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粮化:各界视角
2015-04-03
马铃薯是国际上公认的主粮作物,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世界第一,但单产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增产潜力巨大,而且与其他主粮作物相比,马铃薯可以在气候更寒冷、更干旱的条件下生产。
如果马铃薯主粮化在我国成功发展,财政部将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重点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薯企业进一步提高脱毒水平;加强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建设,支持种薯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建立紧密利益联系机制,努力降低良种生产成本,让广大衣民用得起马铃薯良种,提高脱毒种薯推广使用率;支持马铃薯生产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马铃薯生产,促进马铃薯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
——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卢贵敏
马铃薯主粮化很有必要,我个人认为至少有几方面:一是产量高。二是马铃薯营养好,现在西北、西南、老少边穷地区的很多人把它作为主粮,但马铃薯绝对不仅仅是穷人吃的东西。我们知道,西方很多地区都是以马铃薯为主食。马铃薯尤其适合于糖尿病人,因为它的升糖指数非常低。三是在我们国家差不多有1亿人已经把马铃薯作为了主食。四是马铃薯不仅能作为主食,也可以做成菜肴。
——北京工商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
马铃薯从产业化到主粮化,找到了马铃薯的新定位。从前我们在研究马铃薯产业化的过程中主要是从增产、增效、增收,推动马铃薯产业化这个角度提出来的。今天我们提出马铃薯的主粮化,事实上是找到了马铃薯的真正定位。因为从产业化的角度来讲,马铃薯除了有产业化的开发潜力外,它的全粉、淀粉制品有很多,马铃薯真正的价值是在营养价值、口粮价值。从食品安全的角度来讲,马铃薯是块根作物,它和其他作为蔬菜、粮食作物的产品相比,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应该更高。我觉得可以再向前迈一步,马铃薯不仅主粮化,其实是主食化,它不仅是一种粮食,而且是一种食品,可以向主食化迈进。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综合司司长孙梅君
推动马铃薯的主粮化,对提高农业支持政策的普惠性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因为我国这十多年来建立了一整套强农富农惠衣的政策体系,这一套的支农政策体系基本是跟着产品的重要性来走。这个产品在国家中的地位越重要,围绕这个产品的支持政策就越多。生产这些产品的地区,从国家支持政策中受益的程度就越高。我们知道,很多边远地区的小宗产品,它所受到的政策支持的力度明显要比大宗产品受到的支持力度小得多。换句话说,我们国家这么多年来的农业支持政策受益的地区主要是条件比较好的东中部地区,特别是主产区。这次如果能把马铃薯作为主粮,加大扶持力度,我们的农业支持政策就能够更多惠及边际土地,惠及边远地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
要增加马铃薯的有效供给使其真正主粮化,需要着力克服生产技术方面的四个“瓶颈”:一是单产。提高单产的办法比较多,种薯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要通过战略性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大力推广优质脱毒种薯,努力使单产水平接近和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二是总产。通过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全国供给。重点推动冬种马铃薯产业发展,冬种马铃薯在广西、云南、湖南、福建都有很好的生产潜力,更广一点的说,是南方12个省区都有利用冬闲田种植马铃薯的条件。三是要重视培育优质抗旱(北方)和抗病(南方)品种。四是发展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大力引导种植、加工与消费。
——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主任卢肖平
(本刊记者毛绪强、刘月姣整理,专家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