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机制探索与研究
2015-04-03常方圆
常方圆
为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因此,建立一套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发展的培养机制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针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定位及特点,从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及论文评价体系方面探索一条多元化的培养道路来提高其培养质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化培养培养机制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分工及职业的分划越来越细。侧重知识研究的学术型研究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为了调整优化研究生培养结构,完善研究生教育体系,推动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的模式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转变,教育部决定从2009年开始在56所设立了研究生院的高校中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培养既掌握专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2009年全国计划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5万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拟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400名,到2013年北航已招收近1500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北航以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目标为宗旨,以培养工程实践需要的高层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多元化的培养机制,积极探索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高素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一、国内外专业学位教育现状美国是世界上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最早也是最发达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美国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的比例已占整个硕士学位获得者人数的55%以上。目前专业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美国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其专业学位研究生驾驭的层次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相对应,也分为专业硕士和专业博士两个层次。在博士研究生层次,全美有500多个学科领域可授予博士学位,除传统的哲学博士(PHD)以外,有56种博士专业学位和11种第一专业学位。在硕士研究生层次,专业学位种类多达74种。从美国社会来看,很多行业把专业学位硕士看作是进入行业、个人发展提升的重要依据,尤其在工商、教育、工程和护理等领域更是如此。美国专业学位教育中全日制、非全日制在学术要求和培养流程上没有太大区别,美国专业学位教育中依据不同的专业学位对于生源是会有不同要求的,迎接本科毕业生同样可以在满足资格要求前提下进入专业学位计划。其中对于讲授式课程和实习实践的要求都很明确具体。一般讲授式课程的学时和学分要求要远远多于学术型学位计划要求,实践类的项目设计和报告量也较大。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专业学位教育起步也较早,对职业人才的成长规律进行了长期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职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并与本国的职业资格体系建立了衔接,取得了社会的高度认可。面对21世纪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业人才标准提出的新要求和对职业人才成长过程的新影响,欧盟和美国正在积极开张研究,改革职业人才的教育模式,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目前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政府“一刀切”推进、导师主动性不强、人才培养体系设计不完善、社会认同度不高等问题。各高校也正在探索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华南理工大学从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和实践教学基地、改革课程设置、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等方面着手,积极探索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华东师范大学从强化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区分度、推进专业学位教育与行业职业资格衔接等方面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建设。武汉大学将专业实践环节确立为达到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硕士生培养类别成功转型的关键。二、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多元化培养模式2009年起实施的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体的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与学术型研究生教育较比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学术型研究生教育更注重理论学习及科研能力,满足社会基础研究的需要;而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则侧重实践与应用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航天学科为例,中国航天事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进入空间、利用空间和探索空间能力明显提高,航天科技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中国航天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因此,航天类专业学位研究生除了具备国家要求的素质外,还要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能够吃苦耐劳,具有献身国防的精神;基于国家航天类科研项目,具有高水平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及不断推动航天事业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作为人才培养摇篮的高校,更应该探索出一套符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性培养模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建立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是具备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上要以实际应用为导向,突出专业领域对人才知识与技能的要求。例如,北航宇航学院作为老牌的工科院系,承担着为国家国防和航天事业发展学科、培养专业人才、探索前期技术、为学校航天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带头、服务的重要任务,每年吸引大量学生前来就读。研究生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基于此,在总结教学经验、归纳教学成果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宇航学院大胆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强调理论结合于实际、理论应用于实际,不断完善专业学位的体系建设。在课程设置方面,航天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理论课与学术型研究生课程设置完全相同,包括:计算流体力学、现代控制理论、模式识别、数字图像处理、结构优化设计、轨道动力学、火箭发动机燃烧理论、地球和空间探测原理及技术等。在实践课程设置上,增加有航天特色的实践课程,包括:飞行器设计工程实验、推进工程实验、图像处理工程实验、导航制导与控制工程实验、空间物理工程实验等。同时开设“美国课堂”“实践讲堂”等课程,聘请国内外优秀的、工程背景强的优秀教师、航天院所的总工程师或总设计师作为主讲,使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强化基础理论的同时,突出了实际应用的课堂教学。2.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实践基地联合办学的作用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以航天学科为例,聘请航天院所、企业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与高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同时以航天院所、企业为依托,为研究生提供更多了解实际工作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需求的结合和统一,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推动实践基地的运行,达到高效与基地资源共享、互补、双赢,保证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北航把全日制专业学位教育作为加强学校与院所联系的桥梁。仅航天学科,学校就与航天一院、航天四院、航天六院、509所、北京飞控中心等一大批重要的科研院所签订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合作协议。通过工程技术人员进课堂、“双导师制”,让校内外导师共同把握研究生的研究课题、方向,让理论与实践实现更好的结合。3.制定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论文标准及评价体系学位论文应侧重于考查硕士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等。论文选题要结合实际,突出应用性价值,避免范围过大的选题,可结合工程项目的某一部分具体工作,实现工程性与研究性的同意。论文也可尝试工程报告、成果、设计书、论文等多样化形式,答辩专家也可由校内外导师联合组成。由于目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针对多样性、多元化的实践成果,还需逐步设计合理的指标评价体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首先,从2009年开始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至今已实施5年,招生人数不断增加,与学术型研究生招生人数逐渐趋近。然而为教育配备的资源却无法实现在短期内的重大调整,如教师资源、实验室设备等,这就出现在教育实践中按照学术型研究生的具体操作和规定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培养,导致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应用型方面的优势不明显,而相较学术型研究生在基础理论等方面又存在不足的困境。其次,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培养上以应用型为主,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也是毕业后进入工业生产领域工作。然而,近年来,全日制专业学位毕业生考博人数却在逐年上升。以北航宇航学院为例,从2009年9月招收航天工程全日制专业研究生以来已经有三届毕业生,通过考博的方式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比例也升至近20%。虽然与学术型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比例还有一定差距,但却反映出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毕业去向与设置初衷不符。再次,航天院所作为国家航天领域在型号任务上的骨干科研单位,承担着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在内的大批研究任务。同时,部分具有资质的航天院所还承担了招收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责任。然而按照现行的研究生招生政策,航天院所只能招收学术型研究生,不能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导致航天院所的工程性地位与实际招收学生的性质不相匹配。四、结束语针对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体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转变办学理念,与院所、企业构建长期、稳定、富有成效的培养机制,搭建高水平的校企联合办学平台,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突出应用性在课堂教学、专业实践、论文选题及研究成果等各环节中的比例,积极探索一条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层次应用型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参考文献:[1]李未.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大力培养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2).[2]汤彩凤,李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6):79-81.[3]文冠华,姜文忠,陈宏量.抓好专业实践环节确保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1-4.[4]郑冬梅.产学研相结合探索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高教科技与产业化,2009,(6):46-47.[5]张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83-90.endprint