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部复诊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

2015-04-04王刚湖北省新华医院武汉430015

山东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胸部低剂量

王刚(湖北省新华医院,武汉430015)

胸部复诊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

王刚
(湖北省新华医院,武汉430015)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行胸部CT检查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需行胸部CT扫描患者分别在标准条件(120 kV、200 mA)、低剂量条件(120 kV、30 mA)下进行CT扫描,记录CT扫描自动生成的剂量参数,比较二者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的差异。结果低剂量CT扫描的辐射量从标准条件下的200 mA降为30 mA时,CTDI、DLP分别从13.3、366.2降为2.0、54.9,分别下降了84.96%、85.01% (P均<0.01),图像质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低剂量胸部CT扫描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图像质量,可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关键词:X线辐射,低剂量;胸部;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辐射防护

在保证图像质量并能达到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放射剂量,或同等剂量条件下如何提高图像质量,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对常规剂量和低剂量CT扫描进行剂量参数对比,探讨低剂量CT扫描对胸部复诊CT检查患者的临床应用及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4~11月行胸部CT复诊的患者65例,男43例、女22例,年龄17~75(47.54±2.13)岁。其中肺部炎症21例、肺结核9例、支气管扩张8例、肺癌或伴转移7例、胸腔积液6例、纵隔占位5例、肺部外伤性湿肺5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

1.2检查方法患者首诊均采用标准条件(120 kV、200 mA)行CT扫描,15 d内采用低剂量条件(120 kV、30 mA)复查。使用Philips Brilliance螺旋CT机,矩阵512×512,层厚层距均为7 mm,肺窗WW 1 200 HU,WL 600 HU,纵隔窗WW 300 HU,WL 60 HU,Pitch为0.875。记录CT扫描自动生成的剂量参数,包括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剂量指数(CTDI)。

1.3图像评价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对全部图像采用双盲法读片,以轴位图像观察分析为主,意见不一致时,经协商后作出最终诊断。根据肺及纵隔内结构组织的影像显示情况、噪声、伪影、均匀度对图像进行分级。A级:两肺纹理、纵隔内组织结构及病变影像层次显示清晰,无各类伪影,图像细腻颗粒均匀,能满足诊断要求; B级:两肺纹理、纵隔内结构组织及病变影像层次显示较清晰,基本无伪影,颗粒均匀但细腻稍差,能达到诊断要求; C级:影像层次一般,有少量伪影,颗粒欠均匀,基本达到诊断要求; D级:影像层次不清,解剖结构显示较模糊,颗粒粗大,难以区分正常解剖结构和病变,无法达到诊断要求。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常规剂量与低剂量CT扫描的图片质量、病变显示的差异及辐射剂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间率的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剂量CT扫描的图像质量比较65例患者行低剂量CT扫描获得2 050帧图像,图像质量A 级1 863帧(90.88%),B级160帧(7.8%),C级27 帧;常规剂量CT扫描获得2 050帧图像,其中A级1 905帧(92.93%),B级145帧(7.07%)。两种剂量的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2.2两种剂量CT扫描的辐射剂量比较常规剂量扫描的CTDI为13.3 mGy,DLP为366.2 mGy· cm;低剂量扫描分别为2.0 mGy、54.9 mGy·cm。低剂量扫描的CTDI和DLP较常规剂量分别下降了84.96%和8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

3 讨论

随着胸部CT扫描的普及,CT检查带来的辐射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国际医学物理组织、国际放射委员会和WHO制定了医疗照射质量控制保证标准,即用最小的人体损伤来获得满意的诊断结果,推荐胸部螺旋CT检查患者可接受的CTDI、DLP分别为30 mGy、650 mGy·cm。本研究所采用的常规剂量的CTDI、DLP分别为13.3 mGy、366.2 mGy·cm,低剂量的CTDI、DLP分别为2.0 mGy、54.9 mGy· cm,均符合国际标准,低剂量CTDI、DLP值仅为推荐剂量的6.67%、8.45%。

评价CT成像质量的主要参数包括噪声、线性度、伪影、密度分辨率、空间分辨率等[1],影响CT图像质量的因素包括扫描层厚、焦点的尺寸、X线源、采样间距、矩阵、重建算法等[2],影响CT辐射剂量的因素包括扫描范围、准直器宽度、曝光次数、螺距、层厚、管电流、管电压等[3]。由于辐射剂量与管电流量之间呈线性关系,降低管电流是降低辐射剂量的主要手段,是低剂量CT扫描的主要方式[4]。降低管电流会导致密度分辨率降低,信息量的采集减少,图像噪声增加,图像颗粒度增粗,信噪比下降[5];图像的信噪比、噪声主要影响密度分辨率,导致肝脏、脑这些低对比组织的图像质量明显下降,而高对比组织如骨骼、胸部的影响则不太明显,容许存在一定的噪声。辐射剂量降低导致的图像质量降低,可通过合适的图像重建方法来提高图像质量,临床中肺窗图像采用高分辨力滤过重建,纵隔图像采用平滑滤过重建,配以合适的窗宽窗位可使图像质量大为改观[6]。

充满空气的肺泡腔可使肺组织X线吸收率显著降低,肺、纵隔内各正常组织、病变及纵隔脂肪之间自然对比良好,低剂量CT扫描胸部非常适合[7]。本研究显示,与常规CT扫描比较,所有复诊病例均能明确诊断,无误诊、漏诊。低剂量图像质量A级占90.88%,B级占7.8%,合计98.68%,与常规剂量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在其他扫描参数相同情况下,辐射量从200 mA降为30 mA时,CTDI、DLP分别从13.3、366.2降为2.0、54.9,分别下降了84.96%、85.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尽量降低CT检查的辐射剂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的标准,这就要求在低剂量CT和高质量图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本研究采用低剂量条件(120 kV、30 mA)进行CT扫描,与常规剂量相比,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且不影响图像质量,并可延长CT机球管的使用寿命,实现了辐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

参考文献:

[1]张晓锦,董健,崔斌,等.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在胸部低剂量CT筛查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6) : 1169-1172.

[2]康德强,赵晶,彭楠,等.辐射剂量个体化基础上降低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扫描剂量的应用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2,46(3) : 234-238.

[3]刘士远,于红.积极推进胸部低剂量CT扫描的临床应用[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0,44(1) : 6-7.

[4]殷艳霞.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3,53(26) : 60-61.

[5]周新宇,张东军,冯银波.个体因素在胸部CT低剂量扫描图像质量中的初步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1) : 32-33.

[6]姚铁祥.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新生儿胸部检查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3) : 63-64.

[7]卞柳利,姚利华.64层CT低剂量技术在肺炎复查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3,11(5) : 539-540.

(收稿日期:2014-10-14)

文章编号:1002-266X(2015) 18-0092-02

文献标志码:B

中图分类号:R445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18.036

猜你喜欢

胸部低剂量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人体胸部
FBP重建与iDose4IR在肺癌低剂量筛查中的对比研究
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应用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