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坏死性肠炎的综合防治
2015-04-04张高娜张建梅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
张高娜,张建梅,谷 巍(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 271000)
鸡坏死性肠炎的综合防治
张高娜,张建梅,谷巍
(山东宝来利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鸡坏死性肠炎又称肠毒血症或烂肠症,是由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一种肠道细菌性疾病。该病通常与球虫病一同发生或由球虫病诱发,导致鸡群死亡率升高,均匀度下降,给养禽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从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机制、诱发因素和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坏死性肠炎;鸡;诱发因素;防治措施
1 发病机制
当鸡群发生应激或疾病的情况下,鸡只小肠内环境发生改变,当肠道内氧气不足时,梭状芽孢杆菌就会大量繁殖,且产生大量毒素,A型魏氏梭菌产生α毒素,C型魏氏梭菌产生α毒素和β毒素,这些毒素是引起坏死性肠炎的主要因素。α毒素具有细胞毒性,能够引起血细胞溶解,使血小板聚集,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大。此外,α毒素还具有鞘磷脂酶活性和磷脂酶活性,可以水解细胞膜上的磷脂,破坏肠细胞的正常结构,进而破坏其生理功能,而β毒素可以导致肠道黏膜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渗透到血管外,还会形成深层糜烂,严重者造成坏死。α毒素和β毒素进入肠道后与上皮细胞蛋白质形成复合体,随着复合体的增大,细胞膜通透性也发生改变,导致其胶体渗透压改变,抑制细胞基础代谢。细胞膜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后,导致细胞死亡,肠绒毛由于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变短,肠道内的多种糖类被梭状芽孢杆菌分解产生酸和气体,这就是鸡肠道易碎、膨胀的主要原因。除此外,梭状芽孢杆菌还产生溶纤维蛋白酶、透明质酸酶、胶原酶和DNA酶等,这些酶与组织的分解、坏死、产气、水肿及病变扩大和全身中毒症状有关。
2 临床症状
2.1慢性型
慢性型主要表现为病程稍长,羽毛蓬乱,生长发育受阻,消瘦贫血,排白色或灰白色粪便。个别病例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病鸡翅腿麻痹,颤动,常蹲伏,瘫痪,腿软不能站立,双翅拍地,触摸时发出尖叫声,最后因机体衰竭而死亡。
2.2急性型
急性型病鸡主要表现为精神萎靡,闭眼嗜睡,食欲减退,饮欲增加,喜扎堆在热源周围,羽毛松乱无光,常呈蹲坐姿势或侧卧,拉稀便,肛门周围有被暗红色或黄色血液状稀便污染,个别病例粪便呈煤焦油样,恶臭,患鸡呈零散发病和死亡,多数不表现出症状时1~2 d内死亡。
3 诱发因素
3.1日粮
日粮因素是引发坏死性肠炎的非病原性因素。研究表明,若日粮中谷物类原料含有大量的非淀粉类脂多糖,会导致食糜黏度增加,养分消化率降低,肠道中多余的可利用养分可刺激某些细菌的生长,从而造成产气荚膜梭菌大量繁殖,肠道菌群失衡,最终导致坏死性肠炎的发生[1]。天气潮湿或持续干燥导致日粮中鱼粉变质或使用劣质鱼粉也是诱发该病的原因。此外,饲料中霉菌毒素超标也易引发鸡坏死性肠炎。有研究发现,用小麦作为能量饲料时,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要比玉米高。与用植物蛋白配制的日粮相比,动物蛋白质(如鱼粉、骨粉)含量高的日粮会增加坏死性肠炎发生的几率,这是由于动物源蛋白质含有高水平的甘氨酸和蛋氨酸,体外实验证明,甘氨酸和蛋氨酸可促进产气荚膜梭菌生长。日粮中动物油脂的混合物也可增加回肠中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
在调整值尽量向0逼近以后,我们将用一个最大的范围窗口τi涵盖所有的调整值,图6描述了这个过程,范围窗口在x轴上滑动.因为y轴代表了在所有采样中相应的调整值,范围窗口涵盖的调整值就是在这个窗口内所有调整值的总和.为了提高芯片的良率,我们选用可以涵盖最大数量调整值的范围窗口.这样的话,调整值范围的下限由最小值决定.
3.2寄生虫病
感染寄生虫病的鸡只,其肠道黏膜受到损伤,富含蛋白质的渗出物会从肠道黏膜漏出,从而为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在实际生产中,坏死性肠炎通常与不同程度的巨型艾美耳球虫感染相关。有研究表明,球虫病是引起坏死性肠炎的一个重要因素。球虫和梭状芽孢杆菌同时感染对鸡的危害比单独的球虫感染要大得多。同时感染球虫和Cp会导致50%的鸡患坏死性肠炎,且肠道内容物中α毒素的水平升高[2]。而单独Cp感染,鸡的病死率为8%,若同时感染球虫和Cp,则病死率为35%。若先感染球虫后感染Cp,病死率为41%,球虫感染和Cp感染间隔的时间越长,则鸡的病死率就越低。寄生虫病是大多养殖户容易忽略的因素,只进行1次药物预防还是不够,特别是湿热的夏季环境有利于球虫卵囊的发育,必须不同药物交替使用才能达到预期效果[3]。
3.3饲养管理
鸡舍的环境卫生、饲养密度、通风状况、免疫消毒及日粮突变等应激因素均可增加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率。环境因素也是诱发鸡群发生坏死性肠炎的重要因素。鸡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食欲减退,生长受阻。鸡舍内保持适宜的湿度可减少空气中粉尘的含量,促进鸡群的生长发育。湿度偏高会引起细菌的滋生、诱发疾病,加重热应激;湿度偏低会导致空气中粉尘含量升高、鸡的羽毛和爪子发干、消化不良等[4]。一般雏鸡舍前两周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5%~70%,育成舍约保持在60%。鸡舍内还应注意适时通风,更换新鲜空气,排出大量的二氧化碳和鸡粪产生的氨气,保证舍内的空气质量。鸡舍内的饲养用具、饲料和垫料可能存在大量细菌,鸡舍内的昆虫也可能携带大量病菌而成为疾病传播的媒介。研究发现,酸化后的垫料与未处理的垫料相比,鸡群肠道内小肠部位的魏氏梭菌数量前者显著低于后者(P<0.05)。
4 防治措施
4.1改善饲养环境,加强饲养管理
保持鸡舍环境卫生、勤换垫料、加强通风换气,降低饲养密度,保证饲料、饮水充足卫生,严禁饲喂劣质或发霉变质的饲料,不易突然更换饲料,若需更换,应逐渐更换,让鸡群逐渐适应。鸡只转群前2 d,应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或多维糖粉,以增强抵抗力,同时还应注意把免疫接种和转群时间错开,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舍内温度、湿度和光照应保持相对稳定,防止忽高忽低。鸡舍粪便应及时清理,并进行堆积发酵作无害化处理。
4.2完善防疫制度,定期消毒
建立健全科学的防疫制度,并严格执行。定期对鸡舍内外、料槽、水槽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进入鸡舍前必须换上鞋帽,穿上工作服,严禁外来人员入舍。鸡舍发病时,应严格封锁发病鸡舍,每日给鸡消毒1次,每周给环境消毒两次,病鸡要作焚烧或深埋处理。在美国已经有家禽坏死性肠炎疫苗的专利申请,并且已经在哺乳动物上得到应用。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免疫程序,定期免疫接种,同时还要做好驱虫工作,以防球虫病的发生,尽量减少肠道寄生虫对肠黏膜的损害。
4.3调理肠道菌群
肠道内微生态平衡是靠有益菌和有害菌的相互作用来维持的。有益微生物有序地定植于黏膜或细胞上皮形成膜状屏碍物,有害微生物只有定植于黏膜上皮的某些位点才能发挥对机体的危害作用,而益生菌能一定程度地与致病微生物竞争黏膜上的位点,阻止其黏附[5]。给动物饲喂益生菌后,一部分益生菌以活菌形式直接进入动物胃肠道内,通过营养竞争和占位竞争来参与胃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另一部分益生菌以内生孢子的形式存在,当孢子进入动物肠道后能迅速复活,产生具有抑制肠道致病菌的多肽类物质,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给肉种鸡饲喂益生菌产品(主要成分是枯草芽孢杆菌PB6,该菌能分泌直接杀灭梭菌的活性物质)后,可显著降低肉种鸡因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坏死性肠炎的死亡率(P<0.05)[6]。
4.4治疗措施
4.4.1西药治疗
由于魏氏梭菌具有很强的抗药性,若想快速治愈这种病菌,应及时采集病料做药敏实验,以便选取高效的药物进行治疗。通常治疗坏死性肠炎的药物有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通常鸡坏死性肠炎跟鸡球虫病混合感染,因此在治疗坏死性肠炎的同时还应添加抗球虫药物。使用抗球虫药物能够减少盲肠内Cp的数量,使鸡的生长速度加快,屠宰率升高。
痢菌净饮水,添加0.5 g·L-1,2次·d-1,连用3~ 5 d,2周龄内的雏鸡,饮水中加入羟苄青霉素0.15 g·L-1,2次·d-1,连用3~5 d;杆菌肽拌料,添加杆菌肽15 mg·kg-1;甲硝唑按0.1%比例拌料饲喂,2~3次·d-1,连用5 d;庆大霉素,1.5万单位·kg-1,2次·d-1。
4.4.2中药治疗
止泻散(纯中药制剂)含苍术、黄连、木香、五味子、厚朴、茯苓、甘草等,每袋拌料100 kg,连喂4 d,病情基本可控,7 d后可痊愈。
4.4.3益生菌治疗
用抗生素治疗坏死性肠炎,会造成耐药菌株和药物残留等问题的出现。目前,越来越多的同行倾向于选择非抗生素的方法来控制鸡坏死性肠炎。给鸡只饲喂有益菌,特别是乳酸杆菌,可减少产气荚膜梭菌在肠道内的定植,降低坏死性肠炎的发病程度。有研究发现,ProFloraTM(可直接饲喂的合成微生物和益生菌)可帮助动物机体恢复肠道菌群的自然平衡[4]。
4.4.4其他疗法
李超等研究证明,Calibrin-Z制剂(由美国某公司研制的一种新型蒙脱石吸附剂)能显著降低魏氏梭菌及其产生毒素对免疫器官发育的影响(P< 0.05),保障雏鸡良好的免疫反应,还能减轻小肠黏膜的损伤,有效控制坏死性肠炎的发生[7]。Cali⁃brin-Z制剂可能与抑制肠道魏氏梭菌的增殖以及吸附由魏氏梭菌产生的毒素有关。该疗法是一种非抗生素防治的有效途径,对肉鸡健康养殖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Miller等对噬菌体治疗家禽坏死性肠炎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噬菌体混合制剂INT-401(5株噬菌体混合)能将肉鸡坏死性肠炎的发病死亡率降低92%,且效果优于产气荚膜梭菌类毒素疫苗。该研究还比较了噬菌体经不同给药方法治疗肉鸡产气荚膜梭菌感染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灌胃、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噬菌体混合制剂,这3种给药方式均能显著降低肉鸡死亡率(P< 0.05),且能提高肉鸡的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8]。研究人员采用限饲法对肉鸡肠道生态系统和试验性坏死性肠炎发病机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用产气荚膜梭菌攻毒后的试验鸡,采取限饲可显著降低坏死性肠炎的损害评分(P<0.05),限饲组的小肠pH、空肠消化物黏度以及盲肠产气荚膜梭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9]。因此,肉鸡采取限饲对其肠道生态系统具有积极影响,对坏死性肠炎亚临床试验动物模型也具有保护作用。倪学勤等研究地衣芽孢杆菌对坏死性肠炎雏鸡回肠组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添加量和使用方式对肠炎的影响有一定的差异,也可能是芽孢杆菌在已经损伤的肠道中竞争致病菌结合位点的竞争力更强,更有利于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繁殖,有助于肠道损伤修复[10]。Venkat等对益生菌替代抗生素控制肉种鸡坏死性肠炎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饮水添加克洛生TMSP(主要成分是枯草芽孢杆菌PB6,该菌能分泌直接杀灭梭菌的活性物质)可以控制肉种鸡或肉鸡梭菌性坏死性肠炎,对于耐药性的产气荚膜梭菌菌株同样有效[11]。
5 小结
鸡坏死性肠炎的诱发原因复杂,对其易感因素的控制是预防该病的关键。因此,养禽业必须充分重视该病的综合防治,加强饲养管理,健全科学的防疫制度,同时还应注意调整动物肠道菌群的平衡,才能有效地控制坏死性肠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康永刚.浅谈坏死性肠炎的防治[J].中国畜禽种业, 2012(3):146.
[2] Williams R B. Intercurrent coccidiosis and necrotic enteritis of chickens: rational, integrated disease management by mainte⁃nance of gut integrity[J]. Avian Pathology, 2005, 34(3): 159-180.
[3]李红.平衡的肠道菌群有助于防止禽坏死性肠炎[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2, 32(10): 38-41.
[4]包启光,吕凤禄.肉鸡坏死性肠炎[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9 (8): 82.
[5]苏绍辉.益生菌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安徽农学通报, 2007, 13(3): 116-117.
[6]黄生树,罗正.益生菌替代抗生素控制肉种鸡坏死性肠炎的效果[J].饲料工业, 2013, 34(21): 29-31.
[7]李超. Calibrin-Z对鸡坏死性肠炎防治效果的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4.
[8] Miller M J, Adams J, Gu X, et al. Hemodynamic and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acute experimen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J]. Digestive Diseases and Sciences, 1990, 35(10), 1 257-1 264.
[9]张静.限饲有效减缓肉鸡坏死性肠炎[J].中国家禽, 2014, 36 (4): 64.
[10]倪学勤,刘丽达,曾东,等.地衣芽孢杆菌对坏死性肠炎雏鸡回肠组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兽医科学, 2013, 43(10): 1 079-1 084.
[11] Venkat S, Prakash C S,黄生树.益生菌替代抗生素控制肉种鸡坏死性肠炎的效果[J].饲料工业, 2013(21): 29-31.
前沿科技摘编
Chicken Necrotizing Enteritis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ZHANG Gaona, ZHANG Jianmei, GU Wei
(Shandong BaoLai-LeeLai Bioengineering Co., Ltd., Tai'an 271000, Shandong China)
Abstract:Chicken necrotizing enteritis is also called the intestinal toxemia or necrotic intestine disease, which is a bacterial intestine disease caused by clostridium perfringens. This disease usually occurs along with coccidiosis or coccidiosis, leading to increase death rates of chickens and lower the evenness, and causing huge economic losses in poultry farming industry. In this paper, the pathogenesis and predisposing factors of chicken necrotizing enteritis, as well as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were elaborated.
Key words:necrotizing enteritis; chicken; predisposing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作者简介:张高娜(1984-),女,河南正阳人,硕士,主要从事动物微生态的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4-11-17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084(2015)02-00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