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2015-04-04赵文兵
赵文兵
(山西省芮城县中医医院,山西 芮城 04460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赵文兵
(山西省芮城县中医医院,山西 芮城 044600)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以视网膜神经上皮后极部浆液性脱离为主要临床特征。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23例25眼,均为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门诊住院患者。男21例23眼,女2例2眼;年龄20~49岁,平均31岁;病程3天~1个月,平均11天;单眼发病21例,双眼先后发病2例;右眼13例,左眼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1例13眼和治疗组12例12眼。
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物变暗、变形,眼前节无异常表现,黄斑区可见1~3PD大小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盘状脱离,脱离的视网膜呈半透明泡状隆起,隆起的边缘可见反光晕,中心凹光反射消失。
诊断标准:参照刘家琦的《实用眼科学》[1]。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确诊。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路丁等减少血管通透性的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12,三磷酸腺苷和碘制剂等营养神经和促进吸收的药物。对渗漏点距中心凹200μm以外者用激光光凝渗漏点,促进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下液的吸收。
治疗组加用五苓汤加减。猪苓12g,茯苓12g,泽泻20g,白术12g,桂枝8g。水煎,分2次口服。黄斑渗出较多加半夏、车前子、陈皮、甘草燥湿化痰,情志不舒加柴胡、香附、郁金疏肝理气,视力恢复不明显加枸杞子、莬丝子、山茱萸,楮实子以滋补肝肾,纳呆便溏加莲子仁、薏苡仁以健脾除湿,黄斑区有点状渗出加丹参、郁金、山楂以理气化瘀,脘腹痞满加鸡内金、莱服子以消食散结,小便赤短加车前子、黄柏以清热利湿。
3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视力恢复正常,黄斑区水肿渗出完全吸收,中心反光可见。好转:症状减轻,视力部分恢复,黄斑区水肿消退,中心反光弥散。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变,视力无提高,黄斑区水肿渗出未吸收,中心反光未见。
4 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9眼、好转2眼、无效2眼、总有效率85%,疗程最短18天、最长41天,平均26天。治疗组治愈10眼、好转1眼、无效1眼、总有效率92%,疗程最短17天、最长45天、平均29天。随访6个月~12个月(平均9.4个月),对照组复发1例,治疗组无复发。
5 讨 论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主要是因为脉络膜血管发生病变,在黄斑部视网膜色素上皮存在小的裂隙,浆液从脉络膜血管通过色素上皮裂隙渗入到视网膜下而引起黄斑部水肿、渗出、脱离所致。有一定的自限性,多在发作后4~6个月自行好转,视力恢复正常,但有明显的复发倾向,易反复发作,多次发作后可导致视功能不可逆的损害。
治疗主要应改善脉络膜的血液循环,促进渗出的吸收[2]。激光光凝术是目前最有效、安全、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除黄斑无血管区的渗漏以外,用激光光凝渗漏点,对促进渗漏的吸收、缩短病程、恢复视力有一定效果,但不能防止复发。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属中医“视瞻有色”,“视大为小”,“视直如曲”范畴。该病名见于《证治准绳·七窍门》谓:“视瞻有色证,非若萤星,云雾二证之细点长条也,乃目凡视物有大片甚则通行(有色阴影)…”发病多责于肾和膀胱,与其它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主要病因病机为精神紧张或过度疲劳,内伤于脾,脾失健运,湿邪壅滞,上泛于目,脉络瘀滞。治宜健脾利水化湿。
五苓汤为《伤寒论》方,具有健脾利湿、化气利水功效。方中猪苓利水渗湿、利窍行水,茯苓利水渗湿、益脾和肾,泽泻渗泄利水,白术益气燥湿健脾,桂枝温化膀胱而利小便。诸药合用,共奏化气利水、健脾袪湿之效,故治疗水湿内停或脾虚湿盛引起的眼部非炎性水肿性疾病效果较好。
[1]刘家琦,李凤鸣.实用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95-498.
[2]惠延年.眼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76.
R774.13
B
1004-2814(2015)02-0114-01
2014-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