蹄变形的病牛,修蹄后通常不需特殊的护理。对表现跛行的病牛,只要知觉部的抵抗力和愈合能力未受很大影响,当修蹄后,经过数日或1周时间,临床症状会有明显改善。当蹄知觉部受到侵害,真皮已经暴露,即所谓呈开放性病灶的病牛,应防止来自外界的损伤,促使挫伤的知觉部完成愈合过程,故应予以护理。

[1] 李振. 预防奶牛肢蹄病的日粮营养措施[J]. 中国奶牛, 2007(1): 18-21.

[2] 邓发清. 乳牛肢蹄病与部分矿物元素代谢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畜牧杂志, 2008, 44(9): 45-47.

[3] 褚雪梅, 王朝阳, 王学天等. 奶牛蹄部发病因素的分析及有效控制蹄病发生的措施[J]. 中国畜牧兽医, 2011, 38(9): 241-243.

[4] 温洁, 王俊东, 杨宏斌等. Ca、P营养失衡对乳牛蹄病的影响[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5, 25(2): 123-124.

[5] 肖定汉. 奶牛病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2, 98-204.

[6] 王勇. 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蹄病的综合卫生保健[J]. 草食家畜, 2010, 149(4): 79-80.

S858.23

B

1007-1733(2015)11-0020-04

2015-08-10)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牛产业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DAIT-06-011-05)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修蹄蹄病牛蹄
奶牛场变形蹄及蹄病数据分析
蹄病专题
预防蹄病 减少养殖损失
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要点
济源市奶牛蹄病发生情况调查与分析
羊腐蹄病的治疗效果观察
农场动物大集合
规模化奶牛场蹄病的预防措施
对母猪修蹄可延长使用年限
湖南保靖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成藏地质条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